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熊飞 《农家顾问》2009,(11):37-37
油菜冬前抽薹,会消耗大量养分,导致油菜越冬抗寒能力下降.轻者造成叶片受冻.明显减产:重者会造成油菜茎杆、蕾薹冻伤,甚至整株冻死,完全绝收。导致油菜冬前抽薹的原因很多.既有种子原因.也有气候原因.还有栽培原因。长江流域秋播油菜.如果选择的油菜品种偏春性或春性过强.播种时间过早、密度过高、管理粗放.  相似文献   

2.
油菜是重要油料作物之一。油菜对硼素敏感,杂交油菜表现更为突出。据化验:驻马店市有效硼含量范围在0.08-0.6mg/kg。平均值0.25mg/kg,远低于临界值0.5mg/kg。推广油菜施用硼肥技术是提高油菜产量、改善品质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技通讯》2007,(5):57-57
最近从“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上获悉.通过遗传改良技术进行新品种选育.中国油菜种植水平正大幅提高。与上世纪60年代相比.中国在油菜种植面积增加3倍的同时.总产增加了12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产国。  相似文献   

4.
机播油菜的适宜播期和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播油菜与移栽油菜相比具有生育期短、总叶数少、扎根深、抗倒能力强、单株个体生长量小、群体优势显著等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油菜的机械化收获。在适宜播种期和最适种植密度范围内直播油菜也同样具有较高的产量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在10月20日以前翻种.无论是杂交油菜还是常规油菜,都具有3000千克/公顷以上的产量水平.10月20日以后播种产量急剧下降+主要表现为单株生长量偏小、一次分枝数少和单株产量低。试验结果还表明,在适宜播种期内。无论是杂交油菜还是常规油菜.种植密度以37.5万-45万株,公顷产量最高。直播油菜虽然个体生长量小.  相似文献   

5.
油菜菌核病危害损失率测定及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危害产量损失率(y)与油菜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x1)、最终茎病株率(x2)之间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直播油菜田产量损失模型为Y=0.13111+0.78045x1、y=-3.37308+0.56393x2,移栽油菜田产量损失模型为Y=-0.13734+0.56541x1、y=-0.79191+0.30503x2。根据组建的产量损失模型,结合现行的油菜籽价格、产量水平、防治费用和防治效果,制定了油菜菌核病经济阈值,当直播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5.97或最终茎病株率达14.48%时,移栽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8.71或最终茎病株率达18.30%时,则应于防治适期内开展1次化学防治:当直播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10.75或最终茎病株率达21.09%时,移栽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15.31或最终茎病株率达30.53%时,则应于防治适期内开展2次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6.
油菜高产创建组装栽培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源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降雨量1447.9mm,无霜期285天.9月中旬至次年5月中旬油菜生产期总积温3422.1℃.是冬性和半冬性油菜生产的适宜区域。油菜是桃源县第二大种植作物.是全县冬季农业开发的支柱产业。近几年.为切实贯彻农业部《振兴油料生产计划工作方案》,按照农业部油菜高产创建活动要...  相似文献   

7.
一、杂草分布和发生特点 1.油菜田杂草分布移栽油菜由于株行间空隙大.前期杂草危害严重;直播油菜容易发生草盖苗,免耕直播油菜田杂草更多。我国油菜杂草可划分为_一大区系:(1)稻茬冬油菜田。  相似文献   

8.
王良集 《农家致富》2004,(18):31-31
一、种植模式 1.等行棉花套种等行油菜 一般畦宽3.6米,棉花行距1.2米,株距40厘米.每亩密度1390株,棉花行间于10月底套栽油菜,油菜行距1.2米,株距15厘米,每亩密度3706株,春季在油菜行间预留的棉行中套栽棉花,棉花与油菜等行距60厘米。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目睹了油菜生产所发生的一些变化,非常担忧国家油料资源的匮乏,尽管国家对油菜生产实施了良种补贴.对农民来说是杯水车薪。只有解决油菜种植效益问题.才能调动农民植油积极性:只有调动农民植油积极性.才能恢复和稳定油菜生产。经过三年的研究和示范,基本掌握了油菜生产“一菜两用”栽培模式。是油菜生产的一条全新的增收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官梅 《农业与技术》2004,24(5):52-55
本文对我国油菜产业的优势.我国油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提高我国油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以水培试验筛选出高吸收累积镉油菜品种川油Ⅱ-10、白芥、绵阳蛮油菜和印度芥菜为材料,对油菜和印度芥菜的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性质进行比较得出,根际土壤的DTPA—Cd显高于非根际土壤.油菜和印度芥菜均可活化吸收土壤中难溶态的镉.土壤中加入碳酸镉对油菜和印度芥菜乍长没有明显影响.油菜和印度芥菜地上部吸收镉量明显高于根部。  相似文献   

12.
氮钾铁肥的不同配比对油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供试作物新华油菜研究了氮钾铁的不同配比对油菜产量、活性铁含量、硝酸盐的累积、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极大地提高油菜产量,钾、铁肥增产效果不显著;铁肥是影响油菜体内活性铁含量的主因子,适量铁肥能够显著提高活性铁含量;氮钾铁肥均能提高油菜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油菜体内硝酸盐的累积与氮肥施入量呈正相关,施用铁、钾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菜硝酸盐累积量。经数学模拟和综合选优,本试验条件下油菜的最优施肥方案为柠檬酸铁:118.18—144.17ks/hm^2,尿素:629.37—731.98kg/hm^2,硫酸钾:585.23~673.65kg/hm^2。  相似文献   

13.
宣汉县是四川省产油大县,油菜常年播种面积3万/公顷左右,近3年全县油菜平均产量169.99kg/亩左右,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水平居全省前列,但油菜种植效益较低。据调查,种植油菜纯收益仅66.7—100元/亩,其主要原因是油菜生产劳动力投人多,生产效率低,  相似文献   

14.
复果油菜新种质的创建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和6个世代的鉴定选择,培育了甘蓝型复果油菜90-12和白菜型复果油菜92-16。对500株以上群体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它们的复果株率达100%,单株复果率达40%以上。尽管复果油菜的角果长度、每果粒数和千粒重随着果柄上结角数目增加而减少,但由于复果油菜的单株角果数比普通油菜多33.20%~56.55%,从而使复果油菜的单株产量较普通油菜增加29.38%~35.26%。甘蓝型油菜复果性状由3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但在甘白种间杂种1代表现母性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油菜的外源Barstar基因向近缘种的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杂交与田间自然授粉两种条件下,研究了转Barstar基因油菜T742向非转基因油菜、其他芸薹属、十字花科植物和杂草的基因转移情况.结果表明,转基因油菜与周围非转基因油菜和新疆野生油菜杂交能产生一定数量的种子,经PPT抗性与PCR检测。其中部分种子含有Barstar基因,而与其他十字花科植物或杂草杂交不能得到杂种;基因转移受到母本类型的影响,转基因油菜T742与3种类型油菜的杂交亲合率从高到低为甘蓝型、白菜型、芥菜型.可见转基因油菜的外源Barstar基因可向周围非转基因油菜和新疆野生油菜进行转移,而很难向其他十字花科植物或杂草转移.  相似文献   

16.
应用无机-矿质复混肥进行了油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无机-矿质复混肥可以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施用无机-矿质复混肥比对照增产 68.8%~ 79.1%,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比常规肥增产 14.2%~21.2%,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施用无机-矿质复混肥可以提高油菜的Vc含量,降低油菜体内硝酸盐含量,改善油菜品质。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与油菜种子萌发对酸雨的胁迫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pH值为2.0、2.5、3.0、3.5、4.0、5.0的模拟酸雨处理水稻、油菜种子的试验结果表明,在pH2.0时两者均不发芽,在pH2.5时只有水稻异状发芽,pH≥3.0时,水稻和油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与pH值显著正相关,水稻异状发芽率则随pH值上升而降低.部分生理指标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和油菜的吸水值、呼吸速率、贮藏物质运转效率也与pH值显著正相关,水稻贮藏物质消耗率与pH值显著正相关而油菜与pH值显著负相关;水稻和油菜的芽、根长抑制指数都与pH值显著负相关。酸雨胁迫下,水稻种子各项指标变幅低于油菜的事实表明,水稻抗酸雨胁迫能力强于油菜。  相似文献   

18.
鄂中地区氮磷钾用量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究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对油菜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油菜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利用“3414”设计原理,在湖北省沙洋县布置田间试验,并运用数学模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氮主要影响油菜株高、单株角果数和千粒重,磷主要影响单株角果数,钾主要影响油菜的千粒重。施氮油菜最高增产2185.5ks/hm^2,增加纯收入6998.8元/hm^2;施磷油菜最高增产775.5ks/hm^2,增加纯收入2527.1元/hm^2;施钾油菜最高增产255.0ks/hm^2,增加纯收入578.5元/hm^2。本试验条件下,施氮效果最好,施磷次之,施钾有一定的增产增收效果。结合当地油菜生产实际,确定推荐肥料最佳施用量分别为N214.5ks/hm^2、P2O5 66.0kg/hm^2和K2O108.0ks/hm^2。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在油菜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油菜病态苗、油菜高温热害、油菜冻害、油菜早薹旱花、油莱干旱、油菜渍害和油菜收获后连续阴雨天等常见障碍的症状、发生原因,并针对各障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肖艳丽  冯中朝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896-14898
[目的]为提高油菜的流通效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运用AHP法逐步分析油菜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结果]流通利润是反映油菜流通效率的最重要指标。油菜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和油菜消费的长期性决定了流通速度是油菜流通效率的重要内容。分级对流通速度的影响是双重的。加工环节是油菜流通的关键环节,是联系生产与消费不可或缺的纽带。4、5、7阶判别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彤的值分别为0.90、1.12、1.32。各判别矩阵的CI值均小于RI值,通过一致性检验。方案层各要素对目标层的组合权重依次为0.179、0.067、0.125、0.096、0.156、0.211、0.166。[结论]影响油菜流通效率的最主要因素为信息。其次为分级、分销,再次为运输,最后为检测、库存和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