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1961—2016年甘肃省42个站点的降水资料及海温资料,分析了ENSO事件对甘肃省夏季旱涝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1961—2016年,El Ni?o事件共出现19次,La Ni?a事件共出现18次。(2)冬季ENSO指数与酒泉地区西部、陇东地区呈负相关,与陇南地区、武威地区北部、酒泉地区东部呈正相关。(3)El Ni?o事件期间,酒泉地区西部、白银到兰州地区夏季降水偏少明显,而酒泉到张掖地区北部及陇东地区偏多明显;LaNi?a事件期间,全省夏季降水一致偏少。(4)El Ni?o事件期间,蒙古低涡偏强,西太副高位置偏西偏北,西南暖湿气流偏强,陇东地区夏季降水偏多;而甘肃北部受异常气旋式底部环流影响,酒泉到张掖地区北部处于冷暖空气交汇区,甘肃北部夏季降水偏多。(5)La Ni?a事件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位置偏东,导致来自低纬度地区的水汽无法输送到甘肃,同时蒙古地区低涡减弱,使到达甘肃的冷空气偏弱。  相似文献   

2.
采用NOAA1979—2019年的南方涛动SOI指数、GPCC降水数据和ERA5气温数据探究El Ni?o事件消亡期亚洲季风区对流层上层海陆热力差异的演变特征。El Ni?o事件衰减期按所处季节可分为春季型、秋季型和冬季型,其中冬季型衰减对季风区对流层上层经向热力差(TIup)的贡献最大,且热力差异在冬季达到最大;春季型衰减会使伴随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增加,秋季型衰减会使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减少,冬季型衰减会使华北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增多,只有华南、西南及东北部分地区降水略有减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区域干旱变化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 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现象的关系,为青海东部高原农业区干旱的发生及干旱程度预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59-2005年的海表温度距平指数SSTA(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和南方涛动指数SOI(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及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2个站点的降水指数,对海表温度距平SSTA和南方涛动指数SOI进行相关性分析,定义出厄尔尼诺(El Ni?o)事件和拉尼娜(La Ni?a)事件;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Stangard precipitation index),对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海表温度距平SSTA以及南方涛动指数SOI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谱分析的方法分析SSTA、SOI和干旱的周期变化规律。【结果】对1959-2005年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2个站点SPI指数的计算表明,该区中部和北部地区干旱程度较为严重;用南方涛动指数SOI定义的ENSO现象在滞后2个月时与12个站点的SPI指数有很大的正相关性,且显著性最高;对3个指数的谱分析表明,SSTA的明显周期有3个,SOI的明显周期有5个,其中45个月是两者共有的显著性周期,青海省东部农业地区的干旱周期较ENSO事件的周期短,但很接近。【结论】El Ni?o事件和La Ni?a事件对青海省东部农业地区干旱的影响基本相同,但在一些特大干旱事件发生时都为El Ni?o事件发生年,相对于La Ni?a事件,El Ni?o事件对青海省东部农业地区干旱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详细统计2016年聊城地区春季气候要素特征,概括气象服务重点,提升气候应对和防灾减灾能力。结果发现:2016年春季(3—5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时数接近常年略偏少。全市季平均气温15.5℃,比常年偏高1.3℃,比上年偏高1.0℃;春季降水量45.1 mm,比常年偏少47.3 mm,比上年偏少59.3 mm,降水最多的是东阿,为65.0 mm,最少的是高唐,为35.3 mm,虽然降水偏少,但农业生产的关键期降了及时雨,未出现明显的干旱现象;春季日照时数631 h,比常年偏少52 h,比上年偏少9 h,对农作物及大棚蔬菜的正常生长无明显影响。2016年春季主要气候事件是低温、大风、霾天气。  相似文献   

5.
利用六枝、盘县、水城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173个加密区域自动站的平均气温、雨量、日照观测数据,分析2015年秋季至2016年夏季六盘水局部地区农作物在各时段出现的气象灾害天气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秋季至2016年夏季六盘水市出现秋季绵雨、倒春寒,春季持续低温阴雨、冰雹、盛夏少雨寡照等气象灾害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秋季绵雨天气影响秋粮收晒、秋播推迟;倒春寒天气对正处于开花期的油菜影响较大;春季持续低温阴雨天气诱发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冰雹灾害天气造成农业生产损失较重;盛夏少雨寡照对玉米灌浆、水稻拔节孕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81—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索伦国家基准气候站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兴安盟索伦镇气候变化特征和影响。结果表明,索伦镇年平均气温为3.0℃,平均气温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夏季增温最为显著,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较小;索伦镇年平均降水量468.5 mm,呈逐年减少,除夏季外,其余3季降水量均呈逐年增加趋势;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增温会造成农作物减产、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加重农作物病虫害。  相似文献   

7.
利用洪泽湖湿地1961—2009年气象和农作物生产资料,分析了该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结果表明:近49年,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以近25年上升较为明显;年降水量缓慢增加;年平均日照时数明显下降。近10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极端高温和低温年份交替出现,降雨量增加,旱涝年份交替出现,日照时数大幅度减少,相对湿度明显降低,气象因素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针对气候变化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改革种植制度,发展生态农业,选育和推广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作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吴玉芳  丁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91-13893
利用菏泽市1981~2010年各县区月、年降水资料,对厄尔尼诺年及其次年降水的特征与旱涝灾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菏泽市年降水量,El Nino年普遍偏少,El Nino次年普遍偏多;不同年份的El Nino事件对菏泽市降水影响不同,1997、2002年强El Nino事件造成年降水量异常偏少;在El Nino次年中1984、1993、2003年年降水量异常偏多;由于受1987年跨年度El Nino事件影响,1988年年降水量异常偏少;四季降水中,El Nino年的春季无异常;夏、秋、冬季降水普遍偏少,3个季节的30年极小值均出现在El Nino年;El Nino次年四季降水均偏多,春、夏、秋季较明显。El Nino年多旱灾,其次年多涝灾。  相似文献   

9.
利用1979—2014年的NOAA/NASA海表温度延长重构数据和国家台站的观测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从赤道年平均海温出发,分析热带海温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印度洋—太平洋海温对我国年降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79—2014年热带地区年平均海温为26℃,海温暖区主要集中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赤道地区。热带海温距平时空变化特征:第1特征向量场在印度洋海温表现为全区一致型,太平洋海温表现为弱El Nio(La Nia)现象,时间系数与年降水量主要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和河套地区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2特征向量场在太平洋海温表现为El Nio(La Nia)现象,印度洋海温表现为偶极子型,时间系数与年降水量在西藏和黄河中游地区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东北东部和长江以南地区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第3特征向量场在太平洋海温表现为弱El Nio(La Nia)现象,印度洋海温表现为南北型,时间系数与年降水量在西藏、新疆、福建和东北西北部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El Nino/La Nina事件对许昌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71~2009年期间发生的El Nino/La Nina事件和许昌市气象资料,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971年以来许昌气温、降水、旱涝灾害与El Nino/La Nina事件之间的关系,初步揭示了El Nino/La Nina事件对许昌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许昌市39年来温度和降水均有升高的趋势;厄尔尼诺年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高0.1℃,平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少34mm,厄尔尼诺次年降水增加,降水量多于正常年份35.3mm;拉尼娜年气温上升且波动较大,拉尼娜发生年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高0.3℃,拉尼娜年降水量多于正常年份2.3mm,拉尼娜次年降水量少于正常年份15.5mm;从气温来讲,拉尼娜年许昌气温的上升幅度要大于厄尔尼诺年气温的上升幅度。从降水量上来讲,厄尔尼诺年对许昌降水量的影响度要大于拉尼娜年对降水的影响度。El/La事件对许昌市旱涝灾害影响显著,拉尼娜年发生大涝灾害的几率较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呼和浩特市2011年气候交流进行统计,结果表明:2011年平均气温部分地区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偏少。春季气温偏低和夏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对农作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正>据黑龙江省气象部门分析、预测,2015年黑龙江省农业气象年景属平丰年(与近5年平均值比较)。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为春季东部地区局地内涝、春季西南部干旱、夏季局地干旱、夏季阶段性低温以及盛夏局地短时洪涝。预计3-10月全省气候总趋势:气温接近常年略高,生长季热量少于近5年,降水略少。春季预计气温正常略高,全省平均比常年高0~0.5℃,但大庆气温正常略低,终霜日期大部分地区比常年早1~4d,比去年晚7d左右,全省平均降水量略少于常年。夏季预计气温正常略低,全省大部分地区比常年低0.2℃左右,盛  相似文献   

13.
利用商丘市所辖7个国家气象站降水、气温、日照等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和天气分析方法,分析了商丘市2016年基本气候特征、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气候影响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5.4 ℃,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1.1 ℃,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均偏高;年降水量711.8 mm,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4%,其中冬季、春季、夏季偏少,秋季偏多;年日照时数1 890.2 h,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166.7 h,其中冬季、春季、秋季偏少,夏季偏多.年内出现了低温、干旱、暴雪、高温热害等天气气候事件.总体来说,气象灾害为偏轻年份,是个好年景.  相似文献   

14.
目前极端天气频发,对各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保定是冀中地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厄尔尼诺事件对保定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对指导该地区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获取该地区1988~2018年气温与降水数据、农业气象灾害数据和粮食(小麦和玉米)产量数据,根据GB/T 33666―2017确定该地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年,采用线性趋势和Mann-Kendall (M-K)检验方法,分析1988~2018年保定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与突变情况;利用不同季节的气温和降水距平,分析厄尔尼诺事件对该地区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采用GIS反距离权重法差值,分析保定地区各县(市)气温和降水变化幅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到以下结论:(1)该地区出现超强级厄尔尼诺事件2次、中级厄尔尼诺事件4次、弱级厄尔尼诺事件2次,共计8次。(2)保定地区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且通过了M-K检验。气温和降水的突变年与厄尔尼诺年耦合。(3)保定市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由东向西逐渐增强,降水量变化空间分布由北向南逐渐减弱。保定西部暖干趋势最为显著,东部偏干但升温不明显。(4)不同等级的厄尔尼诺事件,4个季节的气候变化差异较大。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年,农业灾害发生比例增加,且造成当年夏秋粮减产。  相似文献   

15.
铁岭地区2016年春季气象要素和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铁岭地区气象加密自动站2016年春季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春季铁岭地区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时数略多。春季全市平均气温9.9℃,比常年偏高1.3℃,全市平均降水量为231.3 mm,比常年偏多1.3倍。全市平均日照时数为739 h,比常年偏多6 h。主要天气气候事件为大风扬沙、强风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6.
《山西农业科学》2018,(4):616-619
利用朝阳地区7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和134个区域气象自动观测站1953—2017年降水、气温、日照气象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分析2017年农作物生长季气候及农业气象条件特征。结果表明,大风、高温和暴雨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气温偏高,日照略少,降水总量偏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夏季暴雨多发。播种期、苗期热量充足,降水偏少,春季干旱严重,播种偏晚;抽雄至灌浆期,降水充沛,农业气象条件适宜,作物生长状况良好;成熟期气温偏高,作物灌浆顺利,籽粒饱满。综合分析,生长季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作物影响利大于弊,气象灾害对农作物危害总体较轻。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业务年度,呼伦贝尔市主要气候特点:气温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偏高,降水量接近历年同期,日照接近历年,大风日数较历年偏少。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夏季受暴雨、大风、风雹、冰雹等对流天气影响,引发农业灾害、城镇内涝。阶段性出现气温异常偏高和异常偏低天气事件,如初冬、春季中期气温创历史极高值,冬末极寒天气"后反劲",盛夏林区北部遭受轻霜冻,秋季大范围的风雪降温天气。  相似文献   

18.
2019年旅顺口区年平均气温表现为偏高,春、夏、秋、冬四季均偏高,春季偏高尤为明显。全区年平均气温12.3℃,比常年偏高1.3℃。全区年降水量553.5毫米,常年561.6毫米,比常年低8.1毫米。春季降水总体偏少,出现阶段性干旱。全区年日照时数2529.5小时,与常年同期偏多37.2小时。春季日照偏少。2019年旅顺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尤其是春季偏少明显,出现阶段性干旱;日照时数基本持平。其中极端性天气较强对城市和农业作物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产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农业气候资源往往会对农作物的品质与产量产生严重影响。本文选定高淳区1990-2019年的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与月日照时数等气候要素资料,着重针对该地区近30年农业气候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9年高淳区年平均气温以0.377℃/a的速率呈现出明显的变暖趋势。春季气温变化趋势最为显著,其次为秋季,而冬季最为缓慢。年降水量以-142.19mm/10a的变化速率呈显著的减少趋势。秋季降水量变化趋势最为明显,而春季最为缓慢;年日照时数累积距平变化曲线以-366.52h/10a的速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以秋季日照时数的降幅最大,夏季次之,而春季日照时数的升幅最为缓慢。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2月,呼伦贝尔市主要气候特点:气温与历年同期值相比,牧区、农区异常偏低,林区大部分地区在偏低1℃至正常值之间。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值偏多82%~653%,其中12个台站降水量为近50年以来历年同期最多值。月内,该市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阶段性低温,频繁降雪使多条公路交通受阻,牧区部分地区出现白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