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自虎 《中国蜂业》2005,56(1):42-42
我是《中国养蜂》杂志的长期读,深感她是我们养蜂的良师益友。我们不但从中获得养蜂知识,最新科技养蜂成果,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各种蜂具、蜂药和种王信息。通过《中国养蜂》,我们科学养蜂成为可能,但有的广告也使我蒙受损失。  相似文献   

2.
养蜂之家的“半边天”张功勋师傅是辽宁省有名的养蜂专家,先后在养蜂刊物上发表文章80多篇。来到山东他参与了《养蜂与蜂产品》一书的大量编著工作,担任副主编。在和张师傅接触中,我们发现他的妻子王玉芝是一位爱蜂如命的坚强女性,是她支撑起了一个跨越大半个中国的...  相似文献   

3.
王锋利 《蜜蜂杂志》2011,30(1):27-27
养蜂有一则名言:养蜂要三强,即“强群繁殖,强群采蜜,强群越冬”。 这则名言,说起来容易,蜂专家、行家来说很好理解,真正做起来很难。对养也能做到。 本人养蜂年限不长,走了很多弯路,经过很多次失败,一段时间都想弃蜂改行。是小蜜蜂的勤劳精神感动了我,又下定决心继续养蜂。通过拜师学艺和学习,我基本上掌握了养蜂“三强”的含义,下面浅谈一下:  相似文献   

4.
《蜜蜂杂志》每期到手,我都字斟句酌每一个栏目的文章,想从别人成功的足迹中探索一条适合我的创业道路。“蜂业与法制”栏目的文章使我明白了转地养蜂及注意安全的重要性;“病敌害防治”栏目的文章对蜂病敌害深入浅出的剖析,使我的蜂群躲过一次次浩劫;“饲养管理”栏目的文章及时揭示养蜂技艺“神秘”的面纱。我寻觅着,看完一期,又渴求着下一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蜂须”老人梁明泽的来信我饲养中蜂已56年了,成败得失多次。50年代遭遇欧洲、美洲幼虫腐臭病,70年代中囊病,90年代白垩病、中囊病合并,使我全场60多群中蜂全部一扫光。1993年只剩下两群共4框蜂越冬,心情十分颓丧,认为今后没有养蜂机会,毕生养蜂完...  相似文献   

6.
人生活在大千世界里,各有所好所爱,谈蜂色变者为数众多,而我钟爱小蜜蜂。养蜂是陶冶情操,保健祛病的最佳活动之一,对于我更具特殊意义。一个偶然的机会,出于职业的敏感,使我迷恋上了蜜蜂。当初为了获得蜜蜂,我用心爱的物品换来一群蜜蜂,放在自家的阳台上饲养。自制蜂具并大量阅读养蜂书籍,细心管理,认真观察,思索着蜜蜂许多有趣的活动。当今美国有21万人养蜂,其中热衷业余养蜂的居民,在闹市区住家的庭院或阳台上饲养蜜蜂者竟达90%以上。难怪流传着“工人养蜂尝甜头,农民养蜂硕果增,疾残者养蜂忧疾除,老人养蜂添寿辰,少年养蜂长智慧,学者养蜂…  相似文献   

7.
广交蜂友振兴蜂业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各期杂志都是在盼了又盼后才拿到手中的。我认为贵刊是内容丰富、经济实用的一本好刊物。特别对蜂友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到无比敬佩!如杨多福师傅把自己多年的心血──“数控养蜂法”毫不保留地传授给蜂友们,沈育初师傅把自己的王...  相似文献   

8.
黄敏 《蜜蜂杂志》2005,25(11):20-20
都说养蜂是甜蜜的事业,但“甜”的背后不知有多少辛酸。今年我养蜂的姐夫、姐姐从外地养蜂回来,收成不好,钱没赚到,两人都消瘦了许多。姐姐说今年他们放蜂到山东临沂、淄博等地,发现那里常常有蜂友的蜂群被偷;姐姐家也被偷了好几箱蜂。据说这是附近个别村民干的,他们都是三五人一伙,骑着摩托车或三轮车,把蜂箱挟上车就跑,等蜂友们从睡梦中惊醒去追时,他们早就无踪影了。真气人!养蜂太苦了,大半年漂泊在外,风餐露宿,过着清苦的生活;孤零零一个低矮帐篷,又潮又湿,晚上又没有电照明,连手机充电都很不方便。那些偷蜂的人,不顾他们的死活,损害他…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业余养蜂爱好者,也是《中国养蜂》的老读者,兼销售蜂药、蜂具等。我一直依赖《中国养蜂》,她是我们养蜂人的老师,我一直以来销售的产品都是参考《中国养蜂》广告里厂家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我出生于养蜂世家 ,现在我祖孙三代都养中蜂。外祖父八十有五 ,有近30年的养蜂史 ,腰板硬朗 ,耳聪目明 ,日夜守护着“小宝贝”数十群。养多了 ,养久了 ,难免会有些小经验 ,现试选3例 ,以献同仁蜂友。1.“向导”引蜂春日融融 ,常闲坐于阳台。一日 ,见一中蜂面墙款款而飞。碰上小孔就停下来仔细观察。我想蜜蜂的任务是采蜜、采水 ,墙上既无蜜又无水 ,为什么老是在这里飞来飞去 ?这时记起儿时曾祖母捉“向蜂”的故事。我老家在四川南部 ,那里蜜源丰富。春天 ,我常常看见曾祖母拿“麻筛”网罩“向蜂”。她说 ,“向蜂”会带一窝蜂来。想到这…  相似文献   

11.
关振英 《中国蜂业》2006,57(7):34-35
◆回乡务农结蜂缘 1965年7月,我初中毕业告别了同学和老师回家务农,当时年仅18岁。我的家乡解放村东临炮台山,北靠七星河,可为山青水秀。那时,我村里只有赵万江老人养了七、八群蜂。每当我上下工时总要停下观望几眼蜜蜂,有时看见老人检查蜂群时还要凑上去问这问那。就是在那时,我听老人讲述了一些养蜂的趣事,萌发了养蜂念头。第二年春,我买了一群蜂,从此蜜蜂与我相伴。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     
《中国养蜂》编辑部: 近来,在各种养蜂文件、杂志和广播中,经常出现有所谓“蜂农”一词,令人费解。目前在农村中只有“农民”、“牧民”、“渔民”等称呼,对从事养蜂生产者又有“养蜂专业户”之称,因此我认为“蜂  相似文献   

13.
<正>我是养蜂战线上的一个老兵,从事养蜂工作迄今已有50年。在这漫长的50年里,总结起来有3个阶段的工作。第一阶段自1974年开始在虎林县土产公司蜂场做了7年养蜂员;第二阶段是1980年被调到县农业科当了养蜂技术员。当我正在为发展全县养蜂生产出力的时候,我的蜂彩人生道路上又有了创建蜂业企业的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中国蜂业》2005,56(10)
读“面对厂家广告请看准再买”有感我是一名业余养蜂爱好者,也是《中国养蜂》的老读者,兼销售蜂药、蜂具等。我一直依赖《中国养蜂》,她是我们养蜂人的老师,我一直以来销售的产品都是参考《中国养蜂》广告里厂家的产品。读了2005年第6期43页“面对厂家广告,请看准再买”一文,山东聊城市城关的谢广才购买蜂箱一事的经历,使我回顾起2004年3月3日汇款到安徽某蜂具厂家购买“中蜂立式隔王板”一事。恰好与本文讲的谢广才购买蜂箱所经历的一模一样,幸得《中国养蜂》编辑部多方协调,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为我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不少的代价,在当…  相似文献   

15.
养蜂问答     
养蜂问答问:定地养蜂一个场地能容纳多少蜂(这里指强群);饲养“浆蜂”,以喂白糖、花粉来生产王浆,又与容蜂量有什么关系;中蜂“一人多养,可取得高效益”这种说法对吗?(四川省芦山县卫云海)答:定地浆蜂场喂白糖、花粉生产王浆,在浙江目前大多数蜂场每个场地在...  相似文献   

16.
马吉成  董力刚 《蜜蜂杂志》2011,31(12):32-32
近年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岭东区长胜乡团山村农民张建军靠养蜂当起了“蜂”老板。 现在张建军家里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养蜂。谈起养蜂,他说:“养蜂关键是要掌握蜜蜂的生活习性,细心观察蜜蜂的变化,还要懂得蜂病防治方面的知识,这样养蜂才会有很好的回报”。  相似文献   

17.
葛蓬 《养蜂科技》2004,(5):10-11
对于北方来讲,进入8月时,将意味着一年的养蜂工作已接近尾声,面临着繁殖时期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培育好越冬适龄蜂。越冬蜂是否适龄、健康和强壮直接影响到下一年的养蜂工作。由此而得出的经验为“养蜂的一年之计在于秋”。一般地区,秋季最后一个蜜源的后期蜂王所产的卵,正是越冬蜂。  相似文献   

18.
谢维莹 《中国蜂业》2001,52(3):19-20
有些蜂友 ,只注重吸取别人的经验和书本经验 ,而忘记了自己在养蜂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甚至有些蜂友养王育虫几天了 ,何时出房 ,何时该分台都不清楚 ,其它关于每个花期开放时间、期限 ;何时开繁 ;何时培育越冬蜂等等更是不清楚 ,这是由于没有做养蜂记录之弊病。本人业余养蜂 30余载 ,做了大量养蜂记录 ,积累了养蜂经验。下面是我养蜂记录片断 ,摘录下来 ,仅供同仁参考。一、蜂王记录我在每群蜂箱的副盖上或覆布上放一个小本本或卡片 ,上面写着六位数字 :如“990 60 8” ,这表明此蜂王是 1 999年 6月 8日交尾成功产小子的 ,前二…  相似文献   

19.
一位蜂农的启示─—试谈向杨多福同志学习什么杨多福同志在第33届国际养蜂大会上,被国际蜂联授予“中国优秀蜂农”荣誉称号的消息传来,虎林的养蜂界为之振奋,这不仅是老杨的光荣,也是我们虎林的光荣。杨多福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以前,我只知道他...  相似文献   

20.
我是蜂迷,我爱读《蜜蜂杂志》是希望从中学到有关知识,提高饲养技能。然而不会养蜂,甚至视蜂为蛇蝎的人也爱读《蜜蜂杂志》,似乎有些不解。其实真有这样一批人,我老伴就是一个。每期杂志来了,她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