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插秧技术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传统手工插秧种植已不适应水稻生产发展需求,我国水稻生产迫切需要以水稻机插秧为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现有的传统平盘毯状秧苗机插秧技术存在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秧龄弹性小、低播量成毯性差、伤苗伤根严重、漏秧率较高、每丛苗数不均匀及返青慢等问题,制约机插水稻增产潜力.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插技术,针对传统毯状苗机插存在的问题,通过钵体毯状秧苗,利用普通插秧机按钵精确取秧,实现钵苗机插,秧苗根系带土多,伤秧和伤根率低,栽后秧苗返青快,发根和分蘖早.能充分利用低位节分蘖,有效分蘖多,从而有利于实现高产,同时按钵苗定量取秧,取秧更准确,机插漏秧率低,机插苗丛间均匀一致,从而有利于高产群体的形成,实现机插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水稻生物降解秧盘在双季稻机械插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生物降解秧盘育秧及机插比传统秧盘育秧及机插要显著增产,增产的主要原因是,采用生物可降解秧盘育秧比传统秧盘育秧秧苗素质好,钵苗带盘机插,伤秧伤根少,不堆秧和出现秧爪粘秧,机插效果好,质量高,漏秧率低,栽后返青快,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多。生物降解秧盘育秧及机插,操作方便,省工省时,价格低廉,高效生态环保,可实现农业循环经济,是水稻机械化种植的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的机插秧新方法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水稻生物可降解秧盘(规格58cm×28cm×2.8cm)育秧、机插试验及示范情况。用生物可降解秧盘育秧可提高出苗率与成秧率,秧苗分布均匀,插种时漏插率低,更能适应机械插种的要求;育成的秧苗插种时伤根少,插种后返青快,分蘖略早,生育进程快,苗数足,有利于获得高产;育成的秧苗机插时不散秧,比常规育秧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普通平盘育秧机插为对照,开展了上毡下钵育秧机插试验。结果表明:上毡下钵育秧机插漏秧率低,苗数均匀,秧苗根系发达,返青发棵快,分蘖成穗数多,增产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5.
5月16日,正值东北水稻育秧季节,中国水稻研究所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农场举行水稻钵苗机插技术观摩会。现场专家认为,由水稻所自主研发的水稻钵苗机插技术是水稻生产技术的一次更新换代,具有操作方便、省工省力、机插后伤秧伤根少、返青快、增产效果好等特点。尤其在今年东北稻区低温春涝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该技术育成的秧苗依旧保持良好长势,凸显出明显的防御低温春涝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温宿县水稻种植面积在8 666公顷左右,但机械插秧面积不足3 333公顷。人工插秧效率低、强度大、成本高、耗时长,但传统机械插秧技术秧苗伤根较严重、插秧不均匀、漏秧率高、返青较慢。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能有效解决常规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存在的问题,实现机插高产高效。钵形毯状秧苗机械插秧技术使用钵形毯状秧盘,培育的机插  相似文献   

7.
水稻钵盘育秧摆栽机插技术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早、晚稻双季水稻上进行钵盘育秧摆栽机插与普通毯状育秧机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钵盘育秧摆栽机插与普通毯状育秧机插相比,具有基本苗足、丛苗数多且均匀、漏秧率低、插秧深度浅、秧蔸整齐度高、伤秧率低、插后新增白根多、2(3)段秧根发生率低等特点,对早稻的生育进程没有明显影响,对二晚的生育进程影响较为明显,能使二晚提早3~4 d返青分蘖,并增加产量7.04%。  相似文献   

8.
随着机械化育插秧面积越来越大,目前正在推广应用平盘毯状秧苗机械育插秧的劣势也越来越明显,与平盘毯状秧苗相比,钵体毯状育插秧具有播种量少、秧苗素质高、秧龄弹性大、机械伤苗伤根轻、漏插秧率低、插后返青快分蘖早等优点。水稻钵体毯状苗育插秧高产栽培技术通过详细介绍品种选择、秧田准备、秧板制作、床土制备、秧盘选择、机械播种、暗化出苗、秧田管理、大田整地、肥料运筹、机械插秧、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技术要点,以期提高单产,提升效益,加快机械化育插秧推广步伐。  相似文献   

9.
通过开展不同育秧方式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钵苗育秧下的秧苗素质较毯苗育秧的秧苗素质高,钵苗育秧移栽后基本无植伤,分蘖发生快、高峰苗出现早,且较毯苗机插水稻高峰苗量大,高峰苗出现后分蘖消减慢,最终成穗率较毯苗机插高。生长后期群体结构合理,个体与群体发育较为协调,每穗粒数较毯苗机插高,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10.
水稻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培育适应种植制度特点又适应插秧机作业的秧苗,引进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钵苗穴盘、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机插秧秧苗,比较了3种方式的播种量、20~50 d的苗高以及插秧后的漏插率、直立苗率、伤秧率、返青期等数据。[结果]采用钵苗穴盘育秧,具有节省种子、播种精度、出苗率、成苗率高等优点。在20~40 d,叶龄、苗高、根数均较高,40 d以后,生长延缓。20 d时秧苗质量差异小,此后,钵苗穴盘秧苗质量优势逐渐突出。30 d时,插秧质量差异不大;但40 d之后,插秧质量高于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育秧,且返青期明显缩短。[结论]与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机插秧秧苗相比,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更适宜于成都平原稻麦两熟种植制度区域。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水稻机插秧现状、钵体毯状苗摆栽插秧技术的要点,提出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前景。水稻钵体毯状苗摆栽插秧技术与传统插秧种植技术有较大的优势,秧苗根系多集中在小钵体中,机插时按每个小钵体精确取苗,秧苗自身附带的泥土相对较多,这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伤苗率,更多地吸收了钵体苗摆栽技术,比机插秧返青早分蘖快,低结位分蘖多,这在较大程度上使水稻的产量得到有效提高,近几年来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培育适应种植制度特点又适应插秧机作业的秧苗,引进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钵苗穴盘、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机插秧秧苗,比较了3种方式的播种量、20~50 d的苗高以及插秧后的漏插率、直立苗率、伤秧率、返青期等数据。[结果]采用钵苗穴盘育秧,具有节省种子、播种精度、出苗率、成苗率高等优点。在20~40 d,叶龄、苗高、根数均较高,40 d以后,生长延缓。20 d时秧苗质量差异小,此后,钵苗穴盘秧苗质量优势逐渐突出。30 d时,插秧质量差异不大;但40 d之后,插秧质量高于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育秧,且返青期明显缩短。[结论]与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机插秧秧苗相比,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更适宜于成都平原稻麦两熟种植制度区域。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育适应种植制度特点又适应插秧机作业的秧苗,通过引进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进行研究,采用钵苗穴盘、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机插秧秧苗,比较了3种方式的播种量、20~50 d的苗高,插秧后调查了漏插率、直立苗率、伤秧率、返青期,结果表明:采用钵苗穴盘育秧,具有节省种子、播种精度、出苗率、成苗率高的优点。在20~40 d,叶龄、苗高、根数均较高,40 d以后,生长延缓。20 d是秧苗质量差异小,此后,钵苗穴盘秧苗质量优势逐渐突出。30 d时,插秧质量差异不大;但超过40 d时,插秧质量高于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育秧,且返青期明显缩短。这更适宜于成都平原稻麦两熟种植制度区域。  相似文献   

14.
与常规机插育秧(具用种量高、成秧率低、秧苗素质差、在机插过程中容易伤根、不利早发等问题)相比,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育秧优势明显。为促进该技术推广,进行了其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育秧,成秧率较常规机插育秧提高,且增产效应极其明显。  相似文献   

15.
水稻应用不同类型育秧盘对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灯塔地区的水稻工厂化育苗及机插秧面积逐年扩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率已达80%以上,工厂化育苗面积近100hm2。现在应用的平盘毯状秧盘存在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整齐度不高、伤苗伤根严重、漏秧率较高、每穴苗数不均及返青慢等问题。笔者所在单位利用优质水稻项目在2015年引进了钵型毯状育秧盘进行对比试验,在秧苗素质、插秧质量、返青分蘖效果及产量上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比对照增产7.8%。  相似文献   

16.
正水稻旱育秧苗在成长中,容易出现长势弱、芽率低等问题。为了解决水稻秧苗的这类问题,广泛采用了大棚钵体毯式旱育秧苗的方法,这种方式培育出的水稻秧苗形状是上毯下钵,其特征是返青快、机插漏秧率较低、成秧率高、整体素质较好等等。在黑龙江省广泛推广使用这种技术,有显著的增产效应。1.水稻品种和秧田选择在选择种植的水稻品种时,要依据当地的茬口类型,例如具有适中生育期、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是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7.
普通插秧机普遍存在伤秧率高、缓苗期长、分蘖性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稻的产量。而新型钵体育秧水稻快速插摆机主要采用水稻钵体育秧技术,由于秧苗带钵体,所以克服了以往机插伤秧率高、缓苗期长的缺点,并且增强了分蘖性,从而提高了水稻的产量。1主要创新点a.利用新型塑料秧盘进行水稻钵盘育秧。秧盘的外型纵横尺寸为580mm×280mm,横向秧苗钵数  相似文献   

18.
超级早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效果及产量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双季超级早稻上机插应用,探究机插效果及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超级早籼稻中早39、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BT)和传统平盘(CK)培育秧苗,考察种子出苗、秧苗素质、根系形态及分布、机插效果、产量并比较差异。【结果】水稻钵形毯状秧盘与平盘育秧种子出苗率差异不显著;钵形毯状秧苗根系独立成钵状,56.03%的根系在底层钵碗内,上部根系比例43.97%,且白根多,根数比对照略少,但根长度、根表面积、根直径和根体积有所增加,而对照秧苗的下部根系比例37.86%,上部根系比例高达62.14%;从机插效果看,中早39和中嘉早17钵形毯状秧苗的机插断根率比平盘毯状秧苗分别降低了25.06%和14.24%,相同播种量下,2年重复试验中早39钵形毯状秧苗机插的漏秧率比对照分别下降了3.89%和1.67%,中嘉早17下降了2.22%和1.66%,另外翻秧、漂秧、伤秧比例较对照也有所减少;钵形毯状秧苗机插14 d后的秧苗叶重、茎鞘重、根重、地上部总重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明显增加,表明有利于促进秧苗早发生长;产量比较,中早39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比对照增产6.35%—7.66%,中嘉早17增产8.99%—10.87%,其中主要通过有效穗数增加实现增产,中早39和中嘉早17的钵形毯状秧苗机插处理有效穗数分别增加了2.14%—6.01%和4.76%—6.98%。【结论】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通过培育形成上毯下钵的钵形毯状秧苗,按钵取秧机插,有利于提高机插质量,减少机插漏秧率及伤根,促进秧苗早发,提高有效穗数,实现机插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19.
研究插秧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插秧对水稻根系伤害重,插深一致,插后返青慢,但是可以保证一定的苗数;人工插秧植伤小,插后易缓苗,但是插秧时难以保证插深、密度;钵育苗可以增加单株生长空间,插后无植伤,提高带蘖率及促进秧苗分蘖早生快发,钵育摆栽是目前最有效的增产增收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机插秧叠盘暗出苗育秧技术是由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经多年探索而形成的水稻机插秧苗培育技术,该技术具有提高育秧效率、提高种子成秧率、降低机插漏插率、提高水稻产量等优势。为促进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介绍了机插秧叠盘暗出苗育秧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即适时播种、种子处理、秧床准备、基质准备、精量播种、叠盘暗出苗、温度和湿度控制、其他秧苗管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