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广西大学2005年度有4个农作物品种通过审定。各品种简介如下:(1)博优679(桂审稻2005024号)由农学院育成。亲本来源:博A×测679[IR661×(IR2061×合浦野生稻)F1]。该组合属感光型三系杂交水稻,在桂南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2 d左右,比对照博优253迟熟1 d。2003年晚造参加全区感光组筛选试验,5个试点平均产量为7 432.5 kg/hm2,比对照博优253增产3.3%。2004年晚造续试,5个试点平均产量为7966.5 kg/hm2,比对照博优253增产2.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 968 kg/hm2,比对照博优253增产8.65%。(2)彩甜糯13-…  相似文献   

2.
1优Ⅰ686(桂审稻2007001号),由农学院杨培忠课题组育成。品种来源:优ⅠA×R686(IR56//IR2061/R402)。该品种属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在桂中和桂北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2 d左右。2005年早造参加桂中和桂北稻作区早熟组试验,5个试点平均产量6·414 t/hm2,2006年早造续试,5个试点平均产量6·129 t/hm2,两年平均产量6·272 t/hm2,比对照金优463增产0·6%。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879 t/hm2,比对照金优463增产7·8%。2博优358(桂审稻2007029号),由科技处邹优柱课题组育成。品种来源:博A×测358(R5759/桂99)。该品种属感光型三系杂交水稻,在桂南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6 d左右,比对照博优253早熟4 d。2005年参加桂南稻作区晚造感光组试验,4个试点平均产量7·829 t/hm2,2006年晚造续试,5个试点平均产量7·965 t/hm2,两年试验平均产量7·890 t/hm2,比对照博优253增产0·5%;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709 t/hm2,比对照博优253增产3·8%。3金优358(桂审稻2...  相似文献   

3.
优良晚籼新组合博优253的育成及其表现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博优253是广西大学支农开发中心利用自选的强优恢复系测253与博A配组,于1996年晚造育成的晚籼新组合。经多年多点大面积种植表现高产、优质、多抗,全生育期120d,适合华南及种植晚籼中熟组合的地方种植。其产量一般为7500kg/hm^2,高产的达9750kg/hm^2,米质大部分指标达部颁优质米1~2级标准,大田种植抗病力强。博优253于I996年晚造育成。1998~1999年参加广西区域试验;2000-2001年参加华南晚籼国家级试验。2000年12月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贺油12是广西贺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中花2号×梧油7号)F3作母本、泉花327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花生新品种.该品种2008~2009年度参加广西花生区试,平均荚果和籽仁产量为3684.00 kg/hm2和2384.55 kg/hm2,分别比对照桂花17增产14.82%和7.76%;该品种具有高产、...  相似文献   

5.
在甘肃平川灌区对引进的7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京九26折合生物量最高,为142 788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穗1203增产65.06%;折合生物量为140 598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穗1203增产62.53%,可作为优势品种推广应用。文玉3号、北农青贮356、郑贮1号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生长势强,生物产量分别为112 785、111 690、111 471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穗1203分别增产30.38%、29.11%、28.86%,可进一步试验种植。  相似文献   

6.
在灵台县旱作栽培条件下,以榆黍1号为对照,对引进的4个糯性糜子新品种(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系)以内黍8号折合产量最高,折合产量达31 66.8 kg/hm2,较对照品种榆黍1号增产940 kg/hm2,增产42.2%,且生育期短,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植株性状优良,可以作为灵台县糯性糜子的主栽品种推广。其次是晋黍7号,折合产量为2 930 kg/hm2,较对照增产31.4%;雁黍7号、雁黍11号产量较低,分别为2 520、2 330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13.0%、4.4%,可以作为搭配品种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7.
在灵台县对11个冬小麦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运旱115综合性状优良,折合产量5 974.51 kg/hm2,较对照品种陇原935增产562.22 kg/hm2,增产率10.39%,适合在灵台县推广种植。京冬17折合产量5 719.64 kg/hm2,较对照品种陇原935增产307.35 kg/hm2,增产率5.68%,适合灵台县高肥力地块种植。百旱207、甘冬sp折合产量分别为5 472.26、5 457.2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原935分别增产1.11%、0.83%,适合灵台县中高肥力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8.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长江春1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研究所共同选育的大豆新品种。2008—2009年参加重庆市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499.08kg/hm2,比对照浙春3号增产15.49%;2009年在重庆市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431.65kg/hm2,比对照增产13.15%。2010年4月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春性中熟、高蛋白(粗蛋白含量为47.62%)、高产、稳产、抗病虫、抗倒伏、外观商品性状优良,在重庆各区县皆可种植。  相似文献   

9.
旱地不同小麦品种产量与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需求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黄土高原是我国旱地小麦主要产区,但产量普遍偏低,明确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与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需求的关系,对高产高效小麦品种选育、科学合理施肥、实现区域小麦增产有重要意义。 【方法】 于2014和2015年,在黄土高原典型旱作雨养农业区种植来自我国不同主产区和当地的123个小麦品种,采集收获期的植株样品,测定了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累积和需求量,分析了产量与干物质及养分需求的关系。 【结果】 不同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与生物量、收获指数、养分吸收量和养分收获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干物质、需氮量、需磷量呈显著负相关。从两年的平均结果来看,当小麦籽粒产量从5474 kg/hm2增至7891 kg/hm2时,生物量从12194 kg/hm2增至17032 kg/hm2,收获指数从38%增至54%,地上部氮、磷、钾吸收量分别从159 kg/hm2增至231 kg/hm2、21.3 kg/hm2增至29.5 kg/hm2、79.1 kg/hm2增至136.9 kg/hm2,氮、磷、钾收获指数分别从62%增至83%、75%增至90%、20%增至37%。干物质需求量却从2611 kg/Mg降至1873 kg/Mg,氮、磷需求量也分别从35.1 kg/Mg降至23.7 kg/Mg、4.5 kg/Mg降至3.2 kg/Mg。品种间需钾量也随产量升高而降低,从19.9 kg/Mg降至11.9 kg/Mg,但产量与需钾量间并无显著负相关关系。 【结论】 旱地条件下,高产品种具有较高的生物量、收获指数、养分吸收量和养分收获指数,而干物质及养分需求量却较低。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不仅要选育高产高效小麦品种,提高生物量,协调籽粒产量与生物量、养分吸收量和收获指数的关系,也要根据高产品种的养分需求规律,结合区域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和气候特点,科学合理施肥,保证作物有充足的养分吸收量,并向籽粒高效转移,使高产品种的产量潜力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对白银市早熟马铃薯产区引进的13个中早熟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折合产量48 927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10 782 kg/hm2,增产率28.27%;FY折合产量46 558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8 413 kg/hm2,增产率22.06%;陇薯4号折合产量46 554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8 409 kg/hm2,增产率22.05%。这3个品种均表现商品薯率较高、品质优良,适宜在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11.
以当地品种新大坪为对照,对引进的9个马铃薯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系)在安定区及同类地区均能成熟。其中陇薯10号、dx8、青薯9号、陇薯7号、冀张薯8号、dx9较对照品种新大坪增产幅度较大。以陇薯10号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31 481 kg/hm2,较对照增产121.5%。其次是dx8,为25 509 kg/hm2,较对照增产79.5%。陇薯9号居第3,为23 380 kg/hm2,较对照增产64.5%。陇薯7号居第4,产量为21 759 kg/hm2,较对照增产53.1%。冀张薯8号居第5,为20 000 kg/hm2,较对照增产40.7%。dx9居第6,为19 954 kg/hm2,较对照增产40.4%。以上6个品种(系)生育期适中、田间生长势强、平均单株结薯数5.2~6.1粒、芽眼浅或极浅、大薯率较高。综合分析,陇薯10号、青薯9号及冀张薯8号建议在安定区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12.
在安定区海拔2150 m的旱区对引进的7个玉米早熟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可在9月中旬前成熟,其中武科早304折合产量最高,为8 737.4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穗3号增产1 186.9 kg/hm2,增产率为15.7%;武科早303折合产量8 611.1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穗3号增产1 060.6 kg/hm2,增产率14.0%;金穗607、金穗606分别较对照品种金穗3号增产13.7%、12.4%。建议这4个玉米品种在安定区海拔2 100~2 300 m区域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甘肃自育优良玉米新品种较匮乏、外引玉米新品种对甘肃的生态条件较难适应且退化严重的问题,张掖市博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采用重离子辐照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现代育种方法,以自育自交系BT052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0571为父本杂交选育出了高产高淀粉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丰玉3号。2012 — 2013年参加甘肃省玉米中晚熟高密组新品种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15 621.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2.7%。其中2012年平均折合产量16 536.0 kg/hm2,较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5.4%;2013年平均折合产量14 706.0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2.3%。2014年参加甘肃省玉米中晚熟高密组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6 122.0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7.8%。丰玉3号在甘肃省张掖市春播生育期132 d,株高273 cm,穗长21.0 cm,穗粗5.2 cm,出籽率88.8%,千粒重347.7 g。容重734.2 g/L。丰玉3号籽粒(干基)含粗淀粉766.0 g/kg、粗蛋白89.7 g/kg、赖氨酸3.1 g/kg、粗脂肪36.9 g/kg,属高淀粉玉米品种。该品种高抗茎基腐病和瘤黑粉病,抗大斑病,中抗丝黑穗病,感矮花叶病和红叶病。适宜在甘肃、新疆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在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日光温室内,对12个番茄品种进行了秋冬茬引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红果型番茄品种以红颜折合产量最高,为75 642.86 kg/hm2,较对照品种齐达利增产18.19%;红佳丽折合产量次之,为73 642.86 kg/hm2,较对照品种齐达利增产15.07%。粉红果型番茄品种以粉红108折合产量最高,为 77 142.86 kg/hm2,较对照品种美国粉王增产14.49%;粉佳美折合产量次之,为74 821.43 kg/hm2,较对照品种美国粉王增产11.04%。综合考虑认为,大红果型番茄品种红颜、红佳丽和粉红果型番茄品种粉红108、粉佳美可在武威市凉州区日光温室秋冬茬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适宜在高海拔旱作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对引进8个玉米新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鲁星619折合产量最高,为10 838.07 kg/hm2,较对照品种胜玉902增产52.80%;五谷703折合产量为10 392.99 kg/hm2,较对照品种胜玉902增产46.53%。这2个品种在当地均能正常成熟,经济性状表现良好,适宜在旱作区同类生态区域推广种植。TW72和金穗306生育期适中,也有较好的丰产性,较对照品种胜玉902分别增产30.91%、24.97%,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作为搭配品种在高海拔旱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改良大豆种质,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广适、丰产、抗逆性强的品种中品661为母本、吉育88为父本,经人工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了大豆新品种陇豆3号。2019 — 2020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 2 771.2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8.00%。2021年参加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 2 677.2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 9.94%。该品种丰产性好,抗花叶病毒病,抗灰斑病,籽粒粗蛋白含量 381.8 g/kg,粗脂肪含量 208.2 g/kg。适宜甘肃省陇东、天水、沿黄和河西灌区春播,陇南地区夏播。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出高产、商品性好的西兰花品种,在张掖市甘州区引入10个西兰花品种,对植株性状、抗逆性、球型、单球重、产量及品质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绿海折合产量为 26 600 kg/hm2,较对照品种耐寒优秀增产24.30%,生育期58 d,较对照品种耐寒优秀提前7 d上市,球型好,商品性佳;领秀折合产量为256 56 kg/hm2,较对照品种耐寒优秀增产19.89%,Vc含量最高,为8.50 mg/kg。以上2个品种产量高,商品性好、品质佳,适宜在张掖市范围内种植。  相似文献   

18.
对7个杂交油葵品种(系)在环县旱地梯田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ZH6331折合产量最高,为2 756.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32.5%;其次是SB733,折合产量为2 683.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29.0%;GK1108折合产量2 546.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22.4%,居第3位;XF6606折合产量2 50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20.2%,居第4位。4个杂交油葵品种(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ZH6331、SB733建议在环县适宜区域推广种植,GK1108、XF6606可以在环县适宜区域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天水市种植的籽用大麻品种(系),以当地主栽品种清水大麻为对照,对引进大麻品种(系)的生育期、主要性状、产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出苗期基本相同。不同品种(系)种子折合产量有较大差异,沁源6号最高,达1 076.82 kg/hm2,比对照品种清水大麻增产41.17%;固原1号次之,为895.40 kg /hm2,比对照品种清水大麻增产17.39%,其余品种(系)均表现为减产。纤维折合产量沁源6号最高,达316.30 kg/ hm2,比对照品种清水大麻增产0.18%,其余品种(系)均低于对照品种清水大麻。原茎折合产量固原1号最高,达1 057.78 kg/hm2,比对照品种清水大麻增产39.39%;其次是沁源6号,为902.22 kg/hm2,比对照品种清水大麻增产18.89%。从主要性状和产量综合分析,沁源6号和固原1号表现较佳,适宜在天水市种植。  相似文献   

20.
高产油量油菜新品种沪油039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高油菜品种的含油率,培育高产、高产油量的双低油菜新品种。以高含油率的油菜品种(系)栅048和沪油16为亲本,采用品种间复合杂交和辐射诱变相结合的方法,育成高产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039,2012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油量高,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二年平均产油量1407.63kg/hm2,比对照增产15.86%;在全国油菜区域试验中,产油量1198.65kg/hm2,比对照增产3.50%;沪油039抗病性与对照相仿,品质优良,适合在长江下游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