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省麦田草害日益突出。1982年全省麦田杂草二级以上发生面积(即密度达到化学防治指标的面积)据推算在900万亩左右,占三麦面积的25%。1985年上升到1600万亩,占三麦面积的40%。在麦子的病虫草三害中,杂草已占首位。我省麦田杂草的种类,在稻茬麦田,主要优势种有禾本科的看麦娘或硬草,阔叶杂草猪  相似文献   

2.
麦田杂草已发展成为影响我市三麦生产再上新台阶的重大障碍。据1986年春调查,全市麦田主要杂草21科63种。发生面积350万亩左右,其中禾本科杂草80万亩,阔叶杂草270万亩。而且密度很大,硬草、看麦娘等,一般每平方米2700~4500株,高的达9000株以上。每年全市因杂草为害损失小麦7.5万吨以上。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麦田草害,我们从1985年起,对麦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精、禁、工。药”麦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措施。“精”:即精选麦种。麦种内含有大量的杂草种子,随麦种调运和播种进行传播。1988年在郊县…  相似文献   

3.
随着三麦生产的发展,麦田少免耕技术在淮北地区逐步推开。1983~1990年7年间少免耕麦田已发展到150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20%左右。与此同时,麦田草害也逐年加重,1981年草害面积164万亩。占三麦总面积的25.2%1989年上升到51.2%。杂草群落的分布、组成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为了及时掌握这一动态,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确保三麦稳产、高产,我们于1986~1990年,用5年时间对淮北麦田杂草种群的地区分布、变迁原因作了大量的调  相似文献   

4.
吴县麦田杂草优化防除体系研究钱永康,程功 (吴县农业科学研究所215007)吴县常年麦田草害面积在30%左右,产量损失7312.5万千克。到1988年化除面积已占三麦面积的92.02%,但草害面积仍达28.3%。1988年以后,虽然引进使用了不少新的...  相似文献   

5.
一、麦田草害的现状自1985年以来,苏州市麦田草害的化除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化除面积每年平均为197.4万亩次。其中冬前以绿麦隆为主防除看麦娘的面积为165.7万亩,春季防除阔叶草的面积为31.8万亩。1990年全市麦田化除面积达232.1万亩次,冬前和春季的化除面积分别占应防除面积的85%和62%。几年来,麦田化除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草害面积平均每年减少66%。但由于各地在农业措施、化除技术的推广、耕作方式、管理水平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故局部地区草害仍较严重。据统计,近三年平均草害面积每年还有71.2~81万亩。1990年4月中旬全市统一普查1042块田,草害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41.2%,其中严重草害面积占13.8%。  相似文献   

6.
皖东丘陵地区,位于江淮之间,常年种植小麦320万亩左右,总产8亿公斤。近年来,麦田杂草危害日趋加重。据统计,1980年麦田草害面积98万亩,1986年达到150.5万亩,草害面积增加53.6%,平均每年增加8.7%。杂草发生密度每平方尺30~200株,多的达300株以上。因草害减产,一般为10~20%,严重的达50%以上。如不进行有效防除,全区年损失小麦可达4500万公斤左右。可见,麦田草害已成为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7.
沛县冬小麦常年种植面积超过4万hm2。麦田杂草优势种群是禾本科的硬草,占杂草总数的70%~80%,因其耐药性强,防除难度大,已成为本县麦田发生量最大的恶性杂草。1麦田硬草发生为害特点调查表明,本市麦田杂草以禾本科为主,主要有硬草、野燕麦、看麦娘、蜡烛草等,占全部杂草70%~90%。其次是阔叶杂草,如猪殃殃、婆婆纳、牛繁缕、麦加公、荠菜等,占全部杂草的20%~30%。杂草优势种硬草属越冬性一年生杂草。其发生特点是:①发生为害期长。一般10月份出土,一直为害到第2年的5月下旬。冬前出土量占发生量的80%~90%,冬后春季继续出土,占发生量的10%…  相似文献   

8.
播娘蒿是我县灌溉总渠以北棉旱区麦田主要恶性杂草,分布广、密度高、为害重。全县发生危害面积达17.49万亩,占三麦总面积的31.75%,其中严重受害面积6万多亩。一般田块密度为每平方尺10—20株,最高达百株以上,大面积减产一成左右,严重田块竟达三成以上,是影响我县三麦增产的重大障碍。 1982年以来,我县已将2甲4氯防除播娘蒿作为夺取三麦高产的一项技术措施,大面积  相似文献   

9.
我县常年种植小麦5万多公顷,杂草发生为害面积达2.6万公顷左右,近年来大面积推广了绿麦隆,2甲4氯等除草剂,化除面积逐年扩大,技术措施不断改进,效果显著。 1.改播后芽前施药为播后至三叶期前施药: 我县稻茬麦田硬草、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发生为害面积为1万多公顷。1984年前,  相似文献   

10.
滨海县地处里下河地区与淮北地区之间,东临黄海,特殊的地理位置,致使栽培作物多样,野生杂草繁多,尤其是麦田草害发生种类多、分布广、密度高,常年发生偏重,2000年以前经过大力实施农田无草害工程,草害得到有效控制.但进入21世纪后,由于种植结构、作物布局调整频繁,免耕及轻型简化栽培技术的迅速普及,麦田草害发生危害程度呈上升之势,给3麦生产构成更大的威胁.如2004年滨海县三麦播收面积3万hm2,其中稻茬麦1.7万hm2,旱作麦1.3万hm2,草害发生面积2.4万hm2,占80%,危害面积2万hm2,占66%,实施化学除草面积1.8万hm2,其中冬前化除0.53万hm2,春季化除1.27万hm2,挽回麦子损失760万kg.  相似文献   

11.
高邮市麦田杂草发生危害状况与消长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邮市地处江淮之间,大运河衅。运东95万亩耕地大部分属里下河地区,根据地形地貌又分为沿运高平田区和东部低洼圩田区;运西13万亩耕地主要是低丘平岗区和部分沿湖圩田区。全市三麦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80万亩左右,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三分之一以上。80年代以来,麦田草害已上升为三麦增产的主要障碍。近几年由于耕作布局、防除水平以及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杂草种群数最和危害程度也在相应变化,为了明确目前麦田杂草的种类、分布、消长和危害状况,确立合理的防除对策。我们进行了分区域调查。  相似文献   

12.
我市麦田杂草发生面广、量大,危害严重。为了了解麦田草害的现状,提出防除对策,市、县植保部门于1990年4月中下旬和5月中旬对全市59个乡(镇)、742块、1207.8亩麦田进行了两次专题性调查,经综合和分析,提出了防除策略。一、麦田草害现状与三麦生长的关系从1986年以来,我市麦田草害发生的总趋势是逐年加重。1990年是最重的一年。以句容县为例,全县35.4万亩三麦,以看麦娘为主的草害面积达30.97万亩,占87.5%。其中每0.11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麦田杂草发生及其化学防除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跨亚热带至亚寒带气候带,四川麦类种植以冬小麦为主,另有少量春小麦、大麦,种植面积133.3万hm2左右,草害发生面积106.7万hm2以上,目前化除面积占栽培面积的60%以上.四川省麦田杂草种类有80种以上,分属20余科,以禾本科、菊科、十字花科、石竹科杂草种类居多.由于耕作制度改变及多年连续使用同类除草剂,农田杂草种群变化和群落演替加速.除草剂品种亦从以前的几个老品种发展到现在的20多个品种,特别是引进了苯磺隆、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酸等安全高效的新型除草剂,基本满足了四川省麦田化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江苏麦田恶性禾本科杂草及其适用除草药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苏省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和危害较重,春季化除时田间杂草多,即使加量使用精恶唑禾草灵、异丙隆等麦田常用除草剂,除草效果与以前相比也显著下降.到小麦抽穗期,很多田块仍有较高密度的菵草、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耸立于小麦穗层之上,而株高较矮的硬草、早熟禾、棒头草等禾本科杂草,则在近地层和田埂上大量分布.  相似文献   

15.
留兰香、薄荷油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方面,是我省主要创汇物资之一。我场每年种植4万亩左右,是本场职工主要经济收入来源。70年代薄荷、留兰香栽培中人工除草工作极为艰巨,由于行距窄、密度大,只能用手铲除草,每个工日只能除草0.2亩左右,挫伤了栽培积极性。1984年起应用稳杀得、盖草能、禾草克等进行化学除草,解决了田间禾本科杂草的危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多年使用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田间杂草群落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以禾本科杂草为主转变到现在的以莎草和阔叶杂草为主。至1989年,除草工作又开始回溯到人工防除,化除面积占种植面积的比例从1985年的90%以上下降到1989年的30~40%。因此以化除来解决田间莎革和阔叶杂草的危害,是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急待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6.
随着麦田秋季化除面积的扩大,我县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稻茬麦田的草害问题已基本得到缓和,但每年仍有部分田块因种种原因药效发挥不好或者漏治,一到春季麦、草竞争剧烈却无药可治。针对这一问题,1988年春进行异丙隆(75%可湿粉,西德)春除试验。该试验田每平方市尺有杂草296株,其中:禾本科占82.5%,牛繁缕占9%,荠菜占4.6%,猪殃殃占2.8%,大巢菜占1.1%。施药时间3月20日,此时小麦生育期临近拔节。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盐城沿海农业区麦田杂草群落演替及控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江苏省盐城市东临黄海、西涉里下河 ,南接海安、如东 ,北以灌河为界 ,与连云港市为邻。全市共有耕地 6 5万hm2 ,其中以沙壤土和沙土为主的沿海农业区占耕地总面积的 4 0 %左右 ,常年三麦面积稳定在 36 .5万~ 37.5万hm2 ,在盐城市农业生产中居重要位置。沿海农业区麦田草害的防除工作多年来一直是从事农业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 ,经过近几年针对沿海农业区以硬草为主的麦田杂草群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和防治研究工作 ,进一步摸清了该农业区麦田主要杂草群落演替的规律及其主导因子 ,明确了该区麦田优势杂草种类以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市菵草为害几乎遍及全市所有麦田,部分田块形成草压麦,严重影响三麦的正常生长。1992年麦收前考查近58万亩三麦,菵草发生面积达25万亩,约占40%,其中一般发生19.2万亩,严重发生5.8万亩,损失产量1~2成,严重的损失达5成以上。一、菵草的发生规律 菵草是越年生或一年生杂草,4~5月间开花,穗部种子自上而下逐渐成熟而脱落,麦收后被翻入土中。由于菵草种子轻,能飘浮于水面,灌水时草籽可随水流入其它田块。菵草的发生程度与上年秋冬的气温、雨水和三麦的播种期有密切关系。麦子播种早,菵草发生早,为害重,  相似文献   

19.
东辛农场麦田杂草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面积大,以阔叶草为主,共计12科19种,危害严重的优势种为播娘蒿、荠菜、泥糊菜、萹蓄和小藜。近年来禾本科杂草扩展蔓延迅速,除雀麦为本地原有种外,其他均为外来侵入品种。阔叶、禾本科草混生面积有所扩大,化除难度增加。耕作制度、种植结构、栽培方式、频繁的种子调运、跨区收割作业和长期依赖苗后茎叶处理是麦田杂草发生程度逐年加重的主要原因。充分发挥"轮作换茬、合理耕翻、防除农田四边杂草、推进农业标准化"等农业措施的控草作用,改进和完善化除配套技术体系是当前东辛农场麦田杂草治理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以来,大面积推广麦田化学除草,对减轻杂草危害,促进三麦增产发挥了显著作用。但麦田草害,尤其是恶性杂草看麦娘和日本看麦娘仍是三麦增产的一大威胁。据武进县调查,1991年夏收三麦91.88万亩,看麦娘发生I级面积占63.9%,Ⅱ级而积占17.6%,Ⅲ级面积占7.8%,Ⅱ、Ⅲ级合计为25.4%。按1981年损失率测定结果计算,约减产1000多万千克,即相当于全县三麦产量的5%。(一)看麦娘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1.秋播作物布局有利于杂草连续繁殖。目前秋播作物基本无绿肥,多年小麦与水稻连作,看麦娘种子能够充分成熟脱落田间,导致看麦娘基数迅速提高。2.大面积免、少耕种麦对早发大草处置不力。以往耕翻播种可将播前已出大草和正在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