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渭源县是渭河的发源地,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酷劣,农业基础脆弱,经济发展滞后。2010—2012年,渭源县组织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白马峡梯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中坚持梯田、造林、种草、田间道路合理配套,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产条件,调整了经济结构,助推了农民增收。总结了项目实施的成效与做法,提出了今后生态建设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2.
安定区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历了起步探索、稳步发展、创新提升三个创业阶段。坚持水保立区战略,在梯田建设、流域治理、预防监督、水保产业、科研技术等方面成效显著,创新了治理模式,建立了工作机制,做到了规划先行,强化了预防保护。介绍了水保生态建设的成效和具体做法,展望了今后水保生态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磷灰石等改良剂对重金属铜镉污染土壤的田间修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崔红标  周静  杜志敏  范玉超  司友斌 《土壤》2010,42(4):611-61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磷灰石、石灰、木炭、猪粪、铁粉5种改良剂对Cu、Cd复合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石灰、磷灰石、木炭、猪粪降低了土壤溶液中重金属Cu、Cd的含量,提高了土壤溶液的pH,但改良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降低。磷灰石、石灰、木炭的加入显著降低了有效态Cu含量,但对有效态Cd含量影响较小。与猪粪相比,磷灰石、石灰、木炭显著增加了黑麦草生物量,提高了对重金属Cu、Cd的吸收能力,对该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定西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通过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效地保护了水土资源,维护了生态安全,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并使自然灾害得到有效防治。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平台,全市确立了马铃薯、中药材、劳务、花卉、畜牧五大支柱产业,已实现了整体解决温饱的目标。介绍了定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所取得的成效、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该市水土保持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但是,畜牧业的高速发展虽然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是也给生态环境带了一定的影响。目前,畜牧养殖中畜禽粪便、污水、病死畜禽、畜禽羽毛等污染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制约了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基于此,分析了畜牧养殖对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沼液、化肥配施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沼液、化肥配施对西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化肥配施降低了基质的容重,pH、EC有所降低,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了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与化肥处理相比,70%沼液配施30%化肥处理的产量、V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分别增加了50.8%、9.9%、6.6%、4.4%、12.1%;硝酸盐含量降低了20%。  相似文献   

7.
武山县张家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与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山县张家沟小流域按照循序渐进、连续治理、规模治理、逐步完善各项治理措施的思路,坚持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坡面治理和沟道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形成从山顶到山脚,从坡面到沟道的全方位、多功能的综合防护体系。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入黄泥沙,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林草覆盖率提高了8.36百分点,治理度提高了44.24百分点。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加快了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保证区域的经济、粮食和生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蓬勃发展,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监测体系,水利部、流域机构、各省(区、市)均设立了监测机构,配备了监测管理人员,建立了覆盖全国各类型区的监测站点,获得了大批监测数据,为政府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事业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全国监测统计数据和对河北省、河南省、重庆市监测体系及站点布设的调查,从监测网络、监测机构和人员、经费落实、管理模式、制度建设、站点布设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和站点布设基本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和站点布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兴隆县清水河项目区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思路,坚持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坡面治理和沟道治理结合的原则,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形成了从山顶到山脚,从坡面到沟道的全方位、多功能的综合防护体系。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入京河流泥沙,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使林草覆盖率提高了45百分点,治理度提高了42.5百分点。通过综合治理,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改善了生产条件,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有力地支撑了兴隆"林果立县"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南康市茶叶坳小流域和赣县枧田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生态保障、夯实了发展基础、培育了产业基地、催生了机制创新、造就了新型农民,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显现出现代农业的雏形,为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提出了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更高层次上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干旱草原类型区在我国北部黄土高原地区占有相当大的面积,其主要特点是干旱,风沙,水土流失,地广人稀。如何在这类地区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促使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但以往还没有一个较成熟的办法。党家小水流域经过5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根据本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和科学地用洪用沙,发展聚流型农业,取得十分显的效果,为干旱草原类型区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水土保持功能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山西省不同水土保持主导功能区生态脆弱性状况,利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成果及相关数据,采用主导因子分析、专家评判分析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山西省不同行政县(市)生态脆弱度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区生态脆弱性的分布特征,讨论山西省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及措施。结果表明:1)山西省不同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区的生态脆弱性具有明显的差别,其脆弱程度表现为拦沙减沙区(强度脆弱)〉土壤保持区(中强度脆弱)〉防风固沙区(中度脆弱)〉蓄水保水区(轻中度脆弱)〉水源涵养区(轻度脆弱);2)山西省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土壤保持-中强度脆弱区、拦沙减沙-强度脆弱区和防风固沙-中度脆弱区应以做好综合治理工作为重点;在蓄水保水-轻中度脆弱区和水源涵养-轻度脆弱区应重点做好预防保护和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吉林两省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抓得好、抓得实 ,以小流域为重点的综合治理坚持高标准、高效益。两省明确了水土保持宣传周、宣传月 ,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治理成果 ,使水保政策法规深入人心。把查处违法案件作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突破口来抓 ,收到了处理一起、教育一片、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加大水保科研投入 ,不断提高水保科技含量。以鸡西市、通化市为代表的水保城市试点 ,推进了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对中央财政专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 ,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介绍了具体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覆砂对土壤入渗、蒸发和盐分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覆砂厚度对土壤水分入渗、蒸发、盐分迁移的影响,对新疆干旱区农田抑盐、保水及合理的覆砂制度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定水头法入渗和模拟稳定蒸发条件,研究覆砂厚度对土壤水分入渗、蒸发过程以及盐分迁移的影响。以覆砂厚度为影响因子,在土壤表层设置4个厚度,分别是0(对照)、1.7、3.6、5.7 cm。研究结果表明:(1)覆砂抑制了土壤水分净入渗能力,这一抑制作用随着覆砂厚度增加而减弱;(2)覆砂可以显著抑制土壤蒸发,随着覆砂厚度的增加抑制力增大。在20天蒸发过程中,覆砂处理蒸发呈稳定态势,且累积蒸发量符合线性方程,而对照符合Rose经验公式;(3)覆砂可以改变土壤盐分在剖面中的运移,尤其减弱了盐分的表聚。总之,覆砂显著地抑制了土壤蒸发和盐分表聚,即在覆砂厚1.7 cm上就可达显著效果,但对土壤的净入渗能力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3a定位试验研究表明,Lu草群落不仅是一种优良的牧草资源,也是保土固土能力特别强的水土保持草本植物,是绿化荒山、荒坡、荒沟,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一种理想草被;播种当年地面覆盖度可达80%,第2a可达90%以上;综合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与天然草被相比,Lu草配置简易水保工程措施的蓄水效益为46%,减沙效益为75.9%。  相似文献   

16.
葎草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 a定位试验研究表明,葎草群落不仅是一种优良的牧草资源,也是保土固土能力特别强的水土保持草本植物,是绿化荒山、荒坡、荒沟,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一种理想草被;播种当年地面覆盖度可达80%,第2 a可达90%以上;综合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与天然草被相比,葎草配置简易水保工程措施的蓄水效益为46%,减沙效益为75.9%.  相似文献   

17.
范严伟  黄宁  马孝义  毕贵权  赵文举 《土壤》2016,48(1):193-200
依据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采用HYDRUS-1D软件,对砂质夹层土壤入渗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各因素对砂质夹层土壤入渗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砂质夹层结构对土壤入渗特性有较大影响,具有暂时的阻水和减渗作用;湿润锋穿过砂层上界面后,入渗过程变为稳渗阶段,稳渗率主要受砂层质地、砂层埋深和压力水头影响,与土壤初始含水率和砂层厚度无关;砂质夹层土壤剖面水分分布不连续,上层土壤基本饱和,砂层土壤未饱和,土壤剖面含水率主要受砂层质地、砂层埋深和砂层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农业水资源利用及工程防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覆砂厚度对土壤水盐运移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砂厚度条件下土壤潜水蒸发及蒸发后盐分(EC)分布特征,并就覆砂厚度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覆砂厚度对潜水蒸发的抑制率有显著效果,且抑制率随覆砂厚度的增加而升高,如当覆砂厚度1.7 cm时抑制率达到83%,当覆砂增加到3.6 cm和5.7 cm时,抑制率分别为95%和97%;土壤表层覆砂具有显著的抑盐效应,通过覆砂明显的减轻了土壤盐分向上运移和表聚,如当覆砂厚度1.7 cm时,表层盐分抑制率达到83%,当覆砂厚度为3.6 cm与5.7 cm时,盐分抑制率则分别上升到96%和97%。本试验表明,土壤表层覆砂是一种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抑制土壤盐分表聚的有效方法,覆砂厚度达到3.6 cm是一种在新疆北疆绿洲合理覆砂厚度。  相似文献   

19.
改良荒漠化土壤的多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漠化土壤恢复与改良急需解决的两个关健问题是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提高和土壤中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为此,用高分子黏结剂将高吸水树脂和高分子化肥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备成多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用于沙土的改良。对多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性能测定和应用于沙土种植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沙土中施用0.5%的多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可提高沙地土壤的保水能力和土壤肥力,使土壤环境得到改善、种植的植物生产量获得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设计水土保持电声沙盘模型,为水土保持教学提供更为直观性的动态演示效果。[方法]以典型小流域为基本蓝本,依据光、电、声系统对流域基本特征、水土流失类型、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演示,借助微型人工模拟降雨系统演示不同降雨强度、降雨类型情况下的水土流失强度、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水土保持监测情况。[结果]水土保持电声沙盘模型实际上是把一个简化的小流域分为12个大的演示区域,该模型侧重地形地貌、地物特征表达以及地理特点、自然要素的表现,能演示流域的边界及与周边流域的联系,典型小流域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水文网系统的组成及汇流过程。[结论]水土保持电声沙盘具有仿真性、趣味性、体验性、自主性、互动性,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