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早春茬番茄双层“天膜”覆盖栽培早春茬番茄栽培长期以来广泛采用的是3层或4层覆盖,即大棚内搭小拱棚、小拱棚下盖地膜或在3层覆盖的基础上再在小拱棚上盖草帘。近年来,笔者在大棚内改用双层“天膜”加地膜;或双层“天膜”加小拱棚覆盖技术,明显地提高了棚温,在最...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东台市三仓镇是苏北有名的高效农业示范区,为了克服连年种植导致的增产潜力匮乏等问题,总结推广了大棚西瓜—青椒周年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西瓜春提早栽培在1月底至2月上旬播种育苗,2月底3月初定植,采取双大棚+中棚+小棚五膜覆盖。越夏连秋青椒7月底至8月初采用小拱棚或大棚盖一网(遮阳网)一膜(农用塑料薄膜)育苗,11月中旬第一次寒潮来到之前,棚内要及时搭好小拱棚,12月以后最低气温可达-2℃,小拱棚膜上再覆盖草帘或无纺布保温。  相似文献   

3.
进入晚秋气温降低,大棚蔬菜如不进行冻害预防,将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绝收,所以要获得晚秋大棚蔬菜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应用科学的预防冻害技术。1增加覆盖物在棚室四周加盖草苫或玉米(麦)秸,可提高棚室温度1~2℃;在原有草帘上再盖一层薄膜,不仅可以挡风雪,而且可使棚室提高温度2~3℃。2经常打扫、擦洗棚膜经常打扫、擦洗棚膜的灰尘和积雪,以利增加光热,提高棚温。3覆盖地膜或小拱棚棚室内若属高垄栽培,可在高垄覆盖一层地膜;若平畦栽培,可支小拱棚,均可提高地温2℃左右。4双层膜覆盖在无滴膜下方栓绳,铁丝上方再搭一层薄膜,其中隔…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春季大棚辣椒的种植效益,实现优质高效的生产目的,结合多年生产实践,通过采用3层膜覆盖技术进行大棚春季促早熟栽培,利用“银灰色地膜+小拱棚”形成小环境,可增加温度10℃左右,以满足早春大棚辣椒前期生长需要的温度,提早定植时间,从而实现提早上市10~15 d,每667 m2效益增加0.5万~0.8万元,为春季大棚辣椒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蔬菜》1985,(1)
在大棚里扣地膜,地膜上边扣小拱棚,采用一棚罩3—4层膜,达到提高棚内气温、地温之目的。为茄果,瓜类蔬菜更早下地,提前上市,增加产值创造条件。此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瓜菜》2016,(6):25-29
为了更好地指导江苏沿海地区早春大棚西瓜生产,利用ZQZ-CⅡ型自动气象站(PT1000温度传感器),连续测定不同覆盖层数大棚内温度,探讨了双大棚多层覆盖保温增温效果及对西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层大棚+地膜"方式覆盖平均增加气温5℃左右,最低气温增加2℃左右,平均增加地温7℃;"双层大棚+地膜"方式覆盖平均增加气温7℃左右,最低气温增加4℃左右,平均增加地温10℃;"双层大棚+小棚+地膜"方式覆盖平均增加气温12℃左右,最低气温增加8℃左右,平均增加地温14℃。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移栽西瓜,建议采用"双层大棚+小棚+地膜"方式;3月中旬移栽西瓜,建议采用"双层大棚+地膜"方式;4月上旬移栽西瓜,建议采用"单层大棚+地膜"方式。综合种植效益比较,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移栽,西瓜种植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7.
和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蔬菜生产三主作区.近些年,和县冬季低温范围通常在-3~-6℃,时间约在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中旬,时有出现的极端最低温(-7~-9℃)通常在元月下旬前后,持续7天左右.和县蔬菜大棚均为南方管形棚,越冬栽培的种类基本是茄果类,越冬保温一直沿用大棚内加小拱棚,小拱棚膜上梯次叠加草帘的办法,遇低于-9℃低温时,再在草帘上临时加盖"二层皮"(一般为废旧膜),每年保温覆盖时间约3个半月.  相似文献   

8.
无籽西瓜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法具有投资少、效益高、操作简便、稳产高产之特点。当前,生产上应用的小拱棚双膜覆盖的结构,由地面地膜覆盖和地上小拱棚覆盖两部分组成。即以0.05—0.08毫米厚的农膜为棚膜,地膜盖幅与拱棚跨度均为120厘米,棚高50~70厘米,棚长20~30米。这种形式不仅便于管理,而且可行生育期全程覆盖。  相似文献   

9.
吴永枚 《长江蔬菜》2013,(21):39-40
为了克服四川盆地传统苦瓜栽培始收期在6月中旬前后,前期产量低,价格低的情况,可选用第一雌花节位低、坐果率高、耐低温弱光的优质品种,2月上中旬播种,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冷床育苗,3月上旬定植于大棚,采用地膜+小拱棚覆盖栽培,可获得高产,效益较高。但栽培时5月前要注意保温,之后以通风降湿为主,6月撤去大棚裙膜,开花初期和阴雨天要进行人工授粉。  相似文献   

10.
大棚西瓜四模一苫高产栽培是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从2003~2006年一直推广的一项种植技术,它将大拱棚单层膜改为双层棚膜,外加小拱棚膜和地膜,形成四膜,配套草苫覆盖,增强了大棚的保温性能,使大拱棚内温度比单层棚膜棚温提高3℃左右,西瓜提前育苗移栽,4月18日即可采收,比普通大拱棚西瓜提前15d上市,价格平均提高1.6元/kg,大大提高了西瓜种植效益。2006年金乡县司马、肖云镇166.7hm^2西瓜应用这项种植技术,667m^2平均产量5500kg,纯收入9000元,高的达11100元。根据几年的生产经验,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棚西葫芦"四膜一网"越冬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进 《蔬菜》2002,(10):35-36
西葫芦采用“四膜一网”越冬栽培,克服了采用加温设备成本高,揭盖草帘操作麻烦的缺点,具有成本低、易操作、效益高的特点,我院通过2000~2001年的示范栽培,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一、“四膜一网”覆盖结构“四膜”即大棚膜、中棚膜、小棚膜、地膜,大棚采用镀锌钢管结构,跨度6m,高3m,长50m;中棚采用竹木结构,建在大棚内,离大棚两侧0.25m,跨度5.5m,高2m。小棚用竹竿建在中棚内,大棚、中棚、小棚均覆盖无滴膜,在大棚、中棚之间,中棚、小棚之间均铺锯末、谷壳吸湿。“一网”即夜间在小拱棚上加盖遮阳网,…  相似文献   

12.
王海星  吴爱月 《蔬菜》2010,(2):10-13
<正>大棚早春茬西瓜采用"三膜一苫"的覆盖保温方式,即大拱棚里套小拱棚,小拱棚内覆盖地膜,小拱棚外覆盖草苫,可比露地西瓜早上市60多d。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3.
瓠瓜原产非洲赤道南部低地,别名长瓜、地蒲、夜开花、瓠子,以食用嫩瓜为主。近年来,瓠瓜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我县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进行瓠瓜大棚越冬栽培技术研究,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已摸索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栽培技术,每亩(667m2)收入在8000元以上,现总结介绍如下。1 配套栽培设施采用3棚5膜多层覆盖模式,3棚即外大棚、内大棚(高度相差50厘米(cm)左右)、中棚(或小拱棚);5膜即外大棚膜、内大棚膜、2层中棚膜(2层中棚膜间覆草帘或无纺布)、地膜。大棚宽6米(m)、长60米以上。为防风雪灾害,在大棚中部加一排立柱。2 选择良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棚+中棚+拱棚+地膜四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使一串玲1号南瓜提早上市20~30天,增加种植经济效益。详细介绍了一串玲1号南瓜生产基地的要求,从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等方面阐述了一串玲1号南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改用或是采用一些小技巧,能够改善大棚内蔬菜的生长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一是园土消毒每m2床土用3~5g多菌灵或溴化甲烷处理,来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二是双层覆盖在大棚内覆盖地膜或是增设小拱棚。覆盖地膜可以使土表土壤温度提高2℃,增设小拱棚可以使  相似文献   

16.
长春市地处高纬度地区,无霜期短,露地生产蔬菜时间有限,搞好蔬菜保护地生产更有其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为发展菜篮子工程,蔬菜大棚和日光温室发展迅速,因建温室、大棚一次性投资大,生产技术要求高,搞不好,生产效益不近人意。 越冬草苫塑料棚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技人员在总结露地小拱棚(用农膜或地膜短时间扣一条垅或两条垅的小拱棚,俗称小地龙)和蔬菜育苗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结构简单,规格合理,覆盖方便的越冬草苫塑料棚。它具有投资少、实用性强和生产效益好的特点。这种棚在长春历史上,是除温室、大棚和小拱棚以外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双层保温:采用双层保温措施,即在大棚内加盖地膜或设置小拱棚,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据试验,在大棚内加盖地膜,能使地温提高2℃;在大棚内设置小拱棚,可使小拱棚内的温度保持在15℃以上。设置反光幕:在蔬菜大棚的北侧弱光处置一道反光幕,能显著增强蔬菜大棚北侧的光照,并可提高地温1.5~3℃,对蔬菜种植有利。改用无滴膜:采用聚氯乙烯无滴膜,大棚内的水气便不会在棚膜上凝聚成水滴,透光率可保持在90%左右,蔬菜的光合作用就能得到改善。园土消毒:大棚蔬菜由于连作次数多,一般病害较为严重。用化学药剂进行园土消毒,…  相似文献   

18.
<正>西瓜双膜覆盖是采用地膜加小拱棚双层覆盖的一种早熟栽培方式,它以其投资少、效益高等特点,在辽宁地区被普遍采用。1栽培时期辽宁省西瓜春早熟双膜覆盖栽培播种期的确定:一般从定植期向前推算40天左右,可于3月中下旬在日光温室或露地设置小拱棚进行播种育苗,4月下旬至5月初定植,6月下旬至7月初始收。  相似文献   

19.
1、保温:北方地区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开始扣膜保温,冬草莓除大棚、小拱棚双重覆盖保温外,还可采用叶面覆盖等保温措施。 2、温湿度管理:定植后初期要求白天维持25℃~30℃,夜间以12℃~17℃为宜,有利于提早开花结果。结果期白天棚温不超过20℃~25℃,夜间不低于5℃(温度调控目标为10℃)。相对湿度以50%左右为宜,以换气透风来调节湿度。在采收盛期,果实膨大时需水量大,应根据气候情况,增加浇水量。采用滴灌方式,每次每666.7m2大棚需水量4m3~6m3,使5~8cm的土层呈湿润状态。 3、追肥: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一般用0.5%复合肥进行浇施,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蔬菜设施栽培面积的迅速增加,番茄设施栽培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番茄冬春茬大棚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早番茄上市时间,而且产量较高,种植效益明显。目前我市主要采用地膜、小拱棚、二道幕、大棚等多层覆盖的方式进行番茄生产,其中小拱棚和二道幕采用无纺布为覆盖材料。无纺布覆盖不仅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而且还有透气、降低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和提高产量的作用,其番茄种植每667m^2平均产量达7000多kg,667m^2效益达1.2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