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和小猿叶虫(Phaedon brassicae Baly)均是南方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之一,宁波地区8—11月,其在十字花科蔬菜上为害比菜青虫(Pieris rapae)、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严重。目前十字花科蔬菜上大量应用的生物农药Bt、阿维菌素对菜青虫、小菜蛾具较好防治效果,但对大、小猿叶虫基本无效。大、小猿叶虫的发生规律同菜青虫、小菜蛾不一样,幼虫、成虫常常隐蔽在蔬菜的根部、菜心和土中,菜农只能依靠多次喷化学农药如毒死蜱+敌敌畏控制它们的危害。我们从田间筛选到女贞潜叶甲生曲霉菌株,经初步鉴定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 vat.fumigatus)(暂称叶甲生烟曲霉)。室内试验后发现,该菌株培养液能使大、小猿叶虫幼虫、成虫,女贞潜叶甲(Argapistes tsekooni)幼虫、菜青虫幼虫和夜蛾的幼虫发病死亡。通过化学、物理诱变选育对害虫的高毒力菌株已有报道。我们利用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方法选育对大、小猿叶虫有高毒力的烟曲霉菌株。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猿叶虫的两种重要野生寄主徐寿万,徐云菲(浙江宁波市农科所315101)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蔬菜需求量的急剧增长,本市每年常有成片稻田改种蔬菜。在这些改制的田域里,我们发现首批就地育苗栽种的十字花科蔬菜上有小猿叶虫为害。鉴于成虫无飞翔力,幼虫又不善于...  相似文献   

3.
小猿叶虫(Phaedon brassicae Baly)是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之一,本市春秋二季发生猖獗。据文献记载,小猿叶虫以成虫越冬。我们经近4年调查观察,发现在本市(北纬29.8度,东经121.5度)幼虫也能越冬,继而化蛹并羽化;且大多幼虫在越冬期晴好天气仍能活动取食。现把调查概况报道如下。1987年12月1日起,在本市西郊乡选择小猿叶虫为害较重的一块大白菜(面积0.2亩),进行系统越冬虫态调查(5天一次,每次查100株菜),先后查到幼虫12头,其中  相似文献   

4.
忻定盆地的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和成虫始见期、高峰期的时间与当年气温、降水有密切的关系,成虫及产卵、为害对寄主环境具有选择性。在防控措施上,应根据其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在做好预测预报工作的同时,采取诱杀成虫和防治幼虫相结合、地面防治和树冠喷雾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突出抓好越冬幼虫出土前的防治和诱杀成虫这两个重要环节,适期防治,多措并举,科学用药,综合防治,组织专业队统防统治,即可收到用药少、防效高、节本增效、绿色环保、减少农药污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了曲纹茎叶甲年生活史,各代虫态历期、生活习性、成虫、幼虫取食量及成虫产卵量,为抑制空心莲子草的滋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桃小食心虫寄主生物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桃小食心虫不同的寄主生物型适应于各自寄主的物候期、果实形态和质地等,而在生活习性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在室内适宜温湿度条件下枣和酸枣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始期和高峰期分别比苹果桃小食心虫晚8天和20多天,田间成虫发生期也约晚20天。恒温条件下前两者的前蛹期+蛹期都比后者短。3种寄主生物型的成虫产卵位置、幼虫蛀果、脱果位置及在果内生活时间各不相同。酸枣桃小食心虫体形较小,但3种寄主生物的雄蛾外生殖器尚无  相似文献   

7.
叶甲生烟曲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金叶女贞瓢叶甲生曲霉在37℃培养下的生长速度快于25℃和形态学特征等,鉴定为烟曲霉原变种。该菌株对供试的金叶女贞瓢叶甲、大猿叶虫、小猿叶虫均具毒力,其中对金叶女贞瓢叶甲幼虫的毒力可达50%;对大猿叶虫低龄幼虫为40%;对金叶女贞瓢叶甲成虫、大猿叶虫高龄幼虫、小猿叶虫高龄幼虫和低龄幼虫均为30%。该菌株在改良培养基上产孢量较其他培养基可增加2~4倍。  相似文献   

8.
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在田间,该虫的繁殖期出现在春季和秋季,以成虫在土中越夏和越冬。本试验在20℃,光周期L︰D=12︰12条件下,详细比较了大猿叶虫龙南种群春季不同出土时间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结果显示:2月出土雌雄成虫寿命明显短于3月出土成虫,日平均产卵量差异不显著,总产卵量由于寿命的影响也显著低于3月出土成虫。这一结果显示同一个季节中大猿叶虫早期出土成虫的比晚期出土的成虫适应性差。  相似文献   

9.
食卵赤螨Abrophees sp.又名大红蜘蛛,对红铃虫卵有一定抑制作用。我们于1978~1979年对它进行了一些调查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生活习性食卵赤螨以成虫在树皮裂缝、枯叶、墙壁缝隙等避风向阳处越冬,次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在竹叶、野菊花、蚕豆、榆树、黄花菜等植物上均有分布,5月下旬进入棉田,多在棉花中、下部叶片背面活动,并能钻进棉铃萼片内捕食红铃虫卵,也能捕食红铃虫初孵幼虫。在食料缺乏时,也吃棉红蜘蛛和棉铃上的锈病孢子。成螨一般多在下午4时交配,交配时间一般2~3分钟,最长达5分钟左右,交配后三天雌螨开始产卵。卵多  相似文献   

10.
桑白蚧是古田县柰、李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果农因未掌握其发生规律,往往错过防治适期,防治药效很差,常造成柰、李树树势衰退,枝梢枯死,严重的整株死亡。为此,笔者于1995~2001年在城关附近柰园取样观察,随机剪取有虫枝条于室内镜检雌成虫产卵情况,各代成、若虫出现始期、盛期、终期,以及为害习性和天敌的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发生规律桑白蚧在本县1a发生4代。以受精的雌成虫在柰、李树上越冬。翌年2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产卵(暖冬年份2月中旬中可见产卵)。卵产于雌虫介壳下,4月上旬产卵结束。若虫一般于…  相似文献   

11.
在龙南县大猿叶虫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在田间,该虫的繁殖期出现在春季和秋季,以成虫在土中越夏和越冬。本试验在25℃、LD12︰12条件下,详细比较了大猿叶虫龙南种群春季世代和秋季世代成虫产卵量。结果显示:秋季世代雌虫每雌总产卵量和平均产卵量均高于春季世代,早期产卵量接近,但三者间均无显著差异。由雌虫产卵曲线可知春季世代雌虫每日产卵量明显低于秋季世代,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云南花椒台湾狭天牛生物学习性的观察和调查,明确了其在当地1年发生1代,幼虫从花椒树干的皮层逐渐蛀入木质部,并以幼虫在木质部内越冬;成虫喜静息于枝叶上,产卵于衰弱或半枯死的枝条上,成虫种群数量在田间的消长呈单峰型,发生高峰期为6月上旬。对台湾狭天牛成虫种群发生消长与温度、湿度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成虫的发生与温、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小地老虎危害症状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地老虎俗称土蚕、黑地蚕、切根虫等 ,属鳞翅目 ,夜蛾科。一、危害症状小地老虎为地下害虫 ,主要以其幼虫危害果树、林木、农作物、蔬菜等植物的幼苗 ,切断幼苗近地面的根茎部 ,使整株死亡 ,造成缺苗断垄 ,严重地块甚至造成绝产。二、防治方法1.清除杂草。杂草是小地老虎产卵场所及幼虫的食料。在幼苗出土前或幼虫1~2龄时 ,及时铲除田埂、路旁的杂草 ,防止杂草上的幼虫转移到幼苗上。2.翻耕晒土。秋季翻耕苗圃地 ,让土壤曝晒 ,可杀死大量幼虫和蛹。3.诱杀成虫。在发蛾盛期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糖醋液配制比例为红糖6份、醋…  相似文献   

14.
茶尺蠖生物学习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对茶尺蠖的生活习性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茶尺蠖成虫羽化后,大多于次日晚20:00~凌晨01:00交尾,交尾高峰集中在22:00~23:00,翌日黄昏开始产卵,20:00~00:00产卵最多。不同叶位饲养幼虫对其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咀食嫩叶的幼虫生长最快,化蛹率较高;食成老叶的生长较快,化蛹率最高;而食芽头的生长最慢,化蛹率最低。  相似文献   

15.
滞育持续时间对大猿叶虫山东种群成虫产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泰安大猿叶虫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在田间,该虫的繁殖期出现在春季和秋季,以成虫在土中越夏和越冬。本试验在20℃LD12:12条件下,详细比较了大猿叶虫山东种群滞育持续时间9个月和3个月成虫产卵量。结果显示:滞育3个月雌虫每雌平均产卵量和平均日产卵量均略高于滞育9个月的雌虫,但两者间均无显著差异,而早期产卵量却低于滞育9个月雌虫。  相似文献   

16.
芦毒蛾(Laelia coenosa candida Leech)为芦苇上的一种暴食性食叶害虫,近年来在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湿地呈间歇性暴发态势。经过连续8年的野外监测、人工笼养和灯光诱集,系统调查了芦毒蛾的年生活史、生活习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芦毒蛾在南大港湿地1年发生3代。4月上、中旬芦苇放叶后,越冬代幼虫逐渐转移到芦苇及其他禾本科杂草上为害,主要为害虫态为越冬代幼虫及第1代、第2代幼虫;10月上、中旬,2代成虫羽化后飞向苇草混生地产卵,以3代低龄幼虫越冬。芦毒蛾在湿地各种杂草上产卵、孵化及化蛹、羽化。但2龄幼虫主要转移至芦苇上取食,5龄以后进入暴食期。冬季苇田干燥和芦苇生长期水层较浅,有利于幼虫越冬和取食为害。成虫具较强趋光性。幼虫越冬期、春季越冬代幼虫为害期是芦毒蛾的防控的关键时期,可通过越冬期烧荒或蓄水、春季药剂防控越冬代低龄幼虫、各代成虫盛发期灯光诱控和区域性联合监控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7.
龟纹瓢虫生物学及饲养初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多年的田间调查和室内繁殖,表明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能有效地控制蚜虫的为害。我们于1976~1981年对龟纹瓢虫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人工饲养等问题作了较系统的观察,意在为利用瓢虫、提高防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现把结果报告如下。一、方法早春从麦地收集越冬成虫,配对产卵作为当年第一代。由此繁殖以后各代。室内成虫饲养,采用内有白色或淡绿色卵卡纸的玻管,卵卡纸约占管壁面积的1/3;幼虫饲养  相似文献   

18.
双沟黑斑叶甲是1985年在江苏东台沿海垦区发现食害留兰香及薄荷茎叶的新害虫。经1986年以来对其进行观察研究,确认该虫1a发生1代,以成虫越夏,以卵和成虫越冬。在温度14~17℃或土壤含水量40%以上时幼虫活动频繁,取食较多。防治措施主要是适时深耕、轮作换茬,必要时在2~3龄幼虫高峰期施用敌百虫和安绿宝等农药  相似文献   

19.
人工捕捉法防治萧氏松茎象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天海  李振华  雷群 《江西植保》2004,27(4):176-177
本文对萧氏松茎象的生活史及习性作了系统的观察,并对该虫的人工捕捉法防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萧氏松茎象在德兴市2年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越冬,成虫平均产卵量27粒,采取人工捕捉法防效在21.3%-100%之间。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美洲斑潜蝇幼虫为寄主,对芙新姬小蜂生物学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该蜂成虫喜欢群集活动,飞翔能力较弱;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和向上行为;成虫喜欢清洁身体;多在上午羽化,羽化当天或次日产卵。雌蜂大多数选择2龄末或3龄初的寄主幼虫体躯后1/3处产卵,1头寄主幼虫体内落卵1、2、3粒分别为92.25%、5.63%和2.11%。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后半部(占30.17%)或脱离寄主0~15mm的潜蝇虫道内(占69.83%)化蛹。幼虫是否在寄主体内化蛹,与其体内营养物质的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