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本研究改传统的劈接方法为单芽切接,改由结果母枝作接穗为营养枝作接穗,改聚乙烯薄膜捆扎为地膜捆扎,改矮砧为高砧嫁接,这样可提高成活率35%以上,减少接穗80-90%,降低成本41%。纯效益可由1:1. 18元增加到1:5. 27元,是劈接方法纯效益的2. 65倍。  相似文献   

2.
板栗幼树嫁接新技术穆淑玲(遵化市林业局064200)板栗采用嫁接繁殖,是纯化良种,高产稳产,改进品质的有效途径。河北省遵化市小厂乡高家峪村在应用现有嫁接方法的基础上,幼树嫁接又有新突破,技术要点是:采用插皮枝接,灌土固定接穗并保持水分。此法不用套袋,...  相似文献   

3.
板栗嫁接的方法很多,但需确保有较高的成活率,无论选择哪一种方法,都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带枝芽接在板栗幼苗嫁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枝芽接”综合了切接、带木质部芽接的优点,在板栗幼苗嫁接中进行应用后,具有嫁接时间长、方法简便、省接穗、成活率高等优点,宜于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实生繁殖的板栗,单株间变异大,品种混杂,结果迟,抗性弱。而嫁接繁殖,能保持和稳定优良种性,使幼树提早结实,提高产量,增强抗性。但板栗枝茎内单宁含量较多,经削伤后,单宁氧化妨碍愈伤组织的形成,嫁接后成活率低。近年来我们通过不同组合的嫁接试验证明,要提高板栗的嫁接成活率,必须掌握以下几点。1本砧嫁接一般用2~3年生的实生板栗作砧木,或野生板栗作砧木。2选好接穗接穗应从适应当地条件,综合经济性状好的优树外围枝中选取1~2年生,基径粗0.6~0.8cm,长20cm以上,顶侧芽饱满的结果母枝或发育枝为最好。3…  相似文献   

6.
嫁接成活率低一直是阻碍板粟、柿等舍单宁物质多的树种快速发展及改劣换优的主要原因之一,嫁接可提高成活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汪传增 《湖南林业》2005,(12):21-21
插皮嫁接具有成活率高、接口愈合快、接口腐烂程度小等许多优点,现已被栗农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多年试验和调查结果,研究了板栗砧木粗度对嫁接成活率、生长量、冠幅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砧木粗度在2.5~4.2cm时嫁接成活率和伤口愈合率最高,砧木腐烂率最低。试验结果对指导板栗嫁接,选择合适的砧木粗度,提高嫁接成活率和稳定板栗单株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多年试验和调查结果,研究了板栗砧木粗度对嫁接成活率、生长量、冠幅以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砧木在2.5~4.2cm粗度时嫁接成活率和伤口愈合率最高,砧木腐烂率最低。该技术对指导板栗嫁接,选择合适的砧木粗度,提高嫁接成活率和稳定板栗单株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河南林业科技》1994,(4):46-47
近年来板栗苗嫁接改变过去一直沿用切芽接方法,采用小苗探骨皮接和秋季单芽贴接法。嫁接成活率在95%以上,并且已应用到柿树等苗木的嫁接上。  相似文献   

11.
对板栗接穗进行不同操作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板栗挖骨皮接成活率的主导因子为接穗的削法和插法,正确掌握挖骨皮接的操作技术,其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实生板栗高接换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种嫁接方法在改造大龄实生板栗上进行不同时间和嫁接时对树冠的不同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挖骨皮接、插皮接、切腹接的最佳时期是在树体萌芽前10d至萌芽期(即3月中旬左右),段木芽接法宜在3月上旬前进行为好;1树1桩嫁接成活率较1树多桩低,当1树少于4桩嫁接时,适当留1~2个辅养枝可提高成活率,且对接芽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板栗种植前后,采用大穴种植,猪栏肥作基肥,用杂草、稻草等进行覆盖林地,秋后验收,成活率达98%,抗旱试验获成功。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板栗病虫害预测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近5a浙江省主要板栗病虫害发生危害基本情况及其与预测预报的关系,分析了目前预测预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应建立预测预报系统进行科学监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板栗接穗不同采集时间和贮藏方法对比试验,提出在南方栗区板栗春季嫁接用接穗在嫁接前30~40d(春节前后)为理想采集时期,板栗接穗编织袋倒装室内贮藏法比沙藏法更为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6.
沾益县具有较大面积的实生低产板栗园。 1998年采用在曲靖表现良好的红油栗、黑油栗、鸡腰栗、早大栗、特早栗、磨盘栗 6个板栗优良无性系对低产栗园进行高头换接改造 ,并加强对改造后栗园的管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造后 ,6个优良无性系第 2~ 4年每hm2 平均产量分别达 6 73 2kg、 174 5 7kg和 1881kg ,结实率达 10 0 %。最高的早大栗第 2年平均每hm2 产 2 4 88 2kg ,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丰产标准 ,其坚果的品质亦达优于全国的水平。除介绍实生栗园的改造效果外 ,还系统地介绍了低产栗园的高头换接改造技术及改造后的树体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从1992--1995年扦插16000个插条,成活率由1992年的26%提高到1995年的96%。共繁殖共根苗2239株,移栽1000余株,长势良好。试验认为(1)嫩枝扦插生根率高于硬枝,从实生苗母树采集的插穗经生根剂处理中生根。(2)扦插时间以5月下旬至7月中旬较适宜,6月中,一旬为最佳时间。(3)扦插基质以珍珠岩+石砂最合适,(4)生根剂以PGC,PRA液态高深度速蘸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时期采集的燕山红粟为接穗,不同发育期的野生燕山红粟芽苗为砧木,于2008年4月进行嫁接试验.通过对砧穗内源激素含量和酶活性的测定分析,研究其生理生化基础与嫁接成活的关系.结果表明:(1)接穗中IAA和ZT与嫁接成活呈正相关,而ABA与嫁接成活呈负相关,GA3与嫁接成活几乎不相关;IAA/ABA大于2.5和含水量大于45%时,其嫁接成活率均在90%以上;(2)芽苗砧中IAA/ABA对嫁接成活具有明显促进作用;(3)砧穗中PPO活性较高和PAL活性较低时有利于嫁接成活.  相似文献   

19.
充分利用栗林地温、光、湿等气候资源条件,在林中进行人工栽培竹荪的实用技术推广示范实践。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提高推广技能和效益。通过技术承包,增强推广部门的推广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