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包头市封山育林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3个时期的封育地块中设置标准地进行调查,对包头地区封山育林的效益有了量化的资料,实验证明了封育效益明显好于对照区,提出了在包头地区封山育林需用10a左右时间方可成功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文登市封山育林17年后林地植被盖度和多度、土壤肥力、林木生长量、赤松毛虫天敌等因子,认为林地开始转向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信阳市南湾水库库区森林植被南湾水库库区的水资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水库加区的森林植被的环境,资源状况,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保护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7.
喀斯特石质山地封山育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喀斯特山质山地封山育林3-4年后,群落盖度平均增长32.8%,乔木层高,径增长量最大可达3.52cm和3cm,灌木层高,径增长量最大可达1.51cm和1.33cm. 相似文献
8.
9.
10.
片石砂土地区封山育林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片石砂土地区从1984年起至1994年止,共封山育林1.10万hm^2现已基本成林,原来绿化难度大的近0.67万hm^2荒山。成为多树种,多层次的立体结构混交林。封山育林成本低,效益好,对恢复植被,涵养水源、防治病虫害等都有较大的效果,它是解决农村能源紧缺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并能减少地表径流,减轻水旱灾害,保障农业丰收。 相似文献
11.
12.
13.
林地图斑落界是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环节,是落实林地图斑空间位置、核实资源基数,查清森林资源现状的基础性工作。笔者详细论述了通河县林地保护规划落界数据的基本情况、图斑落界方法和结果比较,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在黑龙江省西部选择典型低山丘陵区,根据其立地类型试验构建了樟子松纯林、樟子松蒙古沙棘林、蒙古沙棘林、云杉落叶松林、小黑杨林、灌木柳林等6种水土保持林示范模式,并对其生长状况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试验观测。结果表明:各类试验林总体成活率为87%,保存率为82%,模式区内林木覆盖度已达70%,开始发挥效益:试验前原来的19条水流沟中15条发展沟已变为稳定沟,模式建立成型后较对照减少地表径流量39.7%~95.9%,减少土壤流失量63.7%~99.5%,减少肥料流失量63.9%~99.5%;与造林前土壤养分含量相比,模式区有机质含量提高46%~59%,有机氮提高24%~52.2%,有效磷提高48.6%~60.7%;试验区内物种多样性较试验造林前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五花山水库的建设及征占林地的情况,论述了征占林地对森林资源、陆生动物、水生生物和鱼类、景观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同时阐明了通过采取补偿等措施可将影响降低到最低。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兵团第八师林地资源现状,分析了其中林地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兵团林地保护利用发展目标和任务,以及今后如何对林地保护与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福建永安安砂库区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径流小区法,分别在坡度25°和32°的林地中,设计不间伐、间伐强度20%、40%、60%4种处理,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安砂库区生态公益林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坡度25°情况下,在养分月流失量及流失总量上,间伐强度60%、40%均明显大于不间伐处理,而间伐强度20%与不间伐处理间差异并不明显,且流失量较少。林地坡度32°条件下,养分的月流失量及流失总量总体上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而增加。此外,同一间伐强度下,养分流失总量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可见,对库区生态公益林进行抚育间伐时,选择坡度较缓的林地进行低强度间伐(间伐强度20%)较为合理,能够在很好地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进而实现库区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9.
20.
对山西省2005年、2010年2次连续清查涉及的179块疏林地固定样地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了"十一五"疏林地动态变化情况,并预测了"十二五"期间现有疏林地向有林地转化的趋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