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黑龙江省大棚葡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佳木斯市现代农业园区的大棚葡萄进行了调查,观察并进行了栽培与管理,从大棚葡萄的品种、土、肥、水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一整套大棚葡萄综合管理技术措施,同时在栽培管理中发现了大棚葡萄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区各地已充分认识到林果业在农业中的重要地位,把加快发展林果业提到重要日程,通过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科技人员的努力,果园建设得到充分发展,新建枣园面积和设施果树高效益栽培面积不断增加。但为能解决苗木缺口问题,从区外调进大批灰枣苗和大棚用油桃苗等,从中发现过带病株。笔者就在栽培中发现过果树根癌病。近几年对该病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比实验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取得一定效果,现将根癌病的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及有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棚葡萄栽培技术及效益研究王树超,刘长敏,杜炳欣,尤守华(廊坊市农林局,廊坊102800)进入90年代,廊坊市霸州、永清、固安等县(市)的大棚栽培葡萄已达13.3hm2。为了总结推广大棚葡萄栽培技术,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大棚葡萄高效栽培示范试验。...  相似文献   

4.
五味子用途广泛,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与效益较高,人工栽培面积迅猛增加,但在寒地的花期霜害常常造成歉收、绝收。为解决这种现象和问题,笔者在简易大棚、小拱棚、霜后上架、喷雾、漫灌、熏烟、喷施营养液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分根繁殖和压条繁殖4种苗木繁殖方法,以及林下栽培模式、造林地套栽模式、保护地大棚栽植模式等7种栽培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技术。同时指出了当前苗木繁育和栽培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鸭儿芹等五种森林蔬菜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棚设施栽培和林下仿生栽培方法对鸭儿芹、三脉紫菀、败酱、马兰和牛繁缕五种森林蔬菜进行人工栽培,结果表明在大棚设施条件下采用以5:1:4的锯木屑 猪粪 黄心土配制的人工基质栽培产量达4715kg/亩.年,比大棚设施条件下的土壤栽培和露地栽培产量高30.1%和87.3%;林下仿生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分别是露地遮阳网蔽荫和无遮阳网蔽荫对照的2.3倍和5.1倍。同时还对鸭儿芹等五种森林蔬菜人工栽培的经济效益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适宜大棚栽培的2个枣树鲜食品种一早熟梨枣和铃枣的植物学性状、生物学特性和果实经济性状,并提出了大棚栽培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南方葡萄设施大棚与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福安葡萄避雨设施栽培多年的生产实践,分析了葡萄设施大棚类型、建造方法、相应栽培方式,从简单坚固、易于施工、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符合葡萄生长要求的角度,摸索归纳总结了设施大棚的类型、结构功能、建造方法以及相应的栽培技术,对南方葡萄设施大棚栽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分析大棚栽培过程中不同棚内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对赤灵芝的产量、质量及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研究赤灵芝大棚栽培过程中所需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大棚内温度在25~28℃,空气相对湿度85%~90%,光照强度4 000~5 000 lx,每日通风60~90 min时,大棚内栽培的赤灵芝在产量、质量及有效成分的积累均为最佳,该研究结果为辽东地区进一步提高赤灵芝栽培的产量及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美珍 《甘肃林业科技》2003,28(2):68-70,78
山茶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花姿绰约,花色鲜艳,开花早,花期长,在很多地方成为美化环境、装饰家庭必不可少的观赏珍品。随着花卉事业的发展,应用大棚、温室、盆栽等措施的普及,引种栽培的地域愈加扩大,越加广泛。在阐明其生长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繁殖方法、栽培管理等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1.
竹类植物生长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竹类植物生长规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总结了竹类植物地下茎、芽、根、笋、秆、枝和叶等部分的生长规律,探讨了笋和幼竹的生长规律,以期为竹类研究者提供参考,并推进对竹类植物生长规律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4种地被观赏竹的笋期生长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黄条金刚竹、菲白竹、鹅毛竹、铺地竹的发笋、退笋和高生长等生物学特性做了比较,结果表明:4个竹种在发笋和退笋数量上都呈现"少-多-少"的趋势,发笋数:铺地竹>菲白竹>鹅毛竹>黄条金刚竹;退笋数:鹅毛竹>铺地竹>菲白竹>黄条金刚竹;成竹率:菲白竹>铺地竹>黄条金刚竹>鹅毛竹.所有竹种的高生长都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其生长曲线呈"S"型.高度:黄条金刚竹>鹅毛竹>菲白竹>铺地竹.  相似文献   

13.
在广西百色右江干热河谷地带引种55个竹种,初步研究了竹种的适应性及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引种的55个竹种,总体成活率在80%以上,保存率在60%以上,均正常萌发出笋,初步表明这些竹种可适于右江干热河谷区域种植。对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为100%的15个竹种调查其栽植当年的出笋量及笋生长状况,结果显示,15个竹种间出笋量和生长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银丝竹的出笋量最大,发笋能力最强;龙头竹、金秀甜竹、黄金间碧玉竹、大绿竹4个竹种笋生长量较大,可作为材用竹种发展;紫线青皮竹的出笋量、笋生长量均相对较大,为比较理想的高经济价值竹种。  相似文献   

14.
研究结果表明 :(1)“谷雨”至“立夏”是茶秆竹的出笋期 ,历时 40d左右 ,在出笋后 10~ 2 5d ,是出笋高峰期 ,约占出笋总数的 71%~ 84%。幼竹高生长呈慢—快—慢 3个阶段。 (2 )竹鞭垂直分布浅 ,一般在 0~ 30cm的土层中。全劈、全锄、浅翻、浅翻加施肥可明显促进竹鞭生长和笋芽分化 ,且以浅翻加施肥效果最佳。 (3)立竹度与新竹数量、平均胸径、平均高均呈现开口向上的二次抛物线关系。 (4 )合理留笋长竹时间应为出笋盛中期。施用发笋肥可提高笋产量。 (5 )竹 阔叶树混交林经营应保留一些固氮树种和珍稀树种 ,清除“老狼木”、“霸王木” ,对影响竹林繁衍和发育的伴生树种要进行强度修枝。 (6 )野生茶秆竹林 ,应在留足新竹基础上采收春笋 ,积极进行抚育性采伐 ,调整竹林结构 ,选择合适的垦复措施。 (7)丰产竹林的合理年龄结构是 1~ 3年生立竹各占 1/ 3,或 1~ 4年生立竹比例为 3∶3∶3∶1。中下坡合理立竹数为 10 5 0 0~ 135 0 0株 /hm2 ,上坡为 15 0 0 0~ 16 5 0 0株 /hm2 。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赤水市是我国知名的竹子之乡,竹笋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开发利用不足,竹笋产业发展水平低下,没有发挥竹笋产业应有的作用。文章综合分析了赤水市竹笋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竹笋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旨在加快赤水市竹笋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毛竹林覆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双层覆盖、单层覆盖对毛竹林出笋时间、笋期、竹笋产量、竹林土壤温湿度、幼竹及幼鞭生长状况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措施显著提高竹林土壤温度,但对土壤含水率影响不显著;双层覆盖竹林出笋时间较单层覆盖和对照竹林分别提前6 d和15 d,笋期较单层覆盖和对照竹林分别增加9 d和15 d;双层覆盖竹林相对于对照竹林在竹笋净产量和竹笋可食部分重量方面分别增加95%和102%;双层覆盖竹林幼鞭平均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竹林,跳鞭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竹林,表明覆盖措施对竹鞭生长具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毛竹笋用林合理竹龄结构及其笋期生长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多年不同毛竹林分观测分析,提出2度竹的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笋用林的产量。分析丽水市郊山地笋用林盛期出现的时间及其发生规律,认为笋用林笋期生长规律和气象因子关系密切,丽水市郊的山地笋用林通常是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出笋盛期。对刚露箨叶至出土后10天的笋个体分析表明,对单支笋重的影响长度比笋径大,留笋时间的长短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但从营养成分、加工适性等方面考虑,以笋刚出土时挖掘为最适时期,此时,笋长与笋径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丛生竹笋材两用林丰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研究在国内首次采用丛生竹主枝或次生枝大面积直接造林的技术,提高了造林成活率,降低了造林成本,解决了大面积营造丛生竹笋材两用林种源不足的难题,在造林、竹林管护中,采用合理密度,即对补植、施肥培土、科学采笋留竹等一系列营林管护措施,使竹林结构得到改进,生长条件得到改善,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采用这套技术,在广西合浦营造3000亩笋材两用林,造林当年新竹平均高242.7cm,最高362cm,平均地围6.4cm,最大11cm。第2年亩产鲜笋133kg,最高达245kg,第4年平均亩产910.1kg,最高达1050kg。以后年亩产鲜笋平均1000kg以上,亩产竹材1200kg左右而趋于稳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毛竹营养液开发与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回归旋转设计原理 ,选择 5种毛竹生长所需的生长调节物质和微量元素 ,采用5元 2次回归旋转设计 ,进行现场实施和试验。试验结果 ,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优化 ,选出了生产上适用的最佳配方。施用后使毛竹林产笋量和成竹量增加 80 %~ 1 0 0 % ,提早出笋时间7~ 1 0d ,延长出笋期 1 5~ 2 0d。  相似文献   

20.
冬笋是毛竹林经营收益的主要来源之一。冬笋采挖时间宜在露出地表之前进行,因此寻找冬笋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随着有经验的竹农日益老龄化,开发简便、实用、智能化的冬笋探测技术装备已成为迫切之需。文章综合分析了现有可借鉴的探测技术以及冬笋的生长发育特点,提出了开发冬笋探测设备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