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所在。文章通过对比分析2013年数据和2014前三季度农民收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天水市农民增收的如下措施:依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依靠二三产业增收促进农民增收;依靠提高劳务输转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依靠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农民增收。依靠产业品牌促进农民增收。依靠城乡统筹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山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莉 《现代农业科技》2009,(22):375-375,379
分析了制约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和目前促进山区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对策,以期对山区农民的增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数字经济背景下高素质农民的创业行为,使用2022年江西省高职扩招高素质农民专项899份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工具变量和中介效应等分析方法,从主观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本的中介视角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参与对高素质农民创业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参与对高素质农民创业行为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对数字经济参与差异化分析发现,数字化生产、数字化供销和数字化金融均对高素质农民创业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2)数字经济参与对高素质农民创业的促进效应还会因是否参加技能培训和高素质农民的类型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而言,对有培训基础的高素质农民创业的促进效应高于没有培训基础的高素质农民;对生产经营型高素质农民创业的促进效应高于其他2种类型的高素质农民。3)主观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本在数字经济参与对高素质农民创业行为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鉴于此,要针对性提升高素质农民数字素养水平、加强高素质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提高高素质农民主观社会地位以及社会资本,促进高素质农民创业能力提升,进一步打造乡村振兴“主力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助力农业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周蕾  赵凯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709-6711,6713
以宁夏平罗县宝丰镇奶牛养殖协会的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以分析政府推动型、市场推动型和混合型3种不同类型农民专业协会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为出发点,通过选取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协会发展,促进农民合作知识的认知,提高农民科学技术能力和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5个指标来评价地方政府在农民专业协会发展中的绩效。结果表明:政府在促进不同类型的农民专业协会发展中的扶持行为具有不同的作用,总体发展最优的为混合型。  相似文献   

5.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与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两项重大任务,两者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通过促进农民增收,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不竭的资金来源和牢固的经济基础;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通过新农村建设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和良好的物质与社会条件.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对于东北地区绝大多数农业县(市)来说,通过合理改造种植业,在提高土地的贡献率中促进农民增收;做大做强畜牧业,在提高畜牧业的市场占有率中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动农民创业,在提高农民的就业率中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提高农产品转化率中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发展,在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中促进农民增收才是有效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靳玉红  郜小波 《现代农业科技》2009,(16):366-367,371
介绍了沁阳市促进农民增收途径的实践和探索情况,并就沁阳市新时期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沁阳市新时期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探寻新型农民创业特征和期望的政府扶持,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新型农民开展调查,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提出促进农民创业的政策建议。分析发现,家庭人口越多外出打工的概率越低,耕地面积越多外出打工概率越低,是否外出打工比家庭人口对创业的影响更大。文章认为,集体创业成为新型农民创业的新形式,政府应促进土地流转,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促进农民集体创业;要重视加强农民创业培训,根据农民创业领域或意向开展分门别类的针对性培训,促进农民非农创业发展;要对乡镇机关工作人员开展培训;要通过经济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民创业;要积极营造农村创业氛围,促进农村农民创业活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在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发挥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加快农民合作组织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组织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重视农民素质提高是促进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以6个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区)的885户农户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分别以农民年人均收入和农民年人均财产性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分析在固定年份效应和固定农户效应前提下的宅基地制度改革对促进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宅基地制度改革能促进农民年人均财产性收入增长,但对促进农民年人均收入增长没有显著影响。因此,要通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来促进农民增收,需要重点聚焦如何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建议推进城镇化,引进市场机制,配套相关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苏北P村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个案,探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资源整合方式。研究表明,从蔬菜产业协会发展到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组织逐渐由松散型的非正式组织变为规范性的正式组织,合作组织对农村社区资源的整合方式也由非制度性向制度性转变,即从社区精英的社会资本为主导、通过"熟人"、"口头契约"等非制度性手段,转变为以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民经济组织:理论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的组织化是农民实现、保护和促进自身的经济而联合起来的各种经济和政治组织的行动和过程。农民经济组织的发育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密切相关。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经济组织的主体,中国的农民经济组织必须坚持合作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河南省林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林州市农业局按照"全面培养、重点发展、依法建社、做大做强"的思路,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紧紧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积极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14.
黄蕾  马卫  宋颖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30-331
借助联盟博弈的沙普利值求解,对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农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公司的合作利益分配模式进行研究,从利益分配的有效性表明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是适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根据当前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资金的现状,指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资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更加健康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对涉农部门领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进行访谈调查,分析了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指出了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程刚  叶安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297-13300
在界定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市场环境的基础上,从内部环境、任务环境和一般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市场环境,构建了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市场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AHP法探讨了具体的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杜文骄  任大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242-11244
对我国当前几种农业经营模式对产业安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保障农业产业安全中的作用,主要有:组织化程度提高对产业安全的促进作用;通过合作社组织形成规模经济对产业安全的推动作用;合作社要素配置能力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合作社完善产业链条从而保障产业安全。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困境:组织规模小、经济效益不高、组织运行不规范,表明制度缺失是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关于联合社制度的建议,以期更好地保障农业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19.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现实选择。本文以河南省漯河市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例,对政府如何从资金等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支持进行了探讨,认为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其发展的关键环节,采用市场经济的方式予以扶持,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杨淑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223-11225
新出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了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为,促进了农村经济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但关于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为何种法人,排除农民金融合作组织于合作领域之外是否合理,合作社的投资方式以及政府在这些关系中的定位等问题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须立法加以完善,文章对以上问题作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