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是中国新时期“四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研究认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是实现二者均衡发展的前提。在建立综合评价指标分别对系统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的基础上,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一步探究了过去20多年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发展的协调作用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不是两个孤立的过程,两者之间存在要素互补、发展互动、目标互融的关系,在发展初期,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有较强的拉动效应。1990—2013年间,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两系统间的互动协调效应不断加强,2013年两系统间的耦和协调度为0.53,处于初级协调的水平,预计到2025年左右耦合协调度将超过0.7,达到中级协调的水平,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进入螺旋上升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
李如平 《耕作与栽培》2013,(4):64-64,F0003
通过对巴州区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人才的调查,对当前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巍 《种子世界》2016,(2):17-18
正农作物种业科技人才是种业科技的载体、创新的关键,是农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不断加强种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现代种业、增强种业竞争力、提高种业综合效益的重要支撑和迫切需要。1.种业人才现状分析1.1.人才来源天津市现有的种业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来自于全国农业院校,按照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随着近年天津种业产业结构调整,传统种业科技人才已经不能完全满  相似文献   

4.
对甘肃省武威市玉米制种产业的生产优势和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了武威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存在的种子基地质量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育种行业生产秩序不规范、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力度不够、种业监管服务力量较弱等突出问题。因此,提出了培育壮大种业龙头企业、推进制种基地建设进程、加大科技人才储备和科研力度、加快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建设、强化种业监管服务体系建设5 方面发展对策,为推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种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秸秆肥料化生产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解决因秸秆资源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等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农业生产中有机肥大量需求等问题,开展此项研究。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实践经验,掌握了翔实的有关秸秆肥料化生产的资料。主要阐述了中国的秸秆资源量,秸秆生产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现有工艺技术,以及相关企业的发展现状等,提出秸秆本身性质、有机肥生产过程调控不易、原材料成本较高和社会激励制度建设滞后等是当前制约秸秆肥料化生产的主要问题所在,指出相关企业进行更先进的技术工艺研究以及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激励、支持政策,是目前促进秸秆肥料化生产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稻-蒜-烟”粮经复合种植新模式经济效益,对新模式、传统“稻-烟”和“稻-蒜”模式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和经济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一年三熟制“稻-蒜-烟”模式较传统“稻-烟”和“稻-蒜”模式,复种指数增加了60%,其总产值分别提高了55740.4 元/hm2和40644.5 元/hm2;土地净产率分别提高了45144.0 元/hm2和43661.9 元/hm2;活化劳动净产率较传统“稻-蒜”模式降低24.22%,但比“稻-烟”模式提高了34.94%;物化劳动净产率分别提高了17.39%和27.22%;新增纯收益率分别到达了16.38%和25.76%;边际成本收益率则分别达到了3.14 和1.55。“稻-蒜-烟”新模式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益,因此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1999年开始的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其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国内外市场销路好的产品促进农业大升级、农业大提高、农业大发展,以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需要.这次结构调整,不仅仅是政策的引导,更重要的是抓市场、抓布局、抓创新.  相似文献   

8.
夏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年来,我们在多年单因素和高产栽培试验的基础上,根据农业系统工程的原理,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夏玉米高产栽培数学模型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模型分析,初步明确了栽培措施对产量的综合效应,提出了夏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化技术。  相似文献   

9.
燕山山麓积温不足生态区机械化套种种植模式周印富,李彦生,张志城,蔡培思(河北省农业技术师范学院沧黎066600)燕山山麓作物一年两茬平作(简称“两平”)积温不足农业生态区,常年≥10℃的日积温少于4100℃,全年热辐射量在502.4×103~544....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夏玉米亩产900~1000公斤高产品种选育目标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国夏玉米亩产900~1000公斤高产品种选育目标的探讨李登海(山东省莱州布农科院玉米研究所261400)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条件的逐步改善,玉米生产正向大面积的低产变高产和小面积高产再高产的方向发展。为达年亩产吨半粮(小麦500公斤,夏玉米1000公...  相似文献   

11.
关于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莉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4):357-359
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新时期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前人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涉农企业创新人才需求的国内外背景,笔者运用因果分析和决策分析的思想方法,分析中国涉农企业创新人才的获得与培养问题及其成因,从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构筑的角度,提出促进涉农企业创新人才吸引和孵化的对策,具体包括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协商机制、人才培养价值链多环节协同机制和基于多主体利益最优的成本价值反馈机制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村实用人才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农村实用人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需求为背景,对农村实用人才研究的基本观点进行了全面考察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基本内涵、重要性、队伍建设现状和开发对策研究4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纵观农村实用人才的研究历程,提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农村的教育培训创新和建立健全科学的机制体制是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3个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创新环境是区域、产业、企业的创新成果的直接孵化基地,良好的农业创新环境是农业自主创新活动有序、高效、持续进行的有力保障。笔者从农业科技人员感知角度出发,通过天津市科技人员的抽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学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找出创新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科技人员对创新环境总体评价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激励制度、试验基地条件、科研团队结构是影响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关键因素,示范基地的条件、科研经费投入、职称评定制度是影响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育种是现代农业发展应用推广最迅速的育种新技术,对作物遗传改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际农作物育种已经进入分子育种时代,以DNA重组技术和基因组编辑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世界上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本综述简要介绍了国际分子育种发展趋势,并对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和国家相关政策导向、集成创新、科研管理体制、生物种业发展和人才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农业和科技管理部门、生物技术工作者、育种家和种子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数字乡村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基于北京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北京市数字乡村建设实践,发现存在问题,找出推进路径,为数字乡村发展提供可借鉴经验。利用文献分析、典型案例和专家咨询法,探讨数字乡村发展理论与实践。数字化是现代农业4.0阶段的关键特征,数字经济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北京是数字乡村发展的先行者,为北京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数字化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生产数字化、经营网络化和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信息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数字乡村发展面临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数据资源体系建设不完善、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不够、数字乡村人才缺乏等问题。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产品经营和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亟需与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进一步融合。应不断夯实数字乡村建设基础,加大数字乡村科技研发,深化数字乡村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完善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数字乡村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7.
张静怡  马佳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26):159-164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从评价指标选取原则、评价指标内涵、评价方法3个方面对国内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国内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渐趋完善,评价方法丰富。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指标内涵的确定主观性太强;文化指标、都市农业观光等功能性指标的研究较少;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太过主观能动性;研究对象较单一等。提出了未来应当继续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1)在确定指标时,应当选择典型性的指标,并且以因子分析法为主,使指标更加科学化、合理化;(2)重视文化、都市观光等新兴指标的研究,并与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相融合、关联,展现都市农业的多功能特征;(3)在对指标权重进行赋值时,为了避免主观性,多采用数学建模的方式;(4)丰富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对象之间的比较研究(包括横向和纵向发展水平比较)。研究为科学评估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水平、构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翔宇  李海  梁海燕  宋晓强  张知 《种子》2021,(1):134-137
依托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支持,在山西省晋北糜黍主产区,通过“三圃”制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单株选择—株行圃选择—株系圃选择—原种圃繁殖),通过科研+公司+基地+农户的良种繁育模式运作,确保了糜子新品种繁育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在推广上,通过科研+种业公司+农资服务部的合作推广模式,实现了技术支撑、生产保障和基层推广一体化,完善了山西省糜黍优良品种筛选、繁育、推广技术体系;带动了山西省糜黍良种繁育推广产业化发展,对山西省优质杂粮产业化发展和旱作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技能人才是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人才支撑。中国农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农业技能人才数量不断增加、素质不断提高。为加快农业技能人才培养进程,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增收,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文章简要介绍中国农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分析农业发达国家技能人才培养主要做法和模式特征并为中国提供经验借鉴,进而提出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加强顶层设计和完善基础技术支撑体系等提高中国农业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家产业体系与地方创新团队对接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与地方创新团队的有效对接是提升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有效方式。笔者介绍了国家产业体系的三大突破和四川创新团队的主要特点,着重阐述了二者在优势特色产业选择、全产业链设计、人员聘用、职能分工、综合试验站和产业示范基地县功能定位、效益延伸等方面的有效对接,最后从建立交流合作、双向考核、相互流动、有效利益连接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国家产业体系和地方创新团队建设特别是二者的有效对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