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症状某农场职工杨某的3头成年泌乳母牛,不慎吃了由有机汞农药西力生污染的饲草,于当日下午发病。病牛主要表现为轻微呕吐、流涎、肌肉震颤、腹痛和腹泻,其中1头奶牛粪便带血,还有1头出现血尿,相继3头奶牛都出现少尿现象。2诊断根据症状、病史诊断为有机汞中毒。3治疗根据病畜中毒症状的轻重,先用解百毒注射液分别给3头病牛静注80毫升、70毫升和60毫升;再用25%葡萄糖溶液1000毫升,维生素C100毫升,5%葡萄糖溶液1000毫升,0.9%生理盐水1000毫升,复方氯化钠1000毫升,静脉注射,并配合速尿剂;接着用0.5%毒毛旋花子苷K5毫升,肌肉注射强心。排血便…  相似文献   

2.
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本地某养殖场有15头牛出现反复腹泻、便秘症状,部分病牛经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无效,新鲜粪便采样后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牛肝片吸虫病,立即为病牛实施了驱虫治疗,灌喂氯氰碘柳胺钠或阿苯达唑等驱虫药,并肌注黄连素,必要时静脉输注25%葡萄糖溶液,维护肝脏功能,观察病牛预后情况。病牛经过5d治疗后腹泻、便秘好转,观察2周后,粪便性状恢复正常,肝区疼痛消退,发热症状消退,眼睑、下颌等肿胀消退;食欲、精神状态复常,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犊牛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犊牛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大群饲养时,犊牛腹泻发病可达90%~100%,死亡率高达30%以上。准确掌握犊牛腹泻发生的原因,采取良好的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通过某规模养殖场发病犊牛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犊牛大肠杆菌病。确诊后采取内服促菌生、口服补液盐、药物治疗及加强饲养管理的方法,控制了犊牛大肠杆菌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1 发病情况 据养殖户崔某主诉,2014年7月13日,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崔某养牛场发生15例疑似牛血吸虫病,该农户1个月前从外地引进50头犊牛,引进来第2天,有3头犊牛有发烧、腹泻的症状,该牛场技术员诊断为感冒,治疗3d后,症状有所缓解.1w后患病牛迅速出血消瘦,贫血,黏膜苍白黄染等症状,再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该养殖场总共饲养100头牛,其中牛群有20头发病,死亡10头,发病率达20%,死亡率达50%,损失很大.2014年7月20日来驻马店市动物疫控中心就诊.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尸体解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牛血吸虫病,随即制定治疗方案进行救治,5d后病情得到控制,2w后回访,牛群已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牛吸虫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某养殖场15头牛吸虫病牛为研究对象,均存在反复腹泻、便秘症状,部分病牛经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无效,新鲜粪便采样后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牛肝片吸虫病;病牛均立即实施驱虫治疗,灌喂氯氰碘柳胺钠或阿苯达唑等驱虫药,并肌注黄连素,必要时静脉输注25%葡萄糖溶液静脉注射,维护肝脏功能,观察病牛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5 d后,病牛腹泻、便秘好转,观察2周后,粪便性状恢复正常,肝区疼痛消退,发热症状消退,眼睑、下颌等肿胀消退;食欲、精神状态复常,预后良好。结论 牛吸虫病存在便秘、腹泻、肝区疼痛拒检、眼睑下颌水肿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实验室粪便检查确诊,及时实施驱虫治疗,以改善病牛预后,并强化防控措施,降低牛吸虫病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正母牛不孕症是严重影响繁殖率与牛场经济效益的常见疾病。根据统计,这类疾病约占适繁母牛数的15%,有少数村庄高达23%以上。为提高母牛繁殖率,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笔者从2000年至今,用中药方剂四物汤加味治疗母牛不孕症84例,治疗后受孕78例,无效6例,受胎率达92.8%。1试治病牛屡配不孕母牛为近8年内在本区进行人工授精或本交3次以上而未孕者。  相似文献   

7.
<正>1针炙治疗启用针灸疗法,先将病牛固定好,用手指测量,在病牛的左侧第3根肋骨内、从背最长肌与髂肋肌肉沟中穴位进针,针向下方斜刺7厘米左右,其深度为针能摆动为宜,并留针5~10分钟。待牛呻吟声停止后将针拔出。半小时后病牛症状减轻,开始抬头伸颈,眼睛发亮有神,1小时后勉强能吃草。2西药治疗对病牛使用针灸治疗,症状缓解后,接着进行输液。首先用5%葡萄糖盐水500毫升×3  相似文献   

8.
2019年3月份,贵州省某牛场部分牛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40℃以上,排血尿的症状,发病持续3~5 d,病牛出现死亡。为了查明发病原因,试验采取对发病牛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细菌分离培养、支原体及巴贝斯虫PCR检测、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RT-PCR检测和血液涂片镜检等方法进行诊断。结果表明:该牛场发病牛为牛巴贝斯虫感染,采取隔离发病牛,用三氮脒、青霉素钠治疗4 d,并对养殖场进行消毒,以杀灭蜱虫等传播媒介。加强营养,提高牛群抵抗力,防止其他病原微生物继发感染。经过4 d治疗,发病牛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某规模牛场病牛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等综合判断,确诊为牛巴贝斯焦虫病,对其进行治疗并提出综合预防措施,降低了该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正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BVDV),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该病可导致患病牛白细胞减少、精神消沉、腹泻、奶牛减产,严重时可导致患病母牛流产、产出畸形胎儿并可导致新生牛死亡的一种传染病,并能导致二次感染及细菌感染,出生后存活下来的犊牛可终身带毒并成为传染源,一旦发病,往往给牛场带来巨大损失。1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现状BVDV可在所有牛群中传播,呈高度传染性;病牛腹泻  相似文献   

11.
(一)发病情况7月下旬,刘老板的奶牛养殖场的20多头奶牛陆续出现以哺乳母牛气喘、犊牛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症状表现有轻有重,犊牛反应相对严重。刚开始发现时有2头犊牛走路不稳,转圈,待晚间给牛补喂草料时,又发现3只病牛,1  相似文献   

12.
2013年4月,长沙某地养殖户饲养的1头奶牛早上突发抽搐症状,经观察发现病牛出现感觉过敏、运动失调及抽搐等症状,病情调查发现病牛曾采食大量雨后稻田中生长的幼嫩野青草,最终确诊为青草搐搦症后。采取静脉注射25%葡萄糖、安钠加,维生素C、20%硫酸镁、10%硼葡萄酸钙和肌肉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治疗措施,连续治疗3天。1周后回访,病牛痊愈。  相似文献   

13.
母牛发生产褥热,多因母牛在分娩时,产道损伤,接产时或产后护理不当,或胎衣滞留等感染了病菌,从而发病。1临床症状通常在母牛产后3d发生。病牛阴门肿胀,呈暗红色,初期流出浆液,以后变为棕褐色,恶臭。呼吸浅而快,体温达41°C,精神迟钝,泌乳停止,瘤胃臌气。病牛回头观腹,拱腰努责,摇尾呻吟等。2治疗方法2.1可先用2%~3%硼酸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子宫及阴道,每次都要将洗液全部导出,直至导出的洗液透明为止。然后将80万u青霉素注入子宫,也可用金霉素或土霉素配制成1∶10~1∶20的溶液,灌入子宫,效果会更好。2.2取青霉素200万u,链霉…  相似文献   

14.
妊娠母牛通常在孕后期临近分娩容易发生子宫扭转,是比较常见的产科病,指母牛子宫围绕自身纵轴发生90-360度扭转,不同角度的扭转对产科处理的难易程度起决定性作用,通常以靠右侧扭转较为多见。1发病情况泾川县城关镇阳坡村肉牛养殖场负责人电话陈述,牛场有一秦川孕牛即将分娩,从早晨9点开始出现分娩症状,预产期超一天,到下午5点牛出现踢腹、起卧、出汗、回头观望、流泪等症状,产道检查触摸不到子宫颈口和胎儿。到场后通过产道检查,随即初步确诊子宫扭转180-360度。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3~6胎的高产奶牛,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生此病。本病多呈散发,但个别养殖场的发病率可高达25%~30%,其病程发展很快,如不及时治疗,有50%~60%的病牛可在1~2d内死亡。  相似文献   

16.
(一)发病情况2011年夏季,千山区某奶牛场引进10头8月龄的奶牛,有5头奶牛出现发热、腹泻、消瘦、反刍停滞等病症,饲养户曾用青霉素、链霉素、安痛定等药物治疗,均无明显疗效,送达我所诊治时已有1头死亡,其它4头均出现黄疸等症状。(二)临床症状该养殖场中5头病牛最初食欲减少,反刍减弱,行走无力,双眼流泪。随着病情发展,病牛体温高达41℃左右,呈稽留热,呼吸120次/min,心律115~126次/min,瘤胃蠕动音减弱,病牛出现便秘,继而腹泻,排稀软或水样带血粪便,尿中带血。眼结膜苍白,病  相似文献   

17.
母牛妊娠毒血症是一种严重的代谢、消化障碍性疾病,主要特点是急性发病、病程持续时间短、后期治疗不良、病死率高等。该病与青年牛饲养后期及干奶期营养水平过高引起的肥胖相关,也称为肥胖母牛综合征,病牛主要症状是脂肪肝、进行性消瘦以及酮血症。目前,妊娠毒血症已经成为母牛饲养过程中一种常见的代谢病,部分牛群的发病率能够达到50%,病死率达到25%,尤其牛场母牛出现群发性的妊娠毒血症,会严重损害牛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 2003年7~10月,我县南善奶牛场相继有4头母牛产后发病,临床上以体温升高、食欲废绝、胃肠蠕动音停止为特征。病牛表现持续性发热、进行性衰弱、乳房炎、子宫炎、胎衣不下、神经症状和卧地不起,经综合诊断为母牛肥胖综合征。1 发生特点1.1 在同一牛场内,一段时间内产后母牛相继发病,对相邻牛场无传染性。1.2 发病牛为年青牛,第一胎产后发病。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新生牛犊腹泻的病因、症状,有效的预防方法和治疗措施。在病牛腹泻初期,主要以抗菌消炎药物治疗为主;在病牛腹泻中期,主要以消炎止泻和矫正酸中毒为主;在病牛腹泻后期,主要以恢复并保护肠黏膜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引起杨凌地区某肉牛场发生犊牛腹泻的病原菌种类和药物的敏感性,采集腹泻犊牛粪便数份,对其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致病性试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革兰氏阴性(G-)杆菌3株,其中沙门氏菌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所分离到的沙门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对小白鼠均有较强致病性,对先锋噻肟、先锋必、菌必治、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敏感。可见,沙门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为该牛场发生犊牛腹泻的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该养殖场犊牛腹泻提供了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