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有序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顺利开展的关键,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南京市六合区为研究区域,以行政村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综合确定权重,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农村居民点整理在时间上分为三期:近期整理区:拟整理面积2247.21 hm2;中期整理区:拟整理面积9574.23 hm2;远期整理区:拟整理面积:2852.51 hm2。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研究,从理论层面上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县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及分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改善现有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按照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计算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理论整理潜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区位地理状况、土地利用率、社会、经济方面构建怀柔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修正理论整理潜力,计算出各乡镇的现实整理潜力并对其进行分级,最后针对各分级提出统筹建议。结果表明:怀柔区现有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为186.45m2,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总面积总体偏大,超出国家标准。经过修正,怀柔区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为628.56hm2,呈现不同特征和明显的地域差异,最大的是庙城镇,潜力规模为131.42hm2,最小的是杨宋镇,潜力规模仅有3.22hm2。根据各乡镇整理潜力大小将怀柔区分为3级,Ⅰ级区整理潜力最小;Ⅱ级区次之;Ⅲ级区整理潜力最大。本研究的结果比较客观的反应了怀柔区各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地域差异,对当地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合理有序地开展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将对德令哈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综合修正及评价分级,针对德令哈市各乡镇的自然性影响因素、经济性影响因素、社会性影响因素、生态安全性影响因素和土地利用性影响因素5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基于定性描述和定量计算方法相互结合,获得德令哈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并根据新增耕地系数对全市进行潜力分级。结果表明:(1)综合修正后,德令哈市各乡镇2011—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可增加耕地面积为391.77 hm2,整理增加耕地系数为1.85%。(2)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较大主要分布于德令哈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分为4级。  相似文献   

4.
探讨辐花苣苔(Oreocharis esquirolii)生境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科学开展濒危植物辐花苣苔野生资源保护和抚育基地建设提供参考。以辐花苣苔种群分布流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选择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及水土流失脆弱性、石漠化脆弱性分别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因子和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因子。结果表明,水源涵养功能高等级以上的面积为10 901.37 hm2,占评价区面积的60.10%;水土保持功能高等级和极高等级的面积分别为4 150.43 hm2和334.28 hm2,占评价区面积的22.88%和1.84%;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高等以上等级面积为17 329.26 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比例高达95.57%;水土流失脆弱性有中等和脆弱两个等级,脆弱等级面积为5 766.71 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31.78%;石漠化脆弱以上等级面积为1 963.21 hm2,占评价区面积的10.8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以上等级的面积占评价区总面...  相似文献   

5.
吴克兰  顾娟  吴军 《作物杂志》2007,23(6):12-13
通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端,与苏州、无锡、常州相邻。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壤有机质含量1.56%,盐分0.032%。2002~2006年各项气象指标平均为:≥10℃总积温5388.14℃,≥15℃活动积温4772.96℃。年日照时数2002.12h,无霜期305.2d。年降雨量968.58mm,雨日118.8d。全市有20个镇,总面积13.503万hm2,耕地面积8.03万hm2,总人口126.25万,其中农业人口85.3万,农民人均收入6760元。棉花是通州市传统优势经济作物,常年植棉1万hm2左右,主要集中在三余棉区的三余、海晏和北兴桥镇,植棉面积占全市棉花面积的75%左右。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估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宋伟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3):301-307
由于土地利用分类中缺乏农村宅基地的用地类型,中国目前尚缺乏全国尺度的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估算结果,不利于农村宅基地整治工作的开展和部署。笔者建立了依据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推算法、户均宅基地标准法和农村人口等比例缩减法3种方法,估算了中国2020年的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研究表明:(1)2020年,依据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推算法测算的宅基地整理潜为239.05×104 hm2,户均宅基地标准法的测算结果为597.50×104 hm2,农村人口等比例缩减法的测算结果为130.36×104 hm2;(2)户均宅基地标准法测算的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由于缺乏对农村宅基地整理中自然、经济、社会限制性因素的考虑而明显偏大,综合修整后,该方法测算的中国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约为191.20×104 hm2;(3)统筹考虑各种测算方法的结果,中国2020年的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约为200×104 hm2。空间上,中国农村宅基地的整理潜力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区域;相对而言,东北区和西部地区的整理潜力较小。各省份中,山东、安徽、河南、江苏、辽宁、黑龙江等省份的整理潜力较大;西藏、青海、上海、福建、海南5个省份的整理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合理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科学有效地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以临夏县北塬地区为例,选取影响整理潜力的自然、经济、社会、土地资源利用和宅基地利用等13个指标,建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得出综合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到临夏县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并求取理论增加耕地率。结果显示:临夏县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存在地域差异,总体潜力较大;理论潜力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34~0.76之间;2015年和2020年临夏县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分别为312.82 hm2和293.76 hm2;耕地增加率分别为14.84%和13.87%;随着农业人口不断增长,现实潜力呈逐渐下降趋势;结合研究区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可根据不同区域现实潜力大小分重点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以提高整理效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天津市中低产田面积变化情况及中低产田空间分布情况,为天津市中低产田改良及粮食增产提供基础依据,以天津市统计年鉴及相关区县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拟定了高、中、低产田划分标准,分析了天津市6个主要农业区县(蓟县、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县、静海县和滨海新区大港)1980—2010年30年间中低产田面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天津市粮食平均产量由1980年的2445 kg/hm2提高到2010年的5130 kg/hm2,增加了109.82%。天津市的中低产田面积由1980年的291250.13 hm2,下降至2010年的76489.87 hm2,下降了74%。2010年天津市中低产田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9%,其中静海县、蓟县、滨海新区大港、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县中低产田分别占全市中低产田总面积的43.12%、18.59%、17.23%、14.01%、7.05%和0。2010年天津市中低产田粮食增产限制因素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含量低、干旱缺水和土壤盐渍化是主要限制因子。建议继续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综合改良盐碱地、优化耕作制度种植耐旱耐盐作物品种等工程与技术措施,持续改良中低产田。  相似文献   

9.
当前转基因抗虫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斌  何敏  穆宏声 《作物杂志》2005,21(5):62-63
枣阳市位于鄂北岗地, 是湖北省主产棉区, 常年棉花种植面积在2.5 万hm2左右。2000年开始试种转基因抗虫棉, 取得了增产增收、省工省药的显著效果, 面积逐年扩大, 至2004年全市转基因抗虫棉面积占植棉总面积的98% 以上。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迅速推广, 逐渐出现诸多问题, 导致棉花单产呈逐年下降趋势。据调查,2001 年枣阳市植棉面积2.5万hm2, 皮棉单产1155kg/hm2;2002 年植棉面积2.2万hm2, 皮棉单产1032kg/hm2;特别是2003年, 棉花生产遭遇前期低温阴雨, 中期高温干旱, 皮棉单产降至990kg/hm2, 给棉花持续高产带来了影响, 亟须加以解决。剖析抗虫棉栽培技术不利因素,制定与实施综合栽培技术, 是实现转基因抗虫棉高产优质高效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定量反映和衡量通过耕地整理挖掘耕地利用的潜力,构建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耕地整理项目的实施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选用特尔斐法,对武山县榆盘乡徐黄沟流域土地整理的新增耕地潜力进行分析,通过对选定的参评因子确定权重,再根据评价因子的适宜程度,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通过整理,区内的其他草地和田坎面积减少,耕地面积由原来的314.69 hm2,增加到369.52 hm2,可新增耕地54.83 hm2,新增耕地率为13.02%;(2)区内坡旱地经过改造,使生产条件得到改善,进一步提高了天然降水利用率,耕地等级提高1个级别,上升为6级地。  相似文献   

11.
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陈成龙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313-317
随着淮南市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量也随之逐年增加。在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农用地整理潜力受限条件下,充分挖掘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已成为解决用地矛盾重要途径。因此,研究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笔者在分析淮南市农村居民点特点与问题的基础上,采用人均、户均农村居民点标准建设用地标准法和城镇体系规划法对农村居民点理论潜力进行计算,再用层次分析法得到2020年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9605.65 hm2。最后从新农村建设、土地后备资源、建设用地需求等因素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推动力。通过分析得出,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巨大,在各种推动因素作用下,应尽快有效地对居民点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12.
利用GIS分析技术、Voronoi图Cv值综合分析,探讨重庆市忠县农村居民点的空间机理,找出其分布的趋势性和规律性,为县、镇级土地规划和土地整治提供直观指导。根据聚落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建立Voronoi图、高程、坡度、坡向、道路、水系因子,通过空间分析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忠县整体Cv值为85.52%,为集群分布,农村居民点在高程上主要分布在400~700 m;在7°—15°内分布最多,达到32.50%;在坡向影响下西北坡分布最多,达到14.95%;在道路因子下,农村居民点在50~100 m缓冲区内密度最高,达到64.38个/km2;农村居民点主要靠近在距离水源100~200 m。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咸阳石榴种植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咸阳石榴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找出咸阳石榴种植的适宜区域。利用咸阳12个国家气候观测站1988—2017年最新气象观测资料,采用GIS技术对咸阳石榴栽培进行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以期为咸阳石榴生产及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影响生长和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筛选出咸阳石榴从现蕾至果实成熟需≥10℃的有效积温、年生长期内需≥10℃的有效积温、年日照时数、9月日照时数、7—9月降水量、日平均气温18~21℃时的日较差、年极端最低气温和旬极端最低气温等8个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指标。评估发现石榴种植优质区占咸阳市面积的14.9%,主要分布在三原、泾阳大部、渭城区西北部、礼泉东部、乾县北部;适宜区占21.3%,分布在兴平市、秦都区、渭城区、礼泉县南部、乾县南部及武功北部台塬区;劣质区占16.6%;不适区占47.2%。咸阳旱腰带以南除武功外都是石榴种植适宜区,该区域光、热、水气候资源满足石榴优质生产所需的全部气象因子,可以大力发展石榴栽培。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淫羊藿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笔者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利用GIS技术、模糊数学等方法,选取8个影响淫羊藿种植分布的潜在因子,构建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对甘肃省淫羊藿人工仿生种植适宜性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种植淫羊藿的面积为403.42万hm2,占甘肃省林地总面积的66.07%;主要分布在甘南州、陇南市、兰州市的榆中县兴隆山和七里河区南部的马衔山脉以及定西市岷县、漳县和渭源县部分区域,平凉市华亭县和关山、太统山、崆峒山沿线。通过适宜分区的划分,为甘肃淫羊藿野生变家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县域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以陕西省陇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罗丹  王涛  常庆瑞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4):157-164
为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进行评价。选取西北地区地貌类型多样、地形破碎复杂的陇县作为研究区,基于县域特点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确定评价指标。将高程、坡度、坡向、水源影响度作为自然要素评价指标,将道路通达度、城镇中心可达性、用地规模作为社会经济要素评价指标,在ArcGIS 10.3软件支持下,利用多层分析加权求和的方法,以20 m×20 m的栅格像元大小作为评价单元,对陇县农村居民点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将用地适宜性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分别占用地总规模的13.88%、42.84%、34.48%、8.80%。结果表明,适宜农村居民点用地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捷,距离城镇中心较近且用地规模大,适合设施建设需要;较适宜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广泛,地势略有起伏,交通方便,城镇中心可达性较高且具有一定的规模;基本适宜农村居民点用地自然条件略差,道路通达度一般,城镇中心可达性和用地规模有限制;不适宜农村居民点用地地形条件差,交通不便,距离城镇中心远且多为零碎地块,不利于居民点发展。研究结果为农村居民点用地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综合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法、城镇体系规划标准方案法得到重庆市荣昌县2011—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值。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对全县21个行政单元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进行评价,以评价分值为依据,将全县划分为优先整理区、重点整理区和一般整理区,并提出各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荣昌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3120.71 hm2,该测算结果融合了不同测算方法的优点,更加合理;有4个主成分对荣昌县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具有显著影响,即经济可行性、整理潜力大小、整理基础条件和农户意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及优先度评价避免了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布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利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时序安排,对西南丘陵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旨在开展花生种植的气候适宜性评价,以确定花生种植的气候差异格局及气候适宜性分布区域。从花生生产特性与气候因素的适宜性出发,筛选出包含温度、降雨和日照特征的6个气象评价指标,利用GIS技术及模糊数学方法进行花生气候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用全国1:100万耕地矢量数据掩模分析,得出中国花生气候适宜性等级的耕地面积排比。结果表明:中国花生气候适宜性等级的耕地面积排比:适宜区>最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区域、四川盆地,占比40.78%;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东北等地区。得出了中国花生种植的气候优势区域并提出重点发展方向,可为种植业结构调整、花生产业布局优化等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