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正> 草莓一地芸豆套种栽培是典型的一年两种两收种植模式,突出了满城区域特色优势,是一种既高产又高效的种植模式,适合大面积推广。 1 栽培形式 日光温室套种栽培。 2 茬口安排 上茬草莓,下茬地芸豆。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草莓 3.1.1 品种。选用丰香、达赛莱克待、全明星等品种。 3.1.2 地块。选择未种过草莓或土壤处理过的地块。  相似文献   

2.
生土地种植苜蓿后土壤速效养分与pH值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评价苜蓿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及草田轮作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在苜蓿各生育期对0~60 cm土层进行取样,研究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pH值的动态变化。【结果】种植苜蓿第2年各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幅较小,第3年各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幅较大,与种植前相比,其0~20、20~404、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分别增加了3.85,5.82和8.25 mg/kg;在第2年,各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呈抛物线型,于第2茬达到峰值。在第3年,头茬苜蓿生育期内各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均迅速下降,与种植前相比,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降低了3.16,2.98和2.40 mg/kg;各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逐年下降,与种植前相比,种植苜蓿后的第3年,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下降了94.35,88.29和88.55 mg/kg;各土层土壤的pH值略有增加,与种植前相比,种植苜蓿后的第3年,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的pH值分别增加了0.14,0.12,0.04。【结论】种植苜蓿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第2年第1茬初花期时达到最低,苜蓿的固氮作用从第2年第2茬开始显现;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变化呈抛物线型变化,于第2年第2茬达到峰值;土壤速效钾含量逐年下降;pH值略有增加但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种植苜蓿对盐碱地改良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州区头营镇胡大堡村河床地上种植耐盐苜蓿品种——中苜1号,采用多点取样法进行土壤样品分析和苜蓿产量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连续7年种植苜蓿过程中,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春、夏、秋三季土壤pH值除第7年夏季比第6年略有增加外,其余均呈下降趋势。种植苜蓿第1~5年土壤全盐含量呈直线下降,从6.7 g/kg下降到1.86 g/kg,脱盐率为72.24%;种植苜蓿第5~7年土壤全盐含量下降速度减慢,从1.86 g/kg下降到1.56 g/kg,脱盐率16.13%。苜蓿产草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趋势,草产量最高的时段出现在种植以后第3~5年。说明种植苜蓿对盐碱地改良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通过对玛纳斯县、兵团第六师新湖农场谷子种植情况的多次考察和学习,以及在精河县2年的谷子生产实践和技术服务,总结出谷子在精河县的种植优势和精河县谷子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一、精河县种植谷子的优势1.气候条件适宜精河县属于内陆干燥气候区,有效积温、无霜期、降雨量、土壤等条件都适宜谷子生长。2.种植成本低谷子全生育期667米~2物化成本和劳动力投入700~800元,土地承包费300~400元,经计算全年谷子种植成本约1 000~1 200元。播种谷子种子用量  相似文献   

5.
<正>苜蓿,属多年生豆科牧草,是迄今为止最抗旱耐盐碱的牧草,收获合理、管理得当可利用7~8年,一般年产干草1 000 kg左右,其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另外在盐碱地块种植其耐性非常好,对改良土壤有很大的作用,是我国乃至全球最理想的适合大面积种植的牧草。1播种苜蓿生长土壤温度最佳为10℃~23℃,四季均可播种,以秋播最为适宜。①春播:3月中下旬,当年收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阿克苏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和苜蓿/棉花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集种植1~4 a的紫花苜蓿地、连作5 a棉花地和第5 a苜蓿轮作棉花地的0~10、10~20和20~40 cm土壤,测定土壤容重、全盐、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结果】紫花苜蓿与棉花轮作能够降低pH;土壤容重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并且种植时间越长,改善效果越好;棉花连作土壤全盐含量最高,种植苜蓿和苜蓿与棉花轮作可以降低土壤全盐,苜蓿种植时间越长,土壤全盐降低越明显,苜蓿种植第四年全盐量比第一年降低50.5%,苜蓿/棉花全盐比棉花连作降低了41.7%;土壤有机质含量随苜蓿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加;苜蓿/棉花轮作土壤土全氮含量最高,种植苜蓿地0~10 cm全氮含量呈增加趋势;种植苜蓿第四年的土壤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最高,速效钾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结论】阿克苏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苜蓿、苜蓿/棉花轮作能够降低土壤盐分。  相似文献   

7.
利用辽风谷4号植株特矮小、生育期特短的特征特性进行了套种花生种植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谷子套种花生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套种的效益显著高于谷子、花生单作,谷子套种花生是切实可行的一种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对套种两种作物生理性状的变化及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紫花苜蓿种子的休眠期较长,出苗不整齐,而且第1年种植生长缓慢没有经济收入,通过春小麦套种紫花苜蓿的栽培方式,很好地解决了紫花苜蓿在第1年栽培中的经济收入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合理调整了种植业结构。在生产过程中,紫花苜蓿幼苗高度不超过10厘米,不与春小麦抢墒、抢肥;紫花苜蓿可苗期受到小麦遮荫,可保证土壤的墒度,提高出苗成活率,有利于其生长。在春小麦收割后,紫花苜蓿可充分生长,提高了土地的复种指数和利用率,这种粮、草套种的配置方式,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玉龙县白沙镇海拔2400~3500 m,全年平均气温8.9℃,年均降雨量935.8 mm,霜期150 d,属冷凉气候。玉米是当地主要农作物。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白沙镇大小春两季茬口矛盾突出,大部分土壤只能种植一季农作物,造成土壤浪费,亩产值低下。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就是套种栽培,常规的种植模式是前期小麦间种绿肥,后期小麦套种玉米。现将小麦套种玉米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1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宜苹果园行间种植的绿肥植物,在果园种植鼠茅草、毛苕子、三叶草、苜蓿,以行间自然生草为对照,研究苹果园不同生草栽培对其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果园生草栽培处理均可不同程度改善土壤含水量,其中,苜蓿和三叶草对土壤含水量的改善效果优于鼠茅草和毛苕子;果园生草栽培主要改善2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对4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改善效果不明显。理想的苹果园生草品种为苜蓿和三叶草。  相似文献   

11.
黑龙港地区谷-草一年两作种植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从生育期和草产量上对12个饲用小黑麦品种进行了筛选,研究了3个优良谷子品种在3个播期条件下的谷草产量和籽粒产量效益,而后对谷-草一年两作种植模式的小黑麦品种和谷子品种进行了组装,并分析了该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简化栽培谷子品种懒谷3号产量较高,且管理简单,便于推广应用,是该种植模式的首选谷子品种;饲用小黑麦品种NTH1048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较高,适合作为饲用型小黑麦种植。采用懒谷3号+NTH1048谷-草一年两作种植模式,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节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近年来畜牧业和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苜蓿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是苜蓿种子的休眠期比较长,出苗不整齐,在第一年种植时由于地上生产量少导致当年没有收益,在这种情况下,用小麦套种苜蓿的种植模式进行栽培,能够很好地解决当年的经济收入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种植结构的合理化、科学化。1新疆和布克赛尔县苜蓿套种小麦生产现状和布克赛尔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北部,总面积3.06万平方公里,辖内人口有五万多人,地势北高南低,县域  相似文献   

13.
正有机谷子生产是指在谷子整个生育过程中,不使用化学肥料,以有机肥和经认证机构认可的有机基地内的农家肥、农产品残渣及其他有机物质为主要营养来源,对病、虫、草害采取物理、生物、生态、农业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的栽培方法。一、种植基地选择1.选择集中连片且通过有机基地认证的地块,其中不能夹杂非有机地块,有机谷子田四周不允许种  相似文献   

14.
罗燕 《农村科技》2012,(12):50-51
温室葡萄套种叶菜省工、省力、资金投入较少、经济效益可观,近2年来已经成为鄯善县温室主要套种模式之一。已种植棚架模式葡萄温室内2~3年可以套种叶菜。套种的叶菜一般要在11月初收获完毕,使温室葡萄进入休眠期。一般叶菜种植规程与不套种相似,均为平畦栽培。在大棚内套种栽培,可在8月深耕1次,深度25厘米左右。施足底肥,每667米2施腐熟  相似文献   

15.
我站在巩留县东买里乡进行西瓜套种亚麻栽培模式示范,取得成功。 一、播前准备 1.选地应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整、通透性好、防风条件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好,土壤通透性差,次生盐碱化较重的地块不宜种植。  相似文献   

16.
种植地的选择旱半夏喜温和湿润气候,耐寒耐阴,适合山坡、平地栽培。可与果树间套种,也可与玉米、油菜、小麦等高秆植物间作。以沙质土壤种植最佳,重粘土,低洼积水地块不宜种植。  相似文献   

17.
在宁南旱区将10 a生退化苜蓿草地翻耕后,进行了为期3年(2003-2005年)的草粮轮作试验,轮作作物为春小麦、马铃薯和谷子,以保持生长的退化苜蓿为对照,形成了27种不同草粮轮作方式。研究不同轮作处理对土壤水分的恢复状况以及产量效益,并通过综合指标法比较出最佳的草粮轮作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退化苜蓿翻耕后3 a轮作期间,0~200 cm土壤水分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而且主要受当年轮作作物影响较大;马铃薯为草粮轮作首选作物;不同轮作方式的作物总产量、经济总产值、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率,以及第3 a 0~200 cm土壤水分含量等指标间差异显著(P0.05),马铃薯-马铃薯-马铃薯(PPP)、马铃薯-马铃薯-春小麦(PPW)、马铃薯-春小麦-马铃薯(PWP)和马铃薯-谷子-春小麦(PMW)为较好的轮作方式,其中马铃薯-马铃薯-春小麦(PPW)为综合指标法比较下的最佳轮作模式,该模式的作物总产量、总产值、水分利用效率、降水生产效率和0~200 cm土壤含水量分别为5 214.50 kg/hm2、15 301.87元/hm2、9.38kg/(hm2.mm)6、.87 kg/(hm2.mm)和254.58 mm,土壤水分净恢复量50.69 mm,可作为当地适宜的草粮轮作模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 《北京农业》2012,(28):48
正河北省献县陌南镇王三町村是苜蓿种植大村,为了提高苜蓿种植效益,当地农民想出了一个新花样—通过引进良种、采取保护地栽培的方式,在提前苜蓿收获期、提高芽苗产量上下功夫,实现"春季卖菜,夏季卖草",菜、草两不误的新型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李群 《北京农业》2006,(11):16-16
种植地的选择 旱半夏喜温和湿润气候,耐寒耐阴不耐旱,适合山坡、平地栽培.可与果树间套种,也可与玉米、油菜、小麦等高秆植物间作.以沙质土壤种植最佳,重粘土、低洼积水地块不宜种植.  相似文献   

20.
旱地覆膜对谷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降雨量350~400 mm的宁夏南部山区,采用全膜覆土方式种植谷子,结果表明:采用全膜覆土栽培可有效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促进了谷子增产增收。籽粒产量达到6 093.75 kg/hm2,生物产量达到15 232.5 kg/hm2,较露地种植增产101.39%以上;播期土壤含水量高位运行,超过1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