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桑园间套种辣椒、青豌豆种植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桑园的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桑园间套种辣椒、青豌豆比玉米间套种辣椒、青豌豆每公顷增加纯收入14 799.1元,增51.5%,同时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值得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姚县金碧镇通过试验示范,探索玉米田套种鲜食豌豆、再套种青蚕豆的增产模式。玉米—鲜食豌豆—青蚕豆种植模式,由一年两熟变为一年三熟,不仅了提高复种指数,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介绍玉米套种鲜食豌豆再套种青蚕豆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栽培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晚秋蚕饲养结束后,在桑园套种一季豌豆,采收青荚上市,每公顷可增加收入7500~9000元。桑园套种豌豆,要求豌豆品种早熟,植株矮生直立。中豌6号开花、成熟早,结荚整齐,灌浆鼓粒快,直立性好,适合在桑园套种。  相似文献   

4.
杨永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187-187,217
推广应用桑园立体种植技术是一项增效、增收的措施,可以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的总体效益,提高群众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延长蚕桑生产产业链,对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桑园套种豌豆立体种植的可行性,提出了桑园套种豌豆立体种植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葡萄采摘后秋季间套种食粒甜脆豌豆的种植模式,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生产实践,从田块选择、选用良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等方面阐述葡萄间套种食粒甜脆豌豆种植技术措施,以供大面积生产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玻璃温室种植辣椒间套种蕹菜,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作物间套作生育特性的相生作用,又能丰富蔬菜品种,显著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温室辣椒间作套种蕹菜以2行蕹菜套种1行辣椒为宜,该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总结了温室辣椒—蕹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盐源县大力发展苹果和辣椒生产,苹果一辣椒套种栽培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成为果蔬高效种植模式之一。原来单一苹果或单一种辣椒的种植模式,改为苹果一辣椒种植模式.这样充分利用光温土地资源,发挥作物间生态共生、互补和协同的作用,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焉耆垦区设施大棚秋延后辣椒套种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焉耆垦区日光温室大棚选用秋延后辣椒套种豇豆种植模式,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对辣椒套种豇豆种植技术及经验进行总结,为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职工收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豌豆套种向日葵双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学刚 《甘肃农业》2009,(9):110-110
豌豆套种向日葵是一种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变一作为两作的种植模式,白银引黄灌区农民的种植实践证明,该模式比小麦套种向日葵、小麦套种玉米模式的产值高、投入少、效益高,一般产豌豆3600kg/hm^2、葵花籽2250kg/hm^2左右,种植效益21000元/hm^2左右,并有利于轮作倒茬和培肥地力。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宽厢立体间套种植技术是玉米与其他矮秆作物进行立体间套种的种植模式。充分利用玉米秸秆高的优势,推广玉米间作套种模式,可以有效增加土地复种指数。玉米与红薯、马铃薯、大豆、花生和辣椒等作物进行间套种,效益十分显著。选择株型紧凑、耐密、株高中等、抗逆性强的玉米高产品种。对于玉米与马铃薯间套种,宜选用中晚熟玉米品种、中早熟马铃薯品种;对玉米与红薯、马铃薯、大豆、花生和辣椒等作物间套种,宜选用中熟偏早玉米品种、中晚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朝阳县胜利乡大力发展南国梨和辣椒生产;南国梨园套种辣椒栽培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成为果蔬高效种植模式之一。原来单一种南国梨或单一种辣椒的地块,改为南国梨与辣椒套种模式,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光温土地资源,发挥出作物间生态相生、互补和协同的作用,还提高了产量。南国梨属深根作物型,辣椒是浅根作物,果树行间种植辣椒对果树无任何不利影响,同时,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以来,随着桑园面积的增加,土地的利用越来越显得重要,间套作模式逐年增加,并出现了许多成功的典型。桑园间套种既可以缓解产业之间土地竞争矛盾,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又可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所以发展桑园间套种对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麦-辣椒-芝麻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辣椒-芝麻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是在已经成熟的小麦辣椒套种栽培模式的基础之上,利用小麦收获后形成的80cm空档种植芝麻,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效益的间作套种技术。文章详细介绍了该间作套种模式和相关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玉米秋茬套种青食大荚豌豆种植模式,并对该模式的技术优点以及具体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鄂西南蚕区桑园立体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邓文  叶楚华  胡兴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474-2477
分析比较了4种桑园立体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并对4种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西红柿、生姜、玉米、甘薯4种套种作物中,套种生姜的经济效益最优,单位耕地面积作物产值达91 539元/hm2,土地生产率达135 289元/hm2,有效能量产投比达3.6∶1.0。套种玉米对桑叶产量有不良影响,桑园全年产叶量仅为14 000 kg/hm2;套种生姜的桑园全年产叶量最高,为17 500 kg/hm2。不同桑园立体种植模式总体评价结果是桑树/生姜>桑树/西红柿>桑树/甘薯>桑树/玉米。  相似文献   

16.
<正>蚕桑是陆良县的传统农业产业之一,现有桑园16.43万亩。为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陆良县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利用冬春两季桑树休眠期,探索桑园套种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桑园立体种植富民之路。桑园间套种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有利于消灭桑树越冬害虫、增加桑园土壤肥力及提高土壤通透性。2010年以来,陆良县农业局积极发动群众巧妙利用桑园空间和间伐时间空隙,间种、套种  相似文献   

17.
豌豆间套种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豌豆间套种马铃薯是宁南雨养农业区实现抗旱减灾、稳产高产的立体复合种植模式.该模式2001-2005年在宁南山区5县累计推广种植283万hm2,平均产量豌豆950.85 kg/hm2,马铃薯鲜薯10 707.00 kg/hm2,总产值6 411.00元/hm2.特别在大旱的2002年宁南山区夏粮几乎绝产、单种豌豆平均产量仅为391.05 kg/hm2的条件下,豌豆间套种马铃薯5 266.67 hm2,豌豆平均产量238.50 kg/hm2、马铃薯平均产量2 310.00 kg/hm2,通过以秋补夏,以薯补豆的途径,有效地解决了夏粮绝产的问题,现将豌豆间套种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前时鲜水果发展迅猛,桃树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为了更好地利用幼龄果树之间较大的土地空间,采用"桃+辣椒"果蔬套种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同一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率,达到了既管理好桃树、又增加了农户的收入的双赢。文章从"桃+辣椒"果蔬套种模式概念出发,系统阐述了该模式下桃和辣椒的选种、栽培、生产管理和经济效益等问题,详细介绍套种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桃园前期无经济效益的问题,对其他果园增加效益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寻找良好的套种模式和筛选适合广西冬闲桑园免耕套种的马铃薯品种,采用5个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进行了冬闲桑园免耕套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免耕栽培(CK)相比,青薯系列5个不同马铃薯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株高、茎粗、叶片数等生长性状均表现较好,产量结构得到改善,单株薯重与单株薯数分别提高21.14%和16.32%,鲜薯产量平均提高5.92%,大薯比例平均提高11.94%。在5个青薯系列品种中,以青薯8号的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37 070.37kg/hm2,比CK增产8.98%。桑园免耕套种马铃薯栽培模式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青薯8号是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较理想的免耕套种品种。  相似文献   

20.
江海 《现代农业科技》2008,(10):131-131
介绍了棉花、越冬菜、西瓜、辣椒间套种和麦套棉、棉套瓜、棉前瓜后菜两茬间套种2种立体高效种植模式及其栽培技术,以期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