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马铃薯普遍栽培,近年来发展迅速,面积不断扩大.马铃薯属冷凉性作物,好栽培易管理,茬口好.春马铃薯一般亩产2000~2500千克,高产可达3000千克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而且耐贮运,无污染,营养丰富.所以,马铃薯生产是目前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一项.可是,有不少地方栽培马铃薯产量低(每亩不足1500千克)、薯块小、效益不高(亩收入不足1000元,有的仅500~600元,甚至更少).现就产量低效益差的主要原因及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措施简述如下.   ……  相似文献   

2.
西瓜双膜覆盖栽培(小拱棚+地膜)是高台县商品西瓜的主要栽培形式之一,一般可使西瓜比露地栽培提早20天左右成熟上市.近几年,我们积极探索小拱棚西瓜套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平均亩产西瓜3 500千克左右,亩产甘薯1000千克左右,亩平均收入在2 5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番茄一年三茬高产栽培模式,年亩产番茄逾1.51万千克,其中秋延后番茄亩产5625千克,冬茬亩产5010千克,春茬亩产4502千克.其栽培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临泽县沙河镇西关村农民试验总结了早春小拱棚黄瓜、豇豆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创造了亩产黄瓜5000千克以上,豇豆2500千克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贵杂二号是贵州大学油料研究所"八五"期间选育的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熟期适中,抗耐病性及抗倒力较好,大面积亩产160~180千克,高产田达200千克以上,尤其在成都、湖北、安徽南部表现突出,亩产可达300千克以上,已推广面积超过200万亩,获贵州省2000年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办列为"九五"全国油菜推广良种之一.贵杂四号系贵州大学农学院油料研究所与贵州省种子总站合作,选用贵油201A与贵7~5组配而成的两系隐性核不育优质杂交油菜品种,2002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优质、高产、稳产,适于贵州油菜产区及长江流域种植.大面积亩产170~200千克,高产田达300千克以上,尤其在成都、湖北、安徽南部表现突出,亩产可达350千克以上,是贵州省油菜重大攻关成果;国家科技部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4年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贵油7号由贵州大学油料所育成的中早熟甘蓝型"三高两低"超高产油菜新品种,在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基础上拟川引认定.在成都、湖北等地表现较好."三高两低"(高产、高油份、高蛋白质、低芥酸、低硫苷)杂交油菜新品种(组合)黔油14号,2002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优质、高产、稳产,适于贵州油菜产区及长江流域种植.大面积亩产160~180千克,高产田达250千克以上,在贵州山区、成都、湖北、安徽等地的丘陵地带表现突出,亩产可达300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6.
优质小麦PH85-16优系是我所从PH85-16小麦品种中选择优良单株加速扩繁的小麦新品种.其品质特优,蛋白质含量15%以上,湿面筋含量36%以上,赖氨酸含量0.48%以上,稳定时间5分钟以上.平均亩产超500千克.1.科学施肥亩产500千克PH85-16优系全生育期每亩需纯氮15千克,五氧化二磷11.5千克,氮、磷投入比1:0.77.根据检测和肥料试验结果,总的施肥原则是,基肥亩施优质土杂肥3方,45%的三元复合肥40千克,尿素15千克,拔节期亩追施尿素5千克.缺锌地块每亩补施硫酸锌2.0千克,采用锰、铜、铁等复合微肥拌种.2.适期早播皖北地区适宜播期为9月26日至10月15日,最佳播期10月5~10日.3.合理密植由于PH85-16优系小麦株型特紧凑,分蘖成穗偏低,适当增加播量、缩小行距是夺取高产的又一  相似文献   

7.
《农村实用科技》2005,(9):F0003-F0003
“双抗4号”集抗虫、抗病、高产、优质于一体。一般春播亩产籽棉350千克~400千克,麦套棉亩产300千克~350千克。结铃性强而集中,高抗棉铃虫,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霜前花90%以上。  相似文献   

8.
一、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可使芝麻亩产达到150千克以上,甚至可超过200千克,因此覆膜是一项实现芝麻超高产的栽培措施.但是为了实现地膜芝麻高产,必须抓住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1、适时早播  相似文献   

9.
合选198是由安徽农业大学选育成功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系,一般亩产可达500千克以上,高产栽培可达550千克以上.该品种半冬性中熟;中高秆,耐肥抗倒综合抗性好,稳定性好,增产潜力大;产量结构协调,品质优良. 1.严格控制播量,适时早播在淮北地区中高产肥力水平下,一般在10月5~30日均可播种,最佳播期在10月10~20日.由于该品种分蘖能力极强,早播宜稀.10月上旬播种,亩播量应控制在5~6千克左右,随着播期推迟,应适当增加播量,一般要求年前总茎蘖数在70~80万为宜.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旱稻,是山东菏泽市牡丹区科协引进试种的最新旱稻良种.该稻抗旱性强,抗倒伏能力强,是优质高产新品种,全生育期140天左右.千粒27克,穗粒数130-160粒,一般亩产600千克左右,高产可达700千克以上,且省工省时,效益是玉米的2-3倍.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旱稻,是山东荷泽市牡丹区科协引进试种的最新旱稻良种.该稻抗旱性强,抗倒伏能力强,是优质高产新品种,全生育期140天左右.千粒27克,穗粒数130~160粒,一般亩产600千克左右,高产可达700千克以上,且省工省时,效益是玉米的2~3倍.  相似文献   

12.
苏棉1号亩产皮棉100千克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苏棉1号高产栽培技术,促进棉花生产发展,1990~1991年在三兴、乐余、南丰三个乡进行了高产栽培试验示范,面积517.5亩,平均亩产皮棉105.2千克,平均品级2.43级,绒长29.89毫米,亩产值798.47元,实现了高产、优质的目标。现对两年来示范方亩产100千克皮棉的产量结构、生育特点及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金谷2401是由北京农业金谷丰科技开发中心培育的高产优质谷子新品种,具有亩产1000千克的生产潜力。2004年开始,在阳泉市进行示范种植,到2006年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000余亩,连续3年亩均产量都达到500千克以上。该品种叶片肥厚,色深绿,分蘖力特强,每株可分蘖3~5株,最多12株以上,分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复种指数,解决粮经争地矛盾,笔者进行了麦茬大葱套种玉米的栽培试验,获得了大葱亩产达4 500千克、玉米亩产达510千克的好收成.  相似文献   

15.
烟农19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等突出特点,在江苏省涟水县示范推广,产量、性状均表现良好。在栽培上,应抓好适期播种、精量播种、合理施肥、田间管理等几个方面,从而保证烟农19高产、优质生产。  相似文献   

16.
该麦是以加拿大优质小麦红春和济南17号杂交子一代激温诱变培育而成的. 一般亩产700千克,高产可达750千克以上,比济南1 7号增产23.70%,千粒重53克,粒大色白,商品性好,食之香甜,面筋含量高.  相似文献   

17.
地膜覆盖可使芝麻亩产达到150千克以上,甚至可超过200千克,因此覆膜是一项实现芝麻超高产的栽培措施。但是,为了实现地膜芝麻高产,必须抓住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姚德 《北京农业》2007,(3):11-11
"沂蒙九粒白"是山东省临沂市蔬菜研究所利用地方传统品种资源育成的芸豆新品种.经鲁南苏北多个地区进行试种,均表现出早熟丰产、优质、抗性强的特点,一般亩产2 500千克左右,高肥水地块亩产可达3 000千克以上.适合大田连片、保护地及庭院种植,深受菜农及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9.
小拱棚西瓜与水稻轮作,是我县近年来的一种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据统计,在我县流洞、山北等地种植面积500余亩,亩产西瓜4000千克左右,水稻500千克左右,一年两熟亩总产值达35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20.
贵杂二号是贵州大学油料研究所“八五”期间选育的优质杂交油幕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熟期适中,抗耐病性及抗倒力较好,大面积亩产160~180千克,高产田达200千克以上,尤其在成都、湖北、安徽南部表现突出,亩产可达300千克以上,已推广面积超过200万亩,获贵州省2000年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办列为“九五”全国油菜推广良种之一。贵杂四号系贵州大学农学院油料研究所与贵州省种子总站合作,选用贵油201A与贵7~5组配而成的两系隐性核不育优质杂交油幕品种,2002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优质、高产、稳产,适于贵州油幕产区及长江流域种植。大面积亩产170~200千克,高产田达300千克以上,尤其在成都、湖北、安徽南部表现突出,亩产可达350千克以上,是贵州省油幕重大攻关成果:国家科技部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4年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贵油7号由贵州大学油料所育成的中早熟甘蓝型“三高两低”超高产油幕新品种,在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基础上拟川引认定。在成都、湖北等地表现较好。“三高两低”(高产、高油份、高蛋白质、低芥酸、低硫苷)杂交油菜新品种(组合)黔油14号,2002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优质、高产、稳产,适于贵州油幕产区及长江流域种植。大面积亩产160~180千克,高产田达250千克以上,在贵州山区、成都、湖北、安徽等地的丘陵地带表现突出,亩产可达300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