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1991年,我们进行了西瓜地膜覆盖加小拱棚特早熟栽培(以下简称覆膜栽培)的试验示范,连续4年获得早熟高产(平均亩产达3180公斤,最高亩产达4462公斤)。4年来的实践证明,西瓜覆膜栽培比不覆膜栽培提早20~30天上市,增产30~50%(高的达70%),增收120~150%,亩产值达2000~2500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其栽培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春甘蓝改良式小拱棚栽培,、综合了改良地膜覆盖栽培和小拱棚覆盖栽培的特点,即采取双行沟栽,小拱棚覆盖,提高温度,并使畦内空间较大,昼夜温差变幅较平缓,这种栽培方式可大幅度促进甘蓝早熟丰产,据调查:定植后10天间,平均畦内气温比露地高3~4℃,有利于春甘蓝早期生长,提高单球重,增加亩产。1987~1988两年,在我县长子营等乡采取小拱棚改良覆盖春甘蓝栽培,亩产达3250公斤以上。比一般、栽培高27.7%。采收初期可提早到5月10日,比一般栽培提前7天以上。亩产值达1625元,比一般栽培提高72.9%。 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选用优良早熟品种,适时播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采用早育苗、早定植和小拱棚加草帘及地膜覆盖等先进栽培技术,使甜椒大面积平均亩产由2500公斤提高到3500公斤,平均亩增产40%左右,最高亩产达5000公斤。平均亩收入由2750元增加到4200元,亩增收52.7%,最高亩产值达6000元。上市期由6月中旬提早到5月上旬,提前40天,缩短了春淡季时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其主要关键栽培技术是: 一、品种选择通过品比试验和栽培实践,我们认为齐齐哈尔甜椒具有株型紧凑,植株较矮,茎粗壮,节间短,叶量中等,早熟性强,座果率高,结果集中,果型大(单果重80  相似文献   

4.
焦光才 《蔬菜》1990,(5):36-37
几年来我们采用阳畦麦糠温床和小拱棚加草帘及地膜覆盖等先进技术,使茄子亩产达到7520公斤,亩收入达5758.6元,扣除商投资1042.2元,亩纯收入为4716.4元。上市期由过去的5月中旬提早到4月中旬,提前了30天左右,缩短了春淡季时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小拱棚茄子早熟高产的主要栽培技术是: 一、选用良种根据几年来我们进行的茄子品种比较试验和栽培实践,认为新乡糙青茄具有植株较矮,株高60~70厘米;结果早(第7个叶开始结果),果型大(单果重400克左右),果柄短,品质好,适于密植等特点,是目前保护地早  相似文献   

5.
进行春种胡萝卜地膜覆盖加盖塑料小拱棚与地膜覆盖的栽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加塑料小拱棚栽培的比地膜覆盖栽培的收获期早11 d,增产32.19%.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生育期提前,出苗率提高,抽薹率下降,内质根膨大期处于适宜的生长季节.地膜覆盖加盖塑料小拱棚栽培的每1 hm2产值达30 479元,收益增加60.88%,故生产上宜推广地膜覆盖加盖小拱棚栽培,既增产增收,又为复(套)种提供了更长的生育时间.  相似文献   

6.
那丽 《中国瓜菜》2003,(3):22-23
郑抗7号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西瓜抗病育种组最新培育的特早熟杂交一代西瓜新品种,是郑抗6号的改良品种。全生育期83~85天,果实发育期25天左右,小拱棚栽培时会适当延长;植株生长势中等,易坐果;果实椭圆形,果皮绿色覆浓绿色条带,外观美,商品性好;耐低温弱光,耐湿性好,是目前保护地栽培的最佳品种之一。小拱棚双覆盖栽培是目前应用面积最大的早熟栽培方式,其有效地结合了小拱棚覆盖和地膜覆盖的优点,早春低温条件下能促进西瓜早熟、增产。郑抗7号采用小拱棚双覆盖栽培,其特早熟性可得到充分发挥,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生产示范,效…  相似文献   

7.
<正>小拱棚加地膜双层覆盖是目前各地普遍推广应用的早熟栽培方式。它把地膜覆盖和小拱棚覆盖两者的优点综合起来,在早春低温天气条件下,能比地膜或小拱棚单膜覆盖更早熟、增产,而且成本较低,管理方便。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春种胡萝卜不同栽培方法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春种胡萝卜地膜覆盖加盖塑料小拱棚与地膜覆盖的栽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加塑料小拱棚栽培的比地膜覆盖栽培的收获期早11d,增产32.19%。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生育期提前,出苗率提高,抽薹率下降,肉质根膨大期处于适宜的生长季节。地膜覆盖加盖塑料小拱棚栽培的每1hm2产值达30479元,收益增加60.88%,故生产上宜推广地膜覆盖加盖小拱棚栽培,既增产增收,又为复(套)种提供了更长的生育时间。  相似文献   

9.
西瓜地膜加小拱棚双覆盖早熟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瓜地膜加小拱棚双覆盖栽培,是目前鸡东县普遍推广应用的适用增温早熟栽培方式.具有地膜覆盖和小拱棚覆盖两者的优点,能够更好地创造适宜西瓜生长的小气候,西瓜上市期可比地膜栽培提早15 d以上,而且地膜加小拱棚双覆盖栽培可提前和延长结果期,因而增产效果较明显.另外,地膜加小拱棚双覆盖设备简单,成本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0.
王振辉  吴翠荣 《蔬菜》2011,(10):36-36
杂交一代小型西瓜“小兰”为春季早熟优良品种,通过应用两种高效栽培技术:春季地膜覆盖栽培和早春地膜加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以达到早熟、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1.“琼露”是早熟常规品种,适宜于小中大棚春,秋两季栽培,早春播种至成熟90~95天,夏播至成熟70天。采收的前期产量达60%以上。平均单株座果数1.12~2.74只,单瓜重3公斤左右。低温弱光照下易着果。一般亩产2500公斤左右,比对照增产10%以上。该品种皮薄,中心糖度10%以上,最高达13%。  相似文献   

12.
梨树县有着多年种植西瓜的历史,西瓜小拱棚加地膜覆盖栽培在我县已形成一种模式,小拱棚加地膜覆盖栽培称为双覆盖栽培。其前期利用小拱棚气密性强,透光保温性能好,防风抗霜冻性能优的特点,以创造适宜西瓜植株生长特别是地上部生长的良好条件。同时,近地层覆盖地膜保墒增温,能促进根系伸长,可提早定植,提早成熟。该设施成本低,拆盖便利,容易移动,管理简单,早熟、优质、高产.经济效益显著。目前这种栽培方式已成为我县西瓜早熟、高产、稳产的重要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3.
李洪河 《蔬菜》1990,(1):11-12
利用地膜加塑料小拱棚(简称双层覆盖)栽培西瓜,具有高产、早熟、品质佳、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一般4月15日左右即可定植,7月3日始收,8月16日拉秧,亩产5500公斤,亩产值2500元。现将其栽培的主要农艺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草莓小拱棚早熟栽培技术毛忠良潘耀平赵亚夫李国平(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句容212400)草莓小拱棚栽培,即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于春季气温回升时,适时加盖小拱棚,以加快草莓生长发育,促其提早开花结果。其单果重比露地栽培增加1.2~1.5g,单...  相似文献   

15.
1994~1997年笔者在山东省滨州、东营、淄博等市的部分县进行山药小拱棚加盖黑色地膜早熟高产栽培试验、示范,面积达91.6hm2。平均每667m2产量达3500kg,高产地块达4150kg,比普通栽培方式增产42%~57%。产值由原来的每667m2...  相似文献   

16.
<正>西瓜双膜覆盖是采用地膜加小拱棚双层覆盖的一种早熟栽培方式,它以其投资少、效益高等特点,在辽宁地区被普遍采用。1栽培时期辽宁省西瓜春早熟双膜覆盖栽培播种期的确定:一般从定植期向前推算40天左右,可于3月中下旬在日光温室或露地设置小拱棚进行播种育苗,4月下旬至5月初定植,6月下旬至7月初始收。  相似文献   

17.
葡萄早熟有诀窍1.保护地栽培。利用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栽培葡萄,可比霜地栽培早上市1个多月。地膜覆盖栽培可提早熟10天左右。2.小拱棚催芽。在3月15~20日将葡萄出土,用3~5度石硫合剂喷布植株及树盘,之后将枝蔓顺行向摆平,并扣上小拱棚,气温高时要及...  相似文献   

18.
1.保护地栽培 利用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栽培葡萄,可比露地栽培早上市一个多月。地膜覆盖栽培可早熟10天左右。 2.小拱棚催芽 在3月15~20日将葡萄出土,用3~5度石硫合剂喷布植株及树盘,之后,将枝蔓顺行向  相似文献   

19.
李庆满  王志德 《蔬菜》1989,(6):16-17
早春小拱棚黄瓜栽培比大棚投资少,风险小,产量与产值却相差不多。如金州区友谊乡一菜农连续4年在1亩地进行了小拱棚黄瓜栽培,5月上旬就可采收黄瓜,每年亩产3800~4200公斤,亩产值4000元以上。其栽培技术如下。一、品种“金早生”黄瓜是金州农家优良品种,耐低温,极早熟,以主蔓结瓜为主。第一瓜着生于第2~3节,以后每隔2~3节结瓜。瓜形棒状,瓜长20~30厘米,横径3厘米,瓜皮浅绿色,刺少无棱,皮薄质脆,鲜食风味好,品质佳。此品种抗枯萎病,不抗霜霉  相似文献   

20.
四平地区露地嫁接西瓜中棚双膜覆盖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四平市有着多年种植西瓜的历史,全市西瓜面积已达到8000公顷,产量近40万吨。西瓜小拱棚加地膜覆盖栽培在我市已形成一种模式,西瓜小拱棚加地膜覆盖栽培称为双覆盖栽培。其前期利用小拱棚气密性强,透光保温性能好,防风抗霜冻性能优的特点,以创造适宜西瓜植株生长特别是地上部生长的良好条件。同时,近地层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