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抗赤霉病性遗传稳定性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经组织培养筛选出的小麦体细胞无性系抗赤霉病突变体各世代的抗性平均表现、突变体的配合力及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组织培养能诱导抗病突变体,突变体能稳定遗传,利用突变本作亲本,其抗性具有较好的配合力从其后代中能选出32% ̄38%的抗性单株,遗传力较高,可作抗原利用。  相似文献   

2.
小麦抗赤霉病品种的配合力及复交F#-1的抗性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采用单花针注赤霉病子囊孢子液接种法,以病小穗数为统计单位,对6个抗病品种的双列杂交后代进行了抗赤霉病性测定,分析了这6个品种的配合力及不同抗病亲本复交组合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配合力有显著差异,以繁60096、苏麦3号、宁7840的一般配合力较好,不同抗性亲本复交F#-1抗病性有超亲趋势,抗病基因之间有累加性。  相似文献   

3.
小麦赤霉病是潮湿地区小麦生产的主要障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希望了解小麦抗赤霉病性的遗传规律,以便有效地进行抗街育种工作,但由于抗赤毒病性鉴定和遗传学知识的应用等方面的困难,早期的研究工作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小麦赤霉病菌是腐生性强的兼性寄生菌,在小麦品种资源中,抗赤霉病性有明显差异,但至今尚未发现免疫抗源。  相似文献   

4.
小麦抗赤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综述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危害、抗性类型、抗源的筛选和鉴定、抗性遗传和QTL定位以及抗病转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可以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3万多份小麦材料的抗赤霉病性鉴定及主要抗赤霉病品种的系谱分析中发现,我国改良小麦品种的抗赤性最初起源于中度感病品种。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些中度感病的意大利品种和我国地方品种。70年代以来,抗赤性来源几乎局限于意大利品种Mentana、Funo和我国地方品种台湾小麦等几个基因型,以致80年代我国抗赤育种没有取得新的突破。因些,很有必要广泛开拓和利用新抗源。抗赤性的选择应当在低世代和人工诱发病害流行的条件下进行,把抗赤性分为O、HR、R、MR、LR、S和HS更合理。  相似文献   

6.
在本研究第Ⅰ报的基础上,本文对45个小麦品种的穗部持水量与抗病性进行了相关分析,对形态特征与穗部持水量进行了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小麦品种形态对抗赤霉病性的作用是通过影响穗部湿度实现的,品种间抗性差异可以从穗部湿度差异找到原因。因而,凡影响穗部湿度的形态特征,都影响品种的抗赤霉病性。  相似文献   

7.
小麦抗赤霉病性超亲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年配制了感染赤霉病的意大利小麦品种阿夫与我国台湾小麦的正反交组合,严格鉴定杂交后代的抗赤霉病性,进行多代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经过9年试验育成24个抗赤霉病性超亲的品系,其抗病性相当于或超过苏麦3号,其中88-102等3个品系兼抗白粉病。对小麦抗赤霉病性的选择效应、正反交的遗传差异、抗赤霉病性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1984年以来,承接了全国小麦育种攻关中的小麦抗赤霉病性鉴定任务,对来自全国10个麦区12648份小麦育种材料抗赤霉病性进行田间自然鉴定。结果表明,至今仍未发现免疫的小麦材料。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华南冬麦区及东北春麦区的供鉴小麦抗性较强,全国R级小麦材料均分布在这些赤霉病频繁流行的麦区;西南冬麦区、黄淮冬麦区及北部春麦区的供区的供鉴小麦抗性较弱;北部冬我、青藏春冬麦区、西北春麦区及新疆冬春麦区的供鉴  相似文献   

9.
小麦地方品种望水白抗赤霉病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常规分析法研究了抗病品种望水白与感病品种中国春正反交F_1代赤霉病病小穗率的差异,用联合尺度测验分析了该组合的P_1、P_2、F_1、F_2、B_1和B_2世代抗赤霉病性的遗传模式及基因效应,估算了抗赤霉病性的基因数目。并用单体分析对望水白的抗扩展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全部抗性鉴定的材料采用田间剪颖滴菌接种,鉴定其抗赤霉病性,单体分析的F_2代还用了离体水培单花注射接种法。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是受细胞核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有5-6对基因控制望水自的抗扩展性,分别定位在4A、5A、7A、7B和4D5条染色体上。2D染色体上的基因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望水白与苏麦3号属于不同的赤霉病抗源。  相似文献   

10.
赤霉病对我省小麦生产影响极大,经常流行致灾,有时造成毁灭性灾害。选育抗赤霉病小麦品种是达到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但是据全国各有关研究报道,至今尚未发现完全免疫的小麦品种,少数地方品种(或育成品种)较耐赤霉病,但在丰产性上又有缺陷,不能适应于生产发展的要求。虽然不同小麦品种在相同条件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病性,但是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又深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地区、播种期和栽培条件下,共抗病性也有显著差别。过去曾有许多研究者试图用接种方法来鉴定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往  相似文献   

11.
小麦扬麦14抗赤霉病性鉴定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4年对小麦扬麦14的20个优系分别在江苏扬州和福建建阳进行了抗赤霉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扬麦14的抗赤霉病性达MR~R,抗性好于原主栽品种扬麦158。生产示范表现突出,在长江中下游麦区淮南片及苏中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小麦抗赤霉病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小麦生产水平及抗赤霉病特性,连续3年采用病麦粒表土接种法对不同小麦品种(系)赤霉病抗性、丰产性以及DON毒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抽穗至扬花期是赤霉病发生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小麦齐穗后第1个扬花到扬花结束历时天数以及期间的天气情况为赤霉病流行提供了环境条件。华麦7号、扬麦21、宁麦13、农丰88、宁麦资126等品种对赤霉病抗性较高,扬麦15抗性较差。华麦7号、宁麦13、宁麦26等籽粒中DON毒素含量较低。宁麦13、扬麦21、华麦7号、华麦8号、扬麦22、扬麦28丰产性较高。综合而言,华麦7号、宁麦13、扬麦21等是赤霉病抗性较高、产量较高的小麦品种。随着赤霉病流行年份增多,筛选出适宜苏中地区种植的高产、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小麦抗赤霉病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用2个抗赤霉病品种和2个感病品种的4×4双列杂交的F_1和F_2代,研究了小麦赤霉病病小穗率的遗传;用F_2的资料计算了病小穗率与开花期、株高、穗长、每穗小穗数和小穗密度的表现型、基因型和环境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抗病品种苏麦3号和温州红和尚具有较多显性抗赤霉病基因,对于减少它们杂交后代的病小穗率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抗赤霉病性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的控制,但非加性的基因效应也有显著的作用。抗病对感病是部分显性. 在本双列杂交F_2代中,抗赤霉病性与株高和穗长有表现型和基因型的高度正相关:与小穗密度有表现型和基因型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小麦抗赤霉病性及其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小麦抗赤霉病性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75、1976、1979和1984年小麦品种资源进行了抗赤霉病性与产量性状的简单相关分析,并对1984、1985年小麦中抗—抗赤霉病品种(系)进行了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分析。小麦抗赤霉病性与株高、每穗粒数、穗中部最大小穗粒数表现正相关;与穗长关系不密切;与每穗小穗数和单株有效穗数没有相关;与小穗密度及千粒重的相关性较复杂,表现为正相关或负相关。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种(系)的丰产性状已有改进,植株高度明显降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六个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遗传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9.
七个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望水白等3个抗赤霉病品种和早红等4个感病品种的7×7双列杂交的F_1代,进行了赤霉病病小穗率的配合力分析,估算了遗传力等参数,计算了病小穗率与抽穗期、株高和穗长的表现型、基因型和环境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在抗赤霉病性的遗传控制中,加性基因效应占主导地位,非加性基因效应也显著作用,抗病对感病为部分显性。抗病品种望水白、苏麦3号、黔欢2号具有较多的显性抗赤霉病基因而有较好的一般合力。F_1代的抗赤霉病性与株高和穗长具有表现型和基因型的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小麦品种(系)的抗赤霉病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2000年采用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6份小麦品种(系)中,没有对赤霉病免疫的品种,多数品种不抗赤霉病,只有JYP-1抗赤霉病性比苏麦3号强、92R149、92R178、毕麦10号、小白冬、80(107)、黔麦14、黔麦早2号和JYP-3的抗赤霉病性与苏麦3号近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