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家蚕对CPV抗病性和茧质的选择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培养既抗病而茧丝质又优良的品种,以D9、抗11、苏12为材料,对亲本、F1、回交种及F2的抗病性与茧质加以调查,得到以下结果:1.对CPV的抵抗性因品种而有显著的差异,F1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双亲平均值,回交强的亲本Br1发病率接近F1,回交弱的亲本Bs1发病率低于双亲平均值,但不论是F1、Br1、Bs1、抗病力都表现了倾父现象。茧质成绩杂种后代比双亲平均值都有所提高。2.抗病力、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4个性状中以抗病力的优势指数最大,显性程度以全茧量最优。3.F1及回交强健亲本的Br1、回交多丝量品种的Bs1,其抗病力与茧质都呈现负相关,但是,均未达到显著的程度。4.个体称量表明,接种区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比对照区的偏差幅度大,而且绝对值多数偏小,但也能选到少数象对照区一样的标准茧。然而强健性品种不完全符合这个规律,一般和对照区接近或互有上下.5.选育材料(杭11×D9)×杭11经过连续两年四代的添毒筛选,发病率在逐渐下降,而茧质成绩在逐渐提高,选择效应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把对CPV抗性较强品种和易感性品种杂交,从F_2代开始,累代于三龄起蚕经口接种CPV病毒多角体,连续蛾区育选择六代,对CPV抗病性已有明显差异。然后以强、弱二系分别与东34、华10杂交,制成四对杂交种和相应的四个原种,以鉴定选择效果。通过试验和对调查成绩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对CPV抗病性连续选择六代,可以形成许多性状不同的原种品系。(2)向抗病性强的方向选择,对原种性状变化除了普通茧率和良卵率下降,茧层率稍低外,对其他的性状均有良好的影响。(3)对杂交种的多数性状也是强系组合为好,但茧层率、普通茧率以弱系组合为高;对虫蛹率、万头茧层量、茧丝长、茧丝纤度,对CPV抗病性因杂交对象不同,强、弱二系组合互有高低。(4)大多数性状的杂种优势以弱系组合为好,15个性状优势率的合计值弱系组合大于强系组合。  相似文献   

3.
吡虫啉对家蚕的毒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吡虫啉对蚕的毒性试验表明 :4龄起蚕致死中浓度 (LC50 )为 2 71mg/L ,致死中量 (LD50 )为0 0 3 4 μg/头。 4龄起蚕连续添食吡虫啉水溶液试验表明 :0 0 0 71mg/mL( 1 4× 1 0 4 倍稀释液 )浓度吡虫啉连续添毒对蚕有明显的毒性 ,茧的经济性状也有显著地下降。 0 0 1 2 5mg/mL( 8× 1 0 4 倍稀释液 )吡虫啉连续添毒 1 2h的蚕 ,上蔟率为 86%,死笼茧率为 3 9%,鲜茧茧层率为 2 1 2 %,比对照区低 0 3 %,而持续添毒则表现为全部死亡。此外 ,吡虫啉对家蚕具有触杀和熏蒸毒性  相似文献   

4.
为在本地原蚕区选育和推广优良桑品种,采用生物试验和化学分析的方法,对几个新选育的桑品种进行了叶质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Su-T4在5龄蚕生长发育(龄期经过、蚕体重)、虫蛹生命力(结茧率、健蛹率)、茧质成绩(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制种成绩(产良卵数、卵粒重)等方面都接近或超过了对照品种,是属于叶质特别优良的桑品种。  相似文献   

5.
著者等研究了寄生于蜀柏毒蛾体内的微孢子虫对家蚕的致病性。实验证明:蜀柏毒蛾微孢子虫对家蚕有明显的致病性,感病蚁蚕久不疏毛,生长发育缓慢。群体发育不齐,迟小蚕,病弱蚕大量发生,病死蚕有缩小、焦尾、黑斑等典型病征。蚁蚕一次添食7.2×10~3—7.2×10~7蜀柏毒蛾微孢子虫的供试蚕逐头镜检,各浓度梯度区的平均带毒率为13.46%,用3×10~7蜀柏毒蛾微孢子虫对同一品种不同龄期的家蚕添食,各龄期带毒率有明显差异。但是,致病力低于家蚕微孢子虫添毒区。  相似文献   

6.
高茧层率基础品种123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杂交与系统选育的方法,从F_3开始进行蛾区育,对入选蛾区及其个体应用茧质与丝质选育相结合的方法,茧质选择以个体为主,入选的个体对号交配,使茧层量基因尽快累加。丝质选择以蛾区为主,选择经活蛹缫丝,茧丝长的蛾区内茧层率高的个体继代。与此同时,应用天平摆动模式,使高茧层率基础品种的体质保持在较强水平,从而育成了家蚕中系品种的茧层率达到30%以上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从同批饲育的家蚕中选择成熟度一致的熟蚕.进行蔟中不同阶段温度对茧质的影响试验.给果表明:在各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上蔟及蔟中温度保护,夏秋用蚕品种浙农1号×1苏12,比春用品种杭7×杭8熟蚕吐丝终了时间短,化蛹提早.当营茧后期低于适温(75°F)范围.显著影响解舒率与解舒丝长;若升高温度.则解舒率与解郐丝长有提高倾向,且能提早化蛹.因此认为.在当前分散养蚕的情况下.蔟中管理应特别注意蔟中后期保温,以获得较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春用蚕品种春蕾·激华×826·H72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辐射育种和系统选育等育种方法,历经10 多年春、秋两季严格的后代选择,育成健康性好、发育整齐、繁育系数高的多丝量蚕品种激华,与引进种组配成春蕾·激华×826· H72( 简称川蚕12号) 四元杂交种。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结果表明,该四元杂交种强健好养,收茧量高,茧丝质优良,其万蚕茧层量比对照种锦5·6 ×绫3·4 高552 % ,健蛹率9591 % ,茧丝长1 439 m ,解舒率72 % ,鲜毛茧出丝率1923 % ,净度97 分。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以杂交固定种72秋为材料的抗CPV病的三系选择(选种系、添毒系、对照系)和以大造×苏34F_1、苏8×武1F_1为材料的抗CPV病的杂种选择.提出了以现实遗传力作为选择效率的一个指标.试验结果认为,家蚕对CPV病抵抗性的选择效率,以选择系的选择方法为好.以杂种为材料的抗CPV病选择,发现以大造为亲本的杂种材料进行抗病性选择后,维持了一个以杂合基因型为主的群体.  相似文献   

10.
杀虫脒[化学名称是N,N—二甲基—N′—(2—甲基—4—氯苯基)甲脒]是一种高效低毒,残效期长的有机N杀虫药剂。对家蚕和蓖麻蚕都有高毒。中毒后,虽未致死,但因中毒(或微量积累中毒)而发生大量不结茧蚕。蚕儿中毒后,添食糖水仅有一定的解救效果(添糖区的不结茧蚕率为17%;不添糖区的不结茧蚕率是23%)。因此,桑园和采叶  相似文献   

11.
采用杂交选育和定向选择的育种方法,育成了优质、高效、好养的春秋兼用家蚕新品种川蚕23号。经四川省家蚕品种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试养表明,新品种具有体质强健、耐高温多湿、龄期经过短、饲料效率高、茧丝品质优良、产量稳定的特点,已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品种春季在农村试养鉴定的100 kg桑收茧量9.11 kg,比对照品种871×872提高8.58%;在实验室鉴定的成绩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当,虫蛹率96.20%,解舒率79.86%,鲜茧出丝率17.72%,洁净97.91分。新品种秋季在农村试养鉴定的100 kg桑收茧量7.54 kg,比对照品种洞.庭×碧.波提高3.98%;在实验室鉴定的虫蛹率93.05%,万蚕产茧量18.77 kg,分别比对照品种洞.庭×碧.波提高1.74个百分点、2.46%,一粒茧丝长1 150 m,解舒丝长932 m,解舒率81.04%,洁净94.82分,鲜茧出丝率16.90%,分别比对照品种洞.庭×碧.波提高41 m、83 m、4.50个百分点、3.06分、0.38个百分点。新品种在饲养条件和气候环境较差的蚕区饲养,能显示出良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2016年春季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对鲁41×鲁42和优食二号这2对桑蚕新品种进行了实验室鉴定.优食二号的龄期经过较短,虫蛹统一生命率较高;鲁41×鲁42的全茧量、茧层率高,万蚕产茧量和万茧产丝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活蛹缫丝是蚕茧不经过烘茧、煮茧直接缫丝的新工艺,从蚕蛹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考察蚕蛹经过活蛹缫丝工艺各个流程处理后,其主要组分含量与性状变化。活蛹缫丝工艺中,机械脱衬造成蚕蛹质量损失约12.21%,但蚕蛹中蛋白质和油脂2种主要组分的比例无显著变化,质量比仍保持在1.20~1.23∶1。活蛹缫丝工艺各个流程取样制备蚕蛹蛋白的不良气味明显变淡,而理化性状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经缫丝和机械脱衬后的蚕蛹蛋白几乎完全变性,但缫丝后的蚕蛹蛋白的乳化性和溶解性最好。活蛹缫丝工艺各个流程取样制备蚕蛹油脂的化学性状(如酸价、碘值、过氧化值、皂化值等)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机械脱衬后蚕蛹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升高,不饱和度降低,使粗制蚕蛹油的品质下降。研究结果表明,活蛹缫丝工艺中的机械脱蛹衬与传统缫丝工艺机械脱蛹衬相比,同样会造成蚕蛹主要营养组分损失,并对蛹蛋白质和油脂的性状有不利影响,因此活蛹缫丝的蚕蛹仍不适于作为高档食品开发的原料。  相似文献   

14.
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株对家蚕的毒力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珊珊  王勤英  宋萍  崔龙  杨君 《蚕业科学》2008,34(2):268-273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HB310菌株与小卷蛾斯氏线(Steinernema carpocapsae)互助共生,对多种寄生害虫具有杀灭作用。为了探讨该共生菌在蚕区大田农作物害虫防治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了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液和蛋白毒素粗提物对家蚕的生物学安全性。结果表明:HB310菌液对家蚕的急性毒力很低,即使在处理后120h,仍然不能测定其LC50;家蚕对HB310菌液和蛋白毒素粗提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拒食性,5龄幼虫对2.24×106CFU/mL HB310原菌液和0.57mg/mL杀虫蛋白粗提物的48h拒食率分别达到24.90%和23.05%;HB310菌液及蛋白毒素粗提物对家蚕各龄幼虫体重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龄期而增大;从蚁蚕开始一直饲喂含HB310原菌液人工饲料的幼虫各龄历期均明显延长,存活率显著下降,到4龄全部死亡;幼虫取食含HB310原菌液人工饲料72h后改饲喂正常饲料,1龄和2龄的历期明显长于对照,但以后各龄历期、化蛹率、羽化率、蛹重和茧层量等各项生物学和经济性状指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1.12×104CFU/mL HB310菌液和0.11mg/mL蛋白毒素粗提物对家蚕的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认为,HB310菌株对家蚕低毒性。  相似文献   

15.
徐厚Rong  李圣 《蚕业科学》1996,22(3):150-154
采用杂交、定向培育、系统选择等方法,历经7年育成了多丝量、丝质优良的中系莲(中3)、花(中8)及日系天(日3)、都(日8),组配成四元杂交种莲·花×天·都(中3·8×日3·8)。经多次鉴定、中试表明:该杂交组合强健好养,茧层率25%,茧丝长1366m,解舒丝长1120m,鲜毛茧出丝率20.81%,净度96分,茧丝纤度偏差0.563dtex,繁育系数较高。适合我国华东蚕区词养。  相似文献   

16.
家蚕血液SOD具有相当高的遗传力,SOD活性与幼虫龄期经过无相关性,与同宫率、茧层率无明显相关,与虫蛹率、幼虫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普茧率有一定程度负相关,与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有紧密的负相关,认为家蚕血液SOD活性与育种上要求的经济性状存在一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夏秋用限性蚕品种秋·西×夏D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沈兴家  李奕仁 《蚕业科学》1999,25(4):208-212
以具有限性斑纹但经济性状较差的C3 1、J3 1和现行体质强、茧丝优的芙蓉、湘晖为亲本 ,采用杂交和回交的方法 ,经多代选择 ,育成了具有斑纹限性的夏秋用蚕品种西蓉和夏D ;通过配合力测定 ,组配成三元杂交种秋·西×夏D。鉴定结果表明 ,该品种体质强健 ,产量与苏 3·秋 3×苏 4相仿 ,茧丝质性状优良 ,茧丝长 1 0 61m ,解舒丝长 72 7m ,净度 95 4 5分 ,综合经济性状优。  相似文献   

18.
夏秋用家蚕品种9·芙×7·湘、洞·庭×碧·波在我国蚕茧生产上大面积饲养已有10多年。近期调查2对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表明,与品种审定时相比,9.芙×7.湘的全茧量、茧层量、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一粒茧丝量、茧丝长和茧丝纤度以及洞·庭×碧·波的全茧量、茧丝长、茧丝纤度等主要经济性状退化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同一品种来自不同繁育地的样本间,其性状成绩差异较大,9·芙×7·湘的万蚕茧层量、解舒率、茧丝纤度以及洞·庭×碧·波的全茧量、茧层量、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一粒茧丝量、茧丝长、解舒丝长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超过10%。两对品种相比较,洞·庭×碧·波经过10年的繁育,除茧丝洁净外,其它各项经济性状仍优于9·芙×7·湘。建议各地原种繁育单位通过品种亲本(原种)的异地品系杂交或异地繁育继代的方法,取长补短,维持品种的优良经济性状。此外,9·芙×7·湘的原种繁育还应在选留茧丝品质优良蛾区的基础上,注重对产卵性状和饲养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