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8月17日至23日,第9届鳞翅目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国际研讨会在素有"诸神之源"之称的希腊克里特岛举行,会议由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生态学研究所主办。有来自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希腊、捷克、中国、芬兰、加拿大、印度、波兰、澳大利亚等十二个国家的50多位学者进行了39场报告与13个展板,重点就鳞翅目昆虫染色体结构、基因组学研究、昆虫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Bt抗性机理等多个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充分讨  相似文献   

2.
昆虫抗药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阮成龙  米智  朱勇 《蚕业科学》2012,38(2):322-328
由于杀虫剂的长期使用,昆虫产生的抗药性已成为农林虫害治理面临的重大问题。研究昆虫抗药性机制有助于为农林害虫防控、资源昆虫抗性品系选育及新型杀虫剂研发提供科学指导。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对模式昆虫、卫生昆虫和农林害虫的研究,对昆虫的代谢抗性、靶标抗性有了一定认识,继而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克隆、分析了一些抗性相关基因,目前正从基因组学角度去深入阐明昆虫抗药性机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由昆虫抗药性涉及的主要解毒酶入手,对昆虫抗药性形成的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马景霞 《中国家禽》2008,30(11):36-38
1 昆虫杆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属于杆状病毒科,这类病毒具有双链超螺旋大分子DNA,能感染数百种昆虫.  相似文献   

4.
昆虫转基因研究进展、应用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2年Spradling和Rubin发现了可作为载体的P转座子并将外源基因成功地转入果蝇胚层系细胞的染色体而得到表达以来,昆虫转基因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作为现代昆虫分子生物学中最为基本的技术之一,昆虫转基因技术不仅是分析昆虫基因功能的有力工具,而且在害虫防治、减少人类疾病载体昆虫携带的病原体的传播以及作为生物反应器等方面的作用亦日趋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昆虫病毒中,杆状病毒(Baculovirus)是以众多的病毒粒子同时封存在一个折光性强、具有蛋白质性质、直径在0.5~10μm的多角体内为特征的。由于杆状病毒曾经直接威胁了养蚕业的发展,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受到了人们的注意和研究。自1970年Goodwin用杆状病毒感染了昆虫细胞系,建立了第1个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离体系统之后,人们对昆虫杆状病毒的研究不断深入。近年来,昆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较快,3种杆状病毒(AcMNPV、OpMNPV、BmNPV)全基因组序列已公布,为从分子进化的角度研究昆虫病毒进化的关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昆虫抗真菌是近年来刚刚起步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国外目前已发现6种昆虫抗真菌肽因子。国内华南农业大学蚕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实验室课题组在此方向也取得一些重要进展,初步发现13种昆虫可能含有新的昆虫抗真菌肽基因。对昆虫抗真菌肽及其基因的研究,将大大拓宽昆虫抗菌肽的生物技术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正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现有在职职工4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博士与博士后13人,省特贡人员2人,国务院特贴4人。"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蚕桑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牵头单位,入选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两名专家被农业部聘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建有桑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蚕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低碳生物能农业研究、应用昆虫研究和成果转化与推广6个学科和院"昆虫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有实验与科研用房8000平方米,试验桑园4公顷,  相似文献   

8.
一提起昆虫激素,就会让人联想起变态、蜕皮等昆虫生活史中的这些现象,或者联想起激素化学构造上的特异性。最近,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解明这些昆虫激素与遗传基因的结合部位以及与情报传递系统的环状核苷酸的关系,取得进展。特别有趣的是,这些昆虫激素不局限于昆虫而且也广泛存在于无脊推动物。作者认为此种物质对人类的生活可能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992年6月28日到7月4日在北京亚运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第19届国际昆虫学大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昆虫与人类生存”。本届会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综合现代高科技成果,来把握昆虫学科的前沿领域。来自世界各地73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次。其中国内代表1547名,是建国后国内召开的一次最大的国际性专业会  相似文献   

10.
昆虫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一个庞大类群,昆虫的起源进化是动物系统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研究主要根据历史记载、化石记录、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以及通过应用免疫学、生态学、遗传学等领域的技术来进行.近年来,分子生物学、计算机技术以及几类遗传标记的发现和应用为生物进化和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即从分子水平上直接研究昆虫进化.  相似文献   

11.
昆虫保幼激素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昆虫的生长发育、变态主要是受脑神经分泌细胞产生促前胸腺激素(Prothoracicatropic hormone;PTTH);前胸腺分泌的蜕皮激素(Ecdysteroids)及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街3种激素所控制。PTTH顾名思义是一种刺激前胸腺分泌蜕皮激素的激素,而JH和蜕皮激素是直接控制昆虫生长、变态的重要激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从分子水平研究昆虫激素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虽然JH的研究较蜕皮激素的研究水平稍许滞后,但也有了长足进行,特别是咽侧体抑制素的种类、氨基酸序列结构分析和JH运载蛋白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等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由欧盟委员会资助的"蛋白昆虫计划——PROte INSECT Project发表了昆虫作为欧洲动物饲料中可行、可持续性蛋白质附加来源现状的最新评论和分析报告。报告得到了德国汉诺威兽医学院、欧洲动物蛋白参考实验室(EURL-AP)、废物及资源行动计划(Wrap)、德国麦德龙集团(Metro Group)和英国食品标准局的赞同和支持。报告涉及了昆虫源蛋白质的优势和当前大规模采用昆虫源蛋白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专家观点和分析这份名为《昆虫蛋白共识商业案例报告》网罗了基于  相似文献   

13.
《蚕桑通报》2013,(2):4-4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现有在职职工4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博士与博士后13人,省特贡人员2人,国务院特贴4人。"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蚕桑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牵头单位,入选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两名专家被农业部聘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建有桑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蚕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低碳生物能农业研究、应用昆虫研究和成果转化与推广6个学科和院"昆虫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有实验与科研用房8000平方米,试验桑园4公顷,保存桑、蚕品种资源1000余份。研究所重点开展蚕桑新品种选育、家  相似文献   

14.
林清 《中国蜂业》2012,(3X):43-44
<正>201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了一份题为"全球性蜂群消失及授粉昆虫危机"的报告。报告指出尽管现有的数据信息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全球授粉昆虫减退或者造成全球粮食产量明显减少,但在局部地区确实发生了,主要在欧洲及北美地区,而且大部分是人为活动和环境问题造成的。这份报告引起了新西兰地方议会政府、环境专责委员会及新西兰国家养蜂协会(NBA)等部门的注意。因此,大量准备工作之后,于  相似文献   

15.
外源基因导入蚕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Bombyx mori.L.)是以中国为发祥地(田村俊树,1994;吕鸿声,1992)向世界传播的昆虫。长期以来家蚕既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又是生物科学研究的模式昆虫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发展,生物技术开始渗透到各个学科,蚕业科学这一领域也不例外。由于转基因  相似文献   

16.
家蚕被确定为研究昆虫生理、生化、发育、及形态发生的模型系统。尽管已鉴别了大量的家蚕品系,关于基因组的分子生物学信息,仍然是十分有限的。为了研究家蚕主要器官基因表达的模式,我们对  相似文献   

17.
国际上昆虫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进展迅速,本刊将系统地翻译有关方面经典性的评述,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本文是日本著名学者石崎博士及铃木博士的有关家蚕脑分泌肽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奠定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得以从本质上去探讨生命活动的规律,也使分子生物学成为当代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前沿,开辟了现代生物学的全新局面;1973年重组DNA获得成功,开创了基因工程,以此为基础,生物技术作为前途远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最近,克隆动物的不断成功更是举世瞩目,生物工程必将在本世纪成为现代化的大工业,并极大地推动着医学和农业科学的实践。在这些领域中,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正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必将又一次引起人类社会和经济生活的革命。  相似文献   

19.
正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现有在职职工4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博士与博士后13人,省特贡人员2人,国务院特贴4人。"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蚕桑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牵头单位,入选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两名专家被农业部聘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建有桑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蚕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低碳生物能农业研究、应用昆虫研究和成果转化与推广6个学科和院"昆虫分子生物  相似文献   

20.
黄自然  黄亚东 《蚕业科学》2007,33(3):520-520
2007年8月19-24日,“昆虫生物技术与工业化国际会议”在韩国大邱市召开。大会主席Kwon YongJung(韩国)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阐明本次大会的宗旨是“推进昆虫学为了人类的福祉(Advanced Entomol-ogy forHuman W elfare)”。大会组织的专题交流共分12个组,包括: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