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矮腥黑穗病菌与其近缘种的rDNA-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及其近似种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aries)、小麦光腥黑穗病菌(T. foetida)的rDNA-ITS进行了测序,并结合GenBank中登录的这3个种的其他菌株及腥黑粉属其他6个近缘种41条ITS序列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可以被划分为3个分支:第1个分支为印度腥黑穗病菌(T. indica)与其近似种T. walkeri;第2个分支主要是小麦矮腥黑穗病菌与其近似种T. caires和T. foetida及寄生在杂草上的一些腥黑粉菌(T.bromi 和T.fusca);第3个分支主要是寄生在杂草和水稻上的腥黑粉菌(T. barclayana和T. horrida)。第1分支与第2分支之间 ITS差异较大,同一分支内不同种之间ITS差异很小。rDNA-ITS序列只能用于腥黑粉菌属中部分种的区分。  相似文献   

2.
从美国进口六月禾中检出狐草腥黑穗病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1~3月甘肃草坪技术开发研究所和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分4批从美国杰克林公司和美国国际种子公司引进了7400kg六月禾和普通早熟禾,我们参照小麦矮腥病菌的检验程序,进行了直接检验、洗涤检验和萌发试验,做出结论,在这3批六月禾中检出的菌为狐草腥黑粉病菌Tilletia fusca。禾本科牧草不仅是小麦矮腥黑穗病菌的野生寄主,而且在禾本科牧草上寄生的一些腥黑粉病菌都与矮腥黑穗病菌有着某些亲缘关系,所以在  相似文献   

3.
由矮腥病菌所引起的矮腥黑穗病在美国西北部冬小麦(Triticure aestivum L.)上是一个有极大经济重要性的病害。病菌除了为害小麦外,也发生在许多其他的禾草上。矮腥现在的寄主名单,包括禾本科的5个族,18个属,68个种及2个变种。当把大麦腥黑穗病T.Pancicii Bub.及Ranoj.和T.hordei Koern归并为T.controversa的  相似文献   

4.
黑麦草粒腥黑粉病菌与黑麦草的检疫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正  章桂明  朱连 《植物检疫》2005,19(6):362-366
黑麦草既是某些外来危险性病害如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的重要寄主;本身也受到很多病菌包括其他腥黑粉病菌的侵害;美国农业部在1996年至1997年继续对小麦印腥病菌疫区分布的调查中,在俄勒冈州及美国东南部等州发现了一种在形态学上非常近似于小麦印腥,但其寄主是黑麦草的病菌,进一步研究证明,此病原菌是与小麦印腥病菌非常近似的种-黑麦草腥黑穗病菌(Tilletia walkeri Castlebury and Carris 1999).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对黑麦草粒腥黑粉病菌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探讨了黑麦草的检疫性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
小麦光腥黑穗病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其病原菌被列为国内限定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但目前国内对该病菌的认识和研究远远落后于口岸经常截获的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小麦网腥黑穗病菌和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为早期识别和检测该病菌,从源头上预防该病菌传入、流行和传播,保障我国小麦生产的安全,本综述在总结这4种小麦腥黑粉菌的冬孢子形态和生理特征差异的基础上,分析和比较了目前用于小麦光腥黑粉菌检测的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红外光谱、电子鼻和PCR等主要技术的优劣,为更好地利用这些技术来检测小麦光腥黑粉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章正 《植物检疫》2007,21(1):32-35
2 检疫科技合作 从1966年至今40年来,为了保证实施小麦矮腥病菌的检疫立足于生物学基础,促使中国在不同时期的检疫实践中实现了对小麦矮腥病菌的系统性研究,从比较形态学及近似种界定、病菌萌发生理寻求准确有效的检验鉴定技术开始,进行了小麦矮腥病菌的生物学和寄主病理学的研究。根据中国冬麦区不同的农业气候条件,运用生物气候相似距进行小麦矮腥病菌在中国冬麦区的潜在地理适存性研究。在病菌生态学和地理植病学的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小麦矮腥病菌在中国冬麦区的定殖风险区划研究、小麦矮腥病菌侵染能力的研究,相应地研究了小麦矮腥病菌的检疫处理,形成结合中国农业生产特点的具有创造性、系统性的小麦矮腥病菌检疫研究工作,为检疫治理提供了科学基础。以下将重点摘述中国进行小麦矮腥黑穗病菌检疫科研的几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输入小麦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入小麦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包括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和有害生物的风险管理两个主要部分;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表明,输入小麦确有可能成为外来危险性病原体传入我国的重要渠道,根据风险评估值,排序为: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R=292);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R=247);小麦基腐病菌(R=239);小麦叶疫病菌(R=200)。根据我国麦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以上病原体一旦传入我国,由于其根除困难,防治费用高,其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及经济后果均将极为严重。在输入小麦的风险管理对策中,由于小麦矮腥病菌传入可能性最大,风险最高,因而应首先以降低小麦矮腥病菌传入可能性为前提,采取系列备选措施,以确保降低输入小麦有害生物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进境剪股颖草种中腥黑粉菌的检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侵染剪股颖的腥黑粉菌是我国尚未发生的一种真菌病害,也是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的近似种。本文介绍了该病菌的检验鉴定情况,并从冬孢子形态、自发荧光现象及萌发生理特性几方面比较了两种病菌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王圆  吴品珊 《植物检疫》1991,5(6):412-413
应用钴60—γ,射线杀灭小麦矮腥冬孢子,防止病菌随进口粮传入,危害我国小麦生产。本试验对灭菌剂量进行筛选,表明60万拉德可杀死孢子,阻止病菌传入。小麦矮腥黑穗病为我国进口植物检疫对象,进口的小麦原粮常带有矮腥冬孢子,须进行检疫处理。曾采用干热、湿  相似文献   

10.
从进口冰草种子中发现矮腥黑穗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3月19日从美国进口50kg冰草种子,经检验发现带有大量似矮腥的厚垣孢子。我们经过形态鉴定,测量孢子的大小与矮腥黑穗病孢子比较,并做了孢子萌发试验。鉴定结果,证明此批从美国进口的冰草种子中带有矮腥黑穗病菌,而且发病较重。小麦矮腥黑穗病的寄主范围很广,可涉及禾本科5个族、18个属、65个种,因此在引进冰草时要特别注意,今后在进口和引种时要加强牧草的检疫工作,防止该病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1.
葛泉卿 《植物检疫》1991,5(5):340-341
引言目前,各口岸所鉴定小麦矮腥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hn(以下简称TCK)主要是测量其孢子大小、网目大小、网脊高及胶鞘厚度来加以判断,只有找到非常典型的矮腥孢子才能出证。事实上,在进口的小麦中常混有大量的禾本科杂草种子,其上的腥黑穗孢子与 TCK 孢  相似文献   

12.
寄生于多年生黑麦草的Tilletia属腥黑粉菌共有4种,即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TCK)、黑麦草腥黑粉病菌T.lolii、T.vankyi、黑麦草粒腥黑穗病菌T.walkeri。本研究分析了黑麦草上冬孢子形态非常相似的3种腥黑粉菌的DNA序列差异,设计了TCK的特异引物,成功建立了TCK菌丝基因组DNA的特异PCR检测方法和冬孢子的套式特异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吴品珊  王圆  陈克 《植物检疫》2000,14(1):11-13
对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和小麦普通腥黑穗菌(光腥和网腥)进行了60Co辐照、环氧乙烷熏蒸、直线加速器电子辐射等方法的灭活处理实验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对几种菌灭活效果基本一致.预示实验中的两种普通腥黑穗菌可做为矮腥黑穗菌的指示菌.  相似文献   

14.
俞大绂 《植物保护》1966,4(2):65-65
小麦矮腥黑穗病(Tilletia controversaKnhü.)的传染方式和普通腥黑穗病不尽相同。矮腥黑穗病菌孢子能借土壤传染,在土壤内能存活七、八年,甚至十年以上。矮腥黑穗病菌的侵染期也较长,不限于小麦的胚芽鞘期,从12月到翌年4月均能感病,是一种相当顽强和比较不易防治的病害。因此必须认真处理带菌小麦。 这种黑穗病菌除为害小麦外,其它寄主还有黑麦和60多种禾本科杂草,但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较少  相似文献   

15.
 以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9个菌株和黑麦草腥黑穗病菌5个菌株及其近似种或相关种:稻粒黑粉菌、狼尾草腥黑粉菌、狗尾草腥黑粉菌、苏玛特腥黑粉菌、狐尾草腥黑粉菌、小麦网腥黑穗病菌和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共9种22个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序列比对分析,设计了检测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及黑麦草腥黑穗病菌的TaqMan MGB实时荧光PCR引物和探针,优化了反应条件,筛选出特异性探针,分别建立了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和黑麦草腥黑穗病菌实时荧光单重PCR和实时荧光双重PCR检测方法,其中实时荧光双重PCR检测方法实现了在同一PCR管中仅用5μL的反应体系,进行1次PCR反应就能特异性检测出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或黑麦草腥黑穗病菌。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结果可靠、检测速度快、成本明显降低,在文际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PCR检测   总被引:6,自引:11,他引:6  
应用PCR方法对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及其近似种或相关种包括黑麦草腥黑粉菌、狼尾草腥黑粉菌、水稻腥黑粉菌等10种腥黑粉菌共14个菌株进行了检测研究。根据线粒体DNA的序列分别设计了扩增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的特异性引物和扩增黑麦草腥黑粉菌的特异性引物,根据核糖体内转录区(ITS)DNA片段设计了扩增腥黑粉菌属真菌的引物,应用PCR方法能将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与黑麦草腥黑粉菌及其它近似种或相关种加以区分。本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强,已分别在不同实验室的不同型号PCR仪上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7.
小麦矮腥黑穗病是由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aversa Kühn,TCK)引起的麦类腥黑穗病中危害最大,防治最难的一种病。该病是我国官方管制的检疫性植物真菌病害。本文从病菌冬孢子形态学诊断、生物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图像识别诊断、以及电子鼻诊断5个方面综述了小麦矮腥黑穗病菌诊断技术,并对新诊断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从进口草籽中截获绒毛草腥黑穗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传飞  陈国弥 《植物检疫》1999,31(6):341-342
本文介绍了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的近似种-绒毛草腥黑穗菌(THS)的检验鉴定情况,并详细比较了两种黑粉菌,发现两种冬孢子萌发对温度条件要求不同。  相似文献   

19.
根据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Tilletia indica和黑麦草腥黑穗病菌T.walkeri核糖体ITS序列设计了两对通用引物和两条特异性探针,建立了小麦印腥印度腥黑穗病菌Tilletia indica和黑麦草腥黑穗病菌T.walkeri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检测的灵敏度为1个冬孢子.这种检测方法可以直接用于样品小麦印腥和黑麦草腥黑穗病菌冬孢子的快速检测,整个检测过程缩短至1天.  相似文献   

20.
 为查清河北省坝上发生的小麦腥黑穗病是网腥还是矮腥,按腥黑穗菌标准鉴定方法作了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