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分析新陆早53 号棉花各器官发生规律及蕾铃空间分布情况,探明该品种的生育特点及规律,为该 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及科学制定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设两个试验点,每点各选10 株棉花,调查整个生育 期。新陆早53 号第1 果节蕾与同位主茎叶的同伸关系为n-2.6耀n+2(n 为主茎叶龄),第1 果节花与同位主茎叶的同 伸关系为n-8.9耀n-5.7(n 为主茎叶龄);该品种总体结铃表现为中、下部成铃率高,上、中、下部结铃分别占整株收获 铃数的17.50%、31.35%、43.12%;棉株第1 果节成铃率78.86%,结铃稳定,第2 果节结铃率为21.14%。因此,新陆早 53 号中下部内围铃是棉铃主体,中下部外围铃和上部内围铃是实现超高产的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分析2个试验点新陆早51号棉花各器官的发生规律及蕾铃空间分布情况,探明该品种的生育特点及规律,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及科学制定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新陆早51号第1节蕾与同位主茎叶的同伸关系为(n-2.0)~(n+1.5)(n为主茎叶龄),第1节花与同位主茎叶的同伸关系为(n-8.1)~(n-6.1);该品种总体结铃表现为中、下部成铃率高,下、中、上部结铃分别占整株收获铃数的48.0%、32.7%、22.6%;棉株第1节成铃率为73.6%,结铃稳定,第2节结铃率为26.4%。  相似文献   

3.
超高产棉花器官同伸关系及棉铃空间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超高产棉花器官同伸关系及棉铃空间分布特征,[方法]选用了3个棉花品种,观察叶、蕾、花等器官同伸关系及棉铃空间分布.[结果]初步得出超高产棉花果枝第1果节现蕾与主茎叶同伸关系为n+1.5~n-1.2;第一果节开花与主茎叶同伸关系为n+6.2~n+8.8(n为果枝同位主茎叶叶龄).[结论]超高产常规品种棉花中下部内围铃所占比例高达90;以上,是超高产棉田棉铃的主体,上部铃占10;左右,上部及外围铃是实现超高产的潜力所在;超高产杂交棉中部铃比例占50;以上,下部铃和上部铃相当,叶枝成铃4.3;,外围铃的比例近40;,抓住上部及外围成铃是创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棉花新品种新陆早42号高产田蕾铃空间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新陆早42号单株生育进程及蕾铃空间分布状况,明确该品种的生育特点及规律,为大面积推广种植及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2个试验点,棉花出苗后,每点各选10株棉花,调查生育期.研究结果:新陆早42号结铃分布均匀,上、中、下部结铃分别占整株收获铃数的30.99%、31.76%、33.14%;棉株第1果节成铃率66.91%,结铃稳定,第2、3果节结铃率分别为7.96%、0.42%.  相似文献   

5.
分析早熟机采棉品种新陆早51号各器官发生规律及与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探明早熟机采品种的生育特点及规律,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机采棉产业提供理论支持。选择长势均匀的连续10株棉花,对其整个生育期的株高、叶片及蕾铃的发生和脱落等生育进程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新陆早51号在真叶发生过程中,出叶速度受温度及日照时数影响较大;以第3真叶叶展平速度最慢;在第4~10叶出叶速度差异不大,15叶以后,出叶速度稳步上升。株高随叶龄的增加,表现为慢-快-慢的增长过程,在各主茎叶展平期,株高日增长量呈二次曲线。该品种总体结铃表现为中、下部成铃率高,棉株第1果节结铃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全面了解超高产棉花品种的特征特性,实现较好的棉花生产效益,更好地服务于南疆棉花生产,为超高产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方法]以新陆中42号为材料,2017—2018年在棉花生长发育期分别测定棉花株高、光合速度、水分蒸腾、水分利用率、CO2变化、湿度、光照、叶温、冠层结构、产量形成、叶绿素含量及其铃在棉株空间上的分布等主要因素变化.[结果]不同生育时期棉花主茎叶片光合速率(Pn)以盛蕾期最高;果枝叶片光合速率以盛铃期最高,果枝叶片光合速率低于同期主茎叶片光合速率;SPAD值呈波浪状,叶色表现"三黄三黑";水分利用率主茎叶片和果枝叶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曲线,7月5日调查时主茎叶片和果枝叶片的水分利用率均为最高;棉花主茎叶片和果枝叶片的叶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花铃期时叶片温度较高,但果枝叶叶温一般较主茎叶低0~2.0℃;相同部位不同时期表现浅U型曲线,花铃期是棉花吸收大量CO2的时期.棉花单株结铃8.55个,以植株主茎节位作为棉株空间结构分类参考量,按照有序样本最优分割为5个段数,结铃部位主要集中在第5~10主茎节位;果枝第一节位结铃7.55个;棉铃脱落主要集中于主茎第5~13节位.[结论]应加强选育高光合、理想株型、后期功能型的高产优质新品种;实现棉花生物学产量与经济系数的同步提高;栽培上在狠抓成铃总数的同时注重增加铃重,在最佳结铃期内提高结铃强度;建立棉花超高产向光要产和向温要产的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在新疆塔里木棉区的养分积累量及产量特性。【方法】设置3种基肥用量,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比较6个棉花品种在3种基肥设置下养分积累差异及产量影响。【结果】6个棉花品种中新陆中55号品种的氮素利用率最高(36.11%),具有较高的氮素吸收能力。新陆中22号、新陆中55号、锦棉Z1112品种的磷积累量显著高于新陆中82号、新陆早74号、新陆早77号品种,磷肥利用效率表现为新陆早77号>新陆中22号>新陆中82号>新陆中55号>锦棉Z1112>新陆早74号。新陆中22号、新陆中55号、新陆中82号、锦棉Z1112、新陆早77号品种的钾含量显著高于新陆早74号品种,钾肥利用效率表现为新陆中55号和新陆中82号较高,新陆中22号品种最低,新陆中55号和新陆中82号品种具有较高的钾素吸收能力;锦棉Z1112、新陆早77号品种的单株铃数显著高于新陆中22号、新陆中55号品种,新陆中22号品种的单铃重显著高于其他5个品种。新陆中22号、锦棉Z1112品种的衣分要显著高于新陆中55号、新陆中82号、新陆早77号品种,新陆早74号品种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结论】不施基肥处理棉花株养分吸收积累量少、产量偏低。基肥全施处理下产量最高,基肥半施处理下,基肥施用量减少50%,棉花平均产量减少9%,其中新陆中22号品种和新陆中55号品种的减产最少,为5%和1%。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化学打顶和人工打顶对棉花花铃期主要性状的影响。[方法]研究3种化学打顶剂禾田福可、土优塔和棉花化学打顶剂对哈密垦区主栽棉花品系大铃148株高、果枝节数、单株结铃等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化学打顶能有效抑制棉花顶尖生长,喷药30 d后株高停止生长,能起到类似人工打顶的效果。化学打顶株高和人工打顶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主茎叶片数和单株结铃也显著高于对照。[结论]该研究可为寻求棉花高效、低成本的打顶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屈荷丽  张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816-5818
[目的]为新疆棉花抗虫育种及害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室内饲养与室外接虫的方法,研究棉铃虫对石河子地区12个棉花主栽品种(新陆早10、12、13、21、23、28、33、36号和中棉42、ZM-1、标杂A1、新炮台1号)的危害情况。[结果]各棉花品种田间2代棉铃虫卵量为(9.2~35.7)粒/100株;田间落卵量与棉花叶片茸毛密度并不完全呈正相关。室外网室鉴定结果表明,各棉花品种的平均蕾铃受害率为15.75%~28.50%,其中标杂A1受害最轻,新陆早21、33、36号受害较重。室内饲养结果表明,用新陆早36号和ZM-1饲养的棉铃虫死亡率最低,均为5%,用标杂A1饲养的棉铃虫死亡率最高,为55%。[结论]石河子地区棉花主栽品种对棉铃虫的耐害性均不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新疆北疆棉区不同打顶方式下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免打顶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新陆早33号、新陆早45号和新陆早46号3个品种,设置喷施氟节胺化学打顶、人工打顶和不打顶3个处理,测定3个处理条件下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分析化学免打顶技术的打顶效果及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棉花喷施化学打顶剂植株高度显著高于人工打顶,但显著低于不打顶植株,但主茎节数及果枝数化学打顶植株显著高于人工打顶;果枝长度低于人工打顶植株,株型较为紧凑;化学打顶棉花上部果枝结铃数及内围铃数略高于人工打顶,但铃重显著高于人工打顶,籽棉和皮棉与人工打顶相当.[结论]喷施化学打顶剂氟节胺能有效控制棉花植株顶尖的生长,具有打顶效果,同时使得棉花株型更为紧凑.  相似文献   

11.
棉花机采模式下株行距配置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机采棉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调整棉花株行距配置,达到适宜机采、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的目的.[方法]选用棉花杂交种鲁棉研24号、常规品种新陆早60号为供试材料,设置适宜机采的一膜3行等行距低密度、一膜6行宽窄行高密度及一膜3行等行双株高密度3种配置方式,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育进程、果枝始节高度、脱叶率、吐絮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等行距低密度下,两种基因型棉花花铃期(开花-吐絮)生长发育较快,其中杂交棉鲁棉研24号果枝始节高度较宽窄行高密度及等行双株高密度高6.3;、2.8;;喷施脱叶催熟剂6d后,棉株脱叶率较宽窄行高密度高9.8;~11.4;,棉铃吐絮率较宽窄行高密度高8.7; ~12.1;;单铃重较宽窄行高密度及等行双株高密度高4.0;~8.0;、6.3;~17.4;;等行距低密度下,杂交棉鲁棉研24号收获籽棉产量最高.[结论]等行距低密度下,棉花主要农艺性状符合机械化采收要求,杂交棉鲁棉研24号能充分发挥单株结铃数多及铃重较高的优势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幼苗耐寒特性,为耐寒新品种选育、推广奠定基础。[方法]以新陆早45、48、50、51、57、60号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处理对不同棉花品种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和抗寒性鉴定。[结果]同一温度处理下新陆早50和57号的种子活力较强,发芽率较高,耐低温的能力相对于其他品种较强。低温条件下棉花幼苗株高生长受到抑制,尤其严重抑制了地下部分的生长,新陆早45、48、50、51、57、60号抑制率分别为70.75%、64.89%、69.87%、50.77%、61.78%、69.14%;随温度升高,各品种的根长密度增长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温度为24℃时比12℃时的根长密度分别增长了92.17%、92.69%、94.17%、89.83%、92.77%、94.61%;随温度升高,各品种根系质量均升高,24℃比12℃处理分别增长了70.70%、64.87%、69.84%、50.74%、61.77%、69.13%。低温处理下,各品种根系总长度和总表面积呈下降趋势,同时影响着棉花幼苗根系小径及总长度的生长。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棉花幼苗的7个单项指标转换成4个彼此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计算得出综合评价D值。通过聚类分析,将6个棉花品种划分为3种类型:新陆早45、48号为不耐寒棉花品种;新陆早50、51、60号为中耐寒品种;新陆早57号为强耐寒品种。[结论]低温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叶片和根系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吸收,抑制了棉花幼苗的生长发育。种植新陆早57号可减少春季低温危害。  相似文献   

13.
以早熟陆地棉新陆早33号、新陆早36号、新陆早42号为材料,研究早熟陆地棉熟性、株型、结铃性及产量4类16个主要农艺性状差异。结果表明:新陆早33号、新陆早36号、新陆早42号的生育期分别为126.3、123.0、123.3d;株型分属筒型、塔型、塔型,果枝类型Ⅰ式、Ⅱ式、Ⅰ-Ⅱ式,叶枝长与株高比为0.073、0.139、0.077;第2果节以上铃数、叶枝铃数分别占株铃数9.7%、11.0%、9.8%和2.2%、4.4%、1.0%,显示了早熟陆地棉早熟和株型紧凑的共同特性。株高、叶枝数和叶枝长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5.0、22.5、31.6,叶枝铃数差异巨大,变异系数为69.3,而其他性状差异不大。结果说明,目前早熟棉区品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早熟性对早熟陆地棉其他农艺性状差异产生了良好的协调效应,达到高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李艳军  张小均  孙磊  孙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24-8125
[目的]比较新疆不同年代棉花品种光合特性与干物质积累的差异。[方法]以新疆不同年代的4个棉花主栽品种(kk-1543、新陆早1号、新陆早8号和新陆早13号)为研究材料,研究各棉花品种在盛花期、盛铃期和始絮期的光合特性与干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结果]早期品种kk-1543在盛花期具有明显光合优势,而现在品种新陆早13号在盛铃期和始絮期具有明显的光合优势。3个时期中,新陆早13号的单叶日平均光合速率较高,新陆早1号较低。从苗期至初花期4个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速度为:kk-1543>新陆早13号>新陆早8号>新陆早1号。各品种的经济系数次序为:新陆早13号>新陆早8号>kk-1543>新陆早1号。[结论]近期品种和现在品种在盛铃期和始絮期光合速率较高,是其早熟不早衰及皮棉产量较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棉花不同密度下辐热积与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置不同种植密度,研究辐热积与棉花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为辐热积监测棉花生长发育状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供试棉花品种为鲁棉研24号和新陆早50号,设置3个密度处理,分别是240×103(D1)、176×103 (D2)和82.5×103株/hm2(D3),每隔7~10d对棉花干物质、株高、蕾铃数等指标进行测定,从石河子气象站获得棉花生育期内的辐射数据.[结果]降低密度能增加单株结铃数,但密度过小导致棉花单铃重有所减小,不利于棉花产量形成.鲁棉研24号和新陆早50号均以在176×103株/hm2密度条件下产量最高,分别为4 852.27和5 167.73 kg/hm2.适当降低密度有利于减少各生育期所需累积辐热积,同时缩短生育期,有利于棉花早熟,但密度过低将产生反作用.[结论]176×103株/hm2密度条件下,棉花所需辐热积最小,生育期最短,产量构成因子相对最好,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早熟陆地棉新陆早51号主要性状稳定性及适应性。[方法]根据2008~2009年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组棉花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及通径系数等分析方法,对新陆早51号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新陆早51号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单位面积铃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单位面积收获株数次之,单铃重最小。[结论]该研究可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新陆早51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确定北疆棉花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以新陆早33为供试棉花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9.0、13.5、18.0、22.5、27.0、31.5万株/hm2)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棉花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延后;种植密度与棉花株高、叶片数、果枝数、蕾数、铃数、铃重、衣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棉花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曲线,花铃期棉花干物质积累最快;密度为22.5万株/hm2处理棉花的铃重、衣分、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结论]北疆早熟棉花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棉花是石河子乡的主导作物,主栽品种新陆早13号、新陆早21号占棉花种植面积的80%。已形成的栽培模式为密度1200-14000株/667m^2。单株果枝台数8-10个,成铃率25%左右,单株铃数4.8—6.0个,单铃重5.0g,总铃数57600—72000个/667m^2,籽棉产量288—360kg/667m^2。其核心技术是加强棉花中后期管理,首先要塑造良好的群体结构和高产株型。其次,协调好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养分供需矛盾。再次,采取与品种相适应的栽培技术措施,减少棉株中、下部果枝花蕾脱落,提高成铃率,增加伏前桃和伏桃。  相似文献   

19.
《农村科技》2012,(12):72-73
新陆早52号(硕丰165)品种简介新陆早52号(硕丰165)是硕丰种业有限公司自育的早熟、高产、高衣分、易机采的优质棉花新品种。该品种于2012年6月19日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新陆早52号"。一、特征特性植株筒形,II式果枝,株型紧凑,叶片灰绿色、缘皱,铃卵圆型,铃尖较钝,秆枝被细绒毛。铃重5.8  相似文献   

20.
以18个北疆棉区适宜棉花品种(系)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生育期后期持续干旱对棉花产量和生长发育因子的影响,并用加权隶属函数值法对参试棉花材料的后期抗旱适应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除功能叶叶片的干物质含量显著增加外,后期连续干旱引起了其它的产量因子(铃重、铃数、籽棉产量、衣分)和生长发育相关因子(叶面积、鲜重、干重、株高)的明显下降,籽棉产量的下降率最大,为46.80%;在抗旱系数隶属函数值评价上,不同产量和生长发育因子的抗旱性鉴定结果不同;铃数、籽棉产量、叶面积和叶片干重与后期棉花抗旱性显著正相关,其相对重要性依次为铃数>叶面积>叶片干重>籽棉产量。参试材料中,具有抗旱性的材料为晋棉13号、297-5、新陆早8号、新陆早26号和新陆早35号,没有抗旱性的材料为益农2号、新陆早13号、18-3、81-3和13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