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是人们长期适应自然与社会演变的产物,其记录并保存着村落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反映出村落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地方人群的价值取向和生活观念,具有地域性与多样性特征。西河古镇传统村落在区位地理格局、聚落整体景观、建筑空间、生产方式及文化内涵与形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景观意象,圩田水利环境、政治交通职能、地域文化及经济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其文化景观的演变,古镇的聚落空间功能、环境营造特征、文化呈现形式等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而改变。合理保护与开发西河古镇的文化景观,能够促进其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靖康之乱严重打击了皖江流域的农业生产,为了稳固政权、开辟财源和安顿民生,朝廷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不仅加强对宣州和太平州两地圩田的修筑和管理,而且为圩田建设提供了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为两地圩田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随着南宋政权逐渐稳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宣州和太平州两地圩田规模扩大,集约化经营,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进一步推进了圩田经济发展。宣州和太平州两地圩田经济在宋廷的经济和财政上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产业聚落景观是反映区域文化景观差异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象征。在景德镇千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茶业聚落景观和瓷业聚落景观两大产业聚落景观的良性互动,形成了景德镇(古代浮梁)地区文化景观的多样发展性。本研究通过对茶业聚落景观和瓷业聚落景观的良性互动,以符号学研究的视角,来构筑古代景德镇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村聚落指的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乡村区域;从人口空间分布的角度来看,乡村聚落是指城市之外的乡村人口规模聚集的地域空间。聚落的分布格局是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历史发展的反映,是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表现。对聚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的分析,可揭示人类活动与景观形成和演化的机制,是探讨景观格局与人类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的重要途径。乡村聚落研究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李默  宫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690+18810-18690,18810
结合山东省乡村聚落的实际情况,依据人工干扰程度的不同,将乡村聚落分为城市边缘区乡村聚落、平原型乡村聚落及山地型乡村聚落。将聚落景观空间概括为点、线、面3个要素。依据不同类型的乡村聚落,将聚落景观空间三要素进行布局,以找到适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清代,皖江流域圩田由一种湿地利用的形式发展成为集水利组织、基层行政组织于一体的综合性组织,即圩区.在圩区,以乡绅为主体的家族和宗族组织广泛参与到水利工程修筑、投会救济、水利纠纷解决以及民问祭祀中,在社会控制中发挥主导作用;而官府在圩区社会控制中则发挥着辅助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圩区中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关系,对于探讨圩区社会控制和权力运行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乡村聚落建筑景观因其独特的物质和精神魅力吸引着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虽然对其研究相对比较成熟,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乡村聚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千百年来,乡村聚落建筑景观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地得到演化和发展,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在乡村聚落的乡土民俗之中得以传承和弘扬。村落是农村自然景观美的点缀,是乡村聚落建筑景观的重要组成。文章从对乡村聚落建筑景观的研究现状入手,深入阐释了对其进行更新和改造的必要性,并对改造和设计思路进行了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身心健康日益成为关注重点,为增强人民体质、促进全民健身,建设环境适宜的绿色休闲空间是其中一项重要环节。围绕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景观适老性进行探究,以南通濠河风景区滨水景观作为研究切入点,结合当前绿色健康发展视角,对濠河风景区滨水空间展开调研活动,采用使用状况评价法对老年人群的活动类型与活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并归纳目前濠河风景区滨水空间景观适老性在景观空间及景观设施层面上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能够满足老年群体需求的景观适老性更新原则;并以濠东路段滨水景观为例,依据现有的功能分区,提出增加复合适老化功能区后的更新方案,从空间、功能、生态、设施4个维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更新策略,以期为相似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更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靖乐渠水利风景区及景区资源概况做了概述,为了充分发掘靖乐渠水利风景区丰富的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把靖远建设成为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发展的旅游县,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靖乐渠水利风景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进行规划,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利风景区,是指以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区域。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利风景资源,水利部于2001年7月成立了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水利部综合事业局。2004年5月8日颁布实施《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2004年8月1日施行行业标准《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滨州市簸箕李灌区为例,探讨灌区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建设,对灌区水利风景区的规划进行了探索研究,对灌区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建设做出评价,并提出一些建议,为提高灌区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建设水平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上海乡村聚落形态及景观风貌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上海乡村聚落以其独特的景观特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社会学,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等多个视角,通过对比归类,将上海乡村聚落进行简单的分类,大致分成聚落沿水型,聚落散布型,聚落远水型,水系围合型和湖泊边缘型五种类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聚落与水体的山水关系,聚落内部的结构和尺度,及聚落周边的绿化环境构成三个层次对乡村聚落景观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最终对上海乡村景观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特色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常德市柳叶湖水利风景区建设过程中着重将生态理念贯穿于水利工程中,通过生态堤防、退垸还湖及河湖连通等生态水利工程实施,为旅游景观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奠定了基石,实现水利工程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蜕变成了如今集山、水、田园、城四位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度假区和集防洪、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国家水利风景区。  相似文献   

14.
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雷凌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24-6527
目前,乡村聚落景观生态学研究在中国尚处于初创阶段,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进一步研究乡村聚落景观生态学。先对国外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的研究动态做了简要回顾,然后从乡村聚落景观的营建选址、规划布局、植物景观、水口园林景观、建筑及其装饰文化景观、生态评价及预警6个方面对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1):167-168
传统聚落景观对研究先民的社会习俗、政治经济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聚落景观面临被破坏和吞噬的风险,保护形势十分严峻。GIS技术的引入,对解决聚落景观保护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从传统聚落景观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构建、GIS空间分析等方面对GIS在传统聚落景观保护中的应用进行论述,以期为传统聚落景观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清代皖南平原圩田发展的背景 皖南平原在宋代属江南东路,当时的太平州、宁国府等地是大力发展圩田的地区,是江东圩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明清时期安徽沿江圩田的发展,尤其是安徽沿江江北圩田的发展,学界多有论述。如水利史专著《中国农田水利史》认为明清时期安徽沿江地区的圩田发展进入极盛时期,其表中所列举的修筑大圩的例子均在江北;《明清长江流域农业水利研究》住)认为明清时期安徽沿江圩田扩展的主要区域在江北;此外还有一些文章对安徽沿江圩田有所论述。这些论述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但对皖南平原圩田发展的情况着墨不多。实际上,皖南圩田的大发展虽然是在宋代,但明清时期仍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古隆中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对区域内景观植物资源组成、类型进行实地调查,并通过对风景区景观植物资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的分析,就其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GIS技术对泽普县过去几年的乡村聚落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该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对乡村聚落规划布局的影响。[方法]以新疆泽普县为例,基于规模法则、景观格局指数、平均最近邻指数、形状指数等分析方法,探讨研究区2010、2015、2020年乡村聚落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2010—2015年是具有分散分布的现象,2015—2020年具有聚集分布的现象。2010—2015年主要表现在聚落面积总体增加,面积较大的聚落斑块增加数量少,面积较小的聚落斑块增加数量多;2015—2020年聚落面积总体减少,面积较大的聚落斑块增加数量少,面积较小的聚落斑块减少数量多。[结论]泽普县乡村聚落时空分布格局特征与演变研究对该县富民安居工程的实施提供评价分析,为在国家特别贫困地区进行乡村振兴和脱贫致富进行合理的规划、科学的选址、土地资源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整治工程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整治工程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城区东侧,工程主体由防洪工程、人工湖工程、沿河绿化带工程以厦绿化带上的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组成,是集防洪、环境、景观和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整治工程,工程从规划到实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河新理念,在实现水利工程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展示以人为本、人水相亲、生态治河的新思路,实现了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景观水利和生态水利的转变,为城市水莉建设提供典范。  相似文献   

20.
云南石林大叠水风景区景观植被恢复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景观生态学和森林生态学为理论根据,对大叠水风景区面山部分、瀑布前、清水河、瀑布上游河道4个功能区的植被恢复进行了恢复性规划研究,以达到尽快恢复景区生态系统的目的.在树种规划中着重强调乔灌草的搭配和乡土树种的使用,在景观构成上重点强调了季相变化和景观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