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用菌学报》2006,13(2):F0003
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菌物研究分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食用菌生物工程研究室,经上海市科委投资,基本上配置了完全的食用菌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所需设备,现有实验室500平方米,拥有Sigma高速离心机、BeckmanDU640核酸蛋白分析仪、CEQ遗传分析仪、Pharmacia Biotech Imagemaster VDS图像分析系统、Bio—Rad脉冲电泳、PCR扩增仪、Rotor-Gene实时荧光定量PCR仪、Bio—Rad DNA序列分析仪、DNA杂交仪、冷冻干燥仪、细胞融合仪、Olympus荧光显微镜等仪器。  相似文献   

2.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通过改造DNA来育种,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方向。因此,从原核生物兴起的基因工程技术,正在向真核生物发展。食用菌是低等真核生物,目前对其常规育种的研究较多,而对有关遗传学基础的研究报道甚少,特别是食用菌的核DNA分子大小尚未确定,分子理化特性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3.
应用RAPD方法鉴别香菇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采用单个、10-碱基的随机引物(Operon公司产品)PCR扩增香菇的多态性DNA。测试的7个引物均能扩增15个香菇菌株的DNA,扩增位点为12~19个,DNA片段大小为0.34kp~2.52kp。除菌株ATCC 28759和ATCC 28760所有引物扩增的DNA指纹图谱均相同外,其余13个菌株都有其独特的DNA谱带。结果表明,RAPD方法可用于鉴别香菇菌株间的差异,在食用菌遗传育种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4.
一、简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成立于 1 96 0年 ,是我国食用菌界建所最早、学科齐全、综合技术力量较强的食用菌专业所。在 1 2 0 0个地市级以上农业科研所参加的“八五”评估中获得第三名 ,赢得“百强研究所”称号。目前 ,我所已确立了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及菌种保藏、设施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及药用真菌等比较齐全的学科专业方向 ;拥有农业部食用菌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分室、全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食用菌分中心、上海市药用菌 (真菌多糖 )中试基地等重要的科研支撑体系。我所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5.
从多糖丰富的样品中制备食用真菌DNA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报道了一种从多糖丰富的食用真菌样品中快速、简便制备高分子量总DNA的改进方法。通过CTAB在不同的氯化钠浓度下选择沉淀DNA,除去多糖污染,苯酚、氯仿抽提,异丙醇沉淀,就可获得适宜多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食用菌基因纽DNA。本方法也适合小规模同时制备多个样品。另外,采用本方法制备的真菌DNA,经限制酶HaeⅢ酶切后在琼脂糖凝胶上能显示出菌株特异性的DNA带谱,可用于食用菌的遗传育种、菌株鉴定等研究。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2015,(1)
<正>河南省泌阳县真菌研究所主要从事食用菌的遗传、育种、栽培、加工、菌种保藏、药用真菌研究,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和食、药用菌信息收藏。是国内在研究与推广香菇栽培技术作出重大贡献、取得重要成就的的科研单位。泌阳县真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是以泌阳县真菌研究所为主体转制而成的有限公司,公司具有自营出口贸易、电子口岸报关资格。禹宗本所长(总经理)愿与食用菌界的同仁共同为发展我国食用菌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食用真菌空间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本研究将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灵芝等食用菌材料进行了卫星或高空气球搭载,随之进行地面实验。结果表明,搭载材料在拮抗反应、菌丝生长速度、出菇形态等方面出现明显变异。RAPD分析的结果也证实一些搭载菌株在DNA水平上发生了变异。以上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可能为食用菌的遗传育种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是食用菌原生质体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由于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是没有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无性后代,为食用菌遗传和育种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材料。本文阐述了食用菌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的发现和作用以及在食用菌遗传研究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赵越  孙宇峰  徐磊  王盼  边境  王晓楠 《北方园艺》2023,(19):122-127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是基于下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分子标记,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导致核酸序列出现多态性,具有遗传稳定性好、密度高和二等位基因型等特点,容易实现高通量和自动化检测。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KASP)是一种基于SNP的无凝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分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该研究从KASP技术在作物基因定位研究中的试验群体选择及具体应用策略2个方面,阐述了该技术在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等重要性状相关基因精细定位中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其优缺点,提出了优化作物KASP分型技术体系和建立功能基因多态性位点KASP数据库等建议,进一步推广其应用,旨在为作物性状遗传调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加快作物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到精准育种转化。  相似文献   

10.
外源DNA片段导入草菇原生质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平菇DNA为供体,草菇原生质体为受体,用PEG,CaCl_2作诱导剂,将平菇DNA导入草菇原生质体,选育出V_(157-1)菌株,该菌株在菇型、温型、酶活力及生物转化率上与亲本V_(157)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为食用菌育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原生质体融合在食用菌交配型鉴定、遗传规律研究、新品种选育、菌种复壮、野生菌驯化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概述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融合方法以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用菌菌株改良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应用,展望其未来应用前景,为食用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著名食用菌专家、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主任张树庭博士,应中科院陆师义教授及长城食用菌技术开发中心邀请,于7月2—24日在石家庄举办了《食用菌遗传育种》讲座,有25个省、市230名学员参加学习。这次邀请活动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张教授讲授了《食用菌遗传育种》十二讲,并示范了食用菌配合型测定,中科院陆师义教授讲授了《真菌分子遗传》;第二阶段由部分省、市学员和张教授座谈  相似文献   

13.
对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转化的机制和已成功应用的食用菌种类、转化的具体过程以及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目前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在食用菌基因功能和外源蛋白表达上的应用,分析农杆菌介导食用菌构建随机插入突变体库等方面的问题,并对食用菌无筛选标记遗传转化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食用菌的转基因研究和工程菌株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食用菌育种技术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食用菌人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和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的应用研究现状和进展,指出应在系统考查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杂交育种等常规育种技术与DNA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相结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许祖国 《食用菌》1992,14(2):14-14
当前食用菌育种的主要手段仍是杂交育种.即用食用菌的不同品种的孢子形成的单核菌丝杂交,得到杂种后代,再进行选育的一种育种方法.日常的菌种制备工作,孢子分离法是一种重要的制种手段.因此,对食用菌孢子形态结构及其释放特性的了解,显然是食用菌遗传育种工作的一环,也是研究金针菇生物学特性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张蕊  图力古尔 《食用菌学报》2012,(2):111-116,123
RNA聚合酶Ⅱ是真核生物中最活跃最复杂的RNA聚合酶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而鹅膏(Amanita)毒肽对其活性具有专一的高抑制性,这使鹅膏毒肽与RNA聚合酶Ⅱ相互作用的研究尤为重要。鉴于国内对鹅膏毒肽与RNA聚合酶Ⅱ相互作用的研究薄弱,笔者从鹅膏毒肽活性位点的确定、两者相互作用方式、抑制机理及抑制能力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两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因组重排技术,标志着育种技术的研究从单一自然表型定向进化至理想全基因型的遗传改造阶段,突破了现有育种技术的范式,实现了种质跨界育种的资源创新。对基因组重排技术在食用菌组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及以多亲本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为核心的基本技术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基因组重排实现部分食用菌耐受性的提高,以及在高产新品种菌株育种中的应用,并对基因组重排技术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1983,(4)
江苏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于5月23月至6月3日在南京举办食用菌讲习班,邀请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张树庭(澳籍)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微生物系副主任曹继业博士、澳大利亚离威蘑菇有限公司主任经理洛松先生、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农业部高级研究科学家纳尔博士,系统讲授了食用菌的遗传育种、菌种保藏、生理生化,高产栽培、病虫防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1989,(3)
江苏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和国际食用菌学会(ISMS),将于11月6~10日在南京联合举办“国际食用菌生物技术学术讨论会”。会议涉及食用菌栽培,食用菌遗传和育种,食用菌的种质保存,真菌的生物医学作用,生物技术在真菌方面的运用,食用菌加工等学术问题;同时将举办展览和进行贸易洽谈。大会竭诚欢迎广大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和生产的各界人士参加此次讨论会,并欢迎各界人士在80  相似文献   

20.
食用真菌基因工程实验技术(连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流行的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是把某种外源基因或DNA序列,通过离体的DNA重组分子转导技术,重组到受体细胞基因组中,使其独立地在受体细胞中复制表达,并通过无性或有性生殖过程将外源基因遗传给后代,以达到操纵生物体经济性状的目的。这种DNA重组技术(Recombiant DNA Techniques),即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或称遗传工程(Genetie Engineering),也有人称之为基因克隆(Gene Clong)或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e)。上述基因工程与遗传工程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后者的概念更广泛。基因工程特指在分子水平上对遗传结构进行修饰或重组的生物工程技术。当其用于遗传育种时,可称之为遗传工程。但遗传工程既可以是分子水平的基因工程,也可以是细胞水平的生物工程技术,为原生质体融合或组织培养等。近年来,国内生物工程研究在食用真菌领域中,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报导较多,但构建食用菌基因文库(Genome Library)等DNA重组技术尚未见报导。本文是笔者1988—1991年从(一)制备原生质体;(二)提取高分子量平菇总DNA;(三)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总DNA分子量;(四)选择载体;(五)总DNA的部分酶切;(六)蔗糖密度梯度超离心;(七)包装抽提物效价的测定;(八)连接包装转导,构建平菇基因文库等八个方面实验的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