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再“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梦,是再“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之题,是再“显”科学社会主义之真谛,是再“开“中华文化这朵世界文化大花园中奇葩的璀璨之花。  相似文献   

2.
民间艺术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民间艺术创作的源泉。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淀和底蕴使得民间艺术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现出特有的中华文化的美,从而对现实生活起到了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追求“热烈”和“幸福”是中国民间艺术表现的主题。今天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该如何继承和借鉴这一优秀的民族艺术,把握好传统与时代的关系,高扬起民族文化的旗帜,使之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图2参5  相似文献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深刻解析。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使中华文化鹤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焕发出独有的魅力和光彩,必须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也是中华文明族团结和凝聚的精神力量,现在中华文化指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在中华文明所认同的文化。新时期一定要重视让中华文明的认同感,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本文重点对中华文化认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让中华文化认同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使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和繁荣中华文化,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使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是新时期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和重要战略任务。我们国家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了绝大多数。因此做好农村文化工作尤其重要,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基层文化工作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同时又明确指出:“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7.
李林平 《中国农垦》2014,(11):50-5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也是农垦的“兴垦之魂,强垦之道”.近年来,广东农垦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活动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较好的实效,为农垦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明确提出,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谓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能够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积极向上的文化作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我们也不能忽视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其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叶惠民藉茶艺弘扬中华文化怀着一颗赤诚的中国心,他走遍大江南北,甚至孤身深入偏远山区部落,寻找千年古老茶树,为的就是弘扬素有“国饮”之称的“茶”。此生,就与“茶”结下了不解缘!茶艺文化和睦清心启发生命意义钟爱茶艺文化,和睦清心的本质。雅博茶坊董事长叶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单位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的分析,认这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之路,必须扎根于社会进步运动.  相似文献   

11.
在80年代中期,中国掀起了一股“寻根”文学的潮流,在当时它已经引起了相当多的讨论。韩少功作为这一潮流的先锋,也有他的创作实践。时值今日,再谈“寻根”文学这一话题似乎已显多余,但在如何处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这一问题上,仍然显得尤为重要。这个问题是中国文学创作者的困惑,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坚守我们的文化,不能忘记文化之“根”的保存,也要把目光放在远处,以保持和更新古老的东方文明。  相似文献   

12.
李开云 《农家科技》2011,(11):70-75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的爱茶咏茶由来已久,《诗经》即有“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周原朊朊,堇荼始饴”之吟咏。千百年的文化传承和文人墨客的渲染演绎,使得“茶”的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物质层面的属性而获得了文化层面的意义,从而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茶”不仅被赋予颇多文化内涵,也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茶”的丰富内涵和象征意义,使之逐渐成为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书写“物象”,伴随着文学的发展演进,“茶”的审美意义不断得到开掘、生发、丰富和提升,从而跻身于“松竹梅兰菊荷”等富于主观人格色彩和意趣的“类意象”群落,在文人的笔下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近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香港商报》把它视作是温家宝总理发展中国经济之构想、实施“三极论”的重要标志,有的学者则称之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辽沈战役”…… 东北是富饶的,东北的社会经济文化曾是辉煌的。然而,它又是天然缺少“市场经济”之“钙”的。 在东北,最早的居住者是崇尚骑射的游牧民,后来成了关内’流亡之民”的寄生地,再接下来又成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新中国成立后则是计划经济的大本营。可见,今日之东北在市场经济面前始终是个“缺课者”。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东北三省2001年利用外资的水平还只是全国的6.43%、只相当于华东地区的1/7左右、不及广东的1/4了。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图书馆作为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基地更要完成好自己的使命。在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新形势下,外借服务工作要制定相应的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创新的服务理念、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在加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与人力资源建设的同时,着重为全民学习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资源和阅读保障。  相似文献   

16.
阳光的慈善     
“平等博爱”、“包容忍耐”、“爱人如己”、“同情弱者”一直是肇东市东发乡办事处一位青年爱心志愿者——刘奇,所追求的美德,同时也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弘扬的中华文化传统美德。近年来,在刘奇的带领下有很多的慈善义举:发动一部分有同样信念的村民,  相似文献   

17.
《吕氏春秋》蕴含了大量丰富的文化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倡导“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重视教育和教化的积极功效, 追求“和而不同”的文化目标, 这些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219-22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伟大的祖先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乡村振兴,离不开对农耕文化的传承。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之魂、之脉,要在充分把握其精神特点基础上,深入研究其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举措,让农耕文化在传承中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应处理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其他社会文化的关系;处理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与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正确处理深化和拓展中华文化与繁荣发展地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处理好在文化交流、碰撞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与抵御外来腐朽文化的关系;正确处理倡导和强化社会主导文化与尊重个体、群体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旅游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建设的正确方向和价值取向的引领。当前,旅游文化建设面临泛娱乐化、文化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同质化等问题,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优化旅游文化的内容供给、提升文化的内涵表达、推进正确的旅游发展理念,让中华文化透过旅游大放异彩,铸就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