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将8只装有瘤胃瘘管绵羊分为4组;饲粮DCAB采用、(Na K -CI-)meq/100gDM公式计算,按DCAB水平不同分为4个处理,即A(25)、B(35)、C(45)、D(55),结果表明:(1)各处理瘤胃液pH值均在6.21~6.94之间变动,(P>0.05),各组在喂后3h下降到最低点.(2)B、C、D处理瘤胃液氨氮浓度各时间段平均值显著低于A处理(P<0.05);B处理喂后1h、3h、5h、7h NH3-N浓度显著低于A处理(P<0.05);处理NH3-N浓度变化于4.47~49.67mg/100mL之间.(3)B处理瘤胃液尿素氮各时间段浓度平均值显著高于A、C、D处理(P<0.05).(4)各处理瘤胃液乙酸、丙酸、丁酸、TVFA浓度及乙酸/丙酸值各时间段平均值问差异不显著(P>0.05);B、D处理丙酸浓度高于A、C处理(P=0.08),A处理丁酸浓度高于B、C、D处理(P=0.06),B、D处理乙酸/丙酸值低于A、C处理(P=0.07).综合考虑,35 meq/100gDM DCAB水平有利于绵羊瘤胃发酵,该组合为最佳日粮.  相似文献   

2.
饲粮阴阳离子水平对绵羊血液指标及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动物为8只绵羊,分为4组;饲粮DCAB采用(Na K -Cl-)meq/100gDM公式计算,按DCAB水平不同分为4个处理,即A(25)、B(35)、C(45)、D(55),研究DCAB水平对绵羊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DCAB水平升高,血浆尿素氮浓度有降低的趋势;喂后3h,D处理显著低于A、B、C处理;喂后5h,B、C、D各处理显著低于A处理。②各处理血浆TAA、钙、磷浓度及尿TAA日排出量差异均不显著,但B处理各指标接近绵羊健康指数。③肾脏、膀胱解剖结果表明,35meq/100gDM处理组织无明显变化,而45,55meq/100gDM处理有明显病理变化。试验表明,35meq/100g DM水平组饲粮有利于绵羊健康。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日粮阴阳离子差对泌乳盛期奶牛血液酸碱平衡的影响,本试验选择12头泌乳盛期体重、年龄、胎次、产奶量相似的荷斯坦牛,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成四组,分别饲喂四组不同DCAB值日粮,A组(对照组)DCAB值为20mEq/100gDM,B组DCAB值为25mEq/100gDM,C组DCAB值为30mEq/100gDM,D组DCAB值为40mEq/100gDM,试验期为21d。结果表明:增加日粮DCAB值可明显增强奶牛血液的缓冲能力和运氧能力,奶牛血液pH和实际碳酸氢盐含量随日粮DCAB值的升高而增加(P0.05)。动脉血CO2分压A组与B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C组、D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动脉血O2分压、CO2总量、碱超、氧饱和度则随日粮DCAB值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其中试验B组、C组、D组的血液CO2总量和碱超较对照组A组增加,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奶牛血糖和血液尿素氮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日粮DCAB值的增加而增加,试验B组、C组均与试验A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选择12头泌乳盛期、体况相近的荷斯坦牛,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成四个处理组,每组3头,A组日粮阴阳离子差(DCAB)值为20mEq/100gDM,B组DCAB值为25mEq/100gDM,C组DCAB值为30mEq/100gDM,D组DCAB值为40mEq/100gDM,研究DCAB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期为21d。结果表明:高DCAB水平的日粮明显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B组、C组、D组平均产奶量分别比A组提高了7.17%、5.58%和1.22%;DCAB值对乳蛋白、乳脂和总乳固形物含量无影响。其中B组日粮DCAB值为25mEq/100gDM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不同SC/NSC日粮对徐淮白山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4只体况良好、体重(30±2.5)kg的徐淮白山羊,并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按4×4拉丁方设计,饲喂4种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比例不同的日粮(SC/NSC3.52、2.06、1.28、0.84),分别为A、B、C、D组,研究徐淮白山羊瘤胃发酵规律.结果表明D组瘤胃液pH值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D组瘤胃液氨氮浓度(NH3-N)极显著高于A、B组(P<0.01);A组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VFA)、乙酸及丙酸浓度,C组最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D组丁酸浓度极显著高于A、B、C三组(P<0.01);乙酸与丙酸之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SC/Nsc为1.28时徐淮白山羊瘤胃发酵最佳.  相似文献   

6.
将12只带有永久瘤胃瘘管及十二指肠瘘管的2周岁内蒙古半细毛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饲给4种阴阳离子水平(DCAB)分别为0,10,20,40meq/100gDM的日粮,DCAB值的计算公式为[(Na^ K^ -(Cl^- S^2-]。4种日粮其它各项主要指标(CP、ME、Ca、P)基本一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DCAB值的增加,绵羊干物质采食量、消化氮的利用率、沉积氮、体重有增加趋势,饲料报酬有降低趋势,最佳DCAB值为20meq/100gDM。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4,(11):35-39
选用4只体重(55±2)kg、3岁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公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日粮中添加纳米铜(添加量分别为:对照组0 mg Cu/kg、处理A组10 mg Cu/kg、处理B组20 mg Cu/kg、处理C组30 mg Cu/kg)对瘤胃液铜浓度、pH值及日粮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处理C组的瘤胃液铜浓度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B组(P<0.05);(2)瘤胃液铜浓度与瘤胃pH呈高度正相关(P<0.01),纳米铜有提高瘤胃液pH的趋势,处理C组的瘤胃液pH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瘤胃液铜浓度与日粮OM的表观消化率呈高度负相关(P<0.05),处理C组CP、EE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试验结果推断,添加纳米铜低于30 mg/kg时不会影响日粮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8.
不同阴阳离子水平日粮对绵羊瘤胃内环境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2周岁,体重为(29.00±3.36)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近端瘘管的内蒙古半细毛羊羯羊1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饲给4种不同阴阳离子水平的日粮,以研究在大量饲喂玉米秸秆(占日粮70%)的饲养条件下,对绵羊瘤胃内环境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DCAB值对瘤胃内环境参数有影响.随着DCAB值增加,瘤胃pH值线性增加;NH3-N浓度有下降趋势,当DCAB值为20meq/100 gDM时,NH3-N浓度低于其它3个组且差异明显(P<0.05);从瘤胃发酵结果可知,DCAB值的变化对绵羊瘤胃内乙酸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丙酸、丁酸浓度及乙丙值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
选用6只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羯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设计,研究了A(100%燕麦—箭筈豌豆捆裹青贮料,简称青贮料),B(80%青贮料+20%玉米)和C(63%青贮料+37%玉米)3种饲粮处理对绵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瘤胃液pH值为A>B>C,但A的瘤胃液总氮含量平均值显著低于处理C(P<0.05);除食前1 h处理间NH3-N浓度差异接近显著(P=0.085)外,其他时段A,B和C差异显著或不显著(P<0.05或P>0.05);瘤胃液中尿素氮仅B和C食后8 h的测值和平均值显著(P<0.01或P<0.05)高于A;C的瘤胃液蛋白氮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A(P<0.05),但3种处理差异不显著。因此,3种饲粮试羊的瘤胃液pH值和微生物蛋白合成状况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用6只绵羊,通过饲养和消化试验来研究饲喂不同阴阳离子平衡的麦秸 苜蓿型全混合日粮对绵羊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①B组(DCAB=15meq/100gDM)DM、NDF、ADF表观消化率均高于其他组(P<0.05)。②B组Ca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P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C组Na表观存留率与A、B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B组表观吸收率明显高于A、C组,说明随着DCAB水平的升高,Na吸收率和存留率都有上升趋势;提高DCAB水平,对K在体内的吸收影响不明显;C组尿Cl排出量与A、B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选用安有永久瘤胃瘘管黄淮山羊6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3种不同阴阳离子平衡(A组332mEq/kgDM、B组418mEq/kgDM、C组496mEq/kgDM)的日粮,研究日粮阴阳离子平衡对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日粮阴阳离子水平可以有效提高瘤胃液的pH值,在饲喂后8h差异显著(P〈0.05);青干草DM、CF的降解率在瘤胃内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时间段试验B组较高,试验A组最低,且在12h、24h、48h时组间差异显著(P〈0.05)。CF的降解率趋势与DM相同,组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选择9只年龄3.2±0.2岁、体重50.4±2.6kg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辽宁绒山羊公羊为试验动物。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动物分为3组,分别饲喂给以玉米秸、大豆秸、花生秸为主的1、2、3号试验日粮,每天8:00和16:00饲喂,全天自由饮水。试验预试期15d,试验期15d,连续7d测排尿量,采集瘤胃液、尿液,研究瘤胃内酸度和氮代谢参数。结果表明:三组的瘤胃液pH、乳酸浓度、总酸度、TVFA和戊酸均差异不显著(P〉0.05)。从试验1组到3组,瘤胃液TVFA浓度、乙酸浓度、丙酸浓度、异丁酸浓度、丁酸浓度、异戊酸浓度均呈增加趋势;其中试验3组的丙酸和异丁酸、异戊酸均显著(P〈O.05)高于1组;并且试验3组的丁酸极显著(P〈0.01)高于1组;其他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组瘤胃NH4-N极显著(P〈0.01)低于试验2组和试验3组,而后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组uN浓度显著(P〈0.05)低于试验3组,但与试验2组差异不显著(P〉0.05);三个试验组瘤胃液BCP浓度和MCP合成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2组与3组BCP浓度和MCP合成量均高于试验1组。相关分析表明,瘤胃MCP(Y,g/d)合成量与瘤胃液TVFA(x,mmol/L)浓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y=2.32x+2.22,r2=0.61,P〈0.05;瘤胃MCP(y,g/d)合成量与瘤胃液丙酸浓度(X,mm01/L)存在显著相关关系:y=0.23x+9.68,r2=0.64,P〈0.05;瘤胃液MCP(Y,g/d)与UN(x,mg/L)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y=1.32x+2.53,r2=0.78,P〈0.05。因此,以花生秸为主的日粮瘤胃液BCP浓度、MCP合成量较高,秸秆粗饲料转化利用效率较好,提高该日粮的能量蛋白水平会进一步增加微生物蛋白的合成和动物对其的利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益生Ⅰ号替代豆粕对奶牛瘤胃降解率及日粮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四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的荷斯坦奶牛。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其处理为:A组为基础日粮;B组为益生Ⅰ号替代基础日粮中20%豆粕;C组为益生Ⅰ号替代基础日粮中40%豆粕;D组为益生Ⅰ号替代基础日粮中60%豆粕。试验结果为:益生Ⅰ号明显提高了日粮中DM、CP、ADF和NDF的降解率,其中C组对瘤胃降解率影响效果优于A组、B组和D组,且差异显著(P0.05);对日粮CP、ADF和NDF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是C组的效果优于A组、B组和D组,且差异显著(P0.05),对DM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是C组高于A组、B组和D组,但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益生Ⅰ号有利于提高奶牛瘤胃DM、CP、ADF和NDF的降解率,其替代豆粕的最适比例为40%。  相似文献   

14.
日粮阴阳离子平衡对泌乳中后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选择泌乳中后期奶牛15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5头,采用3×3重复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3种不同阴阳离子平衡水平的日粮。其中对照组A(DCAB为DM 77 m eq/kg),B组(DCAB为DM 175 m eq/kg),C组(DCAB为DM 325 m eq/kg)。结果表明,DCAB对热应激奶牛的生产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B组和C组的产奶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6%(P>0.05)和0.1%(P>0.05);而4%标准乳产量则分别提高8.3%(P<0.05)和0。DCAB对奶牛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无显著影响。说明在泌乳中后期当DCAB为175 m eq/kgDM,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选择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黄淮山羊6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3种不同阴阳离子平衡(A组332mEq/kgDM、B组418 mEq/kgDM、C组496 mEq/kgDM)的日粮,研究日粮阴阳离子平衡对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日粮阴阳离子水平可有效提高瘤胃液pH值,在饲喂后8 h差异显著(P<0.05);青干草DM、CF的降解率在瘤胃内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DM在同一时间段以B组最高,A组最低,且在12 h、24 h时A组显著低于B、C两组(P<0.05),在48 h时A、B、C 3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CF的降解率在6 h时A、B、C 3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其他时间段均是B组最高,A、B两组显著高于C组(P<0.05)。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择离乳恢复期及冬毛生长期经产美国短毛黑母貂40只,随机分成A、B、C、D 4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2%、0.4%和0.6%蛋氨酸的4种试验饲粮,以探讨不同水平蛋氨酸对埋植褪黑激素水貂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蛋氨酸后4组水貂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能量的消化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C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A、D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增重、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C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B、D组(P0.05),A、B、D组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C、D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P0.05);B、C、D组总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各组甘油三酯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B组总蛋白含量明显高于A、D两组(P0.05);C、D组总蛋白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5);C组与B、D组总蛋白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此日粮基础上,综合各项指标可得出,埋植褪黑激素后恢复期和冬毛生长期经产母水貂日粮中蛋氨酸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4%。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蒙药三子汤对热应激小鼠的CD3+T/CD19+B细胞的作用,160只小鼠随机分4组:灌水组、热应激组、低剂量热应激组和高剂量热应激组,热应激后眼前房采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3+T/CD19+B细胞变化。结果:热应激0h的4组小鼠CD3+T/CD19+B细胞差异不显著;热应激组CD3+细胞2h、7d均显著低于灌药、灌水组(p<0.05);灌药组1h、2h、7d小鼠CD19+细胞量显著高于热应激、灌水组。表明三子汤可以维持热应激小鼠CD3+T细胞量无显著变化,并可显著提高CD19+B细胞量。  相似文献   

18.
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旭  王璐菊  黄超  李波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2):16-18,20
将中草药添加剂添加到断奶仔猪饲料中,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用体重6kg左右,公、母相当的长大二元断奶仔猪60头,随机分成三组,每组两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公母各半,进行对比试验,试验期30d。A(对照组):基础日粮;B:基础日粮+0.3%中草药;C:基础日粮+0.6%中草药,观察其饲养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草药添加剂组B组、C组的末重分别提高了8.04%(P<0.05)、11.09%(P<0.05),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3.42%(P<0.05)、15.96%(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了12.83%(P<0.05)、15.54%(P<0.05),差异均显著;三组间的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B组、C组之间各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精氨酸水平对离乳期梅花鹿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择3月龄,体重相近的12只健康雄性梅花鹿,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仔鹿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2.28%的低蛋白质饲粮,精氨酸水平分别为0.80%(A组)、1.08%(B组)、1.26%(C组), 试验期50 d。在试验期的最后1 d抽取仔鹿瘤胃液20 mL,一部分用于测定瘤胃发酵参数,一部分用于提取DNA分析瘤胃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1) B组氨态氮含量极显著高于C组(P<0.01); B组乙酸、丁酸、异丁酸含量极显著低于A组(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B组的乙丙比极显著低于A、C组(P<0.01)。2) B组ACE指数显著高于C组(P<0.05),Chao1指数显著高于A、C组(P<0.05),B组Simpson指数极显著高于A、C组(P<0.01),Shannon指数则极显著低于A、C组(P<0.01), A组细菌群落结构与B、C组差异显著(P<0.05)。3)在门水平上,B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A组(P<0.01),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组(P<0.05);B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A组(P<0.01),显著高于C组(P<0.05);在属水平上,未分类普雷沃氏菌科(unidentified_Prevotellaceae)相对丰度在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B、C组(P<0.01);B组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A组(P<0.01),显著高于C组(P<0.05)。由此可见,精氨酸水平为1.08%时,能够显著提高梅花鹿仔鹿瘤胃菌群丰富度并改变细菌群落结构和优势菌比例,促使仔鹿瘤胃发酵方式向丙酸型发酵转变,增强机体供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