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学特性 白蛾在山东省平度市1年3代,以蛹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6月上旬至7月中旬为第一代幼虫危害盛期(今年足6月20目进入危害盛期)。6月末至7月初幼虫开始化蛹。8月份是第二代幼虫危害盛期。  相似文献   

2.
正一、发生规律柑橘大实蝇是一种专性寄生害虫,只危害柑橘类作物。1年发生一代,在湖南,越冬蛹于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羽化高峰期是5月中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开始返园产卵,产卵危害盛期是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中旬卵开始孵化,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孵化高峰期;早熟蜜橘品种虫果内幼虫于10月下旬开始化蛹  相似文献   

3.
乌桕黄毒蛾Euproctis bipunctapex(Hampson,1891),属鳞翅目毒蛾科。浙江宁波地区1年发生2代,以低龄幼虫越冬。翌年4月上旬前后出蛰,5月下旬~6月中旬化蛹,6月中旬~7月上旬成虫羽化、产卵。6月下旬卵孵化见幼虫,可延续到9月上旬末,8月中旬第2代成虫羽化、产卵,9月上旬出现第2代幼虫,10月中旬或下旬幼虫不再取食,陆续进入丝幕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4.
中华广肩步甲为吉林省森林内重要的捕食性昆虫。该虫1 a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4月下旬活动,5月下旬6月上旬产卵,6月中旬幼虫孵化,7月中旬化蛹,8月上旬羽化成虫,10月中下旬成虫入土越冬。  相似文献   

5.
江苏徐州地区大蒜根蛆发生特点及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黑光灯诱虫和田间普查的方法研究了大蒜根蛆的发生规律.在低龄幼虫盛期就不同药剂对大蒜根蛆的防治效果进行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2007年大蒜根蛆在江苏发生3代,越冬代成虫于3月下旬盛发;第一代幼虫4月上中旬盛发,5月中旬见蛹,5月下旬为一代成虫羽化高峰期;第二代幼虫6月上旬至中旬盛发,6月下旬至9 月下旬以蛹越夏,二代成虫于9月底至10月初羽化;第三代幼虫高峰期在10月上中旬,11月上旬幼虫陆续化蛹越冬,翌年春季(4月上中旬) 开始羽化.根蛆的一代幼虫危害大蒜最重,是化学防治的主要目标.辛硫磷和毒死蜱对大蒜根蛆的防治效果在药后5 d、10 d、15 d分别达到91.5%、95.7%、96.3%和95.9%、95.2%、96.5%,防治大蒜根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松墨天牛(M onochamus a lternatus)为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在南岳低山马尾松(P inusm as-son iana)林内1 a发生1代,以3、4龄幼虫在树干木质部蛹室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出孔,盛期为6月;6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6月中旬开始孵化为幼虫。可采用多种防治方法有效控制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7.
柞蚕生长 柞蚕也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生长阶段.柞蚕以蛹态滞育,其一化性于3月下旬羽化为成虫,文尾产卵,于4月中旬孵化,5月下旬结茧化蛹滞育;二化性于4月中旬羽化为成虫,交尾产卵,于5月上旬孵化,6月上旬结茧化蛹,不滞育而于7月中下旬羽化产卵,8月上旬孵化为幼虫,9月下旬结茧化蛹滞育越冬.  相似文献   

8.
刘生祥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138-138,176
重阳木斑蛾(Histia rnodopeCram er)又名重阳木帆锦斑蛾,它一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和蛹越冬,3月下旬幼虫化蛹越冬蛹羽化,第一代为4月上中旬到6月上中旬,第二代为6月中旬至8月上旬,第三代为8月上中旬至9月中旬,第四、五代发生期分别为9月中下旬,11月中下旬分别以蛹、幼虫越冬,防治应在3龄左右喷洒胃毒剂或触杀剂均可。  相似文献   

9.
板栗透翅蛾的发生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栗透翅蛾(Sesia molybdoCeps Hampson)又名赤腰透翅蛾,是板栗、麻栎、栓皮栎等主要树干害虫。此虫在我省1a发生1代,以2-3龄幼虫在树干木栓层下被害处越冬,翌年2月中下旬幼虫恢复取食,8月上旬陆续化蛹,9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9月下旬,幼虫孵化,一直在木栓层下韧皮部危害,11月中下旬越冬。  相似文献   

10.
栗透翅蛾(Sesia molybdoCeps Hampson)又名赤腰透翅蛾,是板栗、麻栎、栓皮栎等主要树干害虫。此虫在我省1a发生1代,以2—3龄幼虫在树干木栓层下被害处越冬,翌年2月中下旬幼虫恢复取食,8月上旬陆续化蛹,9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9月下旬,幼虫孵化,一直在木栓层下韧皮部危害,11月中下旬越冬。  相似文献   

11.
<正>梣天牛又名十六星直脊天牛、脊天牛、木岑直脊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是一种以椴树为主要为害对象的蛀干害虫。寄主植物有椴属、木岑属和柳属,在我省分布量较大,危害程度很高。一、梣天牛的生长特性梣天牛幼虫危害椴树主干,成虫危害椴树叶柄,以老龄幼虫在被害树木质部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始见成虫,5月中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上旬为幼虫孵化盛期,幼虫孵化后即危害椴树活  相似文献   

12.
<正>一、杨小舟蛾又名杨褐天社蛾、小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大发生时常将成片杨树的叶片吃光,危害重的杨树食叶害虫,是主要的防治对象。杨小舟蛾1年发生5~6代,以蛹越冬,第2年4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虫出现,第1代幼虫5月上旬出现并危害,5月下旬为盛期;第2代幼虫于6月上旬出现,6月下旬化蛹、羽化为成虫;第3代幼虫集中在7月危害;第4代幼虫从7月下旬开始危害,8月达到盛期,9月上旬开始化蛹;第5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松褐天牛、褐梗天牛成虫发生规律,在烟台市莱山区岱王山布设诱捕器10套,定期清点记录诱捕到的成虫数量。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成虫在莱山区始见期为5月中下旬,始盛期为6月中下旬,盛期为7月中旬,盛末期为8月下旬,末期为10月下旬;褐梗天牛成虫在莱山区始见期为5月上中旬,始盛期为6月中下旬,盛期为8月中旬,盛末期为9月上旬,末期为10月下旬。  相似文献   

14.
赣南松墨天牛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赣南地区松材线虫病防治的实际需要,研究媒介昆虫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生活史.研究表明,赣南松墨天牛1年发生1~2代,以1代为主,2代数量仅约2%;以2~4龄幼虫在树皮下和木质部内越冬为主,占92%~93%,且幼虫越冬需在10~13℃完成,翌年3月中旬恢复活动,继续取食,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化蛹盛期,7月中旬化蛹基本结束,最迟11月下旬化蛹结束;越冬代羽化期从4月下旬到8月,5~6月为羽化盛期,第一代10月上旬至11月初羽化;4月中旬到11月初林间可见成虫;全年均有幼虫,有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15.
二斑黑绒天牛(Embrik=strandia bimaculataWhite)在山东泰安2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花椒枝干或树干的基部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危害,5月底至6月上旬幼虫老熟化蛹,蛹期25天左右。6月下旬末初见成虫,7月上、中旬羽化盛期,末期在8月上旬。卵期15天。7月下旬幼虫孵化,并开始危害,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幼虫停止活动。幼虫一生危害时间为360~380天。药剂防治可在3月底越冬幼虫刚刚开始危害时,用毒签封堵虫孔;人工防治可结合花椒采摘剪除被害枝条或成虫期进行人工捕捉。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在酱用番茄上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棉铃虫发生规律及习性 1.发生规律与习性 焉耆地区棉铃虫一年发生3代,以第2代危害最重,第3代次之.全年发生过程以二十二团为便.越冬蛹于4月未至5月初.当5厘米地温达到12.6~14.2℃时开始羽化.5月中旬达盛期.羽化期较长.5月底至6月初.第1代卵进入孵化盛期,幼虫期在6月上中旬,但发生量较少,寄主分散,主要为害春小麦、春玉米及食用西红柿等.第1代成虫于6月20日前后形成蛾峰,第2代卵孵化高峰在7月上旬,幼虫主要为害酱用番茄,且发生早,寄主集中,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第3代卵孵化高峰在8月中旬,可继续为害后期酱用番茄,一般年份达不到防治指标,第3代老熟幼虫入土2~5厘米越冬,形成次年越冬蛹.  相似文献   

17.
咖啡豹蠹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咖啡豹蠹是山核桃主要的枝干害虫之一。在宁国该虫1a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干的虫道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至6月中旬成虫羽化,交尾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幼虫孵化,危害期长达120—150d,10月中旬陆续越冬。幼虫共5龄,一生可转移危害3—4个枝干。  相似文献   

18.
大豆食心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或晒场及附近土内做茧越冬,各种虫态出现时期因地区、年度不同稍有变化。越冬幼虫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升至地表,并重新结茧化蛹,8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8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8月下旬为产卵高峰期,8月底9月初为卵孵化盛期。幼虫孵化当天就蛀入豆荚危害,危害期为9月上中旬。9月中旬起幼虫老熟后做茧,潜入土中结茧越冬。  相似文献   

19.
锈色粒肩天牛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锈色粒肩天牛在安徽2年1代,跨3个年度,以幼虫在枝、干蛀道内两次越冬。成虫于6月上、中旬相继羽化,白天取食、交属、夜间在直径8cm以上的树枝、干皮裂缝中产卵,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陆续孵化危害,11月第1次越冬,第2年3月下旬恢复活动危害,11月中旬第2次越冬,第3年3月中旬取食到5月上旬陆续化蛹,蛹期18-25d。幼虫经6次脱皮7龄,其幼虫龄级预测式为N=(Y-0.2471)/1.1382(Y幼虫头宽)。在野外调查证实,该虫在安徽合肥只危害国槐。  相似文献   

20.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 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 d才交配.交尾后越冬代于4~9 d,第2代于3~7 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 d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