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农田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龙江垦区自1978年全面使用除草剂以来,农田杂草种类减少,难治杂草增加,经研究难治杂草增加原因与不合理耕作和轮作、不合理使用除草剂有关,未见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今后应重视农业与机械防治措施的配合使用,喷雾机械选择、调试、规范化使用,合理使用除草剂,重视除草剂混配的科学性,以抑制农田杂草群落演替,避免杂草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几点认识。认为目前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是:进行了保护性耕作田间杂草演替规律和恶性杂草灾变预报研究:初步筛选出了适合保护性耕作田间的高效、低污染除草剂;保护性耕作田应用了一次性化学除草;选择出部分适合保护性耕作田间除草机具:引进了部分抗除草剂转基因品种。对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控制技术的几点认识是:注重作物生长季与非生长季并重的除草方式;加强多种除草方法相结合;解决好农机具问题: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加强保护性耕作农田除草剂品种的研究;进一步研究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控制技术综合配套技术;解决好农民问题;培育或引进适合当地保护性耕作的新品种.进行合理轮作;加大项目续建投入.增强科技攻关力度。  相似文献   

3.
广东农田杂草防控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光温水热资源丰富,作物四季种植,杂草周年为害,已成为影响农作物生产的重要生物因子。目前,广东农田杂草防控主要依赖化学除草剂,在控制农田杂草危害和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杂草防控面临诸多挑战:化学除草剂的过量使用,导致杂草种群演替及抗药性问题突出,除草剂药害问题频发,防治成本增加的同时给农田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绿色防控技术储备不足,适应杂草防控的智能化和机械化手段不多,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相应对策:推进杂草群落动态和抗性监测预警工作;加强杂草抗性机理研究;研发推广除草剂药害诊断及防控技术;加强杂草绿色防控技术和精准除草技术研究;组建产学研联盟,增强协同创新能力;推进杂草统防统治及基层从业者培训。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农田杂草进行准确的调查研究为除草剂的推广应用、杂草防除措施的制定、杂草的综合防除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杂草抗药性的形成、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杂草抗药性的形成主要由杂草本身的生物学、遗传学特性和外界因素除草剂的选择压及单一的种植制度造成;抗性形成的速度则与除草剂的选择压、抗性基因的起始频度、杂草的适合度和杂草的种子库寿命有关;抗性机制主要有除草剂代谢作用的增强、作用位点的改变和对除草剂的屏蔽或作用位点的隔离;抗药性杂草的治理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田检疫、合理使用除草剂、科学的种植体系、生物防治及除草剂抗性作物的利用等。  相似文献   

6.
回顾与总结了上海地区农田杂草研究40多年来的工作历程,同时从农田杂草监测预报技术、外来杂草的预警管理与控制、抗药性(耐药性)杂草监测与治理对策、杂草综合治理技术、新除草剂研制与应用、除草剂药害预防和控制对策、杂草与除草剂应用技术普及等7个方面阐述了今后本市杂草研究工作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7.
杂草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49  
 目前全球已有188种杂草(112种双子叶,76种单子叶)的324个生物型对19类化学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几乎涵盖各类重要的除草剂。抗药性杂草已成为杂草治理和农业生产的严重威胁,由其引发的严重经济和安全问题倍受全球关注。研究证实,杂草体内除草剂作用位点发生改变、杂草代谢解毒能力增强、杂草的屏蔽作用或与作用位点的隔离作用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三大主要机制。杂草的抗药性机制相当复杂,同种杂草不仅对不同除草剂的抗药性机制不同,而且能以完全不同的抗药性机制对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除草剂产生抗药性,即交互抗性和多抗性。本文重点描述杂草对8大类重要除草剂的抗药性机制,杂草抗药性研究方法,以期为中国抗药性杂草研究和农田杂草科学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并提出在杂草治理中必须汲取他人的经验教训,阐明了中国杂草抗药性研究应关注问题。  相似文献   

8.
麦田阔叶杂草是制约湟中县脑山地区小麦增产的主要因素。对双子叶杂草的防治,我们曾大面积使用2.4—D丁酯,甲磺隆等除草剂,但长期使用单一除草剂,使农田杂草种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年生双子叶杂草以及抗药性杂草发生量逐年上升,并有加重趋势。为此,2003年、2004年两年对农科院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田杂草可持续治理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田草害一直是阻碍农业生产快速、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虽然我国农田杂草综合治理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杂草危害、演替、抗药性、除草剂药害等问题仍相当严重 ,应进一步加强杂草生物学、生态学应用基础和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除草剂的大量使用,对农田造成很多危害,由于使用不当,造成农作物减产或颗粒无收,现就农田杂草的农业防除方法与大家来探讨。 一、深耕翻土除草草害严重的农田,经深翻耕作,可将大量种子埋入土层深处,有效消灭许多种草,大大减轻1年生和多年生杂草的为害;同时将大量杂草的根、茎等翻到地表干死和冻死等,从而显著减轻杂草危害。  相似文献   

11.
农田杂草由于其种类多,危害大,因此长期依靠除草剂进行防治。由于化学除草剂的大量使用导致杂草出现抗药性。针对其形成抗药性机理及发展趋势。运用合理防治措施,从而有效控制杂草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陈华林 《世界农业》1997,(12):27-29
利用微生物制剂控制杂草尽管化学除草剂能有效地用于多种杂草控制,但是农业对化学药剂的依赖已经引起了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土壤和水质退化、除草剂残留及对非杂草生物的危害等诸多问题。随着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促使科研人员调查研究能替代化学除草剂的其他杂草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天津市雨水充沛,农田杂草很多,除掉杂草才能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因此正确使用除草剂很重要。除草剂按作用方式分为选择性除草剂和非选择性除草剂两类。只能杀死某一种或某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和其它杂草的叫选择性除草剂。如2,4-D丁脂、莠去津等。  相似文献   

14.
2001—2003年,进行了农田杂草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基本摸清了淮北地区农田杂草种类和群落分布。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筛选出一批高效、经济的新型化学除草剂,并配套相应的应用技术,针对部分难除杂草,应用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麦类作物杂草防除效果,延缓杂草抗药性产生,减轻除草剂投入成本,本文以调查麦田杂草发生特点与杂草抗药性为基础,通过针对性引进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等新型除草剂并开展杂草防除试验,初步形成了一套麦田杂草防控新技术,明显提高了麦田杂草防除效果,有利于推进化学农药减量和杂草抗性治理,促进粮食丰产,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杂草科学》创刊于1983年,是国内惟一的有关杂草研究与防除的技术类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杂草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国内主要研究成果、农田果园等杂草防除技术、化学除草剂新品种及其使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大豆田恶性杂草--野黍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除大豆田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目前主要以酰胺类为主,由于这类除草剂的连年使用和用量的不断提高,农田杂草群落发生演变,部分对酰胺类除草剂抗性较强的杂草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优势种群,野黍就是代表之一.由于野黍的抗药性强,目前生产上苗前用都尔、乙草胺、普乐宝等除草剂在常规用量下防除效果都很低,一般防效仅为20%~30%;苗后用拿捕净、稳杀得等除草剂在大豆2~3片复叶期施药,在常规用量下防效仅达50%~60%,因此还必须进行人工锄草和机械灭草,这对提高大豆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劳动量都有较大影响.为此,黑龙江省八五五农场于2000~2001年就如何利用药剂防治野黍进行了研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农田杂草抗药性及抗性作物的选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田杂草抗药性及抗性作物的选育苏州大学生物系孙丙耀一、杂草抗药性问题的提出本世纪50年代初,英国学者曾预言,在一种除草剂长期、连续、单一使用多年后,杂草会产生对该除草剂的抗药性。美国学者Ryan于1970年首次公开报道欧洲千里光(Seneciovu...  相似文献   

19.
除草剂应用现状及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草剂是现代化农业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是农田防除杂草最有效的工具,是农业高产稳产的保证。然而近几年随着除草剂大量、广泛的使用,除草剂药害、杂草抗药性、除草剂的长残留等一系列问题也产生了。本文综述了我国目前除草剂应用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介绍农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措施,并对杂草的综合利用进行了初探,以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化学除草剂,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