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sp.)是柳绵蚧重要寄生小蜂。在黑龙江省林甸县1年两代,以幼龄幼虫在柳绵蚧2龄雌若虫体内越冬。越冬代成虫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期为7月上旬至7月中旬。经定期观察,越冬代蚜小蜂雌成虫产卵进度是紧跟柳绵蚧雌成虫羽化而发生,第一代蚜小蜂产卵进度紧跟柳绵蚧1龄固定若虫发育进度。为了利用自然控制柳绵蚧种群,笔者建立了越冬代与第一代蚜小蜂种群增长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
寄主对寄生性天敌具有引诱作用和寄生小蜂分泌产卵信息素.是保证小蜂对寄主有较高的控制力的必要条件,研究发现杨圆蚧中存在着有利于长棒四节蚜小蜂和黄胸扑虱蚜小蜂寻找寄主和产卵的一类化学物质——利它信息素.主要存在于杨田蚧的介壳中.是一类具有水溶性特征的化台物.可帮助长棒四节蚜小蜂和黄胸扑虱蚜小蜂进行寄主的定位和辨识。因此可以保证在寄主低密度条件下.成功地进行寄主定位.对寄主进行有效的控制。长棒四节蚜小蜂和黄胸扑虱蚜小蜂在寄主杨圆蚧一龄固定若虫体上产卵后.留下可以阻止同种的其它个体或异种的个体进行寄主检查和产卵的物质.即产卵标速信息素。这样便极大地减少了杨田蚧之间复寄生现采的发生.确保了杨圆蚧若虫体内的小蜂有充足的营养.也使小蜂利用有限的卵.控制尽可能多的寄主.使杨圃蚧和小蜂保持在一定的种群水平。  相似文献   

3.
杨圆蚧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搞清各种环境因子对杨圆蚧种群数量的影响,我们从1984年—1986年在黑龙江省绥化市,进行了杨圆蚧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通过生命表的研究,了解了杨圆蚧[Quadraspidiotus gigas(Thiem et Gerneck)]种群数量变动及影响因子,得出了种群趋势指数(Ⅰ)值,它是预测次代害虫发生量的依据。经过二个世代的研究结果,由于各种因子的作用,特别是黄胸扑虱蚜小蜂[Prospaltella gigas Tshumakova]以下简称蚜小蜂)的寄生,1984—1985年(Ⅰ)值为0.16,1985—1986年(Ⅰ)值为0.49,种群数量连续下降。使种群数量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 通过生命表的研究,不但了解了种群数量变动的趋势,而且还发现了杨圆蚧的天敌,尤其是蚜小蜂,对杨圆蚧的控制能力非常强,从2龄雌若虫到交尾后的雌成虫都可以被蚜小蜂寄生,寄生率很高,因此,对蚜小蜂应加以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卫矛矢尖蚧在陕西关中地区1年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寄生植物的茎、叶上越冬。若虫2龄,雌雄异型。雌成虫平均产卵量79.3粒,雄成虫寿命1~2d,雌雄性比为1.1:1。天敌昆虫有红点唇瓢虫、盾蚧小方头甲和红圆蚧金黄小蜂。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报道梨圆蚧Quadraspidiotusperniciosus(Comstock)在福建省的发生危害.福建名果黄花梨主产区建宁县此虫发生相当严重,1a4-5代,世代重叠.以2龄若虫和少数雌成虫在梨树枝干上越冬,越冬的2龄若虫于3月间开始活动,越冬雌成虫4月上、中旬开始产子.5月中、下旬为第1代1龄若虫发生高峰期,是梨圆蚧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寄生性天敌已知有13种,以梨圆蚧恩蚜小蜂Encarsiaperniciosi(Tower)和长缨恩蚜小蜂E.citrina(Craw)为优势种群,分别占寄生峰群体的47.5%和32.3%.寄生蜂对梨圆蚧的2龄若虫有寄生嗜好,其寄生率占各虫态被寄生总体的60.9%,一年中9月份寄生率最高,可达20%,一般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6.
竹广肩小蜂和竹瘿长尾小蜂是竹瘿小蜂的优势种。研究表明竹广肩小蜂每年1代,以蛹在虫瘿内越冬成虫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出瘿;幼虫5龄,发生期在4月上旬至9月中旬,竹长尾小蜂每年1代,以幼虫在虫瘿内越冬;成虫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羽化出瘿,产卵于被竹广肩小蜂产卵的芽中;幼虫化后占据竹广肩小蜂的虫瘿。幼龄时可食竹广肩小蜂幼虫尸体;纪虫5龄,发生期有5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9月后渐入老熟越冬。对这2种小蜂的卵形  相似文献   

7.
竹广肩小蜂和竹瘿长尾小蜂是竹瘿小蜂的优势种。研究表明竹广肩小蜂每年1 代, 以蛹在虫瘿内越冬;成虫在3 月下旬至4 月下旬出瘿;幼虫5 龄, 发生期在4 月上旬至9 月中旬。竹长尾小蜂每年1 代, 以幼虫在虫瘿内越冬;成虫于4 月中旬至5 月上旬羽化出瘿, 产卵于已被竹广肩小蜂产卵的芽中;幼虫孵化后占据竹广肩小蜂的虫瘿, 幼龄时可食竹广肩小蜂幼虫尸体;幼虫5 龄, 发生期有5 月上旬至次年3 月下旬, 9 月后渐入老熟越冬。对这2 种小蜂的卵形态和各虫态生活习性也作了观察研究。表1 参3  相似文献   

8.
为了增强寄生性天敌对杨圆蚧的控制力,对杨圆蚧主要寄生性天敌营养和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给杨圆蚧的主要寄生性天敌--黄胸扑虱蚜小蜂和长角异鞭蚜小蜂,提供20%糖水和20蜂蜜可延长其寿命和产卵量、增强其活力,有效地控制杨圆蚧的危害。用低温和无光的条件保存小蜂成虫,既可有效地延长黄胸扑虱蚜小蜂的寿命。又可避免在保存期间产卵。长时间在低温(4℃)和无光条件下贮存小蜂将影响小蜂的活力和产卵量。建议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报道城市园林害虫红皮云杉球蚧的重要内寄生天敌赖食蚧蚜小蜂的生物学特性.该寄生蜂在哈尔滨市一年两代,以幼虫在寄主二龄固定若虫体内越冬,寄生率高达51.9%.经研究发现,不同温度及食料对成虫寿命具有一定影响,并且在树木的不同方位及高度上的寄生率也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桑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Targioni)]是桃树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广西南宁一年发生4代,以雌成虫越冬;2月下旬-3月初为第1代若虫孵化盛期,是化学防治最有利的时机。每雌平均产卵100粒左右,卵期6-10 d,雄蛹期(含前蛹)5-7 d,雌成虫寿命31-36 d,雄成虫寿命短,仅1-2 d。已知天敌有日本方头甲、细缘唇瓢虫、整胸寡节瓢虫、蚜小蜂、丽草蛉、捕食螨等,对该蚧虫起一定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亚金跳小蜂对不同生育期扶桑绵粉蚧的影响,为今后寄生蜂的饲养和推广及扶桑绵粉蚧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以4个龄期的15头扶桑绵粉蚧、30头3龄幼虫和成虫为试虫进行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每虫笼放入1对亚金跳小蜂,每天记录寄主和寄生蜂的存活情况.[结果]亚金跳小蜂的最大寄生率和扶桑绵粉蚧的最大僵虫量均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出现,而最低值均在其2龄若虫期出现.在选择和非选择试验中,亚金跳小蜂雌虫的寿命差异不显著(P>0.05).在以扶桑绵粉蚧2龄若虫为试验对象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中,雌性亚金跳小蜂的生命周期分别为12.69±0.19和13.24±0.40 d.在以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为试验对象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中,雌性亚金跳小蜂的生命周期分别为15.51±0.28和15.12±0.14 d.寄生蜂的发育周期因寄主龄期而有明显差异,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寄生的亚金跳小蜂生命周期最长,而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寄生的亚金跳小蜂生命周期最短.[结论]作为寄生蜂的亚金跳小蜂在寄主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的成虫量最大,在2龄若虫期的成虫量最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金跳小蜂对不同生育期扶桑绵粉蚧的影响,为今后寄生蜂的饲养和推广及扶桑绵粉蚧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以4个龄期的15头扶桑绵粉蚧、30头3龄幼虫和成虫为试虫进行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每虫笼放入1对亚金跳小蜂,每天记录寄主和寄生蜂的存活情况。【结果】亚金跳小蜂的最大寄生率和扶桑绵粉蚧的最大僵虫量均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出现,而最低值均在其2龄若虫期出现。在选择和非选择试验中,亚金跳小蜂雌虫的寿命差异不显著(P0.05)。在以扶桑绵粉蚧2龄若虫为试验对象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中,雌性亚金跳小蜂的生命周期分别为12.69±0.19和13.24±0.40 d。在以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为试验对象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中,雌性亚金跳小蜂的生命周期分别为15.51±0.28和15.12±0.14 d。寄生蜂的发育周期因寄主龄期而有明显差异,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寄生的亚金跳小蜂生命周期最长,而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寄生的亚金跳小蜂生命周期最短。【结论】作为寄生蜂的亚金跳小蜂在寄主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的成虫量最大,在2龄若虫期的成虫量最小。  相似文献   

13.
祁善宇 《农技服务》2011,28(9):1313-1314
阐述了杨圆蚧的形态特征与发生规律,并采取刮皮涂干、打孔注药和常规喷雾等措施对其进行了防治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喷雾对杨圆蚧越冬前2龄若虫的防治效果平均达到了80%左右。涂干和树干注射防治杨圆蚧成虫防效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栗绛蚧长尾啮小蜂生物学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建德市寄生于板栗栗绛蚧Kermesnawai上的栗绛蚧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sp.进行了采集和观察。该蜂1年2代,成虫分别出现于4~5月和6~7月,第1代产卵在栗绛蚧成虫,第2代产卵于栗绛蚧2龄以上若虫的体内。采集建德市板栗Castaneamollissina林中被寄生栗绛蚧成虫于室内饲养,羽化出啮小蜂在衢州市板栗林中释放。结果表明3a内试验林栗绛蚧种群每10cm枝条从22 00头降低到1 83头,板栗产量从300kg·hm-2上升到2250kg·hm-2。表2参7  相似文献   

15.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巳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d才交配。更尾后越冬代于4—9d,第2代于3—7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d左右。  相似文献   

16.
粉蚧长索跳小蜂对堆蜡粉蚧的寄主选择性和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粉蚧长索跳对堆蜡粉蚧的寄主选择性和功能反应,结果无明:(1)粉蚧长索跳小蜂可寄生堆蜡粉蚧二龄,三龄若虫和雌成虫,不寄生卵和一龄若虫。在无选择试验里,堆蜡粉蚧三龄若虫和雌成虫的被寄生率和每一被寄生主含卵量显著高于二龄若虫。在有选择试验里,在堆蜡粉蚧的寄生率和寄生蜂产卵都以雌线成虫的最高。三龄若虫次之,二龄若虫最少,且三者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堆蜡粉蚧雌成虫和三龄若虫的每一被寄生寄主的含卵量都  相似文献   

17.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 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 d才交配.交尾后越冬代于4~9 d,第2代于3~7 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 d左右.  相似文献   

18.
在云南华宁,矢尖蚧主要以未成熟雌虫越冬。2月中旬,当日平均气温达17℃时,越冬雌虫即开始产卵繁殖;11月间,当日平均气温降到16℃左右时,雌成虫停止产卵。雌成虫在田间分别于3月中旬,4月下旬,6月下旬及8月中旬出现四次产卵高峰,尤以第一卵峰最为显著。矢尖蚧寄生性天敌迄已发现有矢尖蚧蚜小蜂及花角蚜小蜂两种,以前者的寄生率较高。防治矢尖蚧一代若虫试验结果:优乐得,杀扑磷、喹硫磷、氧化乐果等杀虫剂的效果均好。并认为3月下旬至4月间是防治矢尖蚧的有利时期。  相似文献   

19.
考氏白盾蚧生物学与天敌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氏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cockerelli(Cooley)是多种观赏植物的重要害虫。福建福州1年发生6代,冬季无越冬现象。雌成虫在田间全年可见,5月中旬和6月下旬为一龄若虫高峰,全年以8月份虫口最少。每雌平均产卵80.8粒,已知寄生性天敌有4种,隶属于小蜂总科的蚜小蜂科和跳小蜂科;捕食性天敌有日本方头甲、捕食螨和捕食性蓟马。寄生蜂自然寄生率最高达75%。  相似文献   

20.
龟蜡蚧的生物学及其寄生性天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龟蜡蚧 Ceroplastes floridensis Comstock 是柑桔等多种经济植物的重要害虫。福建沙县一年发生二代,第一代自3月至7月,第二代从7月到翌年3月.以雌成虫和少数三龄若虫越冬.多年观察,未曾发现雄虫.行孤雌生殖。每雌平均产卵500多粒。龟蜡蚧与日本蜡蚧 Ceroplastesjapouicus Green 易于混淆,对这两种蜡蚧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上的区别作了讨论.考查得龟蜡蚧寄生性天敌8种,隶属于小蜂总科 Chalcidoidea 的蚜小蜂科 Aphelinldae、跳小蜂科 Encyrtidae、姬小蜂科 Eulophidae 和金小蜂科 Pferomalid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