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毒生物农药30%茶皂素水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进一步了解低毒生物农药30%茶皂素水剂防治茶叶茶小绿叶蝉效果,筛选适合防治剂量和防治方法,探索茶叶病虫综合防控的有效模式,为茶叶绿色防控技术产品提供科学的依据,确保茶叶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防治对象:茶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供试作物:茶叶,品种为鄂茶一号。  相似文献   

2.
0.3%印楝素乳油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是融水县茶叶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已严重影响到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寻求高效、低毒、无公害、无残留药剂以控制茶小绿叶蝉的发生与为害,作者开展了本试验.0.3%印楝素是一种植物源农药,对环境无污染,对茶叶产品无残毒.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讨0.3%印楝素EC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为大面积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药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及其对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药剂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10%水剂、印楝素0.3%乳油、联苯菊酯10%乳油、醚菊酯10%悬浮剂、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印楝素0.3%乳油是植物源生物农药,缓效、低毒、不污染环境,烯啶虫胺10%水剂防效高,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而且对捕食性天敌杀伤较小,可在无公害茶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0.6%水剂、联苯菊酯100克/升乳油、虫螨腈240克/升悬浮剂、联苯菊酯25克/升乳油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均具有较高的防效,同时具有较好的持效性。药后7d,各药剂防效均在71.4%以上,其中虫螨腈240克/升悬浮剂防效最好,达97.8%。各药剂可作为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良好药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五种药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茶小绿叶蝉严重为害夏秋茶,受害茶树芽叶蜷缩、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芽梢生长缓慢,对茶区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为了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药剂,为防治茶小绿叶蝉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进行了五种药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地点试验地点选择在利川市毛坝镇五二村三组,试验地为老茶园,品种为福云6号,试验茶园水肥及栽培条件均匀一致,试验地四周均为茶园。供试药剂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藜芦根茎提取物可溶液剂(藜芦胺)对防治茶绿盲蝽的效果,进行了不同浓度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 d,各处理防效和对照药剂防效均达最高值,0.5%藜芦根茎提取物可溶液剂600倍液处理的防效最高,为80.43%,各处理与0.3%苦参碱水剂无显著差异。本试验结果总体来看,0.5%藜芦根茎提取物可溶液剂防治茶绿盲蝽速效性、持效性相对较好,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也有较好的兼治作用;同时,对茶园主要益虫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信息素色板诱捕茶小绿叶蝉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验证茶小绿叶蝉信息素及色板在茶园茶小绿叶蝉防治上的作用和效果,以获取科学、准确的试验数据,掌握其在规模化标准茶叶园区和茶叶绿色防控技术的使用方法,促进农业部大别山名优茶优质、高产协作项目顺利实施,推进全县高效生态茶园和湖北省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万亩示范区建设,我们承担并实施了茶小绿叶蝉信息素诱捕茶园茶小绿叶蝉试验。  相似文献   

8.
我区茶树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类常给茶叶生产带来很大损失。1989年7月,笔者在本所应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制的20%菊马乳油对茶小绿叶蝉类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浅析茶小绿叶蝉的防控技术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生态农业发展和食品质量安全,逐步推广以生态、无公害为核心的茶小绿叶蝉综合防治体系,阐述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核心作用,尽量避免使用化学防治方法,着力构建茶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体系,确保茶叶品质可靠与绿色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杀虫真菌药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选择不同剂量的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80亿孢子/m L)可分散油悬浮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防治茶小绿叶蝉的效果较好,推荐使用剂量120mL/667m2,防治适期为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3头~5头。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0.5%黎芦碱SL 500倍液药后3d、7d、14d平均防效分别为94.5%、84.2%,和36.3%;1.5%苦参碱SL 800倍液药后3d、7d、14d平均防效分别为98.3%、67.8%和35.3%。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均具有较好的防效,但持效性短。建议用0.5%黎芦碱SL 500倍液、1.5%苦参碱SL 800倍液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开展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试验,比较了5种不同处理方式对茶小绿叶蝉的总体防效。防效从高到低的处理方式依次为信息素诱虫板20片/667m~2+100亿孢子/mL球孢白僵菌油悬浮剂100 mL/667m~2信息素诱虫板20片/667m~2+0.6%苦参碱水剂1 000倍液0.6%苦参碱水剂1 000倍液100亿孢子/mL球孢白僵菌油悬浮剂100 mL667m~2信息素诱虫板20/667m~2。处理后21 d,信息素诱虫板+球孢白僵菌的集成配套技术防效仍达84.33%,略高于信息素诱虫板+苦参碱组合,极显著高于单项技术处理的防效。  相似文献   

13.
茶饼病、茶网蝽、茶小绿叶蝉等病虫害是制约陕南茶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通过健身栽培、免疫诱抗、理化诱杀、生物药剂组合等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研究,集成了适合陕南茶叶生产的“以健康生态为本,免疫诱抗、理化诱控与生物药剂为主,绿色化学药剂应急防控为辅”的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依托茶企业、茶叶合作社等新型生产主体,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病虫害防治取得明显效果,实现了茶叶产量和品质双提升。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贵州南部茶树主要害虫种类有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螨类、蚧类等十余种,其中以假眼小绿叶蝉、黑翅粉虱为优势种类。研究分析茶树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状况,提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要手段、无公害农药防治为补充的防治策略,以保障茶叶生产安全和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茶小绿叶蝉是福建福安茶园的重要害虫。为有效防治该害虫,设置6种药剂各2个浓度处理开展田间施药防治试验,发现各供试药剂对茶小绿叶蝉均有一定防控作用。药后14d虫口防效均达70%以上。其中,43.7%甲维·丁醚脲悬浮剂40 mL/667m~2处理的防效最高,药后3、7、14 d防效分别为82.32%、95.28%、91.13%,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与持效性。各施药处理对茶树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50%抗蚜威WP4000倍,对茄子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达81.09%,与对照药剂10%吡虫啉WP3000倍液防效相当,可作防治小绿叶蝉的有效药剂在生产上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检验上海盛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全降解黄色诱虫板在茶园茶小绿叶蝉防治上的作用和效果,以获取科学、准确的试验数据,为大面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按照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安排,笔者承担了全降解黄色诱虫板诱捕茶园茶小绿叶蝉试验。  相似文献   

18.
5种杀虫剂防控茶树茶网蝽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种杀虫剂对茶树茶网蝽进行防控效果比较试验。供试药剂对茶树茶网蝽均有明显防治效果。药后1d,20%啶虫脒可溶粉剂防治效果较高,防效96.96%;药后3d,3种药剂防效达80%以上;药后7d,5种药剂防效均达90%以上,0.3%苦参碱水剂防效增幅最大,防效达到99.11%;药14d,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0.3%苦参碱水剂仍保持较高防效,其他各处理防效减退。  相似文献   

19.
宜宾茶假眼小绿叶蝉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四川宜宾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分析了其发生严重的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构建绿色防控体系,科学、合理使用药剂防治,将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将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量降低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20.
印楝素防治茶小绿叶蝉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印楝素是从印楝种子中提取的天然物质,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植物源杀虫药剂,对多种农业害虫具有良好的驱虫效果。为综合治理茶小绿叶蝉,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我们于2003年9月用0.3%印楝素EC对照常规农药进行了防治茶小绿叶蝉试验。1试验方法1.1试验地点、作物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