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更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雨莲  史继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97-5499
概述了我国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现状,总结了历史街区景观改造的途径。通过分析旧建筑的修缮和改造以及基础设施、绿化景观具体改造方法和步骤,旨在为历史街区的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的提供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商业经营模式的发展,商业空间对城市配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地处历史街区的商业街虽然具有地理文化优势,却缺乏与城市的有机结合,街区景观营造等问题日益严重。以温州市五马街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及文献查阅,探析历史商业步行街区景观营造原则以及方法,并为历史商业步行街区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济南市卧虎山山体公园建设中,因地制宜,以生态恢复和景观营造相结合,通过保护原山体植被、多种树种营造特色植物景观、恢复裸露山体、调蓄山地雨水、营造生态水景、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进行建设,以期通过山体公园的建设达到提高山体生态系统稳定性,美化山体环境,营造休闲、观光、运动于一体的游憩场所。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更新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市场发展需求。胜利街受限于城市整体发展水平,更新改造涉及街区整体风貌的延续、历史建筑的修复、拆除搬迁等复杂问题,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保护仅限于控制建设层面。针对胜利街的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以及成功案例的借鉴对比分析,提出了重要保护、选择性保留和适应性调整3类元素,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保护更新。通过对建筑进行多元的综合评价,得出详细的建筑等级划分,分别提出不同的更新策略,同时对街巷格局、街区功能调整、风貌控制和道路交通组织等也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历史街区是城市文脉的灵魂,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历史街区被蒙上了规划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等阴影.在新的审美与生活需求下,功能置换与未来发展等问题成为景观设计师思考的对象.基于乡愁记忆的景观思想,是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情感文脉丢失、地域风貌趋同现象的反思与纠偏,期望能以人的体验感知来打造富有乡韵的情感场所,寻回本土生活的情感归属.以重庆市巫溪县漫滩路为例进行研究,以期为同类型历史街区风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景观风貌是城市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现代风情、精神文化及经济发展等的综合表现。阐述了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价值,总结了其特点,分析了我国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其规划要点,以期促进城市景观规划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济南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 1、环境要求。济南市区人口密度很大,建筑物比较拥挤,街道狭窄,城市中心绿化率很低,同时城市工业和城市生活产生的三废污染及噪声污染,加剧了城市环境的恶化。发展都市农业,可以防治城市环境污染,营造绿色景观,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8.
历史街区植物的文化内涵与保护意义包括植物的文化寓意、植物的历史见证价值等.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是福建保存面积最大最完整的古街区,研究其植物,对传统植物的保护与延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三坊七巷现有植物的调查,分析其地缘类型和历史文化价值,提出历史街区植物景观保护与延续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枫桥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典型的江南古镇特色.历史街区是枫桥古镇文化和历史传承的缩影,但目前呈现出传统风貌消退、历史建筑物老化、街区功能衰退、交通组织混乱、基础设施落后和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在明确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辩证关系和原则的基础上,借鉴历史街区成功保护案例揭示的经验,深入探讨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目标、内容和实施策略,以实现历史街区经济复兴、社会复兴和人文复兴.  相似文献   

10.
乡村景观是乡村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乡村文化是乡村景观的本质和精神内核,两者共同呈现出特有的乡村风貌。当下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不断侵蚀着乡村文化景观,如何营造及延续乡村文化景观,这是城市化建设和保持乡村风貌特色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千古诗村杏花村为例,通过彰显乡村景观、发扬乡村文化的技法营造出具有山水风情、生态风貌、唐朝风韵、田园风格、市井风味特质的杏花村乡村风貌,通过保护、恢复、新建、传承的理念延续杏花村的乡村文化。一幅"杏花飞作雨,烟笛远闻声"的杏花村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历史街区物质性老化和结构性、功能性衰退等问题日益突出,其保护与更新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古城建瓯的铁井栏历史街区为例,在对铁井栏街区现有的状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分析,对街区空间的“混合使用”进行思考,通过循序渐进的修复,整合历史街区的形态空间,保护历史文化的氛围,重构历史街区的邻里关系,激发活力,最终实现历史街区可持续再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城市道路是进入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不但是一个城市的脉络,而且是推动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干线。而通道景观的建设对于城市形象的美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通道景观不但可以提升一个城市的形象,展示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以及内涵,而且可以改善一个城市的生态系统。本次项目以怀柔对外联络线为主线,通过沿线各路段各具特色风貌的景观营造,打造了一条集生态、文化、景观为一体的特色通道景观,成为进出怀柔的特色门户。  相似文献   

13.
从逊克县滨江公园规划设计的理念和目标着手,意在建设自然、有机、文化、经济的滨江公园空间,构建逊克县的绿色生态体系,完善城市的功能。从规划设计的功能定位、总体布局、景观结构、主题景观的营造和植物景观的特色表达等几方面充分展示了逊克县的地域文化和滨江公园的景观特色,建设具有生态保护、娱乐、保护人文历史的多功能滨江公园,使公园的景观功能与城市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使城市变得拥挤,现代城市建设与古城保护之间产生了矛盾,几年前大同市古城全面改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主要集中在城市传统风貌的原真性保护与恢复方式。大同古城历史街区在更新过程中存在文物保护不到位,更新手段、更新技术弱等问题。借鉴城市更新理论,从“新旧分离” 规划模式中去保护老城原真性特色文化,提高文物保护意识,科学规划新区发展经济的新思路,可以使古城得到保护而新城工业区又能更好地发展,给当下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发展提供可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非保护类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和城市功能组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城市的更新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因为内部并没有划分明确的保护范围,导致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历史文脉缺失、发展不均衡和空间复杂混乱等诸多问题.在空间问题研究中,空间句法理论将物质空间作为单独的本质元素进行系列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到对社会、经济、认知和行为等领域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对分析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变化问题提供了量化的分析方法.该文运用空间句法相关理论方法及辅助软件,建立了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下不同时期的城市和街区的多层次拓扑关系模型,分析得到非保护类历史街区与城市的空间形态变化的特征和关系:①非保护类历史街区地理位置大多处于偏近城市中心区的附属区域,在城市的文化历史和功能承载中起到了中间过渡和起承转合的重要作用;②非保护类历史街区受到城市"组团式"发展的影响,其复合功能的承载潜力影响范围逐渐缩小;③非保护类历史街区内部深度相对较大,整体交通便捷度相对较低;④人对于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的可理解度普遍较低,游客和居民都不便认知整个空间.根据特征和关系进一步解析得到变化原因在于历史价值和生活价值的动态调整,发展策略的重点也是城市文脉保护和居民生活需求的平衡与协同.  相似文献   

16.
仇春晖  黄耀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94-2696,2700
新城区景观环境的营造是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形成城市特色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周边的景观节点分析,总结出苏州工业园区的水资源创造的自然景观气韵、建筑布局营造的艺术景观气韵和城市景观生动的文化气韵,将园区的景观营造与自然、艺术、文化相关联,完整说明了历史与时尚、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相融合的苏州金鸡湖工业园区的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街区视觉景观评价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研究以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及视觉景观环境为目的,从视觉景观的角度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不同的类型和特点,提出了一种以"景观图片"为评价基础,以最佳观赏廊道、次级观赏廊道、最佳观赏面、次级观赏面、一般观赏面为5个不同等级的区域划分方式,通过对不同等级区域内的"景观图片"评价综合得出历史文化街区视觉景观污染指数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8.
历史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是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城市的缩影,记录了一座城市最辉煌的时刻,保留了一个时期典型的建筑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新城区的崛起和扩张使得历史街区逐渐衰落,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各城市纷纷兴起了旧城改造计划。然而历史街区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是城市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能被完全推倒重建,也不能只是单纯的静态保护,必须赋予其新的城市功能如旅游等相关的文化活动才能使历史街区重现生机。在历史街区寻找城市记忆,通过对城市记忆的保护和传承来实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以青岛的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实地调研走访老街的居民,总结归纳出当地居民对青岛的城市记忆,并根据目前城市记忆在历史街区的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保护与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保定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中遗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保定市环古城河道是与古城相伴的产物。由于近代城市的发展,保定环古城河道遭受了极大的破坏,从而导致其传统风貌的消逝。本研究通过查阅历史资料,理顺保定环古城河道的历史演变过程,在充分挖掘其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基于河道与城市形态整体保护、河道与城市景观多元融合理论,在历史水文化、景观水文化、社会水文化三方面对保定市环古城河道提出复兴策略。  相似文献   

20.
蔡磊  张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88-22489
依据目前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提出现阶段主流化旅游服务产品形式——城市郊区健康休闲旅游项目。并以济南市的历史文化特点、区位特征、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机遇与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与研究,提出目前济南市城市郊区发展健康休闲旅游的发展对策,以期促进济南市健康休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