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土地托管是农民顺应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积极探索土地经营的一种新模式,是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益尝试。 土地托管与农机化水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推进土地适度集中,形成规模经营,一是有利于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二是有助于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建设进程。没有土地适度集中经营,农业机械化就失去了舞台,也失去了意义。反之,农机化装备基础扎实,为土地托管提供了先进生产力和技术装备。农机化的高效生产率、节本增效也对土地向规模化集中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明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明确了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方面的工作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机化投入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我国农机化的现状、农机化投入对农机化水平的影响,并应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影响农机化投入的因素依次为农民人均收入、农业劳动力比重、耕地规模、农业产值比重和耕收动力水平.结果表明,在当前条件下,只有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实施土地规模经营等办法,才能进一步吸引社会资金,增加农机化投入,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机化水平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适度集中,使土地连接成片,形成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农机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有助于机械化耕作及新机具、新技术应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5.
宽甸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隶属于丹东市辖22个镇,人口43万,区域面积6191.3平方公里,地貌北高南低,多山区和丘陵,地块较小、且形状不规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相对落后,与其它地区的差别较大,严重阻碍了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进程,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几乎全部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老弱妇幼不能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力,对农机化服务的需求增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也促进了土地经营方式中转变,种植业户大靠承租土地进行经营,  相似文献   

6.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调动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改善了农机的整体结构,加强了农机装备水平,提高了农机化作业水平,拓宽了农业机械的服务领域。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的发展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机标准化规模化现代机械化作业的前提,同时,加快农业机械化能有效解放农村劳动力,推进农地规模经营,实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可以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不断提升和效益增加,使农产品生产更加专业化、区域化和商业化,优化产业结构;另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可以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使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使国家粮食安全得到保障,也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使城市化、工业化进程逐渐加速。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张静超 《现代农业》2010,(12):130-130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支农惠农政策中的重要一项,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举措。建平县自2005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对粮食安全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转移效果显著;加速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善了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推进了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给农民们带来了实惠,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率,抢抓了农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笔者从事农机化工作多年,看到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进步,认为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将面对更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做好农机化工作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农机化事业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总的来说农机化的发展速度是缓慢的。这种状况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农业中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不能转移是制约农机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在各产业部门之间进行了合理流动,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农业劳动力数量急剧减少,从而减少了农业剩余劳动力不能转移对农机化发展的制约作用,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本文想结合上海县马桥乡的具体情况对农业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农机化问题作一些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促进农民进行新的就业,不断增加收入,这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农机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既可以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又可以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既可以替代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向农业外部拓展增收空间,又可以吸纳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内部再就业寻找增收的新路子。可以说,农机化的发展对农民再就业和增收有着特别的优势和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为农机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克服非典影响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和全国农业工…  相似文献   

12.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分析了重庆市永川区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及前瞻性,针对当前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机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转变农机化发展的前景与机遇、思路与构想,提出了其发展建议,以期抢抓农业产业化发展这一历史机遇,努力实现农机化的科学发展,促进永川区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土地流转有利于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和实现机械化、产业科技化,经营系统化。土地流转,一是推动了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二是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三是有利于农科技术推广;四是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形成和发展;五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二六工镇实施土地整合后流转,农机作业水平的总结分析,有助于二六工镇机械化耕作及新机具、新技术应用,提升全镇农机化综合水平,调动农民推广农机的积极性,解放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射洪机插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土地流转集中,农村种粮大户迅速崛起,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依靠大量劳动力人工栽插水稻已经不适应集约化生产要求,水稻生产机械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一、发展农机合作社的意义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农业生产全过程实现机械化。只有通过全面快速提高农机化水平,才能够解放生产力,才能把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增加收入。在不改变生产责任制的情况下,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家庭经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开展合同订单作业、代耕代种代收作业,实行土地托管、土地租赁承包等,达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经营的目的,促进土地有偿流转,实现规模化作业效益。同时,农机专业合作社既能吸纳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又能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一、农机化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关键 (一)是节约高效型农业发展的关键 农业机械化是节约型农业发展的基础,节约型农业的发展体现在劳动力、耕作、水、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的节约,发展节约型农业、节约型农村,农业机械化是关键。各种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大幅度减少了人力和畜力的投人,提供了更大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  相似文献   

18.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发展中逐渐起到主力军的作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经营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农机化经营的主力军。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机合作组织,是在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土地流转速度日趋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增强的新常态下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农机合作组织的运营策略,为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进而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动农机化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是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农机新技术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彰武县地区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情况、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农机化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关键 (一)是节约高效型农业发展的关键 农业机械化是节约型农业发展的基础,节约型农业的发展体现在劳动力、耕作、水、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的节约,发展节约型农业、节约型农村,农业机械化是关键.各种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大幅度减少了人力和畜力的投人,提供了更大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