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夏季奶牛发生热应激时的饲养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左云县奶牛饲养现状调查结果研究分析,提出夏季奶牛发生热应激的主要表现;影响奶牛热应激的因素;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探讨缓解热应激的措施,为科学饲养奶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日产奶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丰利  李小杉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9):4650-4653
对热应激条件下湖北省黄冈市某规模化奶牛场不同泌乳阶段奶牛日产奶量的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处于非热应激期和热应激恢复期的泌乳早期奶牛的日产奶量极显著(P<0.01)高于处于中度热应激期的泌乳早期奶牛的日产奶量,处于非热应激期的泌乳中期奶牛的日产奶量显著(P<0.05)高于处于中度热应激期的泌乳中期奶牛的日产奶量。中度热应激期与非热应激期相比,温湿指数(THI)每增加1个单位,泌乳早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的奶牛日产奶量分别下降0.46、0.37和0.30 kg/头;热应激恢复期与中度热应激期相比,THI每降低1个单位,泌乳早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的奶牛日产奶量分别增加0.45、0.16和0.05 kg/头。因此,泌乳早期的奶牛受到热应激的影响程度大于泌乳中期的奶牛,泌乳后期的奶牛受到热应激的影响程度最小。建议奶牛场合理安排奶牛的配种与产犊时间,在上一年的10、11、12月尽量不给奶牛配种,避开母牛在7、8、9月产犊,从而避免热应激对奶牛泌乳早期和中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奶牛热应激的发生及减缓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热应激的概念,分析了奶牛热应激的发生原因,指出热应激对奶牛造成的危害,提出了减缓奶牛热应激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夏季奶牛管理中热应激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奶牛热应激一直影响着奶牛业的发展.国内外专家很早就开始研究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将讨论热应激的原理,热应激对奶牛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缓解奶牛热应激。  相似文献   

5.
刘东武  陈志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04-4106
综述了奶牛热应激的产生机制和热应激参数,以及热应激对奶牛生理活动、内分泌、血清中电解质和无机离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多种内分泌激素在奶牛热应激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内分泌激素调节热应激机理,以更有效地缓解夏季奶牛热应激,用中药基础方剂白虎汤进行加减组成配方,进行抗奶牛热应激试验,同时用放射性免疫测定试验过程中血清心钠素(ANP)的水平.用药后奶牛热应激得以缓解,奶牛恢复期血清心钠素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7.
应激是指机体受体内外非特异有害因子刺激所表现的机能障碍与防御反应,可使机体产生广泛而复杂的生物学效应。热应激作为应激的一种,是指动物处于不利于其生理条件的高温环境时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热应激对奶牛生产的影响包括降低奶牛食欲、生产繁殖性能下降和免疫力减退。热应激给奶牛生产能造成严重危害,从而对奶牛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本文从热应激对奶牛繁殖力的影响方面进行阐述,为奶牛养殖户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奶牛较耐寒不耐热,在夏季当气温超过26℃时,奶牛便会产生热应激。奶牛热应激是指当奶牛受到超过本身体温调节能力的过高温度刺激时,引起机体发生的一系列异常反应.热应激导致了奶牛食入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产奶需要,体重减轻,体况、产奶量、乳脂率及繁殖力均下降,疾病增加,甚至死亡。因此,研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消除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对保证奶牛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温环境会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出现热应激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热应激条件下奶牛的营养需进行合理调整,从高温环境下奶牛的营养需要出发。综述了奶牛热应激阶段日粮的营养调控。  相似文献   

10.
夏季气候炎热,热应激可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给奶牛养殖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笔者针对热应激对奶牛的危害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对抗奶牛热应激的方法,以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1.
热应激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温室效应加剧,奶牛热应激问题日益凸显,对乳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热应激是一复杂的生理应答过程,奶牛在温热环境下表现为呼吸和心率加快,直肠温度升高,采食量下降,对其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负面影响,严重降低奶牛泌乳性能。目前关于奶牛热应激的报道多集中于生产试验,特别是饲喂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对应激的缓解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晰。文章介绍了热应激对国内外不同地区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广泛影响,并从能量代谢、内分泌、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自噬等方面综述了热应激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机制。能量代谢方面,从奶牛采食量减少、脂质分解和能量代谢紊乱等内在分子学机理角度解释了奶牛在热应激下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的原因;内分泌方面,介绍了热应激对奶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甲状腺轴/性腺轴/生长轴的调控,分析了激素变化对机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氧化应激方面,重点阐述了热应激通过影响机体内ROS水平从而产生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及激活的相关防御信号通路;细胞凋亡和自噬方面,介绍了高温胁迫引起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损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引发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细胞凋亡,而过度自噬引发的细胞损伤也对乳腺泌乳起负面调控作用。笔者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热应激将是奶牛养殖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应建立可控的奶牛热应激模型运用于生产实践研究,并加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水平的基础研究,结合高通量数据分析技术,系统揭示热应激的发病机制,为缓解热应激提供全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沙地区奶牛养殖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湖南奶牛养殖发展缓慢的原因,以促进湖南奶业的发展,对长沙地区主要奶牛场奶牛的产奶性能和饲料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季节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有极显著影响,8月奶牛的产奶量降至最低;2)不同牛场间4~9月乳成分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测定月份和牛场对乳蛋白互作影响极显著;3)长沙奶牛粗饲料明显缺乏.据此,笔者提出了发展长沙(湖南)奶业的主要措施:1)立足本地资源,开发具有长沙(湖南)特色的奶牛饲料,如全株青贮饲料稻和整粒棉籽;2)采取综合措施缓解奶牛热应激;3)提高奶牛饲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作为奶牛夏季抗热应激缓冲剂,在提高奶牛产奶量的同时,还能提高奶牛血液中的皮质醇指标.试验还采用高温法制作小白鼠热应激模型.结果表明,饲喂中草药的试验组能提高小白鼠的存活率,也能影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由此证明了中草药抗热应激缓冲剂对奶牛夏季热应激有可能是通过提高皮质醇等激素的分泌而显示出效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荷斯坦牛和娟-荷F1牛,在环境温湿指数(THI)影响下,血液淋巴细胞热应激蛋白70(HSP 70)的表达情况,旨在探索HSP 70表达量与THI相关性以及不同品种差异性。结果表明:(1)荷斯坦成乳牛在热应激和非热应激条件下均可表达HSP 70,严重热应激期(THI 93.5±2.1)HSP 70表达量分别是中度热应激期(THI 76.7±2.6)1.9倍(P<0.01)和非热应激期(THI 56.5±1.7)6.9倍(P<0.01),中度热应激期HSP 70表达量是非热应激期3.6倍(P<0.05),HSP 70表达量与THI呈强度正相关(R=0.91)(P<0.01),THI每上升1个单位,HSP 70表达量增加2172 OD/mm2;(2)在严重热应(THI 95.3)条件下,娟-荷F1成乳牛HSP 70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1)。 关键词:奶牛;热应激蛋白;温湿指数;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热应激对奶山羊生产性能及瘤胃上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燕芬  杜瑞平  高民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1):4486-4495
【目的】研究热应激对奶山羊生产性能及瘤胃上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为动物在炎热环境中能够维持正常生理机能以及探索促进动物抗热应激的方法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方法】本项目以泌乳中后期奶山羊为动物模型,采用逐渐加热的方式使奶山羊产生热应激,用温湿指数计算当连续1周早、中、晚THI>72时,动物模型建立;采用动物营养学方法,研究热应激对瘤胃内发酵指标、营养物质消化率、生产性能、瘤胃上皮细胞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①试验期间试验羊THI主要在72和87之间,处于轻度和高度热应激;②热应激极显著地提高了奶山羊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P<0.01),显著地降低了DM、CP、OM、NDF和ADF消化率(P<0.01),干物质采食量和奶产量(P<0.01),以及乳中乳蛋白和乳脂含量(P<0.05),但对乳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③热应激显著降低了一天中各时间点的pH(P<0.05)、NH3-N浓度(P<0.05)、TVFA浓度(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在热应激30 d时,发现瘤胃液呈稀粥状,酸臭味较浓,且奶山羊瘤胃黏膜乳头呈现大面积的坏死、脱落;当在热应激45 d时,黏膜乳头坏死、脱落情况更为严重;⑤在热应激30和45 d时,瘤胃背囊和腹囊绒毛长度和宽度分别要短于对照组(P <0.05),且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瘤胃背囊和腹囊的绒毛长度和宽度缩短的也越短(P<0.05)。【结论】①热应激通过显著提高奶山羊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显著降低日粮各营养物质消化率、瘤胃液发酵参数等,进而显著降低日粮干物质采食量、乳品质及其生产性能;②热应激通过破坏瘤胃上皮组织结构,致使瘤胃黏膜绒毛大面积萎缩、脱落、甚至坏死,进而导致瘤胃黏膜屏障通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通过温湿度指数确定北方高温季节奶牛的生产环境,并对烟酸在北方奶牛抗热应激的应用进行了系统评价。选取体况、胎次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奶牛30头,随机分为三个试验处理组,分别添加过瘤胃烟酸0 g·d~(-1)(对照组)、6 g·d-1(试验Ⅰ组)、12 g·d~(-1)(试验Ⅱ组)。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奶牛体温、皮温、呼吸频率、产奶量以及乳成分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在日粮中单独添加6 g·d~(-1)及12 g·d~(-1)过瘤胃烟酸不会对北方夏季轻度热应激的奶牛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夏季奶牛热应激问题给奶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揭示奶牛发生热应激后乳腺组织应答反应的分子机制,通过研究热应激奶牛乳腺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探究差异基因对乳腺组织转录调控的影响。以8头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热应激期(8月,温湿指数THI=83.8)和非热应激期(3月,THI=65.8)各4头奶牛乳腺组织,利用HiSeq2000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共发现96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倍数>2),其中上调表达46个,下调表达50个。GO分类结果表明,注释到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的差异基因数量分别为41、38和36个(P<0.05)。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差异基因共富集到18条信号通路(P<0.05),其中6条与疾病有关,9条与代谢有关,此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和NOD样受体信号通路明显富集。通过比较热应激和非热应激奶牛乳腺组织转录组,分析差异基因相关信号通路,为进一步了解奶牛发生热应激反应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气候变化背景下奶牛热应激发生规律,可为畜牧业优化布局、牧场智能管控、选址改造、效益提升等方面提供参考,有助于优化牧场生产管理,促进奶牛生态健康养殖。【方法】 以江苏省为例,利用1980—2020年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数据集,基于表征奶牛热应激程度的温湿指数(THI),构建风险度指数(RI),选择k均值聚类算法实现奶牛热应激风险区划,结合热应激发生强度、频率、起止时间、持续日数的特征开展区域评估;求算气候倾向率,分析不同风险区内奶牛热应激发生特征的变化趋势;基于累积温湿指数(CTHI),利用Mann-Kendall检验,判定不同风险区气候突变点,进而从逐日和逐小时两个时间尺度,分析气候变化对不同风险区内奶牛热应激发生特征的影响。【结果】 江苏奶牛热应激风险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特征,低风险区主要包括淮北和江淮之间中东部地区,区域温湿指数均值为73.63,以轻度热应激发生为主;高风险区主要包括沿江苏南和江淮之间西部地区,区域温湿指数均值为75.12,轻、中度热应激发生频次相当。低、高风险区域中,热应激开始和结束时间均呈现提前和推后趋势,持续日数呈延长趋势(4.0 d/10a、4.2 d/10a);温湿指数值增加(0.2/10a);累积温湿指数分别增加301.2/10a和256.1/10a;轻度热应激发生频次均呈双峰型,主要发生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和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中度热应激发生频次均呈单峰型,主要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日热应激强度变化基本呈现“正弦”分布形态,高发时段集中在11:00-17:00。受气候变化影响,江苏全省奶牛热应激呈现明显增强趋势,至2010年达到小高峰,有一回落后呈稳步上升趋势,且超过显著性水平0.05临界线。低、高风险区域内,热应激高影响时段延长、发生频率增加、覆盖度提高且出现时间前移;日热应激高发时段开始时间提前1 h左右,高风险区热应激发生强度基本接近中等。【结论】 基于THI、RI和CTHI可以实现奶牛热应激风险区划评估及气候影响分析,确定奶牛热应激的高发区域和关键防控时段,把握其气候变化趋势。随气候变化,江苏奶牛热应激发生呈现“趋早、趋强、趋长、趋多”的特征,需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9.
选择体重、胎次、泌乳量均接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32头,研究不同温湿指数(THI)条件下奶牛生理常数、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以及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变化,探讨血液抗氧化指标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表明:(1)夏季热应激时期奶牛的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极显著高于冬季非热应激处理组(P<0.01).(2)热应激可明显地增加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率,淋巴细胞凋亡率在THI为83.58时达到最高,为17.79%,与非热应激处理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3)在THI为78.09时,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到最低,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达到最高,与非热应激处理组相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同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在此时达到最大值.(4)奶牛外周血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在夏季高温季节比非热应激处理组均呈极显著下降(P<0.01);丙二醛(MDA)含量在夏季高温季节时呈极显著上升(P<0.01);抗活性氧(抗ROS)活性在THI为83.58时最低.(5)血液中SOD、GSH-Px和抗ROS的活性与奶牛淋巴细胞凋亡率均呈中等强度负相关(P<0.01);MDA含量与淋巴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P<0.01).可见:(1)热应激显著提高了奶牛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2)热应激对奶牛血液抗氧化指标与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影响显著;(3)奶牛外周血抗氧化指标的变化与淋巴细胞凋亡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