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述了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情况,提出了其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及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生态学理论指导原则,全面规划原则、旅游资源保护优先原则,景观协调性原则和区内旅游,区外服务原则,针对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现状提出了其开发生态旅游应进行的旅游环境建设重点,在此基础上,根据旅游资源特征对生态旅游项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甘肃天祝生态旅游对景区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天祝草原生态旅游现状分析为基础 ,认为生态旅游加速了景区草原生态环境的退化 ,对景区环境和生态工程也有一定影响 ,并提出了加强草原旅游管理、科学合理地制定草原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建设专业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和加大生态旅游宣传力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姚正明  余登利  冉景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32-15534
以茂兰自然保护区为例,阐述开展生态旅游对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现状,剖析了茂兰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加快生态旅游建设步伐、提高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增加旅游经济群众的覆盖面、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拉长旅游经济产业链、建立反哺机制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等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泉州市森林生态旅游的特点,结合泉州市自身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旅游资源,深入剖析了泉州森林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加快发展泉州市森林生态旅游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刘娟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6):151-153
该文在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及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及劣势,以期能够为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是新兴的旅游形式,是解决旅游业中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有效途径。通过初步调查分析,作者通过对黄河三峡旅游风景区生态旅游资源与人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政策、民众意识、客源市场等方面开展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优势分析,针对影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提出在三峡旅游景区发展生态旅游必须坚持几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夏晓燕 《河南农业》2013,(18):17+23-17,23
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是破解当前“三农”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生态大县、旅游大县的重要载体。结合孟津实际,站位全局、认真调研、科学谋划,着重从资源现状、发展方向、支撑保障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孟津县加快生态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建议,对该县林业生态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韩学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14-20616
在生态旅游和"农家乐"旅游快速发展,生态旅游农庄日益受到关注而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首先提出了生态旅游庄园的概念,进而在分析生态旅游庄园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机遇的基础上,研究了生态旅游庄园的规划设计、项目策划,并对其进行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分析,最后针对目前生态旅游和"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融资渠道、规划设计、居民利益、服务设施与水平以及管理方面提出了生态旅游庄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以期对生态旅游庄园的规划、建设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97-20599,20777
介绍了铜仁地区的环境与资源概况,指出其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景观类型多样的特点,分析了铜仁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发展前景,强调研究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并且随着多年来对旅游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当地的生态旅游建设与发展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区不断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提升了"梵天净土,桃园铜仁"旅游品牌。与此同时,分析了铜仁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强调要在总体规划、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实施精品旅游线路战略,全力打造旅游品牌;完善旅游交通设施,构建旅游发展空间;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拓宽旅游市场;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以期对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构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概述了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情况.提出了其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及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生态学理论指导原则、全面规划原则、旅游资源保护优先原则、景观协调性原则和区内旅游、区外服务原则。针对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现状提出了其开展生态旅游应进行的旅游环境建设重点.在此基础上根据旅游资源特征对生态旅游项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朝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728-11729
分析了安康自然景色的特点和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从旅游宣传、景区统筹发展、开发水资源价值、品牌运营、民俗发展和山林生态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安康发展生态旅游扶贫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既能保护地方环境,又能促进地方经济和改善居民生活的一种旅游形式。本文针对咸阳乡村生态旅游选题,调研咸阳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优势及问题,并提出四点适合咸阳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模式,针对现状问题指出发展路径,旨在为提高地方旅游经济效益、居民收益、保护地方环境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黄燕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192-194
分析了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兼容并蓄、注重本味、用料广博、健康养生的特点,以及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认为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主要是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品位、游客参与性不强、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宣传推介较为滞后。鉴于此,提出加强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强调增强乡村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不断开发参与性强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接待水平,加强宣传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近些年来旅游行业的发展不断加速,旅游模式与旅游业开发形式也不断增多。生态旅游是当前的一大热话题,其不仅集旅游的经济、环保与一身,还有利于保护旅游区的自然性。本文以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现状入手,讨论在建设生态旅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田园综合体作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新兴发展模式,以体现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驱动,以社区建设为实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阐述了田园综合体的内涵、类型、特征以及发展理念,总结了田园综合体的景观要素构成和布局手法,探讨了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及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概括了中国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发展现状,并就森林旅游的开展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体系构建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体系应由教育体系、发展体系、监测体系、评价体系、防治体系、保障体系六大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7.
《山东农业科学》2021,(1):150-157
田园综合体是新时期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兴发展模式,同时也是乡村旅游功能表达的重要手段。文章详细介绍了旅游职能在田园综合体中的体现和旅游功能在田园综合体中的表达方法,并以山东省东营市黄河金岸田园综合体为例,通过总结旅游功能在空间规划、产品、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表达方式,提出田园综合体的旅游功能表达路径,重在抓好空间规划体系,选择合适经营模式,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宜居宜游、旅游功能完善的田园综合体,以期为未来田园综合体规划提供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乡村旅游绿色高质量发展,需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研究各种发展问题。通过深入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现状、主要问题、影响因素,以及理性剖析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确认未来的发展规划与逻辑理路,即以旅游开发生态化、生态建设旅游化为逻辑起点,提出始终遵循与配合政府主导战略、乡村生态旅游的保护性和规范化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绿色化开发与营销、动态完善与升级乡村旅游配套设施、绿色文化系统与乡村旅游发展系统有机结合等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黄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5,(34):237-240
近年来,中国自然保护区迅速发展,但“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的发展现状使得自然保护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就需要对旅游管理对策进行改进和完善.笔者通过对自然保护区及生态旅游的概念的阐述,依据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管理的现状及问题,以政策管理、社区管理、资源管理和游客管理4个方面来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对策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苏  郭欣  刘磊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3):137-140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乡村的发展日新月异,平衡乡村旅游发展与乡土环境保护是乡村发展的首要前提.在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乡村生态旅游的规划原则,并以重庆市石柱县瓦屋村为实践案例,以生态为切入点,针对不同生态敏感度区域提出不同规划建设意见,最终实现生态旅游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