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研究结果表明,红壤丘岗区潜育性稻田中的冷浸田和烂泥田土壤有效硫含量相对较低,这两种类型潜育田存在潜在性缺硫问题。故应注意硫肥的施用。潜育性稻田土壤有效硅亦普遍低于非潜育性田,因而极有可能发生缺硅。与同母质类型的非潜育性稻田比较,红壤潜育性稻田土壤有效硼含量并无明显差异,但第四纪红土发育的潜育田土壤有效硼低于缺硼临界值。部分潜育田土壤有效铜含量低于渍水土壤缺铜临界值,这说明部分渍潜田存在缺铜现象。  相似文献   

2.
低湖区潜育性稻田施钾试验的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明显改善低湖田潜育化土壤的氧化还原性状,土壤原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含量及 Fe^2+含量均比对照明显降低,因而减轻了土壤中亚铁等不原性物质对水稻的毒害,水稻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阐明了潜育性稻田水稻起垄栽培,形成垄面种稻、水面养萍、水中养鱼的立体种养结构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水稻、红萍、鱼类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垄栽稻萍鱼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阐明了潜育性稻田水稻起垄栽培,形成垄面种稻,水面养萍、水中养鱼的立体种养结构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水稻,红萍,鱼类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赵德林  洪福玉  刘峰 《土壤》1986,18(6):296-299,303
黑朽土属草甸土和潜育草甸土亚类,是三江平原主要低产土壤之一,耕地面积113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8%。  相似文献   

6.
根据研究结果,认为太湖地区的低产白土,曾经遭受过一定程度的表面潜育过程。但是白土层的出现,并不是现代水稻土成土过程的产物,而且这种白土的特性,又与太湖地区的一般脱沼泽土不同。这种白土的低产原因,是由于施肥过少,因而有效养分,特别是氮和磷比较缺乏所致。物理性质不良也可起有一定影响。由于有机质含量和胶体含量都较少,所以保蓄养分的能力也较差。通过田间试验证明,深耕结合施用大量有机肥料,可以变低产为高产,在一次改良措施后,水稻即可增产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7.
皖南山区潜育性水稻土剖面性状及无机改良剂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断分析代表性田块土壤剖面性状,在此基础上采取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石灰、白云石、沸石、凹凸棒和钙镁磷肥对潜育性水稻土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皖南山区潜育性水稻土以表潜型为主,剖面构型为Ag-Pg-W1-W2-C型;无机改良剂均能降低还原性物质含量,石灰对还原性物质的消减效应最明显,其次为钙镁磷肥和白云石,沸石、凹凸棒效果不明显;白云石、沸石、钙镁磷肥、凹凸棒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白云石、沸石效果较好,石灰效果较差;无机改良剂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增产1.4%~12.1%,钙镁磷肥增产效果显著。从本试验结果看,钙镁磷肥是皖南山区潜育性水稻土较好的土壤改良剂。  相似文献   

8.
邓铁金 《土壤》1959,(9):14-15
冷浆田是我省分布广,面积大,产量低,问题多的一种低产稻田,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因此,深入研究和改良冷浆田对农业生产大跃进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索缓释过氧化钙对潜育性稻田土壤的改良效果。【方法】于网室内进行潜育化稻田环境模拟试验,以不施、施过氧化钙粉末、施过氧化钙颗粒为对照,从已研发的10种不同包膜缓释过氧化钙中,选出4种缓释过氧化钙,探究其在水稻早稻分蘖期与收获期对潜育化稻田土壤中还原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还原性铁锰、有效养分等含量的变化的影响,以及对水稻整个生育期土壤pH、氧化还原电位、活性氧浓度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施用过氧化钙均能降低土壤还原物质含量,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pH、氧化还原电位及活性氧浓度。缓释过氧化钙的改良效果最佳,其次为过氧化钙颗粒和过氧化钙粉末。缓释过氧化钙处理中以乙基纤维素包膜效果最好,与不施过氧化钙处理相比,施用乙基纤维包膜过氧化钙和过氧化钙粉末处理下还原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含量和还原性铁、锰含量分蘖期分别降低了22.9%和36.0%、20.5%和13.6%、37.7%和29.0%、38.8%和56.8%,收获期分别降低了32.4%和20.0%、32.7%和19.5%、34.3%和7.9%、25.5%和39.2%;其土壤pH平均分别提高13.1%和8.0%,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与活性氧浓度平均分别依次提高34.3%和-11.3%及58.6%和13.4%。【结论】结果可为缓释过氧化钙在实际应用中对潜育化稻田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水稻土有机碳与全氮的时空变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与2008年采样数据对四川盆地水稻土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水平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1982年和2008年3种水稻土亚类有机碳含量均呈现潜育型水稻土显著高于淹育型和潴育型水稻土。研究区1982年3种水稻土亚类全氮含量呈现潜育型水稻土显著高于淹育型水稻土,2008年则为潜育型水稻土显著高于淹育型和潴育型水稻土。26年间水稻土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均增长明显,且淹育型与潜育型两种水稻土的增长幅度高于潴育型水稻土。1982年至2008年,平坝、冲沟和坡脚稻田中有机碳及全氮含量增长明显,且大致呈从平坝、冲沟到坡中上部递减;冲积物和泥岩发育的水稻土有机碳及全氮因易于积累而含量更高;质地黏重的土壤有机碳与全氮的含量较高,同时也比质地偏轻的土壤更利于碳、氮的积累;冬水田与稻–油轮作的农田土壤有机碳与全氮的含量与增长幅度显著高于稻–麦轮作田。  相似文献   

11.
低产水稻土改良与管理研究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极端缺乏,改良低产田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低产水稻土作为低产田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肥力特征及其改良技术研究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科学的调控管理策略。本文从低产水稻土类型、新的改良研究方法角度,探索可能的技术突破。基于农业部统计数据,因环境条件不良或土壤自身存在障碍因素,全国约有7.67×106hm2低产水稻土。按其主导成因,低产水稻土可分为冷潜型、粘结型、沉板型、毒质型四类。土壤质量评价是低产水稻土研究的重要方面,其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土壤质量动力学法、土壤质量综合评分法、多变量指标克立格法、土壤相对质量评价法,现已发展了基于GIS的区域尺度水稻土质量评价方法,以及基于土壤生物学性状的质量评价方法。低产水稻土改良研究更多关注新技术和新方法,稳定性同位素探针技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固相交叉极化魔角自旋13C核磁共振(CPMS13C-NMR)波谱技术的应用,将土壤有机碳的微团聚体分布、腐殖质的转化及其与土壤矿物结合机制深入到微观水平;同时高通量测序、土壤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等方法将相关研究推向分子水平。低产水稻土改良与管理的技术主要涉及到冷潜型、粘结型、沉板型、毒质型四大类低产水稻土的改良技术,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推荐施肥方法是水稻土养分管理方法的重要发展方向。1)在低产水稻土质量评价方面,未来要结合不同低产类型的障碍因素开展个性化的土壤质量评价,如白土的质地和耕层厚度,加强引入土壤生物学指标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研究。2)在低产水稻土改良方面,要研究稻田障碍层次的形成机理与调控途径;研究其他低产类型如新垦水稻土、盐渍化水稻土、石灰化水稻土和污染水稻土的改良技术;研究长期改良措施对不同粒级团聚体腐殖质结构、酶类、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基因的影响。3)在低产水稻土管理方面,着重研究秸秆还田技术、推荐施肥技术、抗逆品种技术、群体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的沙围田,是由人工围堰使河流冲积物加速沉积而成的.自河口上溯,依地形分布着农民惯称的咸田(重度盐化水稻土)、油泥田(强度潜育性水稻土)、油格田(轻度潜育性水稻土)、泥肉田和泥骨田(瀦育性水稻土)(图1).据本室土壤地理组1962年调查,这些田估计约占全区水稻田面积的71%.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典型水稻土对镉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江西省2种典型水稻土(潜育型、潴育型)为试材,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镉在水稻土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并利用保留因子对镉在水稻土中的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潴育型水稻土的吸附能力较强,明显大于潜育型水稻土,但潴育型水稻土的解吸能力小于潜育型水稻土;2种水稻土对镉的吸附均可用Freundlich方程较好的拟合;镉的环境风险随镉含量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且潜育型水稻土大于潴育型水稻土,但镉在2种水稻土中潜在环境风险均较大。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潜育水稻土发育特性和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  慈恩  文婷  连茂山  翁昊璐  陈林  胡瑾 《土壤》2019,51(4):813-820
以重庆市境内7个发生分类的潜育水稻土典型剖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剖面形态特征观测和理化性质测定分析,探讨其发育特性和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中的归属。结果表明,7个供试剖面主要位于丘陵山地下坡、坡麓以及江河沿岸一级阶地,质地多为粉壤土或粉质黏壤土,不同土壤剖面中游离铁分布有较大差异,潜育特征受到人为滞水和地下水的影响,主要出现在耕作表层和受地下水位影响的深度范围内。依据CST,7个典型剖面均具有水耕表层、人为滞水土壤水分状况、潜育特征和氧化还原特征,但1个剖面虽有水耕表层但无水耕氧化还原层而隶属潜育土土纲中的石灰简育正常潜育土亚类;其余6个剖面具有水耕表层和水耕氧化还原层而分别隶属于水耕人为土亚纲中的复钙潜育水耕人为土、铁聚潜育水耕人为土和普通潜育水耕人为土亚类,依据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建立了5个土族和7个土系。值得注意的是,目前CST中简育正常潜育土尚没有反映人为水耕活动影响(即水耕现象)的亚类,因此可以考虑新增水耕简育正常潜育土亚类。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型水稻土施钾效果及施钾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不同水型水稻土水稻施钾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潜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淹育型水稻土。水稻施钾能增强根系氧化力,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百分比和降低土壤还原物质含量,以及增加土壤好气性细菌和降低反硝化细菌的百分比等作用,均为潜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淹育型水稻土;水稻生长季节的水、土温度,土壤供钾能力和水稻吸收土壤钾素的量为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而水稻吸收肥料钾占总吸钾量的比,则为潜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淹育型水稻土。并找出了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和潜育型水稻土水稻施钾有效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临界值,分别为54、82和141mg kg-1。本文还提出了不同水型水稻土在不同土壤速效钾水平下,水稻最高产量和最经济产量的施钾量,以及钾肥的适宜施用期,为合理施用钾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水分状况对物质移动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喜群  徐琪  熊毅 《土壤学报》1983,20(4):347-360
水分状况不仅影响水稻土的发生性质,也影响水稻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当稻田灌水量满足蒸发,蒸腾和渗漏需要时,水稻可获高产;如水分过多,反不利于水稻生长.太湖与华南等大面积种植双季稻地区,多因地势低平,土质粘重,土壤排水不良,引起了次生潜育作用,出现青泥层,致使三麦常受渍害,水稻迟发.从而削弱了水稻土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几种利用方式下酸性硫酸盐土的环境风险及其连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并比较了不同利用方式下酸性硫酸盐土酸形态和铝形态的结构特征,分析了硫形态与酸形态、酸形态与铝形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酸性硫酸盐土的不同利用类型中,土壤酸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鱼塘塘基、荒稻田>稻田>荒旱地>改良稻田>蔗田>红树林迹地;活性铝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荒旱地>鱼塘塘基、荒稻田>稻田>改良稻田>蔗田>红树林迹地。土壤酸度和铝形态含量的层间差异较为显著,多数随深度增加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酸性硫酸盐土中的硫形态-酸-铝形态之间有明显的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18.
福建冷浸田的低产因素及其改良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福建省冷浸类水稻土分布与低产原因,并针对冷、烂、渍、毒和缺素等障碍因素,提出以石彻工程改造为中心,辅以科学管水,改进耕作制度、合理施肥等综合改良措施,挖掘土壤潜力,协调自然环境、土壤条件与作物生长关系,变低产为高产。  相似文献   

19.
原位条件下不同土壤中N2O的通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原位条件下3种土壤中氧化亚氮的通量。结果表明,湖积物发育的潜育性水稻土施用硝酸铵时,水稻苗期土壤释放氧化亚氮的通量为5.71微克N/平方米·秒;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性水稻土(潴育性)和黄泛沉积物发育的淹育性水稻土(石灰性)施用硝酸钾时,水稻苗期土壤释放氧化亚氮的通量分别为9.57和1.53微克N/平方米·秒。湿润条件下,石灰性水稻土硝化过程释放氧化亚氮的通量为1.75微克N/平方米·秒。  相似文献   

20.
江西低丘红壤性水稻土的主要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本兰  杜国华 《土壤学报》1985,22(2):183-190
三个红壤性水稻土的有机质和腐殖质的含量由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依次逐渐增加,其C/N和H/P比值也顺次增大。它们的粘土矿物组成无明显差异。铁、锰物质在潴育型水稻土剖面中分异最明显,其次为淹育型水稻土;而无定形氧化铁在剖面中变幅最大却是潜育型水稻土;结晶态铁在土壤剖面中分异亦有一定规律,其中潴育型水稻土的指示性土层(W层)的晶胶率(结晶铁/无定形铁)远较其它土层为高,这种变化特性的差异,对区分不同水分作用的水稻土发育类型有一定的特殊意义;土壤络合态铁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土壤氧化锰与土壤氧化铁相比虽然含量低,但对土壤氧化还原条件反应更加敏感,所以在土壤剖面中淋移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