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一支由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森林公安局、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组成的60多人的亚洲象营救队,冒雨在云南省勐腊县热带丛林中对一头因打架而受伤的雌性野生亚洲象展开大营救。  相似文献   

2.
普洱市思茅区亚洲象肇事原因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在思茅活动的亚洲象数量迅速增多,人象冲突日益尖锐。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等方法,分析了2008年~2013年以亚洲象为主的野生动物肇事情况,认为适宜生境和食物的不断减少、亚洲象取食习性的改变以及亚洲象报复行为是造成亚洲象肇事不断加剧的主要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强亚洲象的栖息地保护、改善亚洲象生境质量、完善亚洲象监测与预警体系、完善补偿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以亚洲象为主的生物廊道等缓解人象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亚洲象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3个州(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亚洲象与人类的冲突时有发生,互相伤害,形成了亚洲象分布区最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村寨、查看现场、录像拍照并与当地村民进行交流、查找相关资料、咨询专家等方式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一突出问题提出了建设亚洲象迁...  相似文献   

4.
临沧在亚洲象保护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包括开展亚洲象基础研究、亚洲象抢救性保护、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自然保护区政策及应用研究等,成效显著。随着亚洲象保护管理工作的深入,我们认为应重点加强亚洲象种群间基因交流、推进栖息地恢复工程、提升管理机构能力建设、加强打击非法盗猎及科普宣教等5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野生亚洲象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区内分布着120头左右的亚洲象。近年来由于亚洲象种群数量的增加和林内野象的食物相对减少,野生亚洲象损坏农作物、伤害人、畜的事件频繁发生。为缓解人象冲突矛盾,于2005年开展了野生亚洲象栖息地建设工作,目前已先后89次把亚洲象吸引到这一区域活动。经亚洲象在食物源基地内的活动及取食情况分析,其在食物源基地的活动与人类的农事活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提出适当增加食物源基地的面积和数量,逐渐改变食物源基地的种植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寻找亚洲象     
亚洲象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动物,在中国,只有两个地方有亚洲象分布,一个是西双版纳,另一个就是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从昆明换乘半个小时飞机到达临沧,又经过6个多小时土路的颠簸,终于到达南滚河所在地沧源县班洪乡,开始了一场辛劳而又有趣的南滚河寻象行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2005—2012年间关坪亚洲象食物源基地的亚洲象活动记录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对食物源基地中亚洲象活动规律与当地降雨、温度变化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进入食物源基地的亚洲象数量与年份增加呈正相关关系(rs=0.643),食物源基地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亚洲象来此觅食;进入基地的亚洲象活动次数随年降雨量的降低而增加,主要是因为亚洲象独立个体活动次数的增加。气候变化对亚洲象活动规律有潜在影响,建议未来在当地开展更加深入的气候和森林物候监测,以更合理地解释当地亚洲象的活动规律和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8.
中国亚洲象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亚洲象栖息地减少,伴随而来的人象冲突问题使亚洲象及其栖息地保护工作十分紧迫,通过对中国亚洲象种群数量、遗传多样性、行为和人象冲突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总结,对国内亚洲象相关研究工作进行梳理,为亚洲象保护管理和人象冲突缓解工作提供科研基础.  相似文献   

9.
亚洲象分布、数量、栖息地状况及种群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世界野生亚洲象的数量约为5万只,分布于全球13个国家。亚洲象喜栖于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地区,集中在各国气候湿润地带且多呈跨境分布。亚洲象适宜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是各分布国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栖息地面积减少带来的亚洲象死亡、人象冲突等一系列生态经济问题凸显,各国就解决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问题和缓解人象冲突问题提出了相关办法并拟定了共同行动方案。文中从亚洲象在世界各分布国的数量、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程度的现状、人象冲突问题及各国针对保护亚洲象正在和将要计划实施的种群管理措施等方面介绍亚洲象相关信息,以期为科学管理和保护亚洲象种群提供详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亚洲象保护与农村社区发展的协同共进关系到所在区域能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文中首先基于协同理论分析亚洲象所在区域的社会生态系统特征,建立了亚洲象保护与社区发展的交互作用分析框架;其次,分析亚洲象保护与社区发展的交互作用,得出亚洲象所在区域的社会生态系统存在协同问题;再次,从亚洲象对应的生态子系统,社区对应的社会经济系统、治理子系统,以及外部社会经济治理系统等方面存在的特殊性及不足,分析产生协同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健全组织保障、优化工作机制、创新社区发展模式和加强科研支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捕杀珍贵、濒危动物者量罪的思考省高级人民法院张晋明1994年,西双版纳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生一起猎杀国家一级保护珍贵、濒危动物亚洲象的特大案件,致使16头亚洲象被打死,4头被打伤,象牙被走私、倒卖。此案震惊中外,引起广泛关注。人民法院审判此案时,感...  相似文献   

12.
位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尚勇南坪村,是勐腊县遭受野生亚洲象危害最严重的村寨之一。近年来,保护区内的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多。它们的生活空间及活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使野生亚洲象的主要分布区南坪村的村民饱受了野象的危害。由于庄稼被野象毁坏和吃光,南坪村的村民多年来靠政府救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亚洲象与人类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亚洲象的历史性南移、分布现状、亚洲象分布与人口密度的关系、因人象生境之争而形成的日益严重的人象冲突、亚洲象的保护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对亚洲象保护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立 《森林与人类》2003,23(10):8-10
象象是现存的最大的陆生动物,属于哺乳纲,长鼻目,象科。长鼻目包括6科,其中5科动物已经灭绝,只剩象科一科两属两种动物:亚洲象与非洲象。亚洲象学名:Elephasmaximus英文名:Indianelephant别名:大象、野象、印度象体态特征:亚洲象体长5米~6米,身高2.5米左右,体重4吨~6吨,头顶是最高点。象眼小耳大,耳朵向后可遮盖颈部两侧。鼻子长约2米,弯曲自如,感觉十分灵敏。雄象上门齿突出于口外,略向上翘,长达1米多,雌性则没有。象四肢粗壮,形如圆柱,前足5蹄、后足4蹄。尾短而细,皮厚且褶皱多,体表散生极稀的粗毛,体色为灰色或灰棕色。分布:亚洲象分布在南亚、东南亚,栖息在各种地带,从茂密的森林地区到开阔的草原。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江城,云南西南部西盟、沧源和云南西部盈江。国外见于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和马来西亚。亚洲象主要栖于热带雨林、季雨林、稀树草原以及林间的沟谷、山坡,以海拔1000米以下的林带最为常见。生活习性:喜群居生活,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由一头成年公象带领。象群没有固定住所,生活范围很广。亚洲象食量大,以植物的嫩枝树叶为主要食物,喜食野巴蕉叶、竹叶、竹笋、棕叶芦等。  相似文献   

15.
捕杀、走私亚洲象及象牙的十九名罪犯受到严惩云锦发生在西双版纳的恣意捕杀珍稀濒危动物亚洲象和非法走私倒卖象牙的大案,经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首犯高永康、布鲁肖、布鲁先、岩叫、曹剑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主犯布鲁秋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象冲突(Human-elephant conflict, HEC)问题成为亚洲象保护中较为凸显的问题之一。于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利用无线红外相机技术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勐养镇搭建了一套亚洲象预警系统,尝试利用亚洲象预警系统来缓解人-象冲突问题。结果显示:(1)预警区域内,6月至9月为人与亚洲象的活动高峰期;(2)亚洲象预警系统的有效预警率为83.57%;(3)大部分(93.10%)社区居民认可亚洲象预警系统的功能;(4)亚洲象预警系统的运行成本低廉,大范围推广使用的可行性较强。此外,亚洲象预警系统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自身的一些问题,减少或避免无效信息回传,降低该系统后台处理的工作量,提高该系统预警信息准确性和高效性。根据亚洲象预警系统的优点,亦可以在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严重的地区,结合实际情况,构建类似的预警系统,来尝试缓解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亚洲象到农地觅食而踩踏、取食庄稼以及伤人事件频繁发生,缓解人象冲突迫在眉睫。结合亚洲象分布数据和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人为活动三大类环境变量,构建最大熵生态位元模型,综合分析影响亚洲象分布的环境因子,直观和定量地预测亚洲象在勐海县的潜在分布区和适生指数。研究结果显示,勐海县东北部的勐往乡和西部的勐满镇、打洛镇和南部的布朗山乡拥有较大面积的亚洲象适宜栖息地,海拔为主要限制因子,距河流的距离次之。认为可将潜在分布区与人为活动用地重叠度高的区域作为防范亚洲象肇事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8.
在云南茂密的热带丛林中,生活着我国仅有的亚洲象群。它们是人类幸运的图腾,曾经生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但现在它们的生存空间却被严重挤压。野生亚洲象仅活动在云南临沧、普洱和西双版纳3个市(州)的7片支离破碎的原生森林及其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19.
正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沧源管理局紧紧围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战略目标,遵循依法保护、合理利用的方针,扎实推进保护区的资源管理、科研监测、基础建设、宣传教育、社区发展等项工作。把握机遇,新常态下科学编制规划一是启动"十三五"期间亚洲象拯救保护项目。开展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建设,改善亚洲象生境质量;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我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分布调查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亚洲象野外调查研究的难度,发现采用常规野生动物调查方法开展野生亚洲象野外调查、研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也无法获得准确的种群数量和分布数据;同时,亚洲象与人的冲突越来越严重,采用常规野生动物调查研究方法开展监测与预警既危险又无法获得准确的数据并及时向当地居民发出监测预警信息。自2016年6月以来采用的无人机技术,可以在确保调查、监测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获得准确、完整的亚洲象分布、数量、活动轨迹等信息,并发出准确的预警信息,充分显示了无人机的优越性,并在我国野生亚洲象调查、研究、监测及预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无人机技术在我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与分布调查、监测预警、受伤及受困野生亚洲象野外救护及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无人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阐述,并展望未来在亚洲象调查研究、监测预警及保护管理中更广泛的应用,为将来完善无人机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