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赣香B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水稻野败型保持系,在江西、福建、贵州、湖北和浙江等多地都表现较强的稻瘟病广谱抗性。对赣香B的稻瘟病抗性位点的遗传解析,有助于今后稻瘟病抗性育种工作。【方法】通过抗感株系基因组比较、稻瘟病抗性位点标记检测、抗性位点测序和片段代换系表型鉴定,分析赣香B中的稻瘟病抗性基因位点。【结果】赣香B中含稻瘟病抗性基因Pish、Pia和Pita。在稻瘟病高感株系中导入Pish后,抗性得到显著增强;而导入Pita或者Pia后,抗性略微增强或者没有显著效果。【结论】赣香B携带多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其中,Pish是主效抗性基因,表现出广谱稻瘟病抗性。  相似文献   

2.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质量抗性和数量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选择三黄占2号等一些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品种,从质量抗性和数量抗性两个方面探讨了不同类型抗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三黄占2号等三个品种表现出稳定持久的抗性与其具有较高的质量抗性和数量抗性有关。结果表明,品种对病菌的抗性频率并不完全与品种的病斑数呈负相关,抗性频率和品种的病斑数可能受两种不同类型的抗性基因控制,反映出两种不同类型的抗性(质量抗性和数量抗性)。同时,也可看出,抗病品种的质量抗性与数量抗性水平必须以本地区的菌株与品种互作和环境条件反应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鉴定抗除草剂油菜种质对不同种类除草剂的交互抗性,获得可安全交替使用的其他类型除草剂,可延长抗性品种使用时间。本研究以油菜抗SU类除草剂新种质PN19及转抗性基因的拟南芥和烟草为材料,在3-5叶期喷施不同浓度梯度的五大类ALS抑制类除草剂(SU、IMI、TP、PB和SCT类),通过抗性鉴定以确定PN19对各类除草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SU和SCT类交互抗性最强,IMI和TP类其次,PB类最低。转基因植株除草剂抗性评价及烟草ALS酶体外活性分析表明,五类除草剂交互抗性功能源于靶标ALS酶对各除草剂敏感性下降。且五类除草剂处理后PN19抗性基因较野生型表达上调。本研究为田间ALS类除草剂混合使用进行杂草防控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监测目前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现状,对从江苏省各地采集的油菜菌核病病原菌菌株以及海安、苏州和高淳三地的油菜菌核病病原菌田间群体菌株进行了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江苏省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已经产生,不同地区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比率不同。在苏州的田间菌株群体中抗性菌株的比率达到28.12%,而在高淳等地的菌株中没有检测到抗性菌株的存在。抗性菌株都表现为高抗,其EC50 >100µg/ml。对抗性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进行PCR扩增和酶切的结果表明,所有抗性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的198位都发生突变,从而导致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的产生。从江苏省范围来看,继续使用多菌灵防治油菜菌核病菌可能会导致抗性频率上升、抗性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水田稻稗(Echinochloa oryzicola Vasing)对丁草胺的抗药性水平以及对其他细胞分裂抑制剂的交互抗药性水平。【方法】采用琼脂法和整株盆栽法测定了黑龙江省14个地区53个田块的稻稗对丁草胺的抗药性以及对其他3种细胞分裂抑制剂丙草胺、苯噻酰草胺和莎稗磷的交互抗性。【结果】琼脂法检测出庆安03、东京城镇02等4个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抗性指数为12.92~26.03,占供试稻稗生物型的7.55%;兴隆镇03、阿城04等4个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产生了低等水平抗性,抗性指数为6.63~8.86,占供试稻稗生物型的7.55%;庆安01、汤原01等5个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敏感性下降,抗性指数为3.18~4.84,占供试稻稗生物型的9.43%;其余阿城02、尚志02等40个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表现敏感,抗性指数均小于3,占供试稻稗生物型的75.47%。选取上述测定结果当中抗性最高的两个生物型,使用整株盆栽法进行对丁草胺的抗性水平验证。发现庆安03和东京城镇02同样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抗性指数分别为16.78和13.27;同时测定两个抗性生物型对丙草胺、苯噻酰草胺和莎稗磷3种细胞分裂抑制剂的交互抗性,结果显示,庆安03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和丙草胺产生了交互抗性;东京城镇02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丙草胺和莎稗磷产生了交互抗性。【结论】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稻稗对丁草胺产生了抗药性,且对丙草胺和莎稗磷产生了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根肿病爆发式蔓延,对十字花科作物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以油菜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至2022年底全国发病已超133万公顷。培育抗病品种是阻止根肿病快速蔓延最经济有效的方式,而目前使用的抗性位点只有PbBa8.1和CRb,面对不同地区复杂多样的根肿菌和随时产生的新的变异类型,需要不断更新抗性种质资源。本研究通过接菌鉴定筛选了14份抗根肿病大白菜,根据已有的抗性位点相关标记鉴定发现DG117、ZS105、SG01、SR06、JQ07五份大白菜中不含CRb位点,且抗性强于华双5R/华油杂5R;含有CRb位点的KL02对Pb XM(新民菌)的抗性表现强于现有材料409R,可能含有新的优异抗性位点。以上材料可作为新的根肿病抗性资源应用于甘蓝型油菜的抗根肿病新品种选育,为现有抗性资源做出补充。  相似文献   

7.
抗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育种骨干亲本抗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对抗大豆孢囊线虫病育种中常用的40份骨干亲本进行4号生理小种抗性鉴定,其中感病品种30份,黄粒抗病品系2份,黑粒抗病品系2份,黑粒抗源6份。结果表明:品种间的抗性有极显著差异;抗性的主要差异首先出现在抗性和非抗性品种之间,其次出现在非抗性品种内;抗源材料的抗性非常稳定;亲本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呈连续性变化,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抗性愈强的品种抗性愈稳定,抗性愈弱的品种抗性愈易受环境的影响。大豆抗大豆孢囊线虫的广义遗传力约为53.9%。  相似文献   

8.
植物细菌性青枯病抗性的分子标记研究与育种潜力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细菌性青枯病危害多种作物,抗病育种是病害防治最为可行的途径,DNA分子标记研究是深化作物青枯病抗性遗传改良的重要方面。本文从茄科作物青枯病抗性分子标记、模式植物拟南芥青枯病抗性遗传研究和花生青枯病抗性生物技术改良的应用潜力等方面,评述植物青枯病抗性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明确黄淮海稻区育成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及其基因型,【方法】收集了来自本稻区5个不同地区的水稻品种,连续两年通过稻瘟病菌接种鉴定和田间病圃自然诱发对供试品种进行了稻瘟病抗性鉴定,并利用4个抗病基因Pita, Pib, Pi54和Pikm的分子标记,对水稻品种基因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以抗性等级为表型值对品种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黄淮海稻区水稻品种发病率较高,分别达85.2%和65.9%。Pi54和Pib检出率分别达84%、65%。同时抗性聚类分析表明Pi54和Pib在本稻区的抗性贡献率却很低。【结论】黄淮海稻区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弱,携带的抗瘟基因的抗性在不断减弱或丧失,需加强稻瘟病主效抗性的发掘、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0.
二化螟对氟虫腈抗性初探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点滴测定法,于2001~2004年对江、浙、皖3省12个县市的二化螟进行了氟虫腈的抗性调查。江苏及安徽等地二化螟对氟虫腈仍处于敏感状态,但江苏无锡和浙江慈溪二化螟的敏感性明显下降(抗性倍数RR分别为3.1和3.6倍),浙江苍南二化螟已出现中等水平的抗性(RR为21.2倍)。由此认为,二化螟目前仍处于对氟虫腈抗性发展的早期阶段。解毒酶抑制剂的活体增效实验发现,TPP、DEM能明显提高氟虫腈对抗性二化螟的毒力(增效比SR分别为1.8和1.6),但PBO在敏感性和抗性二化螟中的增效作用均不显著(SR为1.1~1.2)。表明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与二化螟对氟虫腈抗性的形成有一定关系。不同杀虫剂的比较毒力测定表明,三唑磷和敌百虫由于产生了抗性,对二化螟的毒力很低,乙酰甲胺磷本身对二化螟的毒力也不高,已很难再用来防治抗性二化螟。但哒嗪硫磷、二嗪磷、溴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对二化螟的毒力较高,而且尚没有明显的抗性产生,在二化螟抗性治理中,可以用作氟虫腈的轮换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恢复系桂99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恢复系桂 99系采用栽野杂交中间材料为母本 ,以恢复力强 ,并抗稻瘟病多种生理小种的材料为父本进行杂交即优良基因聚合的技术路线选育而成。用其与珍汕 97A配制的组合汕优桂 99,1990~ 1993年累计推广 2 0 93.0 8万亩 ,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气候因子对杂交稻金优组合结实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期播种和定穗观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气候因子对金优组合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气候条件下,金优组合与对照汕优、威优组合相比,结实率没有明显差异;对不良气候条件的抗逆能力相当。同时还得出,影响杂交稻结实率的主要气候因子是灌浆结实阶段的日平均温度和抽穗扬花及灌浆结实阶段的降雨量  相似文献   

13.
籼型优质杂交水稻金优928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优质不育系金23A与优质新恢复系928配组育成的金优928,是一个高产稳产、米质优、耐肥耐寒、抗倒伏、再生力强、熟期适宜、适应性广的多用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1998年3月通过湖北省,1995-1999上在全国已累计示范种植10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14.
水稻Y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Y华农A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蔡善信 《杂交水稻》2001,16(6):9-10
以华南晚籼迟熟品种夜公为细胞质源育成的雄性不育系Y华农A,花粉败育长度,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良好,株型适中,米质优良,抗病性强,配合力好,于1997年6月通过广东省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其杂种一代是高产、优质、抗病三者结合得较好的组合,所配组合华优86、华优桂99于2000年12月至2001年5月先后通过广西、广东和全国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5.
华南杂交晚籼高产,优质,高效组合选育实践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华南杂交晚籼选育的8项意见,即优质性、高产性、抗病性、后期耐寒性、熟期适中性、早制晚用性、恢复系苗期耐寒性以及制种父母本播种差期短等。按此育成了博优210等组合,达到了预期的选盲目标。  相似文献   

16.
金优怀340是怀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选优质中熟恢复系怀恢340与金23A组配而成的中熟杂交中籼新组合,经湖南省中稻中熟组区试和各地试种,表现丰产性好,米质较优,生育期短,适应性较广,耐肥抗倒,适合机械收割,于2008年2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7.
小粒型优质野败不育系绮A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绮A是广西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极小粒型野败不育系,千粒重仅14g,具有败育彻底,异交习性良好,可恢性,配合力高,外观品质好等特点。2001年10月通过广西区科技厅成果鉴定。所配组合表现米质优、优势强、产量高、熟期偏中迟。绮优1025、绮优99和绮优293等优质早灿组合的配组成功,有望解决华南杂交早灿稻米质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武陵山区杂交水稻育种目标与策略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针对武陵山区气候生态条件复杂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武陵山区杂交水稻育种目标:在以"优质高产多抗广适"为总体育种目标的基础上,以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米质和抗性选育为突破口,重点开展抗稻瘟病和耐寒育种,达到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有机统一.实现该目标的主要策略是:充分发掘和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加强区内育种单位之间的协作,建立多病圃对种质资源、亲本和组合进行联合鉴定筛选,通过病区胁迫选择、非病区选择与高海拔基地抗寒性鉴定相结合育成符合育种目标的新组合.经过多年努力,成功地鉴定或育成了一批优质抗病的恢复系、不育系和杂交组合,并相继通过各级水稻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广西杂交早稻的现状和育种策略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从产量,米质和抗性等方面分析了广西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杂交早稻组合的现状,认为优质化和多元化是杂交早稻的发展方向,以现有高产水平为基础,改良品质和抗性,选育适应市场的优质高产组合是广西“十五”杂交早稻育种攻关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优质晚稻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群众对优质稻品种的需求,2011年福安市种子管理站引进10个优质晚稻新品种进行筛选试验,考查其产量、米质、抗性等主要性状。试验结果表明金优3301在产量方面优于对照宜优673,米质与对照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