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防虫网室内扦插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是繁育微型薯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为了提高脱毒试管苗利用率,降低微型薯繁育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本试验比较了4种不同脱毒马铃薯试管苗栽培方法在微型薯繁育中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脱毒试管苗扦插后在网室生长20天剪顶芽扦插成活率为96.67%;株高、茎粗分别为68.82厘米和1.62厘米,叶片数最多,为17.15片,地上部分生长势强,单株平均结薯6.3粒,平均单粒重达5.61克,优于其它处理。脱毒试管苗扦插后在网室生长20天左右移栽,成活率最高,为98.89%;根数最多,为21.37条,根长最长,为13.52厘米,分别比对照高出1.85条、3.31厘米,根系较发达;单株结薯最多,达到6.6粒,平均单粒重达到5.37克。这2种种植方式都能够提高微型薯的生产效益,是繁育微型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温室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无土栽培基质(珍珠岩:蛭石=1:1),进行脱毒试管苗和扦插试管苗生产微型薯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扦插苗生产的微型薯,单粒重达到4.02g,试管苗只有2.95g。而试管苗生产的微型薯,单株结薯数、单位面积(1m^2)结薯数分别高于扦插苗58.29%、68.61%,两者的单位面积(1m^2)产量相近,试管苗略高于扦插苗的微型薯产量,>1g的微型薯比例扦插苗达85.58%,高于试管苗5.6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脱毒微型薯高效节俭、低耗低成本生产模式,以洛马铃薯8号脱毒苗为材料,进行脱毒苗扦插快繁成本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扦插苗单株成活率高于试管苗,扦插苗比试管苗单株生产合格微型薯平均增加0.65个,合格率增加193%,扦插苗生产成本是试管苗的1/1.88,利润为试管苗的1.28倍。  相似文献   

4.
1引言 在马铃薯脱毒微型薯工厂化生产中,围绕降低脱毒微型薯成本、加快繁殖速度这一问题,我们作了试管苗扦插成活后,在70d收薯的前提下,不同剪尖次数对产量、繁殖系数、经济收益的影响分析研究。旨在探索最佳剪尖次数,使经济收益和繁殖系数达到最佳值。  相似文献   

5.
利用马铃薯脱毒苗扦插繁殖微型薯,不仅能较好控制病原的侵染,而且能降低成本,便于贮藏运输。介绍了马铃薯试管瓶苗壮苗培养、扦插准备、脱毒苗扦插、栽培管理、收获、贮藏等技术环节。总结出了微型薯生产的一整套高产、稳产、低成本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乌兰察布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脱毒马铃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脱毒微型种薯生产应用是目前提高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根本措施。在生产微型种薯过程中脱毒试管苗扩繁主要采用扦插繁殖。通常由于环境条件或技术措施控制不当使大批脱毒试管苗死亡,而影响扦插苗成活的关键是合适的环境条件和技术措施,为了提  相似文献   

7.
温室内通过无土基质生产微型薯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在室内培养的试管苗生长弱小,抵抗力低,在试管苗扦插生产微型薯过程中往往由于技术不过关,导致试管苗成活率低,造成试管苗的浪费,增加了微型薯的生产成本,影响了脱毒种薯推广应用的速度。因此,研究如何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8.
无糖组织培养技术在马铃薯种苗快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马铃薯试管苗质量,优化种苗生产,改良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采用无糖组织培养技术,以马铃薯早熟品种"华薯1号"的脱毒试管苗为材料,以MS培养基附加4%蔗糖培养基为对照(CK),比较无糖培养技术对试管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探究无糖组培下不同培养基、支撑物及接种方式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组织培养相比,无糖组织培养下试管苗生长速度快,试管苗更健壮,在马铃薯脱毒种苗生产上更具优势。无糖组织培养条件下,去除MS培养基中的有机成分,仅包含无机成分,对脱毒种苗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更能有效降低污染。以蛭石为支撑物代替琼脂的试验结果显示,以蛭石为支撑的脱毒种苗生长速度快,节间较长,有"徒长"迹象。在以蛭石为支撑物培养条件下,比较单双节段的扦插试验结果显示,双节段扦插的种苗生长状况显著优于单节段扦插,且双节段扦插成活率更高,节段较大便于机械手操作。进一步将无糖组织培养试管苗扦插至网室生产微型薯,与传统的有糖培养试管苗相比,两者微型薯的结薯数量和大小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建立的新型无糖组织培养技术,可缩短马铃薯种苗的培养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简化微型薯生产扦插繁育程序,为实现马铃薯种苗机械化扦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质类型对脱毒马铃薯微型薯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温室条件下不同栽培基质对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的影响。结果表明,1∶1的珍珠岩和蛭石,结构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扦插脱毒试管苗单株结薯数2.1粒,单粒重达2.76 g,单位面积结薯数量498粒,大于1 g微型薯比例(按粒数)达到85.58%,均为最高值。因此,蛭石与珍珠岩等量混合可作为脱毒试管苗扦插的适宜基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脱毒马铃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脱毒微型种薯生产应用是目前提高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根本措施。在生产微型种薯过程中脱毒试管苗扩繁主要采用扦插繁殖。通常由于环境条件或技术措施控制不当使大批脱毒试管苗死亡,而影响扦插苗成活的关键是合适的环境条件和技术  相似文献   

11.
温室沙床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的微型薯生产技术是在脱毒苗繁殖不换代的情况下,在温室沙床上按照一定比例铺上蛭石,在一定的温室和温度下进行扦插,进行科学管理,小苗成活后,叶面喷施一定比例的营养液,这样可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面积上提高微型薯繁殖系数,增加微型薯生产产量,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2.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与扦插苗微型薯生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比较试验表明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生育期最长为 12 9d ,一次、二次扦插苗生育期分别为 12 0和 110d。每百株结薯数和产量以试管苗较高为 860粒 ,重 172 5 .2 7g ,二次扦插苗较低为 664粒 ,重 14 47.5 3g。试管苗早期结薯性状好 ,中后期三者差异不大。微型薯平均单粒重以一次苗最重为 2 .2g ,二次苗次之为 2 .18g ,试管苗最轻为 2 .0 1g。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脱毒微型薯栽培技术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微型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为试管苗-原原种-一级原种-生产良种体系.茎尖脱毒试管苗的培育、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网棚脱毒微型马铃薯原种生产繁育技术,为广大马铃薯生产种植者及消费者理清脱毒马铃薯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4.
水培扦插切断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在温网室条件下生根成活后,能否正常生长,是决定水培扦插切断马铃薯脱毒苗及脱毒种薯一年制供种技术研究成败的关键。通过对8个生长营养液配方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培马铃薯脱毒生根苗的生长过程中,生长营养液配方3的生长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温室沙床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的微型薯生产技术是在脱毒苗繁殖不换代的情况下,在温室沙床上按照一定比例铺上蛭石,在一定的温室和温度下进行扦插,进行科学管理,小苗成活后,叶面喷施一定比例的营养液,这样可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面积上提高微型薯繁殖系数,增加微型薯生产产量,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脱毒马铃薯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脱毒种薯需求量逐渐增加,需要繁育大量的微型薯。但在微型薯生产过程中,试管苗成本偏高,本试验通过对不同密度下,2种培养基培养脱毒试管苗生产的微型薯产量进行比较,找到能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试管苗培养方法,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周平  王朝海  王朝贵  顾尚敬  白永生  程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346-20347,20350
[目的]探索马铃薯移栽脱毒苗合适的剪尖次数。[方法]对移栽后的马铃薯脱毒苗分别进行01、2、3、4、、5、6次剪尖处理,考察脱毒马铃薯产量、合格薯率及植株性状。[结果]随着剪尖次数的增加,马铃薯合格薯产量降低,不剪尖处理合格薯率最高,为90.5﹪,产合格薯246.0粒/m2;剪尖1次产合格薯239.5粒/m2,不剪尖处理比剪尖1次处理增产2.84%,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剪尖处理与剪尖2次及2次以上处理产量差异极显著。地上部植株高度、茎粗、分枝数均是随着剪尖次数的增多而降低。[结论]在网棚内生产马铃薯原原种,对脱毒苗可以进行不剪尖或1次剪尖扦插。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脱毒苗扩繁及微型薯生产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作者通过对马铃薯脱毒苗扩繁、扦插炼苗、温湿度管理、提高结薯率等技术环节的研究,总结出了微型薯生产的一整套高产、稳产、低成本生产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包括脱毒材料的选择、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试管苗的快速繁殖、试管薯的诱导以及人工隔离条件下的扦插生产脱毒小薯.除扦插部份是在网棚内进行的外,其余工作都在组培室进行,脱毒试管苗、试管薯及网棚生产的脱毒小薯在种薯繁育体系上统称原原种.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网室生产微型薯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防虫网室中运用马铃薯脱毒扦插苗采取不同的剪切、扦插方式及不同的管理措施生产脱毒微型薯。结果表明,脱毒扦插苗再行剪尖扦插时,插穗下端将3个腋节埋入基质,80d平均单株结薯粒数为3.6粒,>1g微型薯粒数为2.1粒;双株扦插每穴平均结薯粒数为4.8粒,比每穴单株扦插多2.0粒;摘取腋芽薯的扦插苗平均每穴结薯粒数为4.2粒,比不摘取腋芽薯的处理多1.6粒,单位面积(1m2)>1g微型薯数量较后者多48.5%;实施3次剪尖和3次培土的管理方法,80d平均单株结薯粒数达3.8粒,比不剪尖、培土2次的处理(对照)多1.4粒,说明增加剪尖和培土次数,是提高单株结薯数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