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1.气缸套自损特征在活塞环运动区域内.沿缸套轴线方向磨成不规则的上大下小的锥形(图的;沿气缸横断面圆周方向为不规则的椭圆(图b);活塞环运动不到的上下部位几乎没有磨损。另外,由于连杆弯曲等原因还会造成腰鼓形等不正常磨损。2·气缸套的技术到*位置l-l位置:活塞处于上止点时.第一道活塞环所对应的部位.三一巨位置:活塞处于上止点时第三环所对应的部位.回一五位五:活塞处于上止点时.活塞格部所对应的部位.【一对位置:活塞处于下止点时.上油环所对应的部位.3·气0会的正确测天与计算技量时,用内径量表在一个截面上…  相似文献   

2.
正1.曲柄连杆机构中的配合件(1)缸套与活塞缸套与活塞的磨损分为正常磨损和非正常磨损,正常磨损是指柴油机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磨损,是不可避免的。缸套与活塞的正常磨损表现在,气缸沿工作表面在活塞运动区域内沿高度方向呈上大下小的不规则锥形,磨损最大部位是活塞环在上止点时第一道环对应的缸壁。受侧压力大的一面磨损大于相对的一面,产生椭圆度。缸套和活塞磨损形成锥度椭圆后,一般情况下都一起更换,否则缸塞组密封性能无法保证。(2)活塞环组  相似文献   

3.
<正>活塞环是柴油机中形状简单而作用十分重要的零部件,它密封燃烧室以保证柴油机正常工作。同时它的工作条件又是极苛刻的,在高温、高压下工作,运动方向、运动速率变化又很大,工作过程中极易受到损伤。活塞环折断、走对口、漏气是活塞环常见故障,破坏活塞环的正常工作,造成柴油机工作性能恶化,使用寿命缩短。1.活塞环折断柴油机运转时,活塞环的运动主要有上下运动、径向运动、回转运动和不规则的轴向、径向振动以及扭曲  相似文献   

4.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而气缸又可以说是发动机的心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气缸的磨损规律及其原因进行探讨. 一、气缸磨损的规律 气缸在使用中,它的磨损程度(指活塞环运动的区域内)是不均匀的:沿气缸的长度方向看(纵断面),磨损是上大下小,失去原来的圆柱形状;从气缸的平面看(横断面),沿圆周的方向磨损后会失去原来的正圆形状.气缸上口活塞环接触不到的地方,几乎没有磨损,于是形成了"台阶"(或称缸阶、缸肩).  相似文献   

5.
活塞环对口是指按规定所保持的互相错口、均匀分布的活塞环端间隙开口,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活塞环在环槽内沿切线方向发生自行转动.使各环开口在活塞轴线方向转到靠近同一部位小范围内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南方农机》2003,(5):20-20
(1)活塞环过度磨损,弹力减弱,开口间隙超限或活塞环折断、咬死。其密封性下降,机油上窜入燃烧室内燃烧。(2)活塞环与活塞环槽边间隙过大,机油沿环槽向上,进入气缸内燃烧。(3)油环上的孔和相应的活塞环槽通孔被积炭或杂物堵塞,缸壁上的机油不能被油环刮去而被烧掉。(4)缸套纵向有深的沟痕,机油沿其上窜,遇高温气体而烧机油。(5)气门杆与气门导管间隙过大。机油被吸入气缸内燃烧。(6)扭曲环与锥面环的安装位置及方向不对,机油上窜燃烧。(7)连杆瓦间隙增大,溅到缸壁上的机油增多,使活塞环泵油量加大,机油燃烧增加。(8)空气滤清器内的机油面过高…  相似文献   

7.
拉缸是指气缸套工作面因活塞或活塞环的运动所出现的一种剧烈损伤,表现为沿活塞运动方向的气缸壁出现较深的划痕和伤斑。 一、常见的拉缸原因  相似文献   

8.
①气缸套的测量位置和计算方法 气缸套的测量位置及锥度、椭圆度、缸壁与活塞配合间隙的计算方法,目前尚无统一规定。 合理的测量位置与计算方法应能反映气缸套与活塞、活塞环工作的真实技术状态。以东方红-75/54型拖拉机气缸套为例,推荐沿气缸套高度方向取4个截面位置进行测量(见图1)。  相似文献   

9.
<正>柴油机使用过程中,沿活塞运动方向常会出现一些划伤痕迹,其直接原因大多是由于活塞与气缸壁间润滑油膜受到破坏,活塞、活塞环与气缸壁发生干摩擦所致。气缸拉伤后,活塞与气缸壁间会产生  相似文献   

10.
活塞环对口是指活塞装上气环、油环后,向缸套内安装时按规定所保持的互相错口、均匀分布的活塞环端间隙开口,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由于“力”的作用,活塞环在环槽内沿切线方向发生自行转动,使各环开口在活塞轴线方向转到靠近同一部位的一个小范围内的现象。活塞环对口...  相似文献   

11.
发动机的活塞环在工作中被折断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现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谈几点看法,供参考。(1)缸套、活塞间隙过大。活塞与气缸的间隙过大,活塞在气缸内摆动撞击气缸壁,活塞环对缸套侧压力在曲柄运动平面方向增大,造成缸套偏磨,使活塞环受力不均而折断。(2)活塞环侧隙过大,端隙、背隙过小。活塞环侧隙过大时环与环槽撞击加剧,加速磨损,严重时将环折断。以195型柴油机为例,第一道气环侧隙为0.05~0.095mm,其他几道环为0.03~0.07mm,磨损极限为0.18mm。活塞环的端隙、前隙过小,在受高压高温和积炭的影响下增加了环与缸套磨损阻力,使润滑油…  相似文献   

12.
活塞环“对口”是指活塞装上气环、油环后,向缸套内安装时按规定所保持的互相错口、均匀分布的活塞环端间隙开口,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由于“力”的作用,活塞环在环槽内沿切线方向发生自行转动,使各环开口在活塞轴线方向转到同一部位的一个小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活塞环对口是指活塞装上气环、油环后,向气缸套内安装时按规定所保持的互相错口、均匀分布的活塞环端间隙开口,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由于“力”的作用,活塞环在活塞环槽内沿切线方向发生自行转动,使活塞上各环开口在活塞轴线方向转到靠近同一部位的一个小范围内的现象。 当活塞环产生对口故障时,会使气缸内的压缩气体往气缸下部窜,气缸内的压缩力下降,从而导致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均下降,同时还会导致油底壳内的机油大量上窜,进入燃烧室,严重影响发动机的润滑,使活塞、活塞环、气缸套等零件磨损加剧,甚至发动机根本无法启动和工作。现将活塞环产生对口的原  相似文献   

14.
活塞环在工作过程中,各环的开口重叠在同一方向时,称为“走对口”。活塞环走对口后,伴随一系列严重后果:气缸漏气、压缩无力、功率下降、油耗增加、烧排机油、启动困难等。“走对口”的原因:(1)活塞环开口处的弹力较大,约为平均弹力的2~3倍,以利于保持活塞环的原始位置,防止漏气,但如果在已严重磨损的活塞、缸套上安装新活塞环,由于彼此形状不符,在发动机长期高压高温作用下,新活塞环的磨损加快,使开口处的弹力下降过快,保持原始位置的能力减弱,容易转移、“走对口”。(2)严重磨损后的缸套沿圆周呈椭圆形,这样,当…  相似文献   

15.
一、气缸、活塞和活塞环磨损的特点从使用经验得知,每台柴油机经过一定的使用期后,首先磨损的是气缸、活塞和活塞环。这些零件的磨损情况有以下特点:(1)活塞环的磨损以第一道气环磨损最快,它与环糟的间隙也增长最快。(2)气缸壁在工作中是沿长度方向逐渐磨成圆锥形,磨损最大的部位在气缸上部与第一道压缩环上止点相对应的位置,磨损最小的部位则在缸壁的下部。(3)气缸在工作中同时在横断面内磨成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输位于工作的侧压方向。(4)在柴油机工作中,气缸与活塞之间的间隙.是随着运转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二、早期磨损…  相似文献   

16.
拉缸是指沿活塞运动方向的气缸内壁上,因高温产生熔着磨损而出现的一些深浅不一的沟痕。气缸拉缸将造成活塞与气缸壁配合间隙增大,出现敲击声,密封性变差,窜机油,积炭增多,冲淡润滑油,严重时还会引起活塞卡在气缸内,使发动机不能运转。 一、气缸拉缸的原因 1.气缸壁与活塞环材质差。气缸壁的含金成份及硬度应与活塞环配套,如气缸镗磨后出现一块块、一条条斑痕,则易被活塞环拉毛,如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在工作中因操作不当等原因容易出现拉缸故障。柴油机拉缸,是指气缸壁上沿活塞运行的方向出现一条条深度不等的沟纹。这是在无外来物的情况下,由于活塞环外表面与气缸表面滑动接触时,在极小的表面上产生很高的温度,进而引发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烧熔、黏着,当烧熔、黏着所产生的热量散失后,在活塞环上产生碳化物。这种碳化物或烧熔、黏着生成物就象一把锋利的刀具,将气缸壁上的金属切去,从而形成一道道深浅不规则的沟槽。本文就柴油机拉缸故障产生的原因一一进行了科学分析,并逐一指出了排除的技巧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2]气缸套的修理 (1)气缸套的缺陷有几种? 答:气缸套的缺陷主要有:工作表面的磨损和拉伤,以及缸套外部的穴蚀。由于事故,也会使缸套产生裂纹和破碎。 ①气缸套内表面的磨损 使用过的气缸套,其工作表面在活塞环运动的区域内磨损较大,且不均匀。上部磨损较大,越往下则磨损越小,使气缸套沿  相似文献   

19.
笔者已多次遇到1E40F型汽油机机主反映这样的故障:更换了新活塞、活塞环后,开始汽油机功率正常,但长则几小时短则几分钟后功率就很快下降到不能正常工作,再更换新活塞环后又能短期工作,但不久故障又重现。仔细观察所换下的活塞环,发现每根环距开口端2~4mm处的外园磨损痕迹特别明显,原来的矩形棱角磨成了园弧状。显然,汽油机故障是该处严重磨损漏气造成的。为什么开口端会出现这种异常快速磨损呢?原来这是活塞环槽中的定位销过低,顶不到活塞环开口端的止串台肩,汽油机运转时活塞环在高速高压气流的反复冲击下沿园周方向窜…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在使用中产生烧瓦.大多是由于检查保养不及时或事故初发时期设及时采取措施造成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1.烧、漏机油严重。因缸套、活塞环、连杆铜套磨损严重.活塞环装反,严重烧排机油.或因各种原因柴油机漏机油严重.又未及时添加.因供油量不足.供油压力过低.引起烧瓦。2.油底壳进水或进柴油。由于气缸套、阻水圈、缸盖水堵、气缸垫损坏、缸体冻裂等原因.使冷却水进入池底完:由于喷油泵漏油.使柴油流进池底壳;因喷油嘴严重回损,柴油雾化不良,未燃烧的柴油沿缸壁流入油底壳.这些水和柴油稀释了机油.使机油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