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infestans是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种植马铃薯地区均有发生,给马铃薯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田间产量损失一般为20%-60%,严重时损失达100%。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国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特点分析与监测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冲  刘万才 《植物保护》2016,42(5):142-147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上的重要病害,是影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系统总结了2008-2014年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概况及特点,分析了其影响因素。该病害年度间、地区间、品种间发生不平衡,北方产区受气候因素影响大,西南及中原产区常年偏重发生。2012年、2013年马铃薯晚疫病在全国范围内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范围广、流行扩展速度快、危害重。在气候、菌源量、品种抗性及防治因素中,气候是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是山西省北中部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一种历史性、流行性病害.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在忻州市的大发生频率增加,病害流行面积增大,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4.
近年我国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监控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蔬菜和加工原料。近年来以马铃薯晚疫病为主的马铃薯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本文系统总结了2008—2014年我国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概况,分析其发生特点为病害重于虫害,地区间、年度间发生不平衡,马铃薯晚疫病重发频率高,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呈加重趋势,以及新发病虫为害增多等。在马铃薯病虫害监测防控中存在着重视不够、技术规范缺乏、薯农防控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应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和技术研究、加强监测防控技术培训及新发病虫害研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咸宁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马铃薯晚疫病是咸宁市马铃薯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为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多年来马铃薯晚疫病在咸宁市大面积发生,特别是在多雨、气候冷湿的年份,发生较重,受害植株提前枯死,损失可达20%~40%,严重的损失可达50%以上。2012年、2014年马铃薯晚疫病在咸宁市大发生。1为害症状马铃薯晚疫病可为害叶、茎及块茎。叶部病斑大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期为水浸状褪绿斑,后渐扩大,空气湿度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晚疫病是严重威胁世界马铃薯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病害之一,同时也是植物病害中流行速度最快的病害之一。由于品种多不抗病,目前国内外主要依靠化学防治控制该病害。为了提高用药的时效性,将信息技术与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相结合,设计并组建了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China-blight"(www.china-blight.net)。该系统由"中国晚疫病实时分布"、"未来48小时不同区域晚疫病菌侵染危险性预测"和"晚疫病化学防治决策支持系统"等子系统构成,此外还包括"晚疫病防治方法"、"品种抗病性"、"化学药剂库"、"其他病虫害"、"问题与经验交流"和"用户田间管理电子档案"等知识信息与服务功能。通过对2009年我国北方马铃薯一作区6-7月份病害侵染时段出现次数与晚疫病实际发生情况进行比较,预测信息与病害实际发生程度相符,该系统可以用于对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晚疫病是马铃薯上的一种主要病害,文章通过对来凤县晚疫病发生现状调查,并对其发生特点及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治晚疫病的技术措施,以期能有效地减轻晚疫病对我县马铃薯的为害。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晚疫病( phytophthora infestans) 是一种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毁灭性病害. 鄂西南山区常年发病较重,秭归县2008年马铃薯种植面积8 400hm2,晚疫病发生面积2 800hm2.由于农民对病害认识不足,一般用传统杀菌剂防治或不防治,导致晚疫病为害损失较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防控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全面地了解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的发生演变特征及防控情况,基于2008—2017年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及全国马铃薯品种分布等数据,对全国及各马铃薯产区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情况进行综合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连年发生,年平均发生面积约197.47万hm2,占马铃薯总种植面积的40.66%;晚疫病造成马铃薯年平均产量损失占所有病害所致产量损失的63.54%,远高于其他病害,损失巨大;在我国马铃薯4大产区中,马铃薯晚疫病在北方一作区的年平均发生面积最大,约73.44万hm2,而在西南混作区造成的年平均产量损失最高,约14.29万t;晚疫病发生与马铃薯种植区域的重心在空间上呈现相似的迁移趋势;以费乌瑞它为代表的高感晚疫病品种在全国大面积种植,但近年来部分抗病品种的种植面积正在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国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面积大幅度提升,但仍太过依赖化学防治,应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10.
晚疫病是开县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常年马铃薯损失1000万kg以上。为了经济有效地控制其为害,开展了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及综防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章华 《植物医生》2010,23(2):13-15
晚疫病是开县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常年马铃薯损失1000万kg以上。为了经济有效地控莉其为害,开展了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及综防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2011—2020年四川省马铃薯病虫害发生为害情况及特点,并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蚜虫、二十八星瓢虫和地下害虫是四川省马铃薯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病害发生重于虫害。近5年病害发生呈波动性增长趋势,其中,晚疫病发生面积和危害损失均占首位,是威胁当地马铃薯安全生产的第一大重要病害;害虫发生总体较平稳,蚜虫和地下害虫发生有上升趋势。病虫害发生出现的新特点,与近年种植面积、品种选择、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重要病害,介绍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症状、发病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以预警系统准确测报为基础、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恩施自治州位于鄂西南山区,常年种植马铃薯12万hm2以上,产鲜薯150万t以上,是南方马铃薯的主产区。马铃薯占该地区夏粮产量的80%以上,占全年粮食总产的1/4左右,是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蔬菜、饲料和加工原料作物。马铃薯晚疫病在该地区每年均有发生,发病面积一般在4—6万hm2,占播种面积的30%~50%,产量损失在2~3万t,占马铃薯总产的7%~10%。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马铃薯瘟,致病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是一种导致马铃薯茎叶和茎病腐烂的侵染性,毁灭性病害,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最大障碍因素,且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由于国内马铃薯晚疫病对常规药剂如甲霜灵等产生了抗药性,进口农药的成本又过高。因此,能否找到一种用进口的农药减量使用技术,从而达到既,能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又能降低农药成本。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马铃薯的生产。马铃薯主要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青枯病和病毒病等。笔者介绍马铃薯常见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1晚疫病
  1.1症状
  晚疫病主要为害马铃薯叶片、茎和薯块。叶片感病,先在叶尖或叶缘呈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有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在叶背面产生白霉(孢子梗和孢子囊),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叶柄、茎部感病,呈褐色条斑。发生严重时,叶片萎蔫、卷缩,全株黑腐,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块茎感病,呈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呈褐色,并逐步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年不同的栽培模式、不同品种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流行动态监测表明,病害的发生流行与田间温、湿度有关。春后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和雨季的到来,晚疫病在3月下旬开始发病,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入病害流行盛期。  相似文献   

18.
裴强  冉红 《植物医生》1999,12(5):9-11
重庆市的万州移民开发区位于三峡库区腹地,马铃薯种植面积18万公顷。影响我区马铃薯稳产高产的主要因素是马铃薯晚疫病危害,1997年发病面积6.87万公顷,全区因病害损失,折原粮达5千万kg。一、发生流行特点20世纪50年代初,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区曾有大流行危害,后因加强化学防治和品种选育,常年虽有发生,但未造成流行。进入90年代后,由于品种抗性衰退,马铃薯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异,病害加重,病区扩大,导致了1997年全区病害再度大流行,其特点是发病早、流行快、范围广、危害重。1997年发病最早是开县,在海…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鄂西北山区气候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对预测预报马铃薯晚疫病提供参考,我们针对不同马铃薯品种、海拔和播期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种薯抗病性是影响马铃薯晚疫病的重要因素,本地品种和原种对马铃薯晚疫病有明显的抗性,晚熟品种抗性要明显高于早中熟品种。海拔和播期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高海拔和晚播期会推迟发病时间,海拔600m以上的高山地区发病期比海拔300m以下地区可推迟约27d,春播马铃薯较冬播马铃薯发病时间平均推迟22.5d。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晚疫病是会泽县马铃薯产区的主要病害,研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规律和主要品种的抗病性,为指导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会泽县马铃薯主要种植品种中,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其抗病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合作88号、会-2号、米拉。在7月上旬出现晚疫病中心病株,7月下旬平均病级为3级,平均病情指数达30左右,进入晚疫病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