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兽医临床表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率远远大于其他家畜。奶牛分娩后出现胎衣不下占键康分娩奶牛的8%~30%不等。引起奶牛分娩后胎衣不下的原因很多,主要与奶牛特殊的胎盘构造、怀孕期间胎盘发炎、产后子宫收缩无力等有关。奶牛发生胎衣不下后,会引发子宫内膜炎、不孕症,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2.
苏桂芳 《现代农业》2011,(6):101-102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分娩后8小时以内排出胎衣。若超出上述时间不能排出,即称为胎衣不下(胎衣滞留)。现将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发病原因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很复杂,与多种生理因素和营养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母畜分娩后胎衣在正常时限内不排出称为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通常在10%~25%,有些报道高达50%以上。单纯胎衣不下的初产母牛,常使其产后首次配种受胎率明显降低。在经产母牛中,胎衣不下不仅对产后繁殖力和产奶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奶牛场胎衣不下原因分析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彬  刘念瑞  田甲  毛永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81-10582,10585
[目的]为产后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提高其生产和繁殖性能,从而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了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2013 ~2014年产犊记录,分析了不同产犊季节、月份及胎次对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该牛场胎衣不下总发生率为11.25%.不同胎次间胎衣不下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产犊季节和产犊月份对胎衣不下发生率有显著影响.夏季产犊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率最高(15.78%),秋季其次(11.81%),春季最低(3.93%);7月产犊时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率最高(18.75%),其次为11月和8月,而5月最低.[结论]合理调整配种和产犊季节能在一定降低胎衣不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奶牛分娩后,不能在正常时间内排出胎膜,称为胎衣不下。胎儿分娩后,奶牛排出胎衣的正常时间是4-6小时(不超过12小时)。  相似文献   

6.
正奶牛胎衣不下是奶牛生产后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在分娩后经12个小时仍不见胎衣排出,这个过程被称为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奶牛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的产科类疾病,随着奶牛养殖产业不断提升,奶牛养殖规模不断增加,奶牛生产过程中胎衣不下的比例呈现升高趋势,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奶牛生产的较为严重的生殖系统疾病之一,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采取的方法不当,很容易导致奶牛出现子宫内膜炎,从而影响到奶牛正常发情,使得发情时间延迟,配种次  相似文献   

7.
奶牛胎衣不下就是奶牛在分娩之后24小时之内,胎衣不能正常排出体外,部分或者全部滞留在子宫里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养奶牛的农户逐年增加,奶牛胎衣不下的病例也越来越常见,笔者根据多年经验主要从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症状、治疗方面总结归纳,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胎衣不下或称胎膜滞留,是指奶牛分娩后12h而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胎衣不下是奶牛常发病和多发病之一。由于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  相似文献   

9.
赵萍 《农村科技》2011,(9):61-62
奶牛分娩后,胎衣在12小时内不能自然安全脱落者称为胎衣不下。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通常在10%-25%。本试验通过对石河子地区部分规模化奶牛场奶牛胎衣不下病的发病情况调查,收集原始资料,分析病因,总结发病规律,为奶牛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胎衣不下或称胎膜滞留,是指奶牛分娩后12h而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胎衣不下是奶牛常发病和多发病之一,发病率约为20%~50%,夏季甚至高达60%以上,胎衣不下是由于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可引起子宫炎,影响再孕及产奶,腐败产物和细菌感染所产生的毒素经子宫吸收后,可引起败血症,由于体温升高,精神抑郁和食欲降低而影响产奶量,甚至危及奶牛生命,因此,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是目前奶牛业生产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