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在产后容易发生瘫痪的症状,尤其是高胎次奶牛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奶牛产后瘫痪是一种代谢病,在奶牛分娩之后,容易产生舌、咽、肠道的麻痹、卧地不起、四肢麻痹、精神忧郁、食欲不振、体温降低等症状。本文对高胎次奶牛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及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其产后瘫痪症状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产后麻痹及乳热症.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而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本病多发于营养好的第3~6胎的高产奶牛,也可发生于泌乳力高的黄牛。  相似文献   

3.
奶牛产后瘫痪多发于高产奶牛.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机能障碍疾病。此病的直接原因与体内缺钙有关。  相似文献   

4.
产后瘫痪是母畜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也叫乳热症或低钙血症或生产瘫痪。不同品种的牛对本病的易感性有明显的差异,黄牛等肉牛品种的发病率较低,奶牛的发病率较高。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生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高产奶牛多发。(2)3~7胎奶牛多发,初产牛极少  相似文献   

5.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为产后瘫痪,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机能障碍疾病。其特征是咽、舌、肠道麻痹,知觉消失及四肢瘫痪,常发生于高产奶牛。我们曾治疗6例,全部治愈。本文总结了治疗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生产瘫痪又叫产后瘫痪、产后麻痹、乳热症,中兽医称“胎风”,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以舌、咽、肠道麻痹,知觉丧失、四肢瘫痪、体温下降及低血钙为特征的严重钙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多见于3~6胎的高产奶牛,随着我国奶牛业的发展,本病呈上升趋势,笔者在临床接治数例奶牛生产瘫  相似文献   

7.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或乳热症,是奶牛产后突发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该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给奶牛生产造成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8.
某初产奶牛,产后卧地不起,精神萎靡,食欲废绝,体温38.2℃,经综合诊断为牛产后瘫痪。高产奶牛产后瘫痪也称乳热病,是产后奶牛突然发生的严重钙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特征为知觉丧失、四肢瘫痪、循环虚脱及精神沉郁和低血钙。多见于3-4胎以上,在分娩后3天内的高产奶牛,也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种现象,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以低血钙和产后瘫痪为主要特征的营养性代谢疾病,发病率为7%左右,对奶牛饲养业危害很大。营养因素同该病的发生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虽然产后瘫痪具体的发病机理尚未搞清,但是大量研究发现,控制日粮中的某些营养成分可有效地预防乳热症。现就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加以综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是由血钙浓度和血磷浓度剧烈降低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低血钙和低血磷症。表现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四肢瘫痪及特征性卧地姿势等症状。本文阐述产后瘫痪奶牛的病史、临床症状、诊断、治疗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奶牛产后瘫痪症是发生于产后奶牛常见病,由于产后血钙过少,产伤性麻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原因而导致产后瘫痪卧地不起疾病。笔者几年来共诊治23头奶牛,产奶量平均在30千克以上,最高达到45千克,治愈20头,死亡3头。  相似文献   

12.
奶牛产后瘫痪病的中西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常见的一种产科疾病。经过前辈们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对本病有多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乳房送风法、补磷补钙法等。但是在产后发生瘫痪的同时往往继发其他疾病,而其中最常见的是风湿症。如果继发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治疗产后瘫痪的效果也就难得巩固.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笔者采取中西药结合的办法治疗此类疾病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成年母牛于分娩前后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是奶牛常发病之一,一般见于5 ̄8龄(3 ̄7胎次)的高产奶牛,通常是在奶牛分娩前后72小时以内发病,奶产量越高,发病越多,发病率一般在  相似文献   

14.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体温下降、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等为特征症状的代谢疾病.该病广泛存在于各地,是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病.文章从产后瘫痪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后瘫痪在奶牛养殖重点地区比较常见,对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危害较大。笔者根据从事畜牧兽医科技推广的经验,并搜集了有关资料,概述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母畜分娩后,多在产后1~3天突然发生而以瘫痪和昏迷为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本病多发生在5~9岁高产奶牛。主要病因:多胎多产,产乳量高,摄入能量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原因,产后大量泌乳而失钙是  相似文献   

17.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低血钙症、乳热症,它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以奶牛突然发生血钙含量急剧下降、肌肉松弛、知觉减退、四肢麻痹、卧地不起为主要特征。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3-6胎次的高产奶牛,分娩3天内的奶牛发病多、其中以产后24小时内发病最多,3天以后发病的较少,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生此病。本病多呈散发,但个别养殖场户的发病率可高达25%-30%,其病程发展很快,如不及时治疗,有50%-60%的病牛可在1至2天内死亡。  相似文献   

18.
母牛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也称乳热病。是成年母牛分娩后突发的急性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病,此病较多发生于高产奶牛。本文主要分析了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奶牛产后瘫痪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特有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出现于产奶量最高之时。因此,大多数发生于第三至六胎(5~9岁),但第二至十一胎也有发生,初产奶牛几乎不发生此病。本病大多数发生于顺产后的头3d之内(多发生于12~48h),少数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本病为散发型,但在有的奶牛场发病较高,治愈的母牛在下次分娩时还可能发生此病。  相似文献   

20.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的常见多发病,病因复杂,文章从营养缺乏、产道损伤、心包创伤、产后感染、产后出血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奶牛产后瘫痪的致病原因,并阐述了其临床症状,提出了详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