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作物根际土壤的处理,分离纯化出92株细菌,从平板对峙培养和菌液对致病镰刀菌的抗生作用实验结果中,进一步筛选出12株对三种致病镰刀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  相似文献   

2.
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种植的烟草上采集的感病弯管列当植株,从中分离得到20株镰刀菌,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根和灌根法对小麦、玉米、棉花、向日葵、番茄、烟草、辣椒、茄子、西瓜、甜瓜等作物和蔬菜进行了安全性检测,筛选出对主栽作物和蔬菜安全且具有促生作用的4个菌株。其中菌株Br-2对烟草、辣椒、西瓜有显著促生作用,且对弯管列当的防治效果最好:施用菌株Br-2后烟草、辣椒、西瓜增高分别为123.53%、62.16%、28.95%;其发酵上清液对弯管列当种子萌芽抑制率为71.79%;小区试验中对弯管列当的寄生率防效为50%,寄生度防效为79.38%;田间试验中对弯管列当的寄生率防效为58.27%,寄生度防效为75.70%。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Br-2为尖孢镰刀菌。  相似文献   

3.
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采集的香蕉根际土壤中经分离、纯化获得细菌菌株74个,采用对峙培养法,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具有强抑制作用的菌株S-1,相对抑制率达76%。抑菌谱测定表明,菌株S-1对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小种、番茄枯萎病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胶孢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西瓜枯萎病菌等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经Biolog系统鉴定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菌株S-1为枯草芽孢杆菌。该菌株理想的培养条件为:PYTG或PDA培养基,26-30℃,pH值7.0-8.0,振荡培养40-48h。  相似文献   

4.
GA1-2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对香蕉尖孢镰刀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放线菌,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从四川省会理县干热河谷小麦根际土壤中进行放线菌分离,并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孢子萌发法进行筛选,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四川省会理县干热河谷小麦根际土壤筛选获得一株对香蕉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菌丝和孢子萌发都有很强抑制作用的菌株GA1-2,对FOC4菌丝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36.34%和94.81%。菌株GA1-2与薰衣草灰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 lavenduligriseum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率达99.85%,且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也与薰衣草灰链轮丝菌基本相符,因此将菌株GA1-2初步鉴定为薰衣草灰链轮丝菌。  相似文献   

5.
蔬菜作物根际促生菌分离筛选、鉴定及促生特性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从4种蔬菜作物根际分离和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并研究其促生特性,采用固氮、无机和有机磷培养基筛选根际促生菌株,对其促生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通过形态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优良促生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4种蔬菜根际中共获得57株PGPR菌株,其中固氮菌24株,溶磷菌33株。筛选出的19株优良PGPR菌株的固氮酶活性在0.14~3 664.97 nmol C2H4·h~(-1)·mL~(-1)之间,以NCRS1菌株固氮酶活性最高;溶解无机磷菌株的溶磷量在36.99~362.60μg/mL之间,培养液p H为4.57~5.75,以NCRP2菌株溶磷量最大;溶解有机磷菌株的溶磷量在9.24~55.21μg/mL之间,培养液p H为6.24~7.75,以PPRS3菌株溶磷量最大;菌株分泌IAA量均小于3.36μg/mL;NCRP2菌株对小麦长蠕孢病菌Helminthosporium tritici-vulgaris、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马铃薯立枯丝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 clerotiorum和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a maydis均有抑制作用。对19株优良PGPR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分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ter、Advenella、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细杆菌属Microbacterium、芽胞杆菌属Bacillus。本研究筛选出的优良PGPR菌株,可为今后生物菌肥推广应用提供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玉米穗、茎腐病镰刀菌相互关系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沈阳、河北、北京、吉林等地区玉米穗、茎腐病禾谷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进行了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研究玉米穗、茎腐病镰刀菌在病原学上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地区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刀菌均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相似系数在0.89~0.98之间,菌株间差异表现为个体间多样性。两种病害禾谷镰刀菌病原学的相互关系因地域不同而不同。河北、吉林两地区穗、茎腐病禾谷镰刀菌间均未发现生理分化现象,相似系数均在0.93以上。沈阳地区玉米穗、茎腐病存在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相似系数仅为0.65~0.67。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防治玉米蚜的新方法,从山东省玉米主产区玉米植株上分离获得61株内生菌菌株,室内测定了对玉米蚜的防治效果,筛选出高效菌株,并测定了菌株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在玉米植株内的定殖率。结果显示,白僵菌属菌株YC1和链格孢属菌株GX5对玉米蚜的防治效果最好,均为74.80%,无虫株率分别为32.22%和55.64%;接入菌株YC1和GX5后玉米各组织的生物量均大于对照,菌株YC1处理组的根、茎、叶干重分别增长了9.64%、15.71%和20.51%,菌株GX5处理组的根、茎、叶干重分别增长了3.88%、8.16%和9.14%;菌株GX5在玉米根、茎、叶中的定殖率可以达到44.23%以上,菌株YC1在玉米茎中的定殖率可以达到63.44%,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分离获得的32株苦瓜枯萎病菌菌株进行形态学特征和寄主专化型测定, 结果表明, 测试的苦瓜枯萎病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omordicae), 这些菌株可以侵染苦瓜和瓠瓜幼苗, 但不侵染其他葫芦科瓜类作物。对苦瓜枯萎病菌菌株的rDNA-ITS区 (ITS1、5.8S和ITS2)序列进行扩增测序, 结果显示其序列长度均为456 bp;聚类分析表明测序菌株与镰刀菌属中尖孢镰刀菌不同专化型的菌株聚为一群。利用RAPD标记技术分析苦瓜枯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结果显示苦瓜枯萎病菌株与其他葫芦科瓜类作物枯萎病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9~0.99, 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85时, 供试的48个菌株分成10个类群 (G1~10)。在RAPD聚类树中所有苦瓜枯萎病菌株聚在一个分支上 (G1群), 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92~1.00, 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 且菌株的聚群与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分离自玉米上的镰刀菌菌株YM9-7与分离自棉花上的镰刀菌菌株MH50进行杂交,可以产生大量4孢子子囊(95%以上),将YM9-7与MH50的杂交后代与菌株MH50回交,98%的子囊为8孢子子囊,证实孢子噬杀因子在菌株MH50内存在。这是我国首例报道孢子噬杀因子在我国李瑟组镰刀菌菌株内存在。  相似文献   

10.
原产北美的互花米草已经成功入侵许多河口湾和海湾的潮间带。5株镰刀菌分离于上海崇明东滩湿地互花米草根际,初步鉴定分别为异孢镰刀菌(Fusarium heterosporum)、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胶孢镰刀菌(Fusarium subglutinans)、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采用幼苗浸渍法研究镰刀菌培养滤液对互花米草和水稻的致萎效果。结果表明,F1菌株对互花米草有较强的致萎作用,对水稻无致萎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玉米和水稻根围分离到70株不同基因型的洋葱伯克氏菌,对这些菌株进行了拮抗植物病原菌的筛选,并对高拮抗菌株进行了潜在致病性和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有46株洋葱伯克氏菌对一种或多种病菌有较高的拮抗活性。在不同的洋葱伯克氏菌基因型内,以基因型Ⅴ内拮抗菌株占的比例最高,对所测5种病原真菌的平均拮抗菌株比率为80.0%,其中部分菌株表现出很强的拮抗活性。筛选出的4株高拮抗菌株对洋葱不具有致病性,同时也未检测到与人体致病相关的BCESM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分离自棉花根际土壤的短短芽孢杆菌A57菌株对棉花立枯病菌、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拮抗作用,在PDA平板上对峙培养,平均抑制率分别是33.5%、39.5%、29.5%。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拮抗细菌的主要拮抗机理是通过产生拮抗物质能够造成病原真菌菌丝体断裂、扭曲、畸形,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造成孢子畸形。以枯萎病菌为指示菌,研究了该菌株表现最佳拮抗活性时的菌液发酵条件,结果表明,A57适宜培养基为LB培养基,pH8,好气条件下抑菌活性最好。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A57菌株的粗提蛋白,对供试的病原菌仍具有较高的拮抗活性,70%浓度时其拮抗活性最大,A57粗提蛋白对枯萎病原菌的最大抑制率为23.7%,同时该菌经硫酸铵沉淀后获得的粗体蛋白的上清液对病原指示菌仍具有一定的拮抗活性,说明A57拮抗细菌起拮抗作用的不仅有大分子蛋白类物质还有小分子拮抗物质。  相似文献   

13.
蕃茄根土区系中拮抗性细菌的分布与青枯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番茄植株根土区系中桔抗菌数量的研究表明,重病田健株根土区系中拮抗菌数量占总分离菌数的比例最大,为8.2%,其中根围拮抗菌的分离频率高于根际与根表,但多数来源于根围的菌株其拮抗作用易丧失,而报表来源的菌株拮抗作用不易丧失。所分离的拮抗菌(93.2%)属于产芽孢的细菌。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的优良拮抗菌,从烟草根际土壤和根系中分离对烟草疫霉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群,并从中筛选具有较强抑菌效果的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拮抗菌株种属,评价其防病效果及对烟草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从烟草根际土壤和根系分离得到拮抗菌群39个,并从中筛选得到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B44R-1,初步鉴定其为皮特不动杆菌Acinetobater pittii。菌株B44R-1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达到55.37%,对烟株根系生长发育影响明显,烟株鲜重、干重、株高、茎围、叶数和最大叶面积相比对照均有提高。本研究筛选获得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拮抗菌不动杆菌,对烟草黑胫病防治效果和促生作用显著,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5种拮抗细菌处理种子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和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拮抗细菌B┐916、91┐2、31┐2、A┐2和A┐3浸种可有效地防治苗期恶苗病的发生,防效达84.55%~95.57%,其中A┐3和31┐2在成株期仍有较高的防效,分别为81.57%和79.53%。5种拮抗菌处理种子均对水稻结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A┐2显著促进分蘖作用,91┐2能明显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16.
对采自陕西、宁夏和内蒙等地典型盐渍土中放线菌组成及拮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盐渍土中放线菌以链霉菌属为主,非链霉菌仅占9.27%,链霉菌属中以球孢类群,粉红孢类群,灰褐类群,黄色类群为主,占到放线菌总数的55.62%。(2)供试的706株放线菌中有拮抗活性的占到76.44%,但广谱性拮抗菌株较少;对细菌拮抗能力较真菌强;拮抗性放线菌以粉红孢类群、灰褐类群和球孢类群为优势类群;(3)发酵滤液拮抗性试验筛选出4株能产生较强抑菌活性物质的菌株,其中3株都是粉红孢类群。  相似文献   

17.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B-916的选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B—916进行自然选育、紫外光和硫酸二乙酯诱变选育。自然选育菌株Z—49的生长速度比原始B—916菌株提高了28.6%,拮抗性能提高了33.3%。紫外光诱变菌株V—34,生长速度比对照菌株Z—49提高了2.2%,拮抗性能提高了100%;比原始菌株B—916生长速度提高了31.4%,拮抗性能提高了166.7%。硫酸二乙酯诱变菌株H—91,生长速度比对照菌株V—34提高了3.3%,拮抗性能提高了16.3%;比原始菌株B—916生长速度提高了32.9%,拮抗性能提高7210.0%。  相似文献   

18.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可引起小麦赤霉病,该病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的质量安全。本研究从生物防治的角度出发,分离筛选拮抗菌,研究拮抗菌的拮抗特性和拮抗能力。试验采用系列稀释法和平板对峙法从小麦样品中分离筛选获得禾谷镰刀菌拮抗菌AX-3,根据16S rDNA基因、gyr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菌株AX-3被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通过平板对峙法测定拮抗谱,结果显示AX-3对多种镰刀菌属病原真菌都具有良好的拮抗特性,抑菌圈半径为17~32 mm,表明AX-3具有广谱的拮抗性能。采用柱层析及制备液相色谱法对AX-3中的拮抗物质进行分离纯化,然后使用高分辨质谱及核磁共振的方法对拮抗物质进行结构鉴定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AX-3产生的一种抗菌物质为macrolactin A。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蔬菜根结线虫拮抗真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陕西省内的根结线虫生防资源,筛选更好的根结线虫生防菌,在陕西省9个县市采集了118份感染根结线虫的蔬菜植株根部样品,采用直接分离法从根结线虫卵、卵囊及雌成虫体上共分离到199株拮抗真菌.除43株不产孢及疑难种未鉴定外,其余分属于镰刀菌属、拟头孢霉属、芽枝霉属、拟青霉属、链格孢属、掘氏梅里霉属、单顶孢属、青霉属等22个属.其中镰刀菌属、拟头孢霉属及芽枝霉属真菌出现频率较高,约占总分离数的53%,且不同地区间拮抗真菌的种类与数量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黑斑病为薄壳山核桃重要真菌性病害,为了实现薄壳山核桃黑斑病绿色防控,本研究旨在筛选优良的内生拮抗菌株,为黑斑病的生物防控提供生防资源。通过形态鉴定、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和16S rDNA与GyrA基因分析,对薄壳山核桃内生拮抗菌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内生拮抗菌对黑斑病病原真菌(5属21种26株)菌丝生长的抑制能力,分离筛选到2株高效拮抗菌ZJJDZY和ZJJDYB,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平板对峙法测定结果表明,2株拮抗菌均对12种12株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1种4株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2种2株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4种7株新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spp.和1种1株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均具有拮抗效果。其中,对C. henanense PCZJJD18、C. sojae PCAHFY5、N. mesopotamica PCSCLZ2、A. alternata PCAHFY6、Phomopsis PCZJJD14 sp.的抑制率为最高,抑制率在57.1%~60.6%,且两株拮抗菌抑菌能力相似;不同浓度的拮抗菌对不同属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不同,浓度为108 CFU/mL时,拮抗效果最好,随着浓度降低,拮抗效果显著减弱。该两个菌株对多种薄壳山核桃黑斑病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具有较佳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