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铃薯是重庆市优势特色作物之一,201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37.21万hm2、平均667 m2产量1195.3 kg、总产量667.2万t。分析重庆市马铃薯的生产现状、加工情况、消费情况、市场情况,指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重庆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建议:1)加强山区中小型机械的研发、示范及补贴力度;2)加大晚疫病防控力度;3)加强对生产主体的扶持力度;4)规范土地流转,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5)健全马铃薯市场体系,解决马铃薯如何卖的问题。从加强马铃薯原料供应、着力马铃薯主食开发、开发地方特色品种3个方面探讨了马铃薯主食化在重庆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义江 《南方农业》2013,(Z1):40-42
石柱县作为重庆市马铃薯大县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已近2万hm2。由于新品种与新技术引进、推广工作的滞后,石柱县马铃薯产业存在标准化生产程度低、规模化生产发展缓慢、产业优势不明显的问题。为保证石柱县马铃薯产业的长足发展,建议"优化布局,建立和完善马铃薯繁供体系,推进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率,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创新机制,积极营销,拓展市场"。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菜用马铃薯以春马铃薯和秋马铃薯生产为主,2012年全市定植面积约5.74万hm2,产量105.62万t。生产上以春薯产量最大,主要上市期为5—7月,但在市场销售过程中,秋薯竞争力更强。渝东北的生产面积最大,占全市菜用马铃薯总面积的49%;渝东南占21%;"一圈"占30%。观农贸批发市场全年菜用马铃薯的交易量为12.14万t,日均交易量为375.53t,6月份日均交易量最低,全年外地与本地马铃薯交易量比例为15.5︰1.0。主城区66家超市全年马铃薯销售量为5204.50t,占蔬菜销售总量的6.70%,占薯芋类蔬菜的60.08%;外地与本地马铃薯销售量比例为7.5︰1.0。  相似文献   

4.
李先斌 《南方农业》2013,(Z1):10-13
马铃薯是重庆市巫溪县第一大粮食作物,2012年,马铃薯播种面积28533.3hm2,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0.6%;马铃薯总产折合原粮80600t,占粮食总产的33.9%。巫溪县脱毒马铃薯种薯利用率达70%以上;现有马铃薯鲜薯加工企业15家,淀粉年加工能力达20000t;农村家庭户户从事马铃薯脱水加工,年处理鲜薯近30000t,产品6000t;年外销原原种2000万粒,原种5000t。马铃薯产业发展链型完整,构建了科技支撑体系,独特的品牌文化悄然形成。但是,巫溪县马铃薯产业基础条件、繁育能力等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提出"发展马铃薯产业要加强三级种薯基地建设,提升种薯繁育能力,开展增产技术攻关,提升商品薯基地档次,整合资源扶持龙头,提升马铃薯加工能力,加强合作创建品牌,提升巫溪马铃薯影响力,打造马铃薯特色,提升巫溪马铃薯文化,同时必须完善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保障体系"一系列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现龙村从当地土质的劣势出发,因地制宜地引入九叶青花椒种植。在产业化经营上,现龙花椒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紧密结合的方式,并且根据市场变化,采用了经济人和金字塔模型等模式,实现了各家的互利共赢,提高了产业发展效率,推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2014年,该村花椒种植面积达到482.7 hm2,占全村作物种植面积的67.7%;鲜椒总产量6102 t,平均667 m2产量达845 kg;鲜花椒产值达5492万元,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占到了66.80%的比例;全村从事花椒种植的农户有2197户,占农户总数的91.2%,农民人均收入的70%来自于花椒产业。现龙花椒产业化发展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当地专业化的运营和高标准的技术管理。但是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如何实现从"产品"到"品牌"的跨越。  相似文献   

6.
丰都县是重庆市14个马铃薯主产区之一,自2018年开始引种和试种山东省滕州的脱毒马铃薯。经过3年的测产比较,滕州脱毒马铃薯的每667 m2产量是重庆市马铃薯平均单产水平的4倍左右。仅2020年,丰都县种植滕州脱毒马铃薯惠及5.7万余户农户,带动建卡贫困户3 800余户。丰都县滕州脱毒马铃薯的成功引进,成为了丰都县东西协作产业合作的一大工作亮点和带贫减贫的骨干产业。总结了丰都县创建的滕州脱毒马铃薯新品种"一推三改"高效种植技术,以期为重庆市发展马铃薯扶贫产业提供技术示范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1基本情况近年,彝良县大小春粮经作物年栽种面积达6万hm2左右,其中常年栽插水稻2000hm2,年产稻谷1000万kg,约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10%,仅次于玉米、马铃薯而居于第三位,是该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大米成为人们的主粮,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营养丰富,是世界公认的全价食品。目前我国马铃薯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5%和20%。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从农户种植到企业加工,整个产业仍停留在较为粗放的阶段,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当前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受制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脱毒种薯普及率;二是产品加工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2008—2013年巫溪县开展了农业部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落实万亩高产示范片1个(3.28万hm2),千亩核心示范片57个(0.4万hm2),通过推广"以脱毒种薯推广和晚疫病防治为核心的‘四推三改’集成高产技术",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目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重庆万亩高产创建活动中,4年综合评比巫溪县获得重庆市第一名,曾连续3年创马铃薯最高单产纪录,最高单产达到3962.6kg,带动了大面积均衡增产和种薯产业的发展。在引进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指导晚疫病防治和推行"薯-玉-苕"和"薯-玉-苕-薯"套作模式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在西南山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利用重庆市秋冬闲稻田资源和有效积温,提高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水平和经济效益,开展了重庆市"稻—薯"连作机械化轻简生产技术研究。稻—薯机械化轻简生产技术中,机械化技术应用主要体现在:使用新型马铃薯播种机在厢面上摆播种薯;使用轻型开沟机开厢沟并将旋起的碎土均匀抛撒于厢面稻草上,以花泥镇压;马铃薯收获后,采用田园搬运机转运新薯,使用秸秆粉碎灭茬机将马铃薯秸秆及未完全腐烂的稻草秸秆粉碎还田。轻简生产可以形象地概括为"摆一摆、盖一盖、拣一拣"。稻—薯机械化轻简生产技术的优点是操作轻松简便、省工节本、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1.
2013年重庆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8万hm2,总产量1600万t,总产值338亿元,加工蔬菜种植面积达15万hm2,加工转化蔬菜280多万t,销售总额超55亿元。蔬菜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20%,蔬菜产业吸纳了20%左右的农村劳动力,蔬菜生产增加值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达1400元左右,蔬菜产业为农民稳定就业和增收发挥了重要支撑。在总结和分析重庆蔬菜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产出不平衡不稳定等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生产结构促进均衡供应,持续推进基地建设筑牢生产基础,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生产放心产品,抓好产后处理及加工提升产业效益,加快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提升主体实力,做好监测预警增强科技信息服务能力"等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蔬菜提质增效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河西地区马铃薯种薯繁育、机械化生产、商品薯贮藏、加工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马铃薯产业发展思路是:积极开发与主粮化相适应的品种,提高脱毒种薯繁育水平;严格执行马铃薯良种繁育推广程序,加强种薯质量监管;鼓励马铃薯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强贮藏设施建设,开展贮藏技术研究;开展马铃薯主食食品开发研究;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合重庆市万州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促进万州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通过对引进的10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调查各参试品种的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及抗病性等。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下寨65号、闽薯1号三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万州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是宁南山区主要的优势特色作物之一,素有“救命蛋”之称。在同等条件下,马铃薯单产高于小麦和豌豆等其它作物(5kg薯块折1kg主粮相比较),每年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10%以上,研究马铃薯丰产栽培及补充灌溉指标,提高其单产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溶磷解钾微生物菌剂(功能菌为巨大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和"冀张薯12""紫色马铃薯""大西洋"3个品种马铃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张北冷凉坝上地区施用微生物菌剂对不同品种马铃薯产量、品质、土壤速效磷钾以及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以显著增加3个品种马铃薯的产量(P0.05),其中"冀张薯12"产量增幅最大为24.54%,其他2个品种产量平均增幅仅为6.96%;可以改善马铃薯的品质,尤其是紫色马铃薯,其Vc、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320.21%,29.40%,7.12%(P0.05)。此外,菌剂施用调控着整个生育期土壤速效磷钾的含量和相关土壤酶活性,种植"大西洋"和"冀张薯12"的土壤施用菌剂后速效磷钾含量高于对照且在中后期达到显著水平,同时提高了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平均增幅为37.52%和32.30%。总之,溶磷解钾微生物菌剂适用于冷凉张北坝上地区马铃薯种植,且对"冀张薯12"的促生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专用中耕培土犁的应用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中耕培土是马铃薯生产的关键耕作技术,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传统的中耕培土犁培土效果达不到当前生产作业要求,限制了马铃薯产业发展。为解决该问题,该研究根据马铃薯生产现状,应用自主研发马铃薯专用中耕培土犁,并以传统中耕培土犁为对照,开展不同垄距培土犁培土效果对比试验,设置垄距为65、70、80和90 cm,分别在马铃薯苗期及现蕾期进行2次培土,探讨马铃薯专用培土犁的最佳培土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马铃薯专用中耕培土犁培土,垄体明显增大,垄体土壤质量高于对照21.7%~33.4%,有利于马铃薯生育期地下干物质的积累,提高马铃薯匍匐茎数;有利于地下薯块的增长,大、中薯块茎产量增加,小薯块茎所占比率有所减少;马铃薯产量两年平均为38 215.0~43 131.2 kg/hm~2,比对照提高1.1%~7.3%,商品薯产量为33 788.9~39 346.7 kg/hm~2,比对照提高4.1%~11.2%,青薯产量为670.7~834.3 kg/hm~2,比对照降低18.7%~28.8%;其中垄距为80 cm培土处理马铃薯产量最高、青薯产量最低,均值分别为43 131.2和670.7 kg/hm~2,为马铃薯专用中耕培犁的最佳培土模式。该研究可为马铃薯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庄浪县是马铃薯生产的大县,历年播种面积1.7847万hm2左右,占粮食总面积的30%以上。2010年,按照省市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的要求,庄浪县加强组织保障,狠抓关键技术措施的实施,精心培育技术服务队伍,以良种良法配套为基础,切实提高技术到位率,  相似文献   

18.
<正>云南省宣威市紧紧依托"宣薯"系列马铃薯良种品牌,采取"政府搭台、项目扶持、企业运作"模式,近年来累计投资4400万元,建成占地13.33 hm2,年生产3000万粒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生产能力较传统方式提高了8~10倍,扩大了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生产能力,成为西南最大、省内领先、管理规范的雾培法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由宣威市自主研发的‘宣薯2号’马铃薯优良品种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推广应用的新品种。图为宣威市板桥镇雾培法生产日光温室大棚里,脱毒种薯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9.
重庆水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是重庆的第一大粮食作物,稻米是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约74.6万hm2,其中主要为中稻,早稻和晚稻仅660hm2左右。2005年,全市水稻总产量526万t,平均667m2产464.87kg,接近全国平均  相似文献   

20.
本市马铃薯栽培面积较大,保护地栽培有大拱棚、小拱棚和阳畦。一年可春、秋栽培两茬,春季面积较大,耕地面积1.33万hm2左右,通过贮存可周年供应。1选择优良品种主栽品种为鲁引一号、东农303,早春保护地栽培以东农303为主,地膜覆盖以鲁引一号为主。生产上应用脱毒马铃薯占80%以上。2种薯处理马铃薯有休眠期,播前必须进行催芽。催芽不可用“920”,而采用暖种催芽法。每公斤种薯可切50~60块,每块至少有一个中、上部健壮芽眼,每667m2的土地需种薯125kg左右。暖种催芽法:适于春季栽培。在阳畦或暖棚室中,温度20℃~25℃条件下,用砂培、土培或草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