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1981年6—9月,四川遭受的特大洪灾是由于大气环流异常,连续6次暴雨和洪水的直接危害,致使全省138个县(市或区)、2,000多万人口受灾,57个县城、776个场镇被淹,有的县城几乎全部淹完(如金堂、合川等县),造成经济、财政和粮食的重大损失,灾区人民亦有伤亡。一、如何认识洪灾与地质背景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通报》1982,(2):46-50
1981年7—9三个月,四川省连遭暴雨和特大洪水,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被淹、被冲耕地达1,200多万亩、其中,冲毁农田220多万亩,有40多万亩被冲成乱石滩,光板板,近期内难以复耕。总结这次洪灾的经验教训,究其发生的原因,固然主要是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所造成,但从我们的工作上检查,也是值得深省的。在治理坡耕地上,速度慢,面积小,有的质量还不高,综合治理也不够,因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未能把这次洪灾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的限度,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3.
1998年闽北从6月12-23日持续11天的大暴雨,使闽江上游的两大支流建溪、富屯溪流域以及闽江干流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灾情是从北向南发展扩大。“6.22”洪灾是闽北持续受灾11天之后的又一次重灾。南平市10个县(市、区)及其14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受灾;受灾行政村1039个,占65%;受灾人口230多万,占总人口的76.7%,死亡124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74.93亿元,占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3.5%。其中:仅农业就损失32.51亿元。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 6月 15日凌晨 6时 10分到 7时 40分 ,罗玉沟流域遭遇了 3 0 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 ,暴雨中心点雨量68 8mm ,历时 5 5min。洪水破坏农田 3 3 0hm2 多 ,冲毁民房 2 0多间 ,受灾户 10 5户 ,直接经济损失达 2 0 0多万元。实测洪水含沙量达 43 2 1kg/m3,流失泥沙约 3 6 5 3万t。土壤流失主要来自于坡耕地和其他坡地 ,其流失量约 3 4 83万t ,占土壤流失总量的 95 % ;水保措施遭破坏、工程建设中的弃土弃渣 ,均加剧了土壤流失。应加强流域内沟道防治措施建设 ,加大流域退耕还林还草力度 ,实施大面积封禁治理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通报》1982,(2):58-61
1981年夏、秋之际,四川省遭到多年未遇的特大暴雨,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洪灾,给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造成巨大损失。遵照省委、省政府对洪灾进行科学总结的指示,我们先后在一部分县对森林植被与洪灾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和初步分析。一、森林植被在滞洪减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1981年四川省发生的特大洪灾,原因是复杂的。直接起因是大气环流形成暴雨所致。但是暴雨笼罩地区,森林植被长期遭到严重破坏,到处童山秃岭,大面积土地上没  相似文献   

6.
从吕梁“9·19”特大暴雨洪水看淤地坝的防洪减灾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9月19日,山西省吕梁市多个县(市、区)突降大雨或暴雨,局部降特大暴雨,暴雨引发的洪水造成了较大损失。位于暴雨中心区的方山县店坪沟流域、石张流域和离石区阳坡流域坝系的71座大中型淤地坝共拦蓄洪水1 430万m3,除5座受损外其余均经受住了这场暴雨洪水的考验,突显了其在拦蓄泥沙、调节洪水、减轻灾害方面的重要作用,成为保护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屏障。在此次淤地坝抗洪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淤地坝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加快淤地坝除险加固步伐、坚决杜绝破坏淤地坝的行为、切实加强淤地坝防汛工作等4条建议。  相似文献   

7.
1981年,我国一部分省(市、区)受到持续的旱灾和其它自然灾害,严重地影响工农业生产,另一部分省(区)又多次遭到罕见暴雨的袭击,造成建国以来特大的洪灾。据不完全的统计,受特大洪灾危害的地区有: 6月下旬到7月上旬,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林、钦州两个地区的10个县降了大暴雨,其中陆川、合浦两县降雨量分别达到700多毫米和500多毫米,其余各县也在二、三百毫米以上。接着受台风影响,7月上旬,玉林、钦州地区和桂林的20多个县又遭大雨、暴雨的袭击,降雨量普遍在一、二百毫米以上,最多的横县达300多毫米。6月下旬到8月中旬,黑龙江省东部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汇流的三角洲地  相似文献   

8.
水灾是人类的奇祸。古往今来都是一样,洪水直接冲溃堤防工程,冲毁房屋桥梁,淹没农田以至伤亡人畜。1981年8月14—22日,凤县、太白县连降大雨和暴雨,造成历史上一次罕见的特大洪灾。宋史记载,1009年8月,凤县曾有过类似水灾“漂溺民居”,比之去年水灾危害面之广,损失之大,不可同日而语。去年水灾的特殊性,在于大气环流形成久雨,土壤饱和,继之暴雨形成洪流。据凤县气象资料:8月14—22日降雨量为363.8毫米,超过常年同月降雨量的4倍。特别是8月21日凌晨3时半开始至下午6时半,降雨106.3毫米。下午4—7时,嘉陵江流量为3,500立方米/秒,超过有资料记载的1,400立方米/秒的1.5倍。久雨酿成隐患,暴雨造成灾难。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通报》1982,(2):35-39,29
一、洪灾对环境的破坏四川省1981年发生的洪灾,主要在沱江、涪江、嘉陵江、岷江流域2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人口稠密、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物产富庶地区。这次特大洪灾,为什么集中在几条主要江河,涉及如此大的范围,损失如此之严重呢?究其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外,主要是人为活动破坏了环境和自然资源,生态平衡失调,抗御灾害力弱,加重了灾情危害。1、森林是环境中最大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大气、改善环境等生物效能;破坏了森林就失去了生态平衡的主体,使环境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厦门市东西溪流域为例,对城镇化背景下中小流域洪水风险进行评价和研究,为该区有效实施防洪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GIS空间分析作支持,将暴雨洪水频率分析与平原区洪水淹没模拟计算相结合,基于MIKE21平面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进行洪水风险分析,对研究区洪水风险程度以及淹没状况进行模拟计算。[结果]绘制出厦门市东西溪流域动态洪水风险图,并根据洪水淹没区内的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变化等实际情况,调整不同频率洪水淹没范围,实现东西溪流域洪水风险图的实时动态更新。[结论]研究区洪灾风险主要分布在东溪、西溪、汀溪等主干流河段,总体上呈现随着洪水重现期增大,灾害风险由上游向下游,由近岸向远岸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2016年7月19日至20日,晋中市东部山区清漳河流域突发暴雨,涉及行政区域以和顺、左权两县为主。据暴雨中心大雨门站观测资料:最大1 h降雨量达到了97.0 mm,最大6 h降雨量达到了272.2 mm,最大24 h降雨量达到了514.8 mm,强度之大,受灾之重,损失之巨,实属罕见。在分析暴雨洪水特性与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暴雨洪水灾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陕北子洲县“7·26”特大暴雨引发的小流域土壤侵蚀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2017年7月25日20时到26日8时陕北榆林地区突降了一场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洪水灾害与经济损失。通过考察该次暴雨造成的土壤侵蚀危害,旨在为今后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及暴雨灾害的防御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8月2—6日赴暴雨受灾区子洲县,选取了清水沟、马家沟、蛇家沟3个典型小流域作为重点调查区域,对该次暴雨下流域内坡耕地、退耕林草地、梯田、填沟造地、淤地坝、道路等的土壤侵蚀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在"7·26"特大暴雨洪水下,坡耕地细沟发育明显,甚至产生小切沟;而2000年退耕的林地和自然恢复草地以面蚀为主,无明显细沟产生;新修梯田连接两阶田面的道路及承接路面来水的田面冲毁严重,田埂部分区段被冲开,田坎发生塌落;在削坡填沟造地区域,不仅农作物和坝体遭到严重破坏,而且残蚀了田旁新修道路,切割裸露沟壁多处发生土体塌落;淤地坝或轻或重都存在损毁与隐患,但在该次暴雨中滞洪拦沙作用明显。同时,在调查中发现该区陡坡耕种现象依然存在,小流域蓄排水系统缺乏,部分水土保持工程管理与维护不到位,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水土保持意识淡薄。[结论]"7·26"特大暴雨洪水造成的土壤侵蚀依然很严重,而退耕林草地的土壤侵蚀轻微,证明水土保持工作在该区依然十分重要。在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应该继续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加大水土保持治理力度,特别是陡坡退耕。同时,专业设计并实施小流域蓄水、引水、排水网络系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通报》1983,(2):57-59,32
一、“82.5”崩山及其危害情况清远县1982年5月12日,遭到特大暴雨的突然袭击,雨势之强,范围之广,危害之大,实为历史所罕见,亦是解放33年来所未有的。当日,大暴雨(24小时降雨150毫米以上)的降雨范围达2,48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9%,其中:特大暴雨区(24小时降雨300毫米以上)为1,55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3%,24小时降雨500毫米以上的范围792平方公里。由于暴雨山洪的冲击,出现了大面积崩山现象。据统计,全县达14万处,22万亩左右;据8个公社调查核实,崩山60,950处,面积为108,000亩,其中鱼坝公社山地总面积15.9万亩,被严重冲刷崩塌的达4.3万亩,占山地总面积的27%。情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晴隆县城北部约60公里的中云区,1985年7月2日发生一次严重的山崩地裂,涉及范围长13.5公里,宽12.5公里,严重受灾7个乡镇,被冲垮和泥沙淹没房屋78户50幢约200间。房屋倒塌压死44人,危险房屋(已倾斜)1,559户共8,185人,还有7,849户约3.6万人受到威胁,几天几夜不敢回家居住和食宿。冲毁淤积田地707.3公顷,其中田415公顷,土292.3公顷,减产粮食3,500吨,占常年总产量1.05万吨的33%;冲垮小Ⅱ型水库1座,冲毁2台机组的小水电站1座共150瓩;冲毁公路77处,中断交通50多公里,中断邮电3天。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凤城市北部局四门子等镇于1998年8月11日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历时1h,最大雨量达250mm,诱发泥石流5000处,造成死亡12人,失踪1人,冲毁房屋198户497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854hm2,估计粮食减产9841t,冲毁公路、输电线路分别为74.6、27km,河道堤防119km……6个镇36个村36696口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8039.4万元。造成这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前期雨量197mm,2d后,又遭受短历时特大暴雨袭击,使业已饱和的山地土层液化产生滑塌.由于该区地层古老,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固体松散物丰富,再有该区地形较陡,基岩埋深浅,具备泥石流发生条件;另外,人类生产活动的不科学性,加剧了泥石流发生的危害.对此,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暴雨滑坡分布简况1981年雨季四川连降暴雨,使全省十八个地、市、州的90多个县区发生了约6万处滑坡,造成重大损失的有4.7万处,30多万人受灾,死亡300多人,倒塌房屋7.4万间,造成危房9万间,使6万人无家可归,并毁坏了大量耕地和山林。据初步统计,滑坡密集在旺苍、广元、南江、苍溪、巴中、仪陇、盐亭、剑阁、南部、三台、射洪、阆中、中江、龙泉山等14个县、区,集中分布在四川盆地北部和中部的低山、丘陵地带。这些滑  相似文献   

17.
2007年7月四川省泸县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嘉明和福集两镇洪水淹没面积多达8000hm^2,淹没时间长达60~92h,造成淹没区农作物的毁灭性损失,其中以水稻受灾最为严重。本文通过对灾区蓄留洪水再生稻的野外追踪调查和示范区比较试验,初步认为蓄留洪水再生稻是行之有效的抗灾、减灾措施。提出:早割低留桩、迟割高留桩、早割多施肥、迟割少施肥、保持浅水层和防治病虫害是蓄留洪水再生稻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2012年5月10日岷县发生的大范围暴雨洪灾,给当地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76.27亿元。耳阳沟流域沟道内堆积的固体物质形成高含沙水流,淤塞下游河道、降低河道泄洪能力,使河水漫堤造成灾害。洪水中固体物质的来源主要是采石场的成品料及弃渣。水土保持是抗御暴雨洪灾的有效措施,经过综合治理的耳阳沟流域2000年以来新增的梯田在此次强暴雨中共拦蓄径流32万m3、减少土壤流失0.994万t,新增的林草措施和封禁治理措施拦截的土壤流失量为1.76万t。要加强对泥石流易发区域内开发建设项目的管理,强化群众保护植被、保护生态的意识,坚决遏制人为因素对植被造成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罗玉沟流域典型暴雨洪水及其产沙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罗玉沟流域实测水文泥沙数据和洪水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几场造成极强烈侵蚀的典型特大暴雨的雨、洪、沙特性。结果表明:典型暴雨面雨量离差系数为0.15—0.74,不均匀系数为0.37—0.90,极端降雨比值系数为1.3-188.8,暴雨中心最大10min、最大30min和最大60min降雨量分别占次降雨总量的19%-29%、35%-73%和60%-100%;次暴雨洪量超过年径流量的30%,径流系数0.20—0.49,洪峰流量模数为4.07—9.34m^3/(s·km^2),洪水总历时6—96h,上涨历时15—80min;次洪输沙量超过年输沙量的60%,次洪输沙模数为0.71-1.40万m^3/km^2,最大含沙量高达774kg/m^3,且沙峰多超前于洪峰10—20min,沙量过程线的消退明显滞后于流量过程线,最大含沙量出现时的流量较最大流量偏小40%-50%;历次暴雨的雨、洪、沙特性差异主要受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和下垫面条件控制,水土保持措施具有明显的滞洪减沙效应。  相似文献   

20.
在收集长治市自然地理特征及与流域产流、汇流有关的河道特征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市域的暴雨洪水特性,绘制了全市6 h暴雨等值线图、Cv等值线图及100 a一遇6 h设计暴雨分布图和设计暴雨等值线图;根据各县洪水发生频率与设计洪水情况,绘制了各主要河段100 a一遇设计洪水分布图和洪峰模数分布图;同时,研究了重点防治区的现状防洪能力。通过分析长治市的山洪特性、洪灾及其防治措施建设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与建议,可为市域山洪灾害预警、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