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基于山西省117个县秸秆资源分布情况,选取了9个秸秆资源相对富集地区为主要调查对象,从农户个性特征、社会经济活动、基本认知和外部环境因素影响4个角度,确定了15个相关变量对农户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影响因素构建了模型,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户个性特征中的年龄、经济社会状况中的是否从事非农产业、基本认知中的是否了解秸秆资源化利用对农业生产的好处、环境因素中的当地是否有秸秆加工或回收企业、是否有补贴、秸秆资源化利用宣传力度、对秸秆焚烧查处力度以及周边亲友是否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8个变量与农户是否选择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呈现显著相关性,且均呈现正相关。基于此,提出了从提高农户基本认知、创优政策环境和建立长效机制3个方面对农户加以示范引导,以推动农户更好地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山西省117个县秸秆资源分布情况,选取了9个秸秆资源相对富集地区为主要调查对象,从农户个性特征、社会经济活动、基本认知和外部环境因素影响4个角度,确定了15个相关变量对农户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影响因素构建了模型,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户个性特征中的年龄、经济社会状况中的是否从事非农产业、基本认知中的是否了解秸秆资源化利用对农业生产的好处、环境因素中的当地是否有秸秆加工或回收企业、是否有补贴、秸秆资源化利用宣传力度、对秸秆焚烧查处力度以及周边亲友是否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8个变量与农户是否选择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呈现显著相关性,且均呈现正相关.基于此,提出了从提高农户基本认知、创优政策环境和建立长效机制3个方面对农户加以示范引导,以推动农户更好地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从三方博弈的角度对农作物秸秆产业的主体参与者进行研究,构建政府、企业和农户三者之间的序贯博弈模型,对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三者之间的博弈策略,以及达到博弈均衡时的条件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作物秸秆产业中政府需扮演主导角色,企业和农户参与农作物秸秆产业的意愿很大程度受政府补贴影响。农作物秸秆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增加对企业和农户补贴力度和政策倾斜,特别是对研发能力强、转化成果多的企业;同时加大对秸秆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市场认知度。  相似文献   

4.
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废弃物之一,其资源化利用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利用Logistic模型,基于对浙江省84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户主文化程度、是否参加合作社、是否有秸秆回收补贴、附近是否有回收地点、秸秆回收价格等是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驱动因素;人均农作物种植面积、人均纯收入、家庭非农劳动力占比等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呈现负向影响;户主性别、户主年龄、是否知道禁止焚烧制度等因素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影响不明显。为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应强化禁烧秸秆制度、法规的宣传,健全秸秆收贮运输体系,完善秸秆回收财政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5.
秸秆回收利用的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提出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的治理,为了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负外部性,近年来政府出台大量严禁焚烧的政策,动用各种行政手段加强对农户秸秆就地焚烧的管制,但秸秆焚烧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以实地调研的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杨家厂镇沿江村和河北省保定市魏村镇为例,主要分析了农户有关秸秆利用的成本与收益。研究发现,现阶段秸秆资源供求市场不平衡,秸秆回收中间环节成本过高,且补贴激励作用不明显,并就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促进秸秆能源化利用不仅节约了生物质能源,还能减少碳排放。而秸秆产权多且分散的特点要求构建1个秸秆交易市场对秸秆进行回收再利用。因此,在充分了解秸秆收储运特征的基础上,全面考虑秸秆交易过程中各主体特征,从供求两方面出发,结合生产者、需求者及政府补贴的价格特点,构建了秸秆交易的价格理论模型,对秸秆交易体系进行经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促进秸秆市场交易的驱动机制,指出国家应当从增加政府补贴、提高化石燃料价格、提高秸秆对化石燃料的替代效率、控制总交易成本和降低农户对秸秆的收集成本等5个方面激励秸秆能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每年秸秆总量约达8亿吨,然而秸秆综合利用率平均不到3.6亿吨。其中大部分秸秆被农户进行了焚烧,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因此,秸秆的回收利用已成为目前我国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我国秸秆回收利用现状与现有秸秆回收体系存在的问题,对秸秆回收体系与运营机制的构建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黑龙江省玉米秸秆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以探究黑龙江省玉米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原因为出发点,选取省内大、中、小不同类型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和玉米种植农户进行秸秆利用意愿调查,并结合文献分析,定性对农户、企业和政府3个行为主体对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了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爽  侯玉洁 《新农业》2022,(3):22-23
秸秆回收利用问题一直是一个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文结合黑龙江省回收秸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结合党的最新政策与当地秸秆企业发展状况,对黑龙江省的秸秆回收现状进行论述,深入了解黑龙江省秸秆回收状况及其可行性进行分析,旨为发展黑龙江省特色新...  相似文献   

10.
日前,确山县三里河乡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户综合利用秸秆。一是凡购买秸秆打包机、秸秆还田机、建设秸秆沼气池的,除上级给予政策补贴外,乡财政分别再给予1000元、200元不等的补贴;二是为建好养牛小区、凡从事开发秸秆饲料和进行秸秆食用菌栽培的,乡政府从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扶持,协调贴息贷款不少于投贷额的50%,并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三是凡用于发展秸秆流通和工业利用项目的,享受招商引资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四是艾滋病户或特困户实施秸秆还田或其他综合利用的,乡财政给予每亩25斤复合肥的补贴。  相似文献   

11.
为了能够更好的推进这项技术发展,文章结合某地区农作物秸秆还田发展实际情况,分析农 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并从财政扶持角度入手思考如何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必 要补贴支持。  相似文献   

12.
权英  杨萍  郭洪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14-15817
通过对黄淮平原地区4省139县市区3090农户的实地调查,在阐述农户秸秆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户秸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农户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旭凡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576-5579
以江苏省盐城市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在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秸秆还田和秸秆焚烧行为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和比较,找出影响农户秸秆还田和秸秆焚烧的主要因素,为政策建议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影响意愿的显著性因素主要可分为4类: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家庭因素、农户认知因素和社会因素。鼓励农户秸秆还田,减少秸秆焚烧,可以从文化教育、技术支持、政府补贴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焚烧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污染的源头。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极为重要。秸秆打捆机可以解决秸秆回收,改善农村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做好秸秆机械化回收综合利用推广工作,国家鼓励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购买秸秆打捆机械,并对购买秸秆打捆机械的农户给予经济补贴。因此,秸秆打捆机自推出以来,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本期就秸秆打捆机的使用和保养等方面的知识做了介绍,还推介了一款实用的新型秸秆打捆机,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物等方面总结了郎溪县农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促进农业固体废弃物有效回收,提高其资源化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秸秆的回收处理工作是保证秸秆处理成本得到合理控制的重要工作,本文深入分析了秸秆回收利用的主要方法,并对秸秆回收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可行性应对措施的制定,对提升秸秆回收工作的执行质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美好的生活环境的不断向往,秸秆的回收利用问题不断被提到。但是由于目前的主流回收利用方法仍然存在成本太高、制成品质量低下、秸秆收集困难等现实问题,秸秆回收利用项目无法实际运转。本文从实际出发,试图探索出秸秆回收利用最好的可行性办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万荣县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农药包装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畜禽粪便采用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点、有机肥场集中处理、"畜禽-沼-果(菜、粮)"等多种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对农作物秸秆采用"政府引导、扶持+市场运作+企业重点项目带动+农户主动参与"的运行机制,推广秸秆直接还田、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肥料化利用途径;对废旧农膜及废弃农药包装物利用采用"政府引导、宣传+企业重点项目带动+农户主动参与"的运行机制,建设废旧农膜(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与处理中心等,提高全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9.
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耕地地力保护行为的响应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塔城市为研究区域,利用实地调研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农户耕地地力保护行为对农业补贴政策响应程度进行分析,探讨了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耕地地力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的耕地地力保护行为对农业补贴政策产生积极的响应,主要表现在意识响应和行为响应两方面。文化程度、肥料选用、病虫害防治、地膜处理及秸秆处理与农户耕地地力保护对农业补贴政策的响应程度呈正相关;劳动力人数、地膜类型及耕地改良意愿与农户耕地地力保护对农业补贴政策的响应程度呈负相关。同时,农户对农业补贴政策认识程度是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对农业补贴政策是否产生积极响应的关键问题,应从农户与政府两个方面解决目前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北方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北方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分析了玉米秸秆燃料、秸秆肥料、秸秆饲料、秸秆基料和秸秆原料等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方向与存在的问题。综合北方地区气候、种植模式、资源利用情况等因素,建议政府在加大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力度的基础上,在资金补贴、企业税收优惠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重视玉米秸秆收贮运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