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利用常规地面气象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图资料对台风"灿鸿"在浙江宁海产生的强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研究表明:登陆前副高和西风槽的相互影响是导致灿鸿西北行的关键。登陆后在西风槽的作用下灿鸿转向东北方向移动;水汽和垂直运动能够很好的指示暴雨的落区,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暖湿气流为强降水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利用卫星云图可以看出此次宁海强降水主要是由台风密蔽云区和螺旋云带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09年7月3日引发桂林市西部地区大面积地质灾害的天气成因。结果表明,低涡切变与西南急流的维持是造成这次灾害的前期气候背景;中尺度辐合天气系统、充沛水汽输送及辐合、低空急流的作用导致桂东北发生特大暴雨,是引发此次大面积地质灾害的直接天气原因。强降水发生时,卫星云图表现为带状较强云带;雷达回波呈典型椭圆形絮状短时暴雨回波,强度在40dBz左右,顶高在10km以下,VL在25kg/m^2以下,对流性不强,但有利于发生长时间的持续性降水。  相似文献   

3.
1.典型强台风多年实践证明,天气雷达是探测热带气旋的重要工具,有了雷达就有了预报服务的主动权。雷达可以连续跟踪台风,能及时掌握其中心位置、强度、移动变化等动向,为预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典型强台风的雷达回波特点:结构紧密,台风眼小(<50km),中心回波强,有超折射现象,范围小,移速快。2.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主要是根据台风眼或螺旋雨带确定台风中心位置。若有台风眼,用眼定位比较容易,且误差较小,误差一般在10-20km以内。然而大部分热带气旋不出现台风眼,这时只能根据螺旋雨带来定位。差较大,但经过连续跟踪,再经过动画显示,并参考卫星云图,其定位基本可靠。若有多条螺旋雨带,结构较紧密,所定的中心位置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4.
王江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451-3453,3493
利用EC资料、T213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对克州地区2009年11月15~ 17日大到暴雪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研究该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配置和卫星云图、雷达资料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强烈的上升运动、大气的不稳定层结及充足的水汽条件是造成此次大降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另外,从卫星云图上可以清楚地分析出造成暴雪的西南-东北向结构特征的横向云带;雷达强度图上,南疆西部处于强降雪回波带;从PP1径向速度图上可以分析出暴雪区的低空急流和中尺度对流的低空辐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各种数值预报模式、卫星云图资料、雷达回波等,采取天气诊断分析方法,对2018年6月7—9日遂川县暴雨天气过程的水汽、动力及热力3个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外围环流影响是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6.
刘恩相 《北京农业》2012,(30):113-114
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以及雷达等资料对2011年7月25-26日辽宁葫芦岛地区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空槽、低空切变和地面倒槽是这次大暴雨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将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雷达回波中表现为一条向东北方向移动的强回波带。卫星云图中显示出一个发展旺盛的中尺度对流云团。  相似文献   

7.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及加密站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对2008年8月1日吉林省大范围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大气垂直稳定度和对流有效位能,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给出了产生暴雨的卫星云图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是受“凤凰”台风登陆减弱,其水汽北上与西风槽、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产生的。低层强盛的西南气流建立起水汽通道,把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空、卫星云图、欧洲中心物理量场、自动站资料以及南宁、梧州两站的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10年8月23日影响广西南部的一次较大范围的台前飑线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主要受热带风暴"蒲公英"外围螺旋云带以及副高南缘偏东气流共同作用所致;红外云图表明此次飑线过程的云系特征在17:00~18:00最为明显,且在飑线最为活跃的时段地面风场出现类似暖式切变线的风场结构。雷达拼图及两部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均表明,影响回波在17:00前后呈显著的线状排列结构,且还可细分为两段结构差别明显的回波带;梧州、南宁雷达分别观测到影响回波在发展、成熟阶段均出现表征风速辐合的与雷达扫描圆周相平行的零径向速度线;谱宽值分布表明大气的强对流运动主要发生在影响回波的前端、风速辐合处以及阵风锋当中。  相似文献   

9.
主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C、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研究"威马逊"进入南海后,逐渐增强直至登陆海南岛后强度维持的原因。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加强加剧了TC的非对称结构的发展,对TC强度演变产生了影响;充足的水汽输送是TC加强的重要条件,强盛的西南季风和越赤道气流是"威马逊"主要水汽输送带;低层强辐合和高空强辐散促使TC猛烈发展;垂直风切变小、高海温有利于TC强度加强;TC加强过程,云系不断紧密,台风眼越发清晰,且回波结构逐渐紧密、对称,眼区逐渐变圆,减小而清晰,眼壁清楚,眼区回波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0.
王金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351-1353,142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和喀什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对2008年秋季10月8-9日克州出现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高空伊朗副高东伸北挺,低涡槽南北震荡是造成克州地区大到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有力的热力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是强降水产生和维持的机制,水汽中心按3个不同方向向克州地区输送和聚集,暴雨区对流层低层的水汽来自东部,对流层中高层的水汽来自西南、西方两路,3支水汽在暴雨区聚集;卫星云图和喀什雷达资料可做为判断强降水落区落点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叶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53-5854,5896
利用常规资料和1°×1°的NCEP资料,对2010年8月13日发生在豫北中部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有关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卫星云图分析此次暴雨是两小块对流云东移过程中在豫北中东部合并加强所致,在雷达回波上反映当地上空不断有对流性回波东移北上,且强回波移动速度较慢,卫星云图与雷达回波结合可以提高暴雨的短时预报预警能力;暴雨区上空有较强的上升运动,400hPa负的垂直速度中心与暴雨区相吻合;暴雨区位于850 hPa水汽通量大值区前方、925 hPa水汽通量散度的负值中心内;高能高湿和大气层结不稳定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KY指数≥2时将有强降水发生,总温度的大值中心与强降水中心相配合。分析探空站稳定度参数可知,强降水发生前K指数增大,沙氏指数明显减小,Δθse(θse 850-θse 500)和CAPE值突然增大。  相似文献   

12.
0606号台风派比安于8月3日19:20在电白至阳西之间沿海地区登陆后,8月4日其外围云带引发的一系列威力超强的龙卷风分别袭击了高要金渡、三水白坭镇、清远石角镇、南海大沥等地,并给上述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灾害。笔者使用天气图资料分析龙卷风形成的天气形势背景,结合散度、涡度、垂直速度、垂直风切变、k指数等物理量及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其环境场和云带、回波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张国栋  葛洪燕  杨扬 《北京农业》2012,(18):171-172
2010年5月2日伊犁地区出现持续降水、雷暴较强天气过程。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系统地分析此次天气中环流背景、物理量场、云图、雷达回波的演变特征。分析得出,这次大降水是西伯利亚至咸海槽区,咸海和巴尔喀什湖之间以南一短波槽这2个系统共同配合的系统性天气;丰富水汽条件并有持续的水汽输送是产生大降水的必要条件;垂直抬升运动与地形的作用是造成这次大降水天气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及常规观测资料分析2014年台风"威马逊"造成云南文山州强降天气,结果表明:受台风西侧螺旋云带的影响,文山州发生强降雨天气;大暴雨发生时雷达反射率因子≥55d Bz,径向速度图上存在显著辐合,对应该区域短时强降雨时段。风廓线上高空大风区域位置延伸及收缩同雨强变化有较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观测数据、卫星资料、雷达回波等资料,分析了2014年9月27日下午至28日白天发生在河南省的一次秋季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主要是由高空槽、中低层低涡切变、地面弱冷空气以及地面倒槽共同影响下产生的。丰富的水汽输送和持续的水汽积聚有利于降水的持续;垂直速度场为持续存在且不断增强的上升运动;涡度场上中低层呈气旋性旋转,高层反气旋性旋转;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抽吸耦合作用,为暴雨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卫星云图和雷达产品资料显示,云系的发展和移动与低槽和切变线配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1006号台风“狮子山”引发江淮暴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9月2日08时至3日08时,安徽江淮地区出现了暴雨、大暴雨。利用常规天气图及安徽加密雨量站等资料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了仔细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狮子山"移进福建后,由于大陆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对峙,致使其西移减缓且长时间停留。在台风低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低槽的共同作用下,低空、超低空两支东南风急流的生成与维持,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动力条件。暴雨区位于低空、超低空急流的北侧和高空急流及700 hPa切变线的南侧,并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强烈的上升运动区对应。暴雨出现前期,对流参数显示大气层结极不稳定。云图中,台风的螺旋云带十分明显,其北侧有3次MCS的生成与维持。  相似文献   

17.
程海霞  张红霞  张燕  王建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59-19462
[目的]分析2010年8月晋城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方法]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对2010年8月18~19日发生在山西晋城的一次强降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此次暴雨产生于西低东阻的环流场中,是在中低层切变线、低空急流等有利的天气形势下产生的,低层切变、风向辐合均有利于晋城地区附近不稳定空气的抬升,而对流层低层和地面冷空气的入侵是这次对流天气产生的主要触发机制;西南低空急流为暴雨区输送了充沛的水汽,高温高湿为暴雨的发生积蓄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这次过程的主要降水系统是地面中尺度切变线扰动激发的对流回波单体,对流回波单体在中低空西南气流的引导下,向晋城移动形成列车效应,在晋城地区产生了大暴雨;多普勒雷达资料揭示了此次中尺度暴雨系统的发生、发展、移动的特征;强降水中心位于TBB低值中心后方的梯度大值区内。[结论]该研究为此类短时暴雨的预报、预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等,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方面,对2016年8月23—24日青海省河南县出现的一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探讨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在588 dagpm线副高控制范围内高湿高温状态下,冷暖空气的汇合以及切变辐合造成了此次对流不稳定;在具备充分水汽供应的条件下,垂直方向上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配置为此次降水提供了动力条件。对流旺盛、雷达强回波带过境的地方会造成强降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Micaps常规探空资料、地面观测资料、FY2G、FY2E卫星云图等资料,对赤峰市2017年8月2日至3日发生的一场大暴雨的天气形势及云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淮低涡与高空槽同位相叠加,同时配合副高外围偏南气流和台风的北上,产生了强烈而持续的水汽输送,使得山东半岛生成的MCS迅速发展,在副高的阻挡下,MCS向北移动造成了本次强降水的出现。6.7μm水汽图像对于水汽输送带、MCS的演变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12年夏季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的主要天气形势、影响系统、各物理量场特征、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的演变等综合分析,得出贝加尔湖冷涡东移加深且移动缓慢是此次局地暴雨的关键;低空急流的存在,对降水量有增幅作用;由于大兴安岭地形阻挡造成迎风坡水汽辐合造成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